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情趣诗隽永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daddy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雅玲的花鸟画,工笔花鸟追求意笔之韵,写意花鸟呈现精微之笔,特别是她创作的“青花瓷”系列花鸟画,描绘的语境,是传统文人画的方式重新梳理与建构,注入现代审美精神,将传统情结融入现代人文环境的感怀,让观者浸沉于一种诗、书、画、印的营造中,而体味完整、纯粹的审美氛围,充溢着诗性、诗意、诗情的隽永意境,令人心动、钦佩不已。
  中国花鸟画有着悠久而深远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上溯至新石器时代陶器和玉器上的动植物形象。花鸟画技法在五代已技法成熟,西蜀以黄荃为代表的花鸟画派艺术风格富丽精工,与以南唐徐熙为代表的花鸟画派的淡然优雅风格而分庭抗礼;宋代皇家“富贵”风格一枝独秀;元代承前启后,变工丽细密为清润淡雅,作风愈趋文秀、澹然,意境更为亲切浅近;明代注重花鸟动感及宏大背景表现,风格更为堂皇豪放,发展为笔墨放纵的水墨粗笔画法,中期以草草逸笔描绘风格简淡的水墨花鸟,开文人写意花鸟之先河;清代写意花鸟发达,画家追求笔墨情趣;近代的写意花鸟构图迥异于前人,画作极具古意又极具现代感。周雅玲出生于四川眉山,这里曾经出过苏东坡为代表的“三苏”的宋代以后贯穿中国历史的著名才子。她自幼耳濡目染宋词的璀璨文化基因,慧根自在,早年专攻工笔花鸟,兼习书法,在用线与用墨方面有着良好的感悟和基础。她从宋画开始,系统地学习工笔花鸟创作技法,也涉猎人物,注重书法的修炼以及创作思路学术思想的归纳,凭着超强的激情、勤奋与悟性,所创作的工笔花鸟画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情趣。她喜于观察生活,注重写生,作品造型优美生动,画面色调整一,构图场景宏阔壮美,意境悠远。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至本世纪,她的工笔花鸟画创作结出艺术硕果:《听雨图》于1992年获“四川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雨过荷池》于1997年获“中国第五届艺术节美术作品展”优秀奖;《春月无语伴相思》于1999年获中国美协“国庆五十周年诗书画大展”成就奖;《川西三月遍地金》于2002年获中国美协“中国西部大地情国画大展”优秀奖;2002年她荣获国家人事部“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在国家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的各类美术大展中,她有10多幅作品入选或获奖。她被《美术报》于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连续四年推荐为当代最具潜力的十位画家,入选21世纪具有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的当代花鸟画家,终于成为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画风的花鸟画家。
  周雅玲的“青花瓷”花鸟画,兼工带写,既有文人画的淡雅和笔情墨趣,也有强烈的现代情趣,让人既可以读到宋词的意境和内涵,又可以读到画面组合构成的独有旋律性和现代感。作为最古雅又有中国味的青花瓷和丝绸、茶叶并列的各朝各代“丝绸之路”的支柱出口艺术珍品,很受外商青睐,特别在明朝达到鼎盛期。周雅玲所生活的川蜀,有较多保留完整的百年古镇。走进古镇,古旧的木门、雕花窗格,宅院摆设的大师椅、中堂画、木桌条几上的青花瓷瓶;古村落的庭院、水池、盆景、明清家具,各器物之间的组合错落有致,色调朴素淡雅;蕉竹成荫,鸡鸣犬吠,童稚嬉戏,偶有牛羊穿行。此情此景,本身就是一幅完整的巴蜀水墨画,更激发了周雅玲对巴蜀古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念头。她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了对“青花瓷”题材的创作。在创作初始阶段,周雅玲画一些瓶花、折枝等类似于明清以来文人经常画的题材,与西方的静物相类似。虽然赋予文人画的情思与精神寄托,但是很难满足当代人的视觉需要和审美情趣。巴蜀古宅老屋,古典家具、青花瓷器等等这些传统元素,给了她灵感和启迪,曾经让她痴迷的一切,如何在现代观念里进行魅力重塑,它们在文化的演进过程中会有什么变化和发展,不仅仅是她艺术创作思考的问题,也是怎么延续巴蜀文化血脉和继承发展的课题。巴蜀文化源远流长,以毕生精力化为滴水注入,她要为此努力。因此,周雅玲把青花元素从画面中提取出来,摒弃了以往对于青花瓶、案几、插花、古玩、珠帘、隔栅、家具等的罗列和铺陈,根据画面将其抽取几种元素进行整合,从而向更加纯粹的绘画语言和图式进行探索,把书法和诗文作为辅助元素表现在画面上。