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应通过对湖南省汽车行业人才需求调研,结合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专业课程类型化重构的必要性。并以《汽车整车性能与检测》专业课程为例,通过分析课程开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重构方案并探讨新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课程重构;汽车整车性能与检测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037-02
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只有不断地研究和改革课程,才能愈来愈接近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中探索、实施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传统理念中的理论、实验、实训课程内容均采用项目式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对纯理论、实验、实训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深入分析了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汽车整车性能与检测》专业课程为基础,将其重构成包括理论模块、实验模块、技能训练项目等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差异的若干个课程单元,以期形成有特色的专业课程。
湖南省汽车行业人才需求调研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核心是教学活动服务于生产过程。要以企业生产劳动需求为基础,构建汽车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因此,在重构汽车专业某一门课程之前,必须对湖南省汽车行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以确定课程定位。
湖南省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促使湖南汽车维修企业快速发展。目前,湖南省有一类汽车维修企业500余家、二类汽车维修企业2600多家。仅长沙地区就有1300多家汽修企业,其中有684家一类、二类汽修企业(含100多家4S店)。市区共有一类汽车维修企业219家,二类机动车维修企业183家,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达40万人;有各类机动车检测站137家,从业人员约3000人。未来三年,湖南省汽车后市场对汽车服务技术人才的需求增量在4~5万人之间。
目前,湖南省有15所高职院校开办了汽车运用技术类专业,年招生3000人左右,无法满足本省汽车后市场对汽车服务技术人才的需求。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汽车维修行业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将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企业高管普遍反映最缺的是能诊断、会服务、善管理的高层次汽车服务技术人才。汽车相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正从技术熟练的劳动型向知识技术的智力型转变。
下面以高职学生到湖南永通旗下16家汽车4S店就业的情况为样本,分析人才成长路径。
汽车类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售后、车间维修和配件三个方向,学生可从中选择一个方向就业。从学生顶岗实习算起,学生在企业成长的路线如图1所示。这三个方向的岗位都需要汽车维护、汽车维修、汽车检测、汽车诊断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车间就业方向是主干方向,在这个方向工作一段时间后可转入其他两个就业方向,而在售后和配件两个方向工作后却不能转回车间方向。逐岗渐进提升除了需要专业能力外,还需要如沟通、协调、管理、策划等方面的职业素质。随着岗位的逐级上升,对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也逐级提高,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也是不同的。
在我院现行的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汽车整车性能与检测》课程的定位是汽车运用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如图2所示,是为未来可能发展成为金字塔顶尖的技师或者高级技师服务的。
专业课程类型化重构
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教学模式是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还是“校内基地工厂化、校外基地学校化”,其中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于如何处理好教学中理论、实验、技能训练的关系,做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从而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要适当调整教学安排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共赢,实施课程开发是有效途径之一。
类型化重构研究是指根据高职汽车类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组合成具体的课程单元。这些课程单元可以是理论知识模块、实验模块、技能训练项目等。这些课程单元可以根据汽车类各专业的需要进行组合并实施教学与考核,以使培养专业人才能力的目标得以实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探究课程改革,转变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学习变革,最终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我国引用的国外职教课程模式主要有世界劳工组织的MES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加拿大CBE模式。“双元制”以职业实践活动为核心组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教学;MES通过将技能分解为框架构建模块及模块组合;CBE以能力分析为依据组建模块,其本质在于教学内容的取舍决定于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这三种课程模式统称为“能力本位模式”,特点各异、各有所长。
国内当前比较流行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模式的研究侧重于整个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方向、方式和方法,未涉及具体课程的改革内容,我们则着重研究了汽车类专业《汽车整车性能与检测》课程的模块化、项目化重构。
《汽车整车性能与检测》课程重构研究
课程开设的现状 《汽车整车性能与检测》课程定位是汽车运用专业能力拓展课程。目前,该课程的教材和课堂教学是依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设计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变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型课程模式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新型课程模式,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同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进行。
