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大学生是榜样教育的特殊群体,正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断乳期。分析新时期大学生榜样教育,探讨新时期大学生榜样形象,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榜样教育 新时期大学生 时代特征
一、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内涵
榜样教育效果显著,应用广泛。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都有所涉猎。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在各种教育方法中,榜样是最简明有效的办法。榜样、榜样教育、榜样示范等在不同学者的眼中有不同的理解。王道俊教授认为:“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这里榜样是一种教育方法,与榜样教育、榜样示范法等同。张耀灿教授指出:“榜样示范法就是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以典型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来教育人们,提高人们思想认识和思想觉悟的一种方法。”张耀灿教授也将榜样示范法与榜样教育等同,但是他却未将榜样与榜样教育等同。从张教授的文字表述上看,榜样教育应以榜样为前提。榜样是榜样教育的内容。在西方,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榜样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树立模仿对象,让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对某个人或某团体行为进行观察学习,获取社会技巧,掌握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以促使个体顺利实现社会化的道德教育方法。”班杜拉认为教育者为被教育者树立的模仿对象就是榜样。对于大学生榜样教育内涵的解析,各位专家学者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从查阅的资料来看,国内学者对于大学生榜样教育内涵的探讨几近于无。很多学者并未将大学生榜样教育作为专门课题研究,只有少许期刊文献探讨大学生榜样教育的途径策略。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我们大胆提出自己关于大学生榜样教育内涵的理解,即新时期大学生榜样教育主要指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正面的榜样人物或事例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方式方法。
二、大学生榜样教育的特征
1.导向性
导向性是榜样教育的鲜明特征。“导”即疏通,引导。“向”就是奔向,趋向。导向就是使事情朝某方向发展。何东平等学者认为“榜样能帮助青年确立最初的生活指向……每个青年总会在其人生的道路上,默默地寻找到一个清晰的榜样,唯其如此,他们眼中迷朦的世界,才会逐渐袒露出来,才会找寻到生活的指向。”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帮助受教育者寻找人生的方向,而不是纯粹地去树立一个虚幻的偶像。为大学生树立一个榜样,首先要明确榜样的内在精神指导方向。例如,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三名大学生为救两名落水儿童英勇牺牲的动人事迹中,三位少年英雄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才是大学生学习的重点。每个大学生的人生理想都是不同的,榜样教育要有明确的导向性,因人而异。
2.时代性
时代性是指大学生榜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体现时代的主题,包含时代的鲜明特色。大学生榜样教育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当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变化时,大学生榜样教育也随之变动。不同时代的榜样体现着不同时代主流的社会道德观。古代,忠君爱国人士是榜样;建国初期,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人是榜样;改革开放以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先进分子是榜样。榜样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个时代的榜样在另一个时代不一定是榜样。榜样是特定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
3.实践性
实践性是指大学生榜样教育最终落脚点在“做”上。大学生榜样教育不是纯粹地理论研究。大学生要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践行榜样的行为。各大高校在践行榜样这方面也做了不少尝试。每年的“雷锋日”,校园内外,处处是“雷锋”。学校也在不遗余力地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结对帮扶、义卖助学等。榜样教育效果好不好最终要看学生践行的力度。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好的教育就是用真实来教育。还原一个真实的情景,让学生们自觉实践榜样行为比空洞的说教强百倍。如果只有教育者在大肆宣传榜样,而受教育者不能感同身受,榜样教育注定失败。实践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需求。由于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等的差别,同学们思想觉悟必然参差不齐,榜样教育的实践效果也必然不同。在践行榜样教育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对象区别对待。
三、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历史烙印
中国的大学教育由来已久,从建国初期到现在经历60多年的风风雨雨。唯有十年“文革”期间即1966~1977年大学教育陷入困境,停止招生。直至1977年才恢复高考。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高校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改革开放初期——榜样至上的纯情年代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组织形式、经济结构、社会生活领域等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东西方思想文化碰撞融合。高校大学生是恢复高考后新一代的天之骄子。进入大学就等于拥有了铁饭碗。国家毕业包分配的政策,让他们无需再为毕业找工作而烦恼。这一时代的大学生激情澎湃,理想高远,以报效祖国为己任。这一时期,也涌现出许多大学生榜样人物,其中第四军医大学学生张华就是典型的代表。
