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的天职是找好企业而非判断大市

来源 :执行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infob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忘了在哪儿看到过一种说法:在车辆稀少的高速公路上你看不出来谁的驾驶技术好,只有在密密麻麻的停车场需要倒入车位或者揉库的时候才能看出来。我觉得这话相当精准,说的就是传说中“穿西服不系领带、衬衫最上面一粒扣大多数时候敞开”的投资人。
  这年头,在某些圈子里,“投资人”这三个字几乎成了一个贬义词。如果只是偶尔在各种局上忽悠一下学表演的小姑娘倒也罢了,问题是他们中间的相当一部分在他们的主业和正事上实在乏善可陈。
  我还是要先替一部分投资人说句公道话。工作原因,我平均每周至少会见十到十五个投资人,大到只能投两亿美元以上项目的私募股本基金、并购基金和主权基金,小到三、五百万美元也干的风险投资基金。其中还是颇有一些非常具有远见、判断力乃至人格魅力的投资人的。我自己从他们身上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如果投资人都像他们那样,这三个字毫无疑问应该是褒义的。
  唯一的问题是,任何队伍大了都会鱼龙混杂,投资人也不例外。前些年热钱汹涌,这个队伍急剧扩充,而中国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又基本上没有这个行当,人才严重匮乏,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无论谁只要不先天脑残摇身一变几乎都能当投资人。
  于是就有了现在这样的一个局面:至少有一半的投资人独立判断能力趋近于零。他们对今天这种形势下该不该投、该投哪些产业和企业、什么样的价格既能称之为合理又不属于趁火打劫欺负人并没有真正独立、并愿意为之坚守的判断。在更多的时候,他们更习惯人云亦云,追涨杀跌,一哄而上后又一哄而下。总的来说,他们通常都知道什么热什么冷,却不一定知道什么好什么坏。
  现在想想,当初那么多钱砸向户外媒体,完全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但在当时,每个进入这个领域的投资人都有一大堆上至中国GDP增长、下至某某人的特殊关系这样的说服自己投资的理由。再后来,在教育、清洁能源等领域,同样出现类似的情形。在视频领域,如果他们把砸向十几家、甚至几十家公司的资金理性地集中在三五家身上(从而让它们向全正版切换的速度再快一点哪怕多赔上两年),这个行业的局面将有根本的改观。
  在我看来,相当一部分投资人的问题是没有分清“好公司”与“可能给投资人赚到钱的公司”的差别。
  其实,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绝大多数时候,投资人嘴上说希望投“好公司”,心里想的却是要投眼看着能在两三年内(甚至一两年内)通过IPO帮投资人赚到钱的公司。虽然所有的好公司最终都应该能够帮投资人赚到钱,但并不是所有看起来有可能让投资人赚到钱的公司都是好公司。
  绝大多数投资人不太擅长做前一个判断(一个公司是否真正是好公司),而更愿意去做后一个判断(这个项目是否有可能帮投资人赚到钱),这是因为前一个判断要困难得多。它需要犀利的眼光和一针见血的反诘,而后一个判断只需要财务模型和一厢情愿。人有时候很容易被自己所蒙蔽。很多时候,投资人误以为自己做的是前一个判断,其实做得却是后一个判断。他们把后面判定这家公司能够为自己赚到钱的结果当成了肯定这家公司是个好公司的理由。
  市场好的时候,猪都能在天上飞,什么乱七八糟的公司(只要不是骗子,当然投了骗子的投资人也不是一个两个)都可能给投资人带来收益。这并不需要投资人特别的智慧与眼光。如果仅仅是论证一个企业有可能在外部环境什么都对了的情况下一路狂飙直到成功上市,投资人这个职业实在没有太大存在的价值。
  我认为,越是早期的投资人越不要试图去判断大市。判断大市或许是极个别投资人的天赋,但它不是大多数投资人的天职。投资人的天职是判断企业是不是一家好的企业——也就是说,在大市好的时候它是不是比竞争对手更有能力收获,在大市不好的时候它是不是比竞争对手更有能力过冬。
  相当一部分投资人的问题是,他们在跟风的时候把自己的工作从判断企业间接地变成了判断大市,而他们又不具备判断大市的天赋(这一点本来很正常并且无可厚非),因此潮水一旦退去谁在裸泳立马现形。
  在未来,同中国绝大多数行业一样,投资这个行业同样需要整合。无论是风险投资还是私募股权投资,资金都应该向少数真正具有判断力的管理机构集中。那些只会人云亦云搭车跟风的投资人应该慢慢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行业。
  最近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是大手笔的投资人越在摩拳擦掌、秣马厉兵地准备在中国抄底,越是小打小闹的风险投资越是观望心态浓厚,围着项目看来看去比瞻仰遗体还慢镜头。这里面或许有一些有意思的原因。
  无论如何,今天的现实是:所有的人都被逼到了停车场。您是新手还是老司机很快就能见分晓。在目前这个市场环境下,大家面临的挑战反而简单了。对投资人来说,你个人认为市场会在多久之后回来已经不太重要(反正要是五年十年都回不来大家就一起洗洗睡),我们不如暂时假定市场在三年内很难有根本的起色,但是也坏不到哪里(虽然我个人的判断要比这个乐观,但是我前面说了,个人的判断不重要)。
  投资人需要回答的问题只剩下一个:你有没有能力找到那些三到五年后还能继续存活并且越来越强壮的好公司,并且以合适的价格进入它。无论在这三年里IPO的窗口是彻底洞开,还是只留下一个连蚊子都飞不过去的小门缝。