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近三年运用工作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发现该教学模式具有可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领悟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效果。但是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1)该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要求学生专业基础比较扎实,而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与之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理论知识以教师讲授为主,难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也无法开拓学生思维,提高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2)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该课程现行教材每章都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理论知识,设置检测任务,这样往往导致理论知识教学不够深入透彻,工作任务过于简单,缺乏综合检测项目。 课程重构的探索 (1)我院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专业教学内容许可和职业需求的范围内自我选择。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的通用部分构筑职业核心能力和通用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式课程构筑职业岗位能力(小专门化)平台,《汽车整车性能与检测》课程属于能力拓展课程,应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进行选择,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又能提高人才培养的柔性,可实现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差别化,提高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的适应性。(2)重构《汽车整车性能与检测》课程的理论模块、实验模块、技能训练项目,相应地可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该课程的理论模块部分,一些复杂的力学模型和数学公式推导很难与汽车实际结构和工作原理相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实际案例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对实例中的理论知识进行探讨,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学习主体,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操纵稳定性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汽车高速甩尾或者侧翻事故的视频,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事故原因分析,进一步通过数学公式推导掌握汽车甩尾或侧翻的发生条件。实验模块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检测项目无法开设,比如汽车侧滑制动检测,有条件的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大型汽车检测站进行参观,或者利用网络资源下载汽车检测线的视频,加深学生对检测任务的理解。如在汽车平顺性的学习中,可以加入体验式的工作任务,布置学生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在不同的路段体验车身的振动,并联系课程的理论知识对自己的亲身感受加以解释。技能训练项目应设置一些综合知识的工作任务,重点在考评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分析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汽车整车性能和检测》课程的理论、实验、实训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修正,取得初步成果后,为专业其他课程提供参照标准;进一步探究汽车专业课程模块化、项目化重构的方式方法,将其重构成包括理论模块、实验模块、技能训练等项目,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差异的若干个课程单元,形成有特色的课程,探索一种重构专业课程体系的新思路,构建有特色的汽车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沈玉顺.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刘太刚.高等职业教育探索、创新、实践[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胡恩明,郭文莉,周健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鲍洁.新世纪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张志刚,等.《汽车理论Ⅱ》课程的理论联系实际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5).
作者简介:
毛丽(1982—),女,湖南汨罗人,硕士,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排放控制技术。
关键词: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课程重构;汽车整车性能与检测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037-02
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只有不断地研究和改革课程,才能愈来愈接近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中探索、实施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传统理念中的理论、实验、实训课程内容均采用项目式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对纯理论、实验、实训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深入分析了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汽车整车性能与检测》专业课程为基础,将其重构成包括理论模块、实验模块、技能训练项目等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差异的若干个课程单元,以期形成有特色的专业课程。
湖南省汽车行业人才需求调研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核心是教学活动服务于生产过程。要以企业生产劳动需求为基础,构建汽车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因此,在重构汽车专业某一门课程之前,必须对湖南省汽车行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以确定课程定位。
湖南省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促使湖南汽车维修企业快速发展。目前,湖南省有一类汽车维修企业500余家、二类汽车维修企业2600多家。仅长沙地区就有1300多家汽修企业,其中有684家一类、二类汽修企业(含100多家4S店)。市区共有一类汽车维修企业219家,二类机动车维修企业183家,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达40万人;有各类机动车检测站137家,从业人员约3000人。未来三年,湖南省汽车后市场对汽车服务技术人才的需求增量在4~5万人之间。
目前,湖南省有15所高职院校开办了汽车运用技术类专业,年招生3000人左右,无法满足本省汽车后市场对汽车服务技术人才的需求。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汽车维修行业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将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企业高管普遍反映最缺的是能诊断、会服务、善管理的高层次汽车服务技术人才。汽车相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正从技术熟练的劳动型向知识技术的智力型转变。
下面以高职学生到湖南永通旗下16家汽车4S店就业的情况为样本,分析人才成长路径。
汽车类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售后、车间维修和配件三个方向,学生可从中选择一个方向就业。从学生顶岗实习算起,学生在企业成长的路线如图1所示。这三个方向的岗位都需要汽车维护、汽车维修、汽车检测、汽车诊断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车间就业方向是主干方向,在这个方向工作一段时间后可转入其他两个就业方向,而在售后和配件两个方向工作后却不能转回车间方向。逐岗渐进提升除了需要专业能力外,还需要如沟通、协调、管理、策划等方面的职业素质。随着岗位的逐级上升,对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也逐级提高,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也是不同的。
在我院现行的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汽车整车性能与检测》课程的定位是汽车运用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如图2所示,是为未来可能发展成为金字塔顶尖的技师或者高级技师服务的。
专业课程类型化重构