1982年7月11日,第四军医大学学生张华为救落入粪池的69岁老农魏志德献出了24岁的年轻生命。第四军医大学党委决定给张华追记一等功,批准他为革命烈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82年11月《人民日报》发表江林、王宗仁合写的长篇通讯《当代大学生的榜样——记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学员张华》。同年,中央军委发文,授予张华“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这样评价张华,“张华、蒋筑英等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鼓舞着全国青少年和亿万人民。”张华的事迹传遍大街小巷。张华成了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榜样。虽然此后引发了一场大学生救老农到底值不值的社会大讨论,但是张华的行为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最铿锵有力的回答。在生命的价值上从来没有等价交换原则。“生命至上”,每个生命都是无价的。
张华的榜样事迹是我们进行榜样教育的优秀素材。这一时期教育者不仅树立了大学生身边的榜样,也树立了社会各行各业的榜样去激励鼓舞大学生。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以具有牺牲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秀人物为榜样。
2.上世纪90年代——偶像时代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体制进一步发展,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悄然抬头。雷锋、张海迪、张华等的榜样力量在逐渐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各类独具特色的影视歌坛偶像明星。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变得功利、世俗。偶像趋于主流化,传统榜样被逐渐边缘化。高校树立的榜样与学生自觉选择的偶像很难重合,甚至相冲突。对榜样顶礼膜拜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榜样教育举步维艰。
3.新世纪——榜样多元化时代
21世纪,信息社会飞速发展。大学生都是根据自身的喜好、性格特点等选择自己的榜样。榜样呈现多元化趋势。人们不再对雷锋、张海迪等道德榜样一呼百应。高校榜样教育进一步显露其弊端,也在不断寻求出路。榜样教育开始突破传统的桎梏,利用网络电视等宣传榜样。如各地优秀大学生评选活动,“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等都是利用网络投票等方式选出学生心中的榜样。榜样多元化的时代,优秀大学生也在不断涌现。如携妹上学的洪战辉、进入边远山区支教的徐本禹、勇斗小偷的杨昌济、勇救落水儿童而牺牲的长江大学三名大学生等。
四、新时期大学生榜样形象分析
为了更客观地了解新时期大学生榜样,我们以2002~2009年度“感动中国”和2005~2008年“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的资料为准来分析探讨新时期大学生榜样形象。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品栏目,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活动从2002年首次举办,以“感动公众、感动中国”为主题,评选出最具震撼力的十大年度人物。从2002年至2009年,共评选出80个榜样人物,其中有大学生两名。他们是2004年度“感动中国”榜样人物徐本禹和2005年度榜样人物洪战辉。
为了全面落实贯彻中共中央16号文件精神,人民网和大学生杂志社于2005年共同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这项评选活动,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为目标,寻找大学生身边的榜样,以此来展现和凝聚中国众多青年的力量。
1.性别特征
从“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的数字资料上看,从2002年至2009年这七年间,大学生人数只占总人数的2.5%。两位获奖人都是男性。男性比例高达100%。从“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的数字资料上看,男性比例72.5%,女性比例27.5%。女生人数远少于男生人数。总体看来,新时期,大学生男性榜样人物比例远大于女性榜样人物。
2.个性品质特征
从评选上年度人物的大学生事迹来看,大学生榜样人物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艰苦奋斗型
评选上年度人物的大学生很多都是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优秀学生。如湖南怀化学院大学生洪战辉曾经说过,“苦难不是被人同情的,奋斗才是最重要的”。他在自身生活非常窘迫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带着毫无血缘关系的妹妹上学。
(2)舍己为人型
榜样人物的高贵品质在于危急时刻舍身忘我的精神。如张华奋不顾身跳下粪坑去救老农、徐本禹放弃优越的大都市生活到边远山区支教。
(3)才华卓著型
在大学生榜样人物中,有一类特殊的群体。他们以卓越的才华取得非凡的成就,称为人们的楷模。如2005大学生年度美丽人物——智慧美女贺楠。她在2005年环球小姐中国赛区总决赛中气质出众,知识功底良好,使得知识女性的形象光彩照人。还有2005年大学生年度震撼人物——《千手观音》的手语主持人姜馨田。她在春晚直播节目中,用手语表达“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感染了亿万观众。
