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哀歌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il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时代,我家住在濑户内海一个无名小岛上,我常常和父亲一起下海捕鱼。
  我们撒网的地方是轮船的主航道,客船货轮往来不断,这给我们艰辛的捕鱼生活蒙上了阴影。为安全起见,每当夜色浓重的时候,我们就点亮一组红灯,以使迎面开来的轮船及时避让。我因为是新手,所以担当着监视轮船往来、举灯告急的任务。
  冬天的夜海,风刀霜剑,寒风刺骨。我特意多穿了几件衣服,但它们吸收了海上的潮气,穿上反而感觉更加沉重冰凉。
  小船吃力地在波峰浪谷里跃动。
  父亲去睡了。我继续监视着海面。倦怠中,突然发现涌动的海面泛起粼粼波光,定睛一看,一艘彩灯闪烁、装饰豪华的客船迎面开来,它看见了我举起的红灯,似乎在躲避着我们。
  当客船临近我们时,那上面的红男绿女纷纷来到船舷,倚着栏杆俯视被彩灯映照的小小渔船。他们穿戴时髦,男的西装革履,女的珠光宝气。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鸟瞰一个小渔夫,就像鸟瞰动物园中的小猴。一个贵妇人笑着扔下了一截干枯的树枝,那树枝轻轻落在我的肩头,却像火一样炽烈地灼烧着我的神经。
  我仰视客船上形形色色的男人女人,向他们传达着愤懑与烦躁,可他们看不见我的表情,他们无动于衷。留在我脑海里的,是一种冷艳冷酷的形象。
  客船远去了,但它蓄意制造的小山一样的怒涛经久不息地向我们袭来。
  我目送着这艘豪华客船消失在黑暗中,不知道它要驶向何方……哦!我想起来了:前面有一座繁华大都市呢!那是一座多么辉煌灿烂的都市啊!
  刹那间,我感到一阵悲哀,悲哀得想哭。
  我是一个有着古铜色粗糙皮肤的贫穷渔夫的后代,那些从我眼前一晃而过的红男绿女和我无缘,那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也和我无缘,只有贵妇人丢弃的干枯树枝靠近了我,我感到无限的悲哀。
  20年后,我奇迹般地在那座辉煌灿烂的都市——东京居住下来了,我当上了作家。
  我是海的儿子。每天晚上,我都要沿着妙正寺河散步,然后带一身水的气息回家。河水流速很慢,两岸璀璨的灯光悠悠地落在河面上,好似闪烁的银带随风起伏。它唤起了我少年时代的回忆,拽住我的脚步让我伫立岸边久久地凝望。
  我觉得,粼粼波光的河面竟和20年前我故乡的河面毫无二致,而其中的一部分似乎还吐露着鲜明的濑户内海以往的气息。
  忽然间,一阵冷风吹过,仿佛一件沉重而冰凉的衣服裹在了我的身上。
  当我惊异于冷风的肆虐时,蓦地瞥见河面上漂着一条小渔船。渔船上,渔夫正在撒网。和20年前不同的是,渔夫的儿子并没有从事我少年时代的工作,他正在为父亲撒网搭着手,他们合力探寻着妙正寺河对城市的奉献。
  过了一会儿,那少年开始仰视我了,使我蓦然间处于20年前那艘豪华大客船上红男绿女的位置。我看不见少年细致的表情,却可以揣摩出他面对岸上的“西装革履”是如何地感到卑微和不安。一时间,我以作家的身份深深地体味出底层人民的悲哀是怎样沉重地浸润着从濑户内海到东京妙正寺河的每一段航线。
  我掏出以作家的身份印制的名片向少年扔去。我想会有那么一天,少年循着名片上的地址找到一个渔民出身的作家。我看见,那张名片在昏黄的夜空中飞舞了一会儿随即落到了少年瘦削的肩头。
  我希望少年能读懂名片,读懂我抛下名片的意义,就像20年前我读懂了那个贵妇人丢弃在我肩头的干枯的树枝一样。
  (选自《小小说选刊》,张年军/译,略有改动)
  
  【读与思】
  《少年哀歌》代表了小小说的一种典型写法。
  作品巧妙地设置了两个近乎相同的场景(濑户内海和妙正寺河,两处的水散发的气息甚至都是一样的),两次不期而遇的碰撞(贵妇人将枯树枝扔到了少年时代的“我”的肩头,而成年的“我”则将一张作家身份的名片扔给了一个捕鱼的少年),这样两段几乎可以叠合的故事,在两代人身上重复上演,类似于修辞手法中的“回环”或“反复”。这也像是一个“怪圈”,故事不停地朝前行进,但一切又回到了起点。
  不过,前后两个故事也有不同:贵妇人扔出枯树枝,不管有意无意,对非常敏感的少年——“我”来说,都是一种伤害,使“我”感到悲哀与愤怒;而成年的“我”向捕鱼少年扔出的名片,则充满善意与关爱,带给他的,也必然是希望和期待。
  最后请思考一个问题。“一个贵妇人笑着扔下了一截干枯的树枝,那树枝轻轻落在我的肩头,却像火一样炽烈地灼烧着我的神经”,你如何理解这一句话?
