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共营养保健专业是技工教育中的新兴专业。目前,国内对于该专业技工人才培养领域的研究几乎一片空白,通过分析该专业的发展现状,研究该专业高技能型技工人才培养的制约瓶颈找到突破口,对于明确该专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办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参考。
[关键词]:技工 人才培养 瓶颈突破
公共营养保健专业是技工教育中的新兴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从事一线营养相关工作的技术型人才。探索公共营养保健专业高技能型技工人才培养的制约瓶颈及突破成为了技工教育的重要研究方面。
一、公共营养保健专业的发展现状
2005年,公共营养师和营养配餐员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列为第四批新职业工种。截止到2005年,我国从事营养相关工作的人员数量不到4000人,而且基本上集中在医院和科研单位。但是,在很多行业领域例如餐饮、教育、医疗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专业型高技能营养人才,据估算全国的营养人才缺口高达400万。从2006年开始,全国很多技工院校相继开设“烹饪工艺与营养”“营养配餐”“餐饮管理与营养”等专业。而在此之前,开设营养先关专业的院校基本为本专科层次,培养的人才主要为理论型。2013年,营养相关的技工专业统一更名为“公共营养保健”专业。技工院校技能型营养人才的培养不同于本专科院校理论型人才的培养,无论是教育目标的制定、课程设置、专业发展、教育教学、师资和教学设施的配备等方面都需要树立鲜明的技工教育特色,并且还要采取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适应岗位需求。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显现出了不少的制约瓶颈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二、公共营养保健专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制约瓶颈
1.课程设置落后于社会需求
到2006年以前,我国开设营养相关专业的院校几乎都为本科和专科层次,主要致力于培养理论型人才,造成了长期以来该专业理论性过强,技术优势不明显。而技工院校营养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参考本专科院校的经验,使得理论课程比例过重,实践课程主要开设大学营养专业的实验课程,根本无法适应社会上的一些岗位需求。有部分院校积极探索开设特色突出的实践课程,但是由于历史教学经验少,也无法形成体系。由于技工教育更偏重于实践,对社会需求的满足度比本专业要求更高,目前的传统型课程设置已无法适应教学,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2.教学资源配备有限造成教学质量差
由于公共营养配餐专业是新兴专业,所以主要的教学资源都是从其他专业挖掘过来的,造成了配备有限。由于是新兴专业,学校配备的教师长期以来只是在学校工作,对营养专业学生工作岗位的需求以及工作单位的了解极其有限,造成了教学与实习工作的脱节。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岗位需求的知识不匹配。
3.就业岗位多样性使得教育目标不明确
由于营养涉及的行业面广泛,导致该专业学生就业可涉及14个行业,60多个职业,就业岗位的多样性是其他任何技工专业都无法比拟的。技工教育一般的培养时间是3~4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培养出适应各行各业的高技能“千手观音”是非常困难的。这就导致了该专业的教育目标不够明确,无法准确定位学生的职业培养目标。造成了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多而杂,“样样通样样松”,专项实践技能不够突出,满足不了企业的岗位需求。
三、公共营养保健专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突破
1.以技能型培养目标为导向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加快新型教材建设步伐
公共营养保健专业课程设置必须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理论知识要系统,实践知识要适应社会需要。传统的本专科营养理论课程同实践操作联系较为密切的部分如烹饪营养学、中医食疗、药膳保健学、医学营养学等应进行保留,理论化程度以及深度较高的教材例如临床营养学、基础营养学等可以删除,因为技工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实践课程开设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市场方向,如烹饪类院校可以开设点菜员培训、药膳制作、酒店菜单设计与配餐等课程;而食品类院校可以开设食品营养分析等课程,医学类院校可以开设特殊人群营养配餐等课程。
2.以资源有效整合为方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设施科学规划
尽管公共营养保健专业的教学资源配备有限,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资源整合手段来确保教学资源的充足。可以进行校企合作,整合利用企业资源,积极开拓实验基地和师资培训基地。将学生的实验实训课堂搬到企业,将教师的业余时间充分利用到企业,构建校企双赢的产学研平台,丰富教学资源。
3.以素质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为依靠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教学计划
新型的技工人才应当兼素质、技术、能力等于一身,公共营养保健专业应该立足于全面素质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结合。该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也要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即使学时数量有限,技工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必须要开设的。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则体现在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等方面,这两个方面课程的开设要尽可能地建立在社会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收集学生在岗位工作中的反馈信息是制定切实有效教学计划的前提。技工院校应该要求实习生填写调查表,积极做好实习鉴定和工作总结,获得岗位需求的一手资料,并且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专业课程的开设可以采用“选修课”制度。
参考文献:
[1]王军伟.面向21实际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1,(10).