五、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对于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就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赢得大学生,就赢得未来,因此党和国家对广大青年大学生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反映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这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法和策略,体现了榜样教育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讲,运用榜样教育,挖掘健康向上、全面发展的榜样案例,可以引导和鼓舞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一些网友在网络上撰写“中国大学生九大缺点”等文章揭露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诸如有些大学生生活腐化、盲目攀比、超前消费甚至浪费;有些大学生迷信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女大学生傍大款屡见不鲜;有些大学生学术意识淡薄,肆意抄袭拼凑学术论文,只为换取一张毕业证书……社会现象纷繁复杂,青年大学生置身其中,难辨真假甚至有时不知何去何从。教育者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各类榜样模范,引导大学生去伪存真,分清是非曲直,善恶美丑。利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大学生勤俭节约、奋勇拼搏、刻苦钻研,帮助大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有利于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从高校角度来讲,科学合理地运用榜样教育可以丰富校园文化,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尤为重要。针对大学生中出现的不良倾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保持敏锐而清醒的头脑。教育者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榜样教育形式,例如,学校可在各类校园图书杂志、校刊、院刊上撰写榜样事迹,宣传榜样,或者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榜样故居,深入调研榜样事迹,或者举办各类座谈会、演讲比赛等大力宣传榜样。大学生榜样教育在校园的充分利用,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存进了校园的和谐发展。
3.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充分运用榜样教育的示范和激励功能,开发大学生的人力资源,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和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现设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榜样教育的目标就是将大学生塑造成具有榜样素质的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2007年全国道德模范群体中有11名是大学生,“大学生道德模范”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些模范大学生造福于人民,充分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他们的事迹激励鼓舞着无数青年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3]班杜拉著,郭占基等译.社会学习心理学[M].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4]何东平、刘方生.论新时期的榜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7).
[5]范中杰.论青少年榜样教育的时代特征[J].教育科学,2001.18,(2):49-50.
[6]陈祥卿.向大学生道德模范致敬[J].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关键词] 榜样教育 新时期大学生 时代特征
一、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内涵
榜样教育效果显著,应用广泛。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都有所涉猎。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在各种教育方法中,榜样是最简明有效的办法。榜样、榜样教育、榜样示范等在不同学者的眼中有不同的理解。王道俊教授认为:“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这里榜样是一种教育方法,与榜样教育、榜样示范法等同。张耀灿教授指出:“榜样示范法就是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以典型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来教育人们,提高人们思想认识和思想觉悟的一种方法。”张耀灿教授也将榜样示范法与榜样教育等同,但是他却未将榜样与榜样教育等同。从张教授的文字表述上看,榜样教育应以榜样为前提。榜样是榜样教育的内容。在西方,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榜样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树立模仿对象,让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对某个人或某团体行为进行观察学习,获取社会技巧,掌握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以促使个体顺利实现社会化的道德教育方法。”班杜拉认为教育者为被教育者树立的模仿对象就是榜样。对于大学生榜样教育内涵的解析,各位专家学者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从查阅的资料来看,国内学者对于大学生榜样教育内涵的探讨几近于无。很多学者并未将大学生榜样教育作为专门课题研究,只有少许期刊文献探讨大学生榜样教育的途径策略。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我们大胆提出自己关于大学生榜样教育内涵的理解,即新时期大学生榜样教育主要指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正面的榜样人物或事例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方式方法。
二、大学生榜样教育的特征
1.导向性
导向性是榜样教育的鲜明特征。“导”即疏通,引导。“向”就是奔向,趋向。导向就是使事情朝某方向发展。何东平等学者认为“榜样能帮助青年确立最初的生活指向……每个青年总会在其人生的道路上,默默地寻找到一个清晰的榜样,唯其如此,他们眼中迷朦的世界,才会逐渐袒露出来,才会找寻到生活的指向。”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帮助受教育者寻找人生的方向,而不是纯粹地去树立一个虚幻的偶像。为大学生树立一个榜样,首先要明确榜样的内在精神指导方向。例如,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三名大学生为救两名落水儿童英勇牺牲的动人事迹中,三位少年英雄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才是大学生学习的重点。每个大学生的人生理想都是不同的,榜样教育要有明确的导向性,因人而异。
