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年金早在十年前就出台了有关规定和政策,但实际发展缓慢。尤其是对企业年金的类型选择及如何实现年金的保值增值问题仍不是十分清晰。本论文从此问题出发,对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企业年金 类型 保值增值
▲▲ 引言
年金是企业的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雇主(包括行业、协会、自由职业者联盟等单位联合体)为雇员提供的
一种用于退休、死亡或因病残退职的福利计划。它采用个人账户方式管理,国家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实行市场化运营。但对如何选择企业年金计划和如何实现企业年金的保值增值问题仍有所争论。
▲▲ 一、企业年金计划的选择
1. 缴费确定型年金
从企业年金方案设计的初衷,企业年金计划一般分为三大类:缴费确定型、待遇确定型及混合型。
缴费确定型即会员未来所缴纳的保险费是完全确定的。这个缴费标准是由企业年金方案的设计者,在策划的初始便根据一定的思路和决策将缴费水平确定下来,在方案运行的后期,缴费水平保持不变。由于基金投资回报率及退休时年金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未来的待遇水平也是不确定的。
2. 待遇确定型
待遇确定型是设计者事先将参加养老保险雇员未来的待遇标准加以事先明确和确定,其计算通常直接与工资水平、服务年限相联系。未来的企业年金的总体费用水平与需求通过对工资增长率、投资回报率及就业率、死亡率、伤残发生率等主要相关参数,通过数学模型的预测做出大致估算。
3. 年金类型的选择
缴费确定型适合年龄结构较轻的企业,其原因是:①年轻人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强,金融理财知识也比较丰富,愿意拥有部分投资决策权;②符合年轻职工流动性强的特点,因为缴费确定型为职工建立了个人账户,并由第三方托管,独立于企业的资产与运营,所以职工更换工作时,对个人账户并没有,自己仍然可以继续缴费;③每个职工都有个人账户,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退休金的积累情况,颇受年轻职工的欢迎;④年轻职工距离退休的时间长,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工具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使自己的个人账户增值。由于缴费确定型可以最大限度地分享国民增长的成果,因此可以预计,缴费确定型将成为我国企业的主选计划。
4. 类型选择存在的问题
因为缴费确定型的退休金主要取决于个人账户的投资收益,所以其未来保障不是很稳定可靠,这也是其主要不足之处。在国内寿险市场上,缴费确定型种类非常少,已有的年金类型普遍没有保底收益,对于企业而言,风险太大。所以,对于相同的投资收益目标,应在保证不亏损的前提下,尽量争取高的投资回报,这是企业在选择企业
年金计划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标准。
▲▲ 二、企业年金的保值增值
1. 现状:
企业年金投资收益过低,急需增值。按照中国保障体系建设总体方案的要求,社会养老保险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三大部分组成。企业年金是企业和职工依据自愿的原则建立起来的,是基本养老保险之外的附加养老金,因此其抗风险的能力较强。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年金的参与强调自愿性,它只有保持较好的盈利性,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职工参加企业年金计划。
事实上,我国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的现状却令人担忧。急需加强企业年金的市场化运营,实现企业年金的保值增值。
2. 出路:
进入资本市场,提高年金的投资收益率。国外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的实践表明,股票或其他权益证券的增值能力明显高于国债或银行存款。资本市场的存在是企业年金基金成为一个持有各种不同资产的机构投资者的前提,它使企业年金基金进行资本化积累和证券投资组合成为可能。
3. 方式:
选择开放式基金,逐渐进入资本市场。只有合理运用各种投资工具,才能有效规避企业年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投资风险,企业年金的增值才有一定的保障。
首先,如果进入股市,企业年金应采取间接入市的方式。间接入市较适合我国的企业,因为受托的这些金融机构一般有如下优势:监管较严,运作透明度较高;实行了资产管理和保管分离,交给银行托管的资产具有独立性和安全性;是大众化的专业理财方式,有以投资组合方式管理巨额资金的能力和经验;基金是一种流动性较强的投资工具,基金的管理费用明晰,的一般收费标准为1.5%。
其次,在我国目前股票投资风险较高的情况下,应重点考虑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尤其是开放式基金。因此,通过购买开放式基金参与基金分红,是补充企业年金的比较稳健的一种投资选择。
最后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规则不很健全,运作程序还需进一步规范,加上缺乏相应的支撑体系,年金的运营尚无法可依。因此,市场化运营和商业管理的企业年金不同于一般基金和保险产品,只宜逐步进入资本市场。
▲▲ 三、结论
通过对企业年金类型的介绍分析了我国当前的类型选择趋势。并分析了当前我国的企业年金的现状,针对当前现状,给出了出路及对策方式,对我国企业年金的保值增值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劳动保障社会保障研究所、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企业年金制度与管理规范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6
[2]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书刊发行中心 新编企业年金政策问答 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8
