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噩梦如影随形

来源 :初中生学习·博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年生活得幸福和快乐,长大以后也会生活得幸福和快乐;童年遭遇不幸和悲伤,长大以后生活中也会不断遭遇不幸和悲伤,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强迫重复”。重复幸福和快乐好理解,可为什么不幸和悲伤也不断重复呢?为什么童年的影响会有如此持久的影响力呢?
  自我实现的预言
  心理学家认为,幸福与不幸其实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
  其实在每个人心里都存在着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也就是一种心理预期。当我们对另外一个人怀有某种期望时,这种期望就会不自觉地表达出来,从而影响着这个人的行为,最终导致这个人也朝着我们自己原先的期望发展。简言之就是,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教会”别人的行为按照我们的心理预期发展。
  这个心理预期是在我们童年时与亲人的相处中形成的:如果一个人得到了大多数亲人的爱与认可,他就可能形成阳光灿烂的心理预期,等长大后,他会坚信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赢得别人的爱与认可;反之,如果一个人屡屡遭受主要亲人的抛弃、虐待和冷落,他就可能形成自暴自弃的心理预期,会不自觉地把事情向不幸和悲哀的方向推动。
  比如才华横溢、仪表不凡的阿钟,女友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却认为,女人根本靠不住,好吃懒做,薄情寡义,就是一群依赖男人的寄生虫。他找的那些女朋友倒也真符合他的这些描述。可天下好女子何止千万,为何他偏就不选呢?其实他有一个心理预期——女人不好。在这种成见下,他才一次次不自觉地找了这些不靠谱的女友。
  他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他幼年丧父,妈妈不断换情人而对他不管不顾,他在心里埋下了对妈妈强烈的恨但又不能表达。长大后,他对妈妈强烈的恨就扩大到所有女性身上。所以他找这些不可靠的女友,就是潜意识里想要证明他对妈妈的仇恨是成立的。他也遇到过好女孩,可他太挑剔,一发现女孩的缺点就毫不留情地攻击。最后,当女孩不堪忍受侮辱而离开后,他又绝望地悲叹:“原来这么好的女孩也靠不住!”可实际上这种“靠不住”是他自己造成的。
  为什么早期亲人的行为会有这样大的影响呢?那是因为婴儿天生都是自恋的,他们总是认为:妈妈对他好,那一定是因为他自己好,这样就会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定;妈妈对他不好,那一定是因为自己不好,这样就容易形成消极的自我认定。就像阿钟,妈妈对他疏于照顾,让他总觉得自己得不到女人的爱,女人最后都会弃他而去,女人是靠不住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靠得住的女友也被他“引导”成了靠不住的,然后不断地让这一悲剧重演。
  大脑内的损害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心理学研究人员认为,童年的不幸会在大脑中留下影响,只有找到大脑中会受到童年不幸遭遇影响的部位,才可以更好地解释为什么童年的不幸遭遇会对人生产生持续的负面影响,从而找到有效的应对之法。
  为此,研究人员招募了128个12岁左右的儿童,将童年时期遭受过虐待、冷落和贫穷的儿童和未曾经历过这些不幸的儿童分组。研究人员与孩子及其看护人进行了大量的交谈,以记录孩子们的行为问题以及生活中曾经历的不幸遭遇。同时拍下了他们大脑中与情感、压力调节相关的杏仁核和海马回的图像。
  工作人员测量了每个小孩大脑中杏仁核和海马回的大小,结果显示,幼年时期经受过3种不幸遭遇的儿童,其杏仁核和海马回要比正常儿童小。
  研究人员表示,为什么幼年的不幸遭遇会导致大脑结构变小还不得而知,但是已经证明,偏小的海马回和杏仁核将会影响儿童以后的行为、健康、工作以及恋爱等各个方面。
  看来幼年经历影响的不仅仅是我们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它甚至有可能对我们的大脑造成物理损害。
  爱是唯一的救赎
  虽然科学家们还不能完全解密大脑海马回和杏仁核的功能,找到治疗的方法,但并不意味着它能决定人生的一切。因为所有的幸与不幸,都是我们主动实现的。而且,所谓的“重复”或者“命运”,它不在别处,而在我们心里,也就是我们内在的关系模式。所以,在科学家们从生理角度找到解决之道之前,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改变自己内在的关系模式,也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命运。
  而开启改变的能量就是——爱,爱那个自己的不完美的过去。这里的爱是指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的爱:深深地理解和接受,即直面生命中所有的真相。一般情况下,在没有学会接受灾难之前,我们总是期望别人为自己改变。学会接受之后,我们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自己身上来,知道自己才是自己问题的答案。这样才会不再执着于追问“为什么我要承受这些”“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对我”“如果他们不这样对我,我的人生是不是会更好”。开始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然后,才可以得到心灵的自由,成为自己的主人。