有些画作甚至放弃了器物的完整性和具象性,而把心里的感受用最直接的方式以传统笔墨写在画面上,她觉得这样更加能感染观者,更利于自己情感的渲泄。周雅玲创作的《雅室春融 》《清秋玉露香》《国色天香姿娇态》《春风拂槛》等“青花瓷”系列花鸟画,合理地吸收了宋词中的灵动、诗性、婉约与韵致,因而在简明青花主题中,蕴涵了一份凝练与简约。画面中配搭桌椅、竹帘、栏杆、牡丹、梅花、插瓶、茶具、书帖而择其三、四种,画主体青花瓷既有造型时的生动自然,也有轮廓刻划的率真,还略有几分夸张与变形,因而它是灵动的、别致的,融合了古典瓷器传统内涵的形式美,晕染着浓重的文化气息与诗意,表达了一种对古典文化的怀念与眷恋。她在《砚边思录》中说:“努力寻找意象捕捉的方法及多种手法‘感觉’中获得写意与表意的统一,在‘似于不似之间’‘工而不工’‘工而之工’中与小写意的花萼、花瓣、枝叶处理,以及大写意的墨色运用,使之在各种元素与手法中,产生一种‘新质’,生发出一种激荡中的平衡、丰富中的完整、率性中的温雅,进而使笔下的花鸟画一扫传统的花鸟画的审美定势和千篇一律的‘定法’,遂使作品形神兼备而气韵生动。”亦然,周雅玲所创作的一大批别具风味的“青花瓷”系列花鸟画,营造出静谧而又温馨、平淡而又隽永的诗情、诗性、诗意的意境。她在画面中传达出的不是一种被宋词意象笼罩下的忧郁与忧柔、孤寂与凝重,而是通过古式家具、桌椅、书帖等与青花瓷瓶的语境暗示去达成文化情结的表现,在返古意象中褪去历史的晦涩与神秘,直指心灵,从而构建成一种直达观者心田的明朗、清澈的文化生态。
  周雅玲的《芙蓉花开满锦城》《雅室品茗图》《岁月荣华中国风》等系列“青花瓷”花鸟画的色彩是一种古典情结的绚丽符号,画面上的青花瓷以其独特的蓝色调与主题相融合,不但有形式上的装饰性与审美元素,而且也具有了相应的文化属性与自然价值。《雅室品茗图》中蓝色的茶盘、茶壶撂放在中景主体位置,青瓷瓶、花卉、书帖、插花瓶的组合建构中,青花始终是这一文化主题的体现,它优雅、细腻、秀美、飘逸,在历史中沉淀,在意境中拓展,青蓝色的视觉效果,犹如纯美的音色,柔美、婉约,如同一首美妙的合奏曲。在《岁月荣华中国风》三连竖构图的画中,画左和画右的墨色花卉,较大画幅主体竖立的诗文墨帖,墨的运用、色的斟酌,使画面在开放的形质结构中,呈现出浑然放达的风貌,而情感的体味与心绪的游走,使得笔墨与色彩融合并升华了画面的语境,以奔宕之势契入了岁月的荣华。中国文化血脉的主题,在以墨的浓重或虚淡中形成画面的层次,在墨象世界中与色的淡雅形成了依附,凸显出物化空间中的审美韵味。周雅玲的这些画作,讲究的是以景入画,以青花及花卉等客体的自然之态去表现,画面往往充满动势,笔墨态意多变,或求拙朴,或觅率意,根据体验与心境的不同,画面语言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并贴切地服务于需要表达的主题中。浏览周雅玲的“青花瓷”系列花鸟画,品读出她所表达的那一份典雅、精致、纯美的古典情愫。这些画作不是再现古人生活的记忆片断,而是一种用审美语言来表达她在虚拟空间中营造的可以触摸、遐想的真情实感。它的意境是斑斓、多彩、浪漫的,它远离世俗的纷扰、躁动与喧嚣,在洗涤褪尽铅华后呈现出一种平静、安宁与沉寂,在川蜀历史与现代的碰磕里,周雅玲用传统文化的意蕴去填充繁杂都市生活背后的虚无、浮躁与盲目,试图用一种唯美的、清新的视觉图式,唤起观者对川蜀文化、中华文化的追忆与反思。可以说,周雅玲画面中的时空语境的表述,既不属于今天也不属于昨天,只属于观者心灵邂逅的偶遇与默契。在看似空灵、简约的语境中,暗含太多的意味,在这些画面里的青花瓷,不是文人桌上饮酒赋诗的即兴之物,也不是文物藏家手中几经把玩的珍贵物件,它是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属性见证历史的变迁、生活的巨变,在荏苒的时光中,历经起伏而不动声色,在擦拭尘埃后依然光彩熠熠。周雅玲的“青花瓷”系列花鸟画中的青花瓷瓶,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种文化参照,它的寓意是借用青花主题,唤起人们在心灵与青花瓷之间建立起某种密不可分的文化关系,在其中找到一种久违的乡土情结。周雅玲为之反复表现的青花瓷画作,让我們猜想她的初衷:在梦幻的意象中,由实现自我的情感归属变成为一种淡泊的、唯美的人文归属。
其他文献
指導老师:吴祝元、王柯  作者姓名:陈彦兆、许跃鹏、黄婉莹  2017年广东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动漫创意手段在农产品移动互联网中的创新实验》成果,项目编号201710564427。
期刊
吴建波,62岁,湖南岳阳人,现住长沙,湖南华升集团退休干部。毕业于上海大学。自幼爱好美术,一直坚持业余美术学习和创作。一次偶然机会接触到钢笔画,被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所打动,从此对钢笔画情有独钟并不懈地追求,先后创作出各种题材的钢笔画作品两百余幅。2015年在广州德维名车中心举办个人专场画展,受到业间普遍好评,其中《北江东去》和《洞庭天下水》被爱好者收藏。2016年7月部分作品登载在《湘江艺苑》杂志。
期刊