2.时代性
时代性是指大学生榜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体现时代的主题,包含时代的鲜明特色。大学生榜样教育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当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变化时,大学生榜样教育也随之变动。不同时代的榜样体现着不同时代主流的社会道德观。古代,忠君爱国人士是榜样;建国初期,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人是榜样;改革开放以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先进分子是榜样。榜样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个时代的榜样在另一个时代不一定是榜样。榜样是特定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
3.实践性
实践性是指大学生榜样教育最终落脚点在“做”上。大学生榜样教育不是纯粹地理论研究。大学生要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践行榜样的行为。各大高校在践行榜样这方面也做了不少尝试。每年的“雷锋日”,校园内外,处处是“雷锋”。学校也在不遗余力地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结对帮扶、义卖助学等。榜样教育效果好不好最终要看学生践行的力度。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好的教育就是用真实来教育。还原一个真实的情景,让学生们自觉实践榜样行为比空洞的说教强百倍。如果只有教育者在大肆宣传榜样,而受教育者不能感同身受,榜样教育注定失败。实践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需求。由于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等的差别,同学们思想觉悟必然参差不齐,榜样教育的实践效果也必然不同。在践行榜样教育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对象区别对待。
三、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历史烙印
中国的大学教育由来已久,从建国初期到现在经历60多年的风风雨雨。唯有十年“文革”期间即1966~1977年大学教育陷入困境,停止招生。直至1977年才恢复高考。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高校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改革开放初期——榜样至上的纯情年代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组织形式、经济结构、社会生活领域等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东西方思想文化碰撞融合。高校大学生是恢复高考后新一代的天之骄子。进入大学就等于拥有了铁饭碗。国家毕业包分配的政策,让他们无需再为毕业找工作而烦恼。这一时代的大学生激情澎湃,理想高远,以报效祖国为己任。这一时期,也涌现出许多大学生榜样人物,其中第四军医大学学生张华就是典型的代表。
1982年7月11日,第四军医大学学生张华为救落入粪池的69岁老农魏志德献出了24岁的年轻生命。第四军医大学党委决定给张华追记一等功,批准他为革命烈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82年11月《人民日报》发表江林、王宗仁合写的长篇通讯《当代大学生的榜样——记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学员张华》。同年,中央军委发文,授予张华“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这样评价张华,“张华、蒋筑英等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鼓舞着全国青少年和亿万人民。”张华的事迹传遍大街小巷。张华成了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榜样。虽然此后引发了一场大学生救老农到底值不值的社会大讨论,但是张华的行为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最铿锵有力的回答。在生命的价值上从来没有等价交换原则。“生命至上”,每个生命都是无价的。
张华的榜样事迹是我们进行榜样教育的优秀素材。这一时期教育者不仅树立了大学生身边的榜样,也树立了社会各行各业的榜样去激励鼓舞大学生。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以具有牺牲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秀人物为榜样。
2.上世纪90年代——偶像时代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体制进一步发展,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悄然抬头。雷锋、张海迪、张华等的榜样力量在逐渐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各类独具特色的影视歌坛偶像明星。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变得功利、世俗。偶像趋于主流化,传统榜样被逐渐边缘化。高校树立的榜样与学生自觉选择的偶像很难重合,甚至相冲突。对榜样顶礼膜拜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榜样教育举步维艰。
3.新世纪——榜样多元化时代
21世纪,信息社会飞速发展。大学生都是根据自身的喜好、性格特点等选择自己的榜样。榜样呈现多元化趋势。人们不再对雷锋、张海迪等道德榜样一呼百应。高校榜样教育进一步显露其弊端,也在不断寻求出路。榜样教育开始突破传统的桎梏,利用网络电视等宣传榜样。如各地优秀大学生评选活动,“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等都是利用网络投票等方式选出学生心中的榜样。榜样多元化的时代,优秀大学生也在不断涌现。如携妹上学的洪战辉、进入边远山区支教的徐本禹、勇斗小偷的杨昌济、勇救落水儿童而牺牲的长江大学三名大学生等。
四、新时期大学生榜样形象分析
为了更客观地了解新时期大学生榜样,我们以2002~2009年度“感动中国”和2005~2008年“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的资料为准来分析探讨新时期大学生榜样形象。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品栏目,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活动从2002年首次举办,以“感动公众、感动中国”为主题,评选出最具震撼力的十大年度人物。从2002年至2009年,共评选出80个榜样人物,其中有大学生两名。他们是2004年度“感动中国”榜样人物徐本禹和2005年度榜样人物洪战辉。