  所以,希望阿钟一类的人早日承认和接受自己的不幸过去,大哭一场,把所有的委屈和不满都完全释放出来,告诉自己,不要害怕过去,正确对待未来的人生。然后,脱离开妈妈给自己心理造成的阴影,开始追寻属于自己的人生。
其他文献
How time flies! My colorful middle school life is nearly ending. Here is what I think of about myself .  In the past,I was busy learning my subjects and worked hard at them,I got on well with my class
期刊
家父酒量  数学老师说:“桌上有三杯酒,我请你父亲喝一杯,还有几杯?”  小学生回答:“一杯也没有了。”  数学老师问:“怎么?你没有听懂我的话吗?我再说一遍,桌上有三杯酒,我请你父亲喝一杯,还剩几杯?”  小学生说:“真的一杯也没有了。”  数学老师生气地问:“你懂得数学吗?”  小学生回答:“老师,你不懂我父亲的脾气,他看见桌上有酒,一杯也不肯放过的。”  乘法分配律  老师发现一个学生在作业
期刊
甲:“哥们儿,你知道医生如何用三句话让你感觉到人生的大悲大喜又悲喜交加吗?”乙:“哪三句?”甲:“你的病很不乐观,但是能治好,不过这需要很多钱。”  一个孩子数学成绩不好,有次考试只考了8分,为了不挨揍他偷偷地加了一个0,回家后老妈看着他的试卷问他:“你是不是改分数了?”这个天真的孩子理直气壮地说没有,老妈边揍边骂:“让你考个08分,让你考个08分。”  小美人鱼被巫婆下了魔咒沉睡不醒,只有王子的
期刊
(2016年 重庆A卷)阅读文章,完成问题。(20分)  笑,不苦口的良药  ①医学研究证明,笑具有激活人体某些基因的功能。人们通常认为,基因是恒定不变的。但事实上很多基因常常处于休眠状态,或者没有积极地制造蛋白质,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②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曾经对心脏病患者做了一次测试。研究人员首先找来20名心脏病患者,观看半小时分别取自喜剧和悲剧的两部影片片
期刊
最近几年的黑龙江省中考试卷中二次函数综合题知识点多,覆盖面广,条件隐蔽,关系复杂,思路难觅,解法灵活。这是中考拉开分数差距的重要部分,所以,同学们在解中考数学压轴题时,一要树立必胜的信心;二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解题技能;三要掌握常用的解题策略。现介绍几种常用的解决有关二次函数综合题的策略,供大家参考。  1. 以坐标系为桥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纵观最近几年黑龙江省二次函数综合题,绝大部分
期刊
中考作文作为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一直受到同学们的高度重视。但如何提高写作水平,得到判卷老师的青睐,进而得到高分,却一直是困扰同学们的难题。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笔者发现同学们在考试写作文时经常容易忽视一个细节,那就是合理设计作文的框架结构。  同学们面对作文题目时,往往是着急“先下手为强”,提笔就写,一边写,一边考虑段落、内容、语言。写着写着,不是段落分不清了,就是故事“编排”不下去了,最终写成
期刊
说起英语,大多数学习经验总结下来都会指向一个字:背!  英语这门学科似乎占据了我们学习生活中大量机械化的时间,无论中考还是其他考试,背单词、背例句、背范文总是一件让无数同学提及色变的差事。但是学霸们在日复一日的摧残脑细胞合成记忆蛋白的硬性记忆后,往往也能收获相对可人的成绩。然而在我看来,将英语当作一门学科来学习只能达到优秀的水平而绝非出众,或者说任何一门课程在被当作一门学科来学习时都不会发挥出它本
期刊
江南,四月,雨纷纷。  “黄梅时节家家雨”,雨水顺着屋檐而下,滴在长满青苔的青石板上,留下一排整齐的小洞。我撑着油纸伞,望向烟雨朦胧处,你的身影仿佛正缓缓向我走来,若隐若现,我却触不到你。记忆像潮水一样涌来。姥姥,你好吗?  回想起小时候,你牵着我的手,带我走在这青石板上,一边走一边给我讲那些古老的故事。即使听了许多遍 ,我依旧百听不厌。那时,我认为你是最伟大的人,知道那么多的故事。你没有上过学,
期刊
汽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我坐在车内,出神地凝望着窗外被冰冷笼罩着的皑皑旷野,不知所思……  突然,一片雪花打在车窗上,我一动不动地凝望着。那小巧晶莹的雪花,只一瞬,便融在那温热的车窗上,化作天空的“泪”,失去了原有的形状。紧接着,一片、两片、三片……更多的雪花打在车窗上,天地间瞬时变得苍茫。晶莹的雪花在空中起起落落,飘飘洒洒。窗外的冷是我感受不到的温度,窗内的温暖让我追随那车窗上“泪痕”的脚步。那是
期刊
都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乱吃东西真的会损害人体健康……如果吃的根本不是食物,而是硬币、石子、瓶盖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会不会吃死人呢?   为啥要吃?   不止人类会吞食异物,猪、牛、羊等动物也可能在吃草时将异物囫囵吞下。当然,人类比动物更加聪明,成年人误吞的可能性很小,更多的是故意将其吞下。   究其动机,是出于某种心理或者精神上的问题,虽然明知道是异物,却不认为其有害,甚至觉得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