[关键词]:技工 人才培养 瓶颈突破
公共营养保健专业是技工教育中的新兴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从事一线营养相关工作的技术型人才。探索公共营养保健专业高技能型技工人才培养的制约瓶颈及突破成为了技工教育的重要研究方面。
一、公共营养保健专业的发展现状
2005年,公共营养师和营养配餐员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列为第四批新职业工种。截止到2005年,我国从事营养相关工作的人员数量不到4000人,而且基本上集中在医院和科研单位。但是,在很多行业领域例如餐饮、教育、医疗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专业型高技能营养人才,据估算全国的营养人才缺口高达400万。从2006年开始,全国很多技工院校相继开设“烹饪工艺与营养”“营养配餐”“餐饮管理与营养”等专业。而在此之前,开设营养先关专业的院校基本为本专科层次,培养的人才主要为理论型。2013年,营养相关的技工专业统一更名为“公共营养保健”专业。技工院校技能型营养人才的培养不同于本专科院校理论型人才的培养,无论是教育目标的制定、课程设置、专业发展、教育教学、师资和教学设施的配备等方面都需要树立鲜明的技工教育特色,并且还要采取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适应岗位需求。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显现出了不少的制约瓶颈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二、公共营养保健专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制约瓶颈
1.课程设置落后于社会需求
到2006年以前,我国开设营养相关专业的院校几乎都为本科和专科层次,主要致力于培养理论型人才,造成了长期以来该专业理论性过强,技术优势不明显。而技工院校营养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参考本专科院校的经验,使得理论课程比例过重,实践课程主要开设大学营养专业的实验课程,根本无法适应社会上的一些岗位需求。有部分院校积极探索开设特色突出的实践课程,但是由于历史教学经验少,也无法形成体系。由于技工教育更偏重于实践,对社会需求的满足度比本专业要求更高,目前的传统型课程设置已无法适应教学,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2.教学资源配备有限造成教学质量差
由于公共营养配餐专业是新兴专业,所以主要的教学资源都是从其他专业挖掘过来的,造成了配备有限。由于是新兴专业,学校配备的教师长期以来只是在学校工作,对营养专业学生工作岗位的需求以及工作单位的了解极其有限,造成了教学与实习工作的脱节。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岗位需求的知识不匹配。
3.就业岗位多样性使得教育目标不明确
由于营养涉及的行业面广泛,导致该专业学生就业可涉及14个行业,60多个职业,就业岗位的多样性是其他任何技工专业都无法比拟的。技工教育一般的培养时间是3~4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培养出适应各行各业的高技能“千手观音”是非常困难的。这就导致了该专业的教育目标不够明确,无法准确定位学生的职业培养目标。造成了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多而杂,“样样通样样松”,专项实践技能不够突出,满足不了企业的岗位需求。
三、公共营养保健专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突破
1.以技能型培养目标为导向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加快新型教材建设步伐
公共营养保健专业课程设置必须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理论知识要系统,实践知识要适应社会需要。传统的本专科营养理论课程同实践操作联系较为密切的部分如烹饪营养学、中医食疗、药膳保健学、医学营养学等应进行保留,理论化程度以及深度较高的教材例如临床营养学、基础营养学等可以删除,因为技工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实践课程开设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市场方向,如烹饪类院校可以开设点菜员培训、药膳制作、酒店菜单设计与配餐等课程;而食品类院校可以开设食品营养分析等课程,医学类院校可以开设特殊人群营养配餐等课程。
2.以资源有效整合为方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设施科学规划
尽管公共营养保健专业的教学资源配备有限,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资源整合手段来确保教学资源的充足。可以进行校企合作,整合利用企业资源,积极开拓实验基地和师资培训基地。将学生的实验实训课堂搬到企业,将教师的业余时间充分利用到企业,构建校企双赢的产学研平台,丰富教学资源。
3.以素质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为依靠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教学计划
新型的技工人才应当兼素质、技术、能力等于一身,公共营养保健专业应该立足于全面素质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结合。该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也要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即使学时数量有限,技工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必须要开设的。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则体现在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等方面,这两个方面课程的开设要尽可能地建立在社会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收集学生在岗位工作中的反馈信息是制定切实有效教学计划的前提。技工院校应该要求实习生填写调查表,积极做好实习鉴定和工作总结,获得岗位需求的一手资料,并且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专业课程的开设可以采用“选修课”制度。
参考文献:
[1]王军伟.面向21实际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