生活是一条长河,在这条奔腾不息或者缓缓流淌的河流里,留在记忆深处的往往不是卷起的巨浪或者喧嚣的瀑布,而是一些温暖的浪花,这些温暖的浪花总会在岁月的流淌中滋润我们的心灵,定格成我们最为美好的回忆。  读小学时,我经常到一位同學家做作业,同学的妈妈非常温柔善良。当时,在农村他们家的条件算是好的,而我家里贫寒,加上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总觉得肚子饿。每当我去同学家做作业,同学的母亲就早早地开始做饭,特别是经
期刊
2018年9月1日-23日,“绢谷幸二作品展——爱与祈愿·丰穣之翼”开幕式和二阶俊博的和平外交轨迹——《大贺莲 花开世界》出版发布会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出席,日本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日本著名画家绢谷幸二、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副会长石塚邦雄和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等分别在活动上致辞。  开幕式上,二阶俊博宣读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致绢谷幸二的感谢信。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日本驻华大使横
期刊
1960-1970年代:“形成——绽放”  绢谷幸二生于日本古都奈良,从童年时期开始即受到奈良历史及佛教等艺术环境的熏陶,形成了丰盈的感受力。他立志成为一名画家并考入东京艺术大学油画专业,为其成为一名专业艺术家打下基础。在东京艺术大学求学期间,他画的油彩画是单色系的,画面构成是混沌的。后来他邂逅古典湿壁画,在恩师Bruno Saetti的建议下,前往威尼斯美术学院留学,开始真正地钻研湿壁画古典技法
期刊
安徽书坛上,汤永志有着很好的口碑。这一方面源于他对书法的执着追求与成就,另外源于他为人真诚、潜心书道。  汤永志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从小喜爱书法,有幸拜阮良之先生为师,深受良之先生艺品人品影响,浸淫在传统文化里,保持了一颗本真的心。  在老师的指导下,汤永志苦临历代诸家名帖,寒暑不移,经年不辍,经常每日练字数小时,写到忘情处,通宵达旦。他的书法以颜柳欧楷书为根基,学其颜体庄严雄伟的气派、雄强厚度
期刊
二十多年前就担任铜陵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的汤永志,历经岁月的洗礼,把人生的感悟融入对艺术的理解中,通过将艺术与生活完美结合,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受到同道们的赞许和敬意。  汤永志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学习书法,师从著名书法家、篆刻家、篆刻理论家阮良之先生。他以颜柳楷书为根基,行书法二王,篆追《散氏盘》《毛公鼎》,隶宗曹全、史晨、衡方、乙瑛、礼器、张迁诸碑帖。三十多年的学书实践中,上溯汉魏,下窥唐宋明清各
期刊
我喜欢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去发现惊喜,特别喜欢野草这样的题材,它总是蕴藏着看不见的生命力。春夏里它绿意盎然,但在秋冬中,又将鲜绿色转化为褐绿色,然后枯萎之后又再生,这样的转化虽然一年复一年,但年年都不会相同。这样随着季节、气候不同的转变,有如自然界风格的转变,尤其是春天的风舞动着草原,草原随风起舞,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浪,有时急,有时缓,有时向前倒,有时向后仰,自己彷佛能听到海浪拍打的声音。草带给我很强大
期刊
志群篆刻功力与激情并峙,古意与时代双楫,于艺一道可谓日臻上乘焉,观后欣慰之际有所感言也。子曰,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此乃志群之谓哉。  ——范正红(山东印社社长、山东财经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  郑志群刻得磅礴大气,用刀如暴风骤雨,说其为齐鲁印风似不为过,因为山东作者似颇多这一类刻法。这一类刻法长处在于雄悍,缺陷在于偶然性大,有时候刀下迸裂的准确性不同,作品便有霄壤之别。郑志群作品应该称
期刊
泓丽女史以迥超常格的工笔花鸟步入画坛,不涉浮华、不追时风,静心于古典工笔花鸟典范,沉潜含玩而师古不泥,其作品深得宋代花鸟精谨雅致之风而彰自家宁静温婉之精神,这在当今浮躁功利的画坛显得殊为可贵。其所以如此,窃以为主要有三点:一是取法乎上,重视古法传承与经典意识;二是师法造化,善于观察自然花木的四时变化,深究其理法;三是回归传统,重视诗书画的全面修养。当然,泓丽女史的心性和慧悟靈心则是贯穿其中的“源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