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要通过对几道题的分析,阐述了实验设计的思想和原则,反思,生物概念图在生物学习中重要性。
【关键词】学方法;找规律;学生物
随着初中生物纳入中考,学生对生物学习积极性和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可有许多家长和学生反映,生物学科难学,难听懂,究其原因,我认为一是观念不对,二是学习方法有问题。作为生物老师,发现我接触过的很多人,甚至是学校领导,都认为生物、地理只要到期末认真背背,做几套题,考个90多分没有问题上,通过几次考下来,才发现这种想法、做法是大错特错了。怎样才能学得轻松、学得好呢,我觉得要结合学科特点,找出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一、自学为先,勤于思考
课前先阅读,阅读前先看目录、图表及插图,先有初步了解后再阅读正文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当积极的阅读者,不断的提问,直到弄懂字里行间的全部信息为止,特别是弄懂知识的起点和终点,梳理好知识要点。把没有弄懂的问题通过提问,达到深入研究,仔细体会的目的。听课时一边听一边笔记重点,记下老师补充的东西,课本上没有的东西,特别是思维方法更是认真记录。勤于思考,这一条贯穿于听课、做作业、复习等各个阶段。比如:做完一道题后,要对答案,这里他们会有一个反思的过程,弄清这道题考的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做到举一反三,抓住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以便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二、实验设计的思想、原则和反思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获得有关生物学方面的知识是其基本手段,初中生物学是中学阶段最早开设实验的学科,既要重视动手、观察、分析推导能力,也要重视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它一般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问题和条件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使用材料用具,预测分析实验结果。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实验设计思想和原则的基础上应用,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立于不败之地。初中生物实验大多为对照实验,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实验中只确定一个自变量,控制其他实验因素不变,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样既便于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又能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1918年初夏,孙中山先生把辽东半岛普兰店出土的四粒古莲子带到日本,日本古生物学家大贺一郎用植物生理学方法推算出,这些古莲子的寿命已在千年以上。经大贸苦心培育,古莲子终于生根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朵。则它能保存这么久的原因可能有①环境干燥;②隔绝空气;③环境温度较低;④具有耐贮存基因。为证实古莲子是否具有耐贮存基因,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进行探究,然后预测可能的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反思:实验中的自变量是“耐贮存基因”,因变量是“种子寿命”。显然,自变量在本实验中是不需做控制处理的,也没法控制。我们只需检测古莲所繁殖古莲子种子在不同年限里的发芽率,其寿命长短即可知道。一些学生见耐贮存基因作为变量无法人为改变,就转而去改变其他无关变量如空气、温度和湿度等,导致解题错误。可见,有些实验设计的目的只是通过检测因变量变化来分析自变量,而自变量本身却是不需做控制处理的。
三、绘制生物概念图
生物学概念图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保存,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利用。
1. 从概念间的层次性来分析
初中生物学大多数概念与概念之间具有层次性,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关系可表示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关系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若从生物圈的角度看,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关系可发展表示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生物的分类单位由大到小的层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节中(生物体、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这些概念就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层次排列的。抓住了这些概念间的层次性,从而轻松突破解题。
2. 抓住概念间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分析
生物学许多概念之间有包含与被包含,或者出现交集的情况,这些内容的考查常常借助数学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如用大小的圆圈,以及圆圈之间的从属或有部分交集的关系来表示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下列能正确表达动物细胞各结构之间位置关系的是(?)