(责任编辑:罗云凤)
关键词:企业年金 类型 保值增值
▲▲ 引言
年金是企业的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雇主(包括行业、协会、自由职业者联盟等单位联合体)为雇员提供的
一种用于退休、死亡或因病残退职的福利计划。它采用个人账户方式管理,国家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实行市场化运营。但对如何选择企业年金计划和如何实现企业年金的保值增值问题仍有所争论。
▲▲ 一、企业年金计划的选择
1. 缴费确定型年金
从企业年金方案设计的初衷,企业年金计划一般分为三大类:缴费确定型、待遇确定型及混合型。
缴费确定型即会员未来所缴纳的保险费是完全确定的。这个缴费标准是由企业年金方案的设计者,在策划的初始便根据一定的思路和决策将缴费水平确定下来,在方案运行的后期,缴费水平保持不变。由于基金投资回报率及退休时年金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未来的待遇水平也是不确定的。
2. 待遇确定型
待遇确定型是设计者事先将参加养老保险雇员未来的待遇标准加以事先明确和确定,其计算通常直接与工资水平、服务年限相联系。未来的企业年金的总体费用水平与需求通过对工资增长率、投资回报率及就业率、死亡率、伤残发生率等主要相关参数,通过数学模型的预测做出大致估算。
3. 年金类型的选择
缴费确定型适合年龄结构较轻的企业,其原因是:①年轻人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强,金融理财知识也比较丰富,愿意拥有部分投资决策权;②符合年轻职工流动性强的特点,因为缴费确定型为职工建立了个人账户,并由第三方托管,独立于企业的资产与运营,所以职工更换工作时,对个人账户并没有,自己仍然可以继续缴费;③每个职工都有个人账户,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退休金的积累情况,颇受年轻职工的欢迎;④年轻职工距离退休的时间长,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工具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使自己的个人账户增值。由于缴费确定型可以最大限度地分享国民增长的成果,因此可以预计,缴费确定型将成为我国企业的主选计划。
4. 类型选择存在的问题
因为缴费确定型的退休金主要取决于个人账户的投资收益,所以其未来保障不是很稳定可靠,这也是其主要不足之处。在国内寿险市场上,缴费确定型种类非常少,已有的年金类型普遍没有保底收益,对于企业而言,风险太大。所以,对于相同的投资收益目标,应在保证不亏损的前提下,尽量争取高的投资回报,这是企业在选择企业
年金计划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标准。
▲▲ 二、企业年金的保值增值
1. 现状:
企业年金投资收益过低,急需增值。按照中国保障体系建设总体方案的要求,社会养老保险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三大部分组成。企业年金是企业和职工依据自愿的原则建立起来的,是基本养老保险之外的附加养老金,因此其抗风险的能力较强。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年金的参与强调自愿性,它只有保持较好的盈利性,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职工参加企业年金计划。
事实上,我国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的现状却令人担忧。急需加强企业年金的市场化运营,实现企业年金的保值增值。
2. 出路:
进入资本市场,提高年金的投资收益率。国外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的实践表明,股票或其他权益证券的增值能力明显高于国债或银行存款。资本市场的存在是企业年金基金成为一个持有各种不同资产的机构投资者的前提,它使企业年金基金进行资本化积累和证券投资组合成为可能。
3. 方式:
选择开放式基金,逐渐进入资本市场。只有合理运用各种投资工具,才能有效规避企业年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投资风险,企业年金的增值才有一定的保障。
首先,如果进入股市,企业年金应采取间接入市的方式。间接入市较适合我国的企业,因为受托的这些金融机构一般有如下优势:监管较严,运作透明度较高;实行了资产管理和保管分离,交给银行托管的资产具有独立性和安全性;是大众化的专业理财方式,有以投资组合方式管理巨额资金的能力和经验;基金是一种流动性较强的投资工具,基金的管理费用明晰,的一般收费标准为1.5%。
其次,在我国目前股票投资风险较高的情况下,应重点考虑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尤其是开放式基金。因此,通过购买开放式基金参与基金分红,是补充企业年金的比较稳健的一种投资选择。
最后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规则不很健全,运作程序还需进一步规范,加上缺乏相应的支撑体系,年金的运营尚无法可依。因此,市场化运营和商业管理的企业年金不同于一般基金和保险产品,只宜逐步进入资本市场。
▲▲ 三、结论
通过对企业年金类型的介绍分析了我国当前的类型选择趋势。并分析了当前我国的企业年金的现状,针对当前现状,给出了出路及对策方式,对我国企业年金的保值增值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劳动保障社会保障研究所、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企业年金制度与管理规范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6
[2]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书刊发行中心 新编企业年金政策问答 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8
(责任编辑:罗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