为了全面落实贯彻中共中央16号文件精神,人民网和大学生杂志社于2005年共同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这项评选活动,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为目标,寻找大学生身边的榜样,以此来展现和凝聚中国众多青年的力量。
1.性别特征
从“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的数字资料上看,从2002年至2009年这七年间,大学生人数只占总人数的2.5%。两位获奖人都是男性。男性比例高达100%。从“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的数字资料上看,男性比例72.5%,女性比例27.5%。女生人数远少于男生人数。总体看来,新时期,大学生男性榜样人物比例远大于女性榜样人物。
2.个性品质特征
从评选上年度人物的大学生事迹来看,大学生榜样人物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艰苦奋斗型
评选上年度人物的大学生很多都是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优秀学生。如湖南怀化学院大学生洪战辉曾经说过,“苦难不是被人同情的,奋斗才是最重要的”。他在自身生活非常窘迫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带着毫无血缘关系的妹妹上学。
(2)舍己为人型
榜样人物的高贵品质在于危急时刻舍身忘我的精神。如张华奋不顾身跳下粪坑去救老农、徐本禹放弃优越的大都市生活到边远山区支教。
(3)才华卓著型
在大学生榜样人物中,有一类特殊的群体。他们以卓越的才华取得非凡的成就,称为人们的楷模。如2005大学生年度美丽人物——智慧美女贺楠。她在2005年环球小姐中国赛区总决赛中气质出众,知识功底良好,使得知识女性的形象光彩照人。还有2005年大学生年度震撼人物——《千手观音》的手语主持人姜馨田。她在春晚直播节目中,用手语表达“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感染了亿万观众。
五、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对于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就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赢得大学生,就赢得未来,因此党和国家对广大青年大学生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反映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这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法和策略,体现了榜样教育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讲,运用榜样教育,挖掘健康向上、全面发展的榜样案例,可以引导和鼓舞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一些网友在网络上撰写“中国大学生九大缺点”等文章揭露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诸如有些大学生生活腐化、盲目攀比、超前消费甚至浪费;有些大学生迷信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女大学生傍大款屡见不鲜;有些大学生学术意识淡薄,肆意抄袭拼凑学术论文,只为换取一张毕业证书……社会现象纷繁复杂,青年大学生置身其中,难辨真假甚至有时不知何去何从。教育者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各类榜样模范,引导大学生去伪存真,分清是非曲直,善恶美丑。利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大学生勤俭节约、奋勇拼搏、刻苦钻研,帮助大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有利于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从高校角度来讲,科学合理地运用榜样教育可以丰富校园文化,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尤为重要。针对大学生中出现的不良倾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保持敏锐而清醒的头脑。教育者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榜样教育形式,例如,学校可在各类校园图书杂志、校刊、院刊上撰写榜样事迹,宣传榜样,或者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榜样故居,深入调研榜样事迹,或者举办各类座谈会、演讲比赛等大力宣传榜样。大学生榜样教育在校园的充分利用,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存进了校园的和谐发展。
3.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充分运用榜样教育的示范和激励功能,开发大学生的人力资源,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和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现设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榜样教育的目标就是将大学生塑造成具有榜样素质的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2007年全国道德模范群体中有11名是大学生,“大学生道德模范”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些模范大学生造福于人民,充分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他们的事迹激励鼓舞着无数青年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3]班杜拉著,郭占基等译.社会学习心理学[M].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4]何东平、刘方生.论新时期的榜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7).
[5]范中杰.论青少年榜样教育的时代特征[J].教育科学,2001.18,(2):49-50.
[6]陈祥卿.向大学生道德模范致敬[J].时事报告(大学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