  (秦俑)H
其他文献
裴礼年/设题  ①1862年,在《物种起源》发表3年后,达尔文出版了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达尔文研究兰花的目的,是要证明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为《物种起源》提供补充材料,  ②野生兰花有两万多种,花的形状、大小、颜色、香味千奇百怪,但是目的只有一个:用花香吸引昆虫(或蜂鸟)来采蜜,花粉沾到了它们的身上,就能帮助兰花传粉。因此兰花的繁衍离不开这些授粉者,不管它有着怎样奇怪的形状、构造,也都是为了适
期刊
秋天让凉凉的长风抚摸人们的脸庞,暗示着它的到来。迟到的桂花静悄悄地绽放,香味弥漫了整个院子。树叶有绿的、黄的、淡黄的、淡绿的,风儿吹过沙沙作响,再配上那白里透红的桂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  天气渐渐凉了,院子里的小朋友都出来玩耍、嬉戏。男孩子们比谁捡的黄叶多,谁抓的蚂蚱大。女孩子们就一起赏桂花,有的女孩子手巧,还用落下的叶子做小船。你看。他们玩得多么惬意,多好的一幅百子闹秋图呀!  秋天的早晨最
期刊
马跃世/设题  小时候,邻居家的女人来我家串门,神秘地对母亲说:知道吗?邵家的儿子,原来是个私生子,怪不得,咱老看不见孩子他爸,原来那孩子根本就没有爸!母亲听了大吃一惊。邻居家的女人更加神秘地说,那女人到处搬家,原来就是为了守住这个秘密。  邻居走后,母亲小心地嘱咐我:这事千万不能说出去。到哪儿都不能说。  然而,对于上小学的我,并不懂得这是人间秘密,更不知道,要为人家保守这个秘密。幼小的心灵,似
期刊
李东亮/设题  ①他姓赵,个子很矮,比拿破仑肯定还矮几厘米。满脸的青春美丽痘。小小的眼睛上罩副近视镜。厚厚的嘴唇上蓄着两撇小胡子。  ②第一堂语文课,他自我介绍说:“我嘛,就这副尊容,是吧!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差也差不到哪里去。是吧!”就那一堂课,有心的同学做了次不完全统计,他总共说了180个“是吧”,平均每分钟4个。于是大家暗地里叫他“是吧”老师。因“是吧”与“柿把”谐音,而这里多的是柿子,所以,
期刊
当我是一个中学生的时候,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是我最神往的地方,每天课余时间我都会沉醉其中。在琳琅满目的书籍、杂志间徘徊,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海阔天空的世界,课本内的知识被阅读中的世界带入绚烂的智慧的大河,即使身处小小校园,眼界和胸怀也会飞越时空。阅读不仅能使你丰富、博学、睿智,更能使你开朗、豁达、充实。阅读既是人生的需要,也是人生的快乐。  然而面对五光十色的书刊,我也会时时感到迷茫,我坚信古代先贤
期刊
康剑飞/设题  ①有个笑话,说的是一个人偶然得了把紫砂壶,非常喜欢。睡觉时,他把紫砂壶放到床头的小柜子上,梦里一个翻身,紫砂壶的盖子不慎跌落。被惊醒后,他既心疼又气急败坏,没有了盖子的紫砂壶还有什么用处?于是一甩手将茶壶丢到了窗外。第二天早晨起床,却发现茶壶盖子完好无损地落在拖鞋上。  ②想起已经丢到窗外的茶壶,他又悔又恼,飞起一脚把盖子踩碎!吃完早饭,扛着锄头出工,一眼看见窗外的石榴树上,那把没
期刊
哈利勒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作家、画家,被誉为20世纪阿拉伯文学的一座高峰。他是阿拉伯现代文学复兴运动的先驱之一,阿拉伯现代小说和散文的主要奠基者。主要作品有小说《叛逆的灵魂》,散文诗《泪与笑》《先知》等。    从前,有个人住在丛山之间,他家有个雕像是一位古代的大师制作的。雕像脸孔朝下倒在他家门口,他根本没有在意。  有个博学的人,从城里出发,经过他的家,看到了这个雕像,他就问这雕
期刊
我一直有个习惯——看人,尤其是好看的人。不是粗略地看,而是专注地看。有时发现自己太“直视”了,才伪装“不经意”地看。   所以有人——特别是年轻的女孩——走进我们的办公室,我一定抬起头盯着瞧;等她走了,我还要掉转头去看。  走在马路上,我也常这样,从迎面远看到近看到扭过头甚至转个身去看。  反正女子看女子,相信不会有人觉得我“恶形恶状”,我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合礼节。虽然并非每一次看人都出于欣赏,但
期刊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南方称“鹞”,北方称“鸢”。  “风筝”一词始见于五代,明代陈沂《询刍录》记载:“初,五代汉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俗名呼风筝。”据史料记载,风筝的发明人是汉将韩信。楚汉相争,韩信攻打未央宫,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面地道的距离。而垓下之战,楚军被汉军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做风筝,上缚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
期刊
我一毕业,就进入了一所明星中学教数学。学生全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很少有功课不好的,我教起来当然得心应手。  可是。我忽然注意到班上有一位同学上课心不在焉,老是对着天花板发呆。期中考试,他的数学只得了15分。太奇怪了,全班就只有他不及格,而且成绩如此之差,  一天放学以后,我找到了他。对他的成绩大幅滑落,他讲不出任何理由。当我决定找他的父母谈谈的时候,这位学生立刻紧张起来,他说他的父亲早去世了。当时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