其他文献
用百年松木切削而成的木制灯泡  日本设计师福定良佑为 Ledon 设计的这款木制 LED 灯泡沿用了传统灯泡的造型,但材质采用上百年松木做成,采用一种名为「Rokuro」的传统车削工艺切削,手工切出灯泡的形状,当足够薄之后放入 LED 灯。处理后的松木片只有2-3毫米厚,可以让里面的灯光透出。之所以采用上百年松木,是因为只有这种木头才能在一定厚度下变得透明。灯口套件则完全采用金属铝做成。这款木制灯
期刊
电商将要冲垮大部分的实体店,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势的大背景下,对于良性运转的传统品牌商来说,网络销售火爆,并不意味着重心的转移,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日本快时尚品牌优衣库。  已出炉的“双11”销售TOP10品牌,优衣库成为领跑者之一;去年同样有不俗的业绩,优衣库官方网络旗舰店的单日销售额突破1.2亿元,总计销售超过百万件商品,同比增长超过500%。  尽管如此,优衣库依然加速店铺扩张的速度。
期刊
在罗辑思维的课堂上,你听的最多的两字可能是“节操”二字。但在《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眼中,“节操”到底为何物?在一场活动上,罗振宇告诉《执行官》,他眼中的“节操”就是刷新模式,打破常规。如果再详细一点,就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不断刷新企业的思维模式,并利用你意想不到的方法赚到钱。对于互联网思维,罗振宇总结了八个字“禀赋、死磕、自恋、有趣”。  认识罗振宇的人会说大家都很喜欢跟他开会,因为很快乐。其公司
期刊
近期笔者走访江苏家电市场,与多家乡镇店的老板们交流后发现,这些扎根乡镇,服务乡镇的老板们都练就了自己的“三招二式”,演泽了各自的精采。现将他们行之有效,简单实用的十大招术总结如下。  一是“懂维修,善服务”。在江苏不少乡镇家电店的老板都是从空调维修起家,继而从售后走向销售。在乡镇市场,乡里乡亲,凭信第一:老板懂维修就是乡亲们眼中的“专家权威”,值得信任,客源就会源源不断;机器出了问题,老板马上可以
期刊
备受瞩目的“双11”大战,随着天猫平台截止24时零点实现交易总额达到了571.12亿元落下帷幕。除了阿里之外,其他电商也数据飘红,京东全天下单交易额是去年的两倍以上,国美在线销售额同比上涨10倍,唯品会销售额达3.46亿元,顺丰优选销售额为7200万元。“双11”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规模的商业促销活动。“双11”第六季之所以关注度骤增,不仅是天量的销售,更是背后隐现的以移动互联技术为支
期刊
腾讯过去其实走了一些弯路,因为比较早盈利,我们发现太多机会了,很多领域都进去了。最近一年,我们有了很大的变化,就是修身养性、回归本质。  我们发现:腾讯最擅长的优势,还是集中在通讯、社交这个大平台上。所以最近一年,我们的战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搜索业务与搜狐合作,电商业务与京东合作。我们回归本质,做“连接器”。  在移动互联网方向,通讯、社交大有可为,因为手机天生就是一个通讯工具,在这一天然的通讯工
期刊
“把生意弄得性感一点”这是铂涛酒店集团联席董事长郑南雁的观点,后者不喜欢苦逼的、破釜沉舟的创业故事。在郑南雁看来,创业应该是一种自主选择的有乐趣的人生体验。  《执行官》9号月的封面人物、左右沙发的董事长黄华坤的创业历程可谓极尽苦逼,但他现在却告诉自己的孩子和员工,我们要幸福地工作和生活。为了这一信念,左右沙发把带给消费者、供应商、员工的幸福感看成其事业成长的根基。  这两个人一个强调的是乐趣,一
期刊
传统金融是一个因财聚人的地方,往往关注“高大上”、高净值的客户。它是牌照和资金优先,具有神秘化和高门槛化的特点。而互联网金融是因人聚财,针对的是屌丝用户。因为互联网是以用户为中心,以技术和数据为基础,客户至上,普惠大众,它是非常开放的。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产生,主要源于习惯的迁徙,这里之所以用“迁徙”,而不是“改变”,因为它不是凭空出来的东西,在传统上是有这种行为习惯的。比如说滴滴打车,滴滴打车只
期刊
上世纪末起源于美国的3D打印技术,用了将近10年时间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市场。如今,这股投资风潮正越吹越盛。与3D打印业相关的文化创意作坊层出不穷,东莞横沥、青岛西海岸新区等多个3D打印创意产业园也正在筹备兴建,连“华人届投资教父”李嘉诚也对美国一家3D生物打印公司Modern Meadow投资了1000万美元。  众多投资者奔着3D打印“钱”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希望能从这个新兴的科技产业分得一
期刊
[摘要]随着“中俄关系”持续升温,“对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研究的一大热点。从学界来看,尽管“俄罗斯学”已成为国内俄罗斯语言、文学、历史、经济、哲学和政治等学科学者研究的热点,但“学术共同体”尚处于集结之中。当代中国“对俄研究”也大多忽视了对其社会、文化等问题的深入探讨。然而,要了解人们的行为和生存状况,首先需要了解对于人的行为起着制约作用的文化规范。因此,我们应试图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来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