解析:先分析圆圈之间的从属或有部分交集的关系,因为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选项A、B不符合题意。D选项中大圈内的三个小圈应处于同一个等级,大圈包含这三个小圈,而线粒体和细胞核都存在于细胞质中,因而D也不对。
答案:C
3.从知识间的联系分析
这一种概念图大多涵盖一章或一节的知识,利用点、线、连接词等把相关知识系统展现的形式出现。多以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填入概念图中空缺的若干概念、连接词等。
解析:抓住光合作用这一关键词,从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中进一步总结出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以及光合作用的意义。
总之,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结合学科特点,找出规律,找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学习,生物是一定会学好的。
【关键词】学方法;找规律;学生物
随着初中生物纳入中考,学生对生物学习积极性和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可有许多家长和学生反映,生物学科难学,难听懂,究其原因,我认为一是观念不对,二是学习方法有问题。作为生物老师,发现我接触过的很多人,甚至是学校领导,都认为生物、地理只要到期末认真背背,做几套题,考个90多分没有问题上,通过几次考下来,才发现这种想法、做法是大错特错了。怎样才能学得轻松、学得好呢,我觉得要结合学科特点,找出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一、自学为先,勤于思考
课前先阅读,阅读前先看目录、图表及插图,先有初步了解后再阅读正文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当积极的阅读者,不断的提问,直到弄懂字里行间的全部信息为止,特别是弄懂知识的起点和终点,梳理好知识要点。把没有弄懂的问题通过提问,达到深入研究,仔细体会的目的。听课时一边听一边笔记重点,记下老师补充的东西,课本上没有的东西,特别是思维方法更是认真记录。勤于思考,这一条贯穿于听课、做作业、复习等各个阶段。比如:做完一道题后,要对答案,这里他们会有一个反思的过程,弄清这道题考的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做到举一反三,抓住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以便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二、实验设计的思想、原则和反思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获得有关生物学方面的知识是其基本手段,初中生物学是中学阶段最早开设实验的学科,既要重视动手、观察、分析推导能力,也要重视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它一般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问题和条件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使用材料用具,预测分析实验结果。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实验设计思想和原则的基础上应用,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立于不败之地。初中生物实验大多为对照实验,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实验中只确定一个自变量,控制其他实验因素不变,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样既便于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又能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1918年初夏,孙中山先生把辽东半岛普兰店出土的四粒古莲子带到日本,日本古生物学家大贺一郎用植物生理学方法推算出,这些古莲子的寿命已在千年以上。经大贸苦心培育,古莲子终于生根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朵。则它能保存这么久的原因可能有①环境干燥;②隔绝空气;③环境温度较低;④具有耐贮存基因。为证实古莲子是否具有耐贮存基因,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进行探究,然后预测可能的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反思:实验中的自变量是“耐贮存基因”,因变量是“种子寿命”。显然,自变量在本实验中是不需做控制处理的,也没法控制。我们只需检测古莲所繁殖古莲子种子在不同年限里的发芽率,其寿命长短即可知道。一些学生见耐贮存基因作为变量无法人为改变,就转而去改变其他无关变量如空气、温度和湿度等,导致解题错误。可见,有些实验设计的目的只是通过检测因变量变化来分析自变量,而自变量本身却是不需做控制处理的。
三、绘制生物概念图
生物学概念图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保存,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利用。
1. 从概念间的层次性来分析
初中生物学大多数概念与概念之间具有层次性,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关系可表示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关系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若从生物圈的角度看,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关系可发展表示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生物的分类单位由大到小的层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节中(生物体、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这些概念就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层次排列的。抓住了这些概念间的层次性,从而轻松突破解题。
2. 抓住概念间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分析
生物学许多概念之间有包含与被包含,或者出现交集的情况,这些内容的考查常常借助数学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如用大小的圆圈,以及圆圈之间的从属或有部分交集的关系来表示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下列能正确表达动物细胞各结构之间位置关系的是(?)
解析:先分析圆圈之间的从属或有部分交集的关系,因为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选项A、B不符合题意。D选项中大圈内的三个小圈应处于同一个等级,大圈包含这三个小圈,而线粒体和细胞核都存在于细胞质中,因而D也不对。
答案:C
3.从知识间的联系分析
这一种概念图大多涵盖一章或一节的知识,利用点、线、连接词等把相关知识系统展现的形式出现。多以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填入概念图中空缺的若干概念、连接词等。
解析:抓住光合作用这一关键词,从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中进一步总结出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以及光合作用的意义。
总之,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结合学科特点,找出规律,找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学习,生物是一定会学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