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教学模式是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还是“校内基地工厂化、校外基地学校化”,其中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于如何处理好教学中理论、实验、技能训练的关系,做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从而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要适当调整教学安排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共赢,实施课程开发是有效途径之一。
类型化重构研究是指根据高职汽车类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组合成具体的课程单元。这些课程单元可以是理论知识模块、实验模块、技能训练项目等。这些课程单元可以根据汽车类各专业的需要进行组合并实施教学与考核,以使培养专业人才能力的目标得以实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探究课程改革,转变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学习变革,最终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我国引用的国外职教课程模式主要有世界劳工组织的MES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加拿大CBE模式。“双元制”以职业实践活动为核心组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教学;MES通过将技能分解为框架构建模块及模块组合;CBE以能力分析为依据组建模块,其本质在于教学内容的取舍决定于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这三种课程模式统称为“能力本位模式”,特点各异、各有所长。
国内当前比较流行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模式的研究侧重于整个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方向、方式和方法,未涉及具体课程的改革内容,我们则着重研究了汽车类专业《汽车整车性能与检测》课程的模块化、项目化重构。
《汽车整车性能与检测》课程重构研究
课程开设的现状 《汽车整车性能与检测》课程定位是汽车运用专业能力拓展课程。目前,该课程的教材和课堂教学是依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设计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变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型课程模式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新型课程模式,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同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进行。
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近三年运用工作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发现该教学模式具有可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领悟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效果。但是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1)该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要求学生专业基础比较扎实,而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与之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理论知识以教师讲授为主,难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也无法开拓学生思维,提高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2)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该课程现行教材每章都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理论知识,设置检测任务,这样往往导致理论知识教学不够深入透彻,工作任务过于简单,缺乏综合检测项目。 课程重构的探索 (1)我院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专业教学内容许可和职业需求的范围内自我选择。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的通用部分构筑职业核心能力和通用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式课程构筑职业岗位能力(小专门化)平台,《汽车整车性能与检测》课程属于能力拓展课程,应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进行选择,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又能提高人才培养的柔性,可实现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差别化,提高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的适应性。(2)重构《汽车整车性能与检测》课程的理论模块、实验模块、技能训练项目,相应地可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该课程的理论模块部分,一些复杂的力学模型和数学公式推导很难与汽车实际结构和工作原理相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实际案例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对实例中的理论知识进行探讨,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学习主体,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操纵稳定性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汽车高速甩尾或者侧翻事故的视频,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事故原因分析,进一步通过数学公式推导掌握汽车甩尾或侧翻的发生条件。实验模块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检测项目无法开设,比如汽车侧滑制动检测,有条件的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大型汽车检测站进行参观,或者利用网络资源下载汽车检测线的视频,加深学生对检测任务的理解。如在汽车平顺性的学习中,可以加入体验式的工作任务,布置学生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在不同的路段体验车身的振动,并联系课程的理论知识对自己的亲身感受加以解释。技能训练项目应设置一些综合知识的工作任务,重点在考评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分析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汽车整车性能和检测》课程的理论、实验、实训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修正,取得初步成果后,为专业其他课程提供参照标准;进一步探究汽车专业课程模块化、项目化重构的方式方法,将其重构成包括理论模块、实验模块、技能训练等项目,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差异的若干个课程单元,形成有特色的课程,探索一种重构专业课程体系的新思路,构建有特色的汽车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沈玉顺.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刘太刚.高等职业教育探索、创新、实践[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胡恩明,郭文莉,周健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鲍洁.新世纪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张志刚,等.《汽车理论Ⅱ》课程的理论联系实际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5).
作者简介:
毛丽(1982—),女,湖南汨罗人,硕士,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排放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