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矢量化布井方式即以沉积的物源方向、河流走向或主渗透率方向为基础而部署的与之相适应的井网称矢量化井网。即同时考虑油层分布、物源方向、河流走向或主渗透率方向、裂缝方向、沉积微相的一种综合布井方式。本文依据矢量化布井方法,以官979油藏地质模型为基础,开展虚拟开发研究,拟得到最佳井网模式和水驱方向。
【关键词】矢量化井网 优化设计 最佳井网模式
1 井网设计的地质基础
小集油田的主要含油层系为孔一段,整体上由一套冲积扇、河流相的砂砾岩、砂岩、泥岩及盐湖相的膏泥岩组成的正旋回沉积。根据黄骅坳陷南部孔一段沉积环境的研究结果可知,孔一段主要形成于干旱气候条件下,为冲积扇与膏盐湖伴生的环境,大约经历了冲积扇发育、衰退及膏盐湖发育三个时期。官979断块属于小集油田,具有相同的地质背景。
官979油藏位于小集油田东北角,根据地质研究结果,官979油藏为河流相沉积,沉积微相主要以河道砂为主,物源方向为东北向西南。主渗透率方向为东北向西南方向,由于沉积过程的不同,使得沉积物的排列方式产生很大的不同,对河流相沉积,岩石砂粒的排列方向、骨架颗粒的排列方位和方式是导致渗透率方向性的成因。顺古水流方向渗透率要高于逆水流方向,同时也高于偏离主河道方向的其它方向。在开发过程中应结合地质沉积微相和主渗方向部署井网和井距。
2 井网设计的水驱方向确定
根据生产数据,以生产井为中心作开采曲线,分析射开对应层段注入水的突进方向。通过分析小井组见水方向,可看出主要见水方向为与主渗方向一致,即东北向西南方向。分析这些方向见水的油井产量可知。这些井见水受效好,一般都有高的累积产油量。
总结前面分析,官979断块水线应该与物源方向和主渗方向一致,即与主渗方向垂直交错部署生产井排和注水井排,这样可以达到较好的水驱效果。在后期调整改变水流方向时应主要考虑主渗方向调整。
3 不同水驱方向的虚拟开发对比
根据油藏工程分析计算官979断块的合理井距为200m左右,因合理井网密度与油价关系较大,不同价格下的合理井网密度不同,前面已分析。实际部署井网时应参考原油价格确定。
下面讨论在井距确定的情况下,如何选取合理的布井方式。前面已明确矢量化布井方式及不同微相组合的布井模式,将应用到全油田。针对官979设计五点法、反九点法和交错排状注水开发,同时考虑它们与物源方向一致或成90°度角(等高线平行)等不同布井模式,应用数值模拟计算。主要采用虚拟开发方式计算,应用官979的地质模型,采用新的布井方式,应用数值模拟计算到目前的开发效果,与已开发的实际比较,分析新井网的好坏,以此作为该区块后期调整的依据。
下面具体分析两种井网模式及开发效果比较:
方案1:沿等高线交错行列注水井网,井距200米,排距100米,油水井31口,油水井数比1∶1.2。
方案2:注水井排方向与主渗方向垂直,水驱方向为物源方向,部署交错行列注水井网,井距200米,排距100米,油水井31口,油水井数比1∶1.2。
通过数值模拟得到计算不同方案开发指标(见表1)。
根据模拟结果做采出程度与含水关系曲线(包括实际、方案1、2)见图1。通过以上虚拟方案与实际油田开发方式比较,从油田投产开始生产到目前,同时预测10年。方案2的采出程度可达到26.97%,实际生产方案只有19.6%,比现状生产高7.37%,多采油31.9×104t。同时两种部署方案比较,方案2比方案1预测10的采出程度高3.48%,多采油 15.07×104t。目前官979实际井网密度已达35口/km2,虚拟方案明显优于目前生产井网,同时水驱方向与主渗方向(物源方向)一致的方案为最好,固此区块在后期调整时应以目前井网为基础,尽量向方案2的井网模式靠近,这样可以改变液流方向,很好地提高水驱效果。
作者简介
冯国杰(1978-),男,2002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工程师,现从事油藏工程研究工作。
【关键词】矢量化井网 优化设计 最佳井网模式
1 井网设计的地质基础
小集油田的主要含油层系为孔一段,整体上由一套冲积扇、河流相的砂砾岩、砂岩、泥岩及盐湖相的膏泥岩组成的正旋回沉积。根据黄骅坳陷南部孔一段沉积环境的研究结果可知,孔一段主要形成于干旱气候条件下,为冲积扇与膏盐湖伴生的环境,大约经历了冲积扇发育、衰退及膏盐湖发育三个时期。官979断块属于小集油田,具有相同的地质背景。
官979油藏位于小集油田东北角,根据地质研究结果,官979油藏为河流相沉积,沉积微相主要以河道砂为主,物源方向为东北向西南。主渗透率方向为东北向西南方向,由于沉积过程的不同,使得沉积物的排列方式产生很大的不同,对河流相沉积,岩石砂粒的排列方向、骨架颗粒的排列方位和方式是导致渗透率方向性的成因。顺古水流方向渗透率要高于逆水流方向,同时也高于偏离主河道方向的其它方向。在开发过程中应结合地质沉积微相和主渗方向部署井网和井距。
2 井网设计的水驱方向确定
根据生产数据,以生产井为中心作开采曲线,分析射开对应层段注入水的突进方向。通过分析小井组见水方向,可看出主要见水方向为与主渗方向一致,即东北向西南方向。分析这些方向见水的油井产量可知。这些井见水受效好,一般都有高的累积产油量。
总结前面分析,官979断块水线应该与物源方向和主渗方向一致,即与主渗方向垂直交错部署生产井排和注水井排,这样可以达到较好的水驱效果。在后期调整改变水流方向时应主要考虑主渗方向调整。
3 不同水驱方向的虚拟开发对比
根据油藏工程分析计算官979断块的合理井距为200m左右,因合理井网密度与油价关系较大,不同价格下的合理井网密度不同,前面已分析。实际部署井网时应参考原油价格确定。
下面讨论在井距确定的情况下,如何选取合理的布井方式。前面已明确矢量化布井方式及不同微相组合的布井模式,将应用到全油田。针对官979设计五点法、反九点法和交错排状注水开发,同时考虑它们与物源方向一致或成90°度角(等高线平行)等不同布井模式,应用数值模拟计算。主要采用虚拟开发方式计算,应用官979的地质模型,采用新的布井方式,应用数值模拟计算到目前的开发效果,与已开发的实际比较,分析新井网的好坏,以此作为该区块后期调整的依据。
下面具体分析两种井网模式及开发效果比较:
方案1:沿等高线交错行列注水井网,井距200米,排距100米,油水井31口,油水井数比1∶1.2。
方案2:注水井排方向与主渗方向垂直,水驱方向为物源方向,部署交错行列注水井网,井距200米,排距100米,油水井31口,油水井数比1∶1.2。
通过数值模拟得到计算不同方案开发指标(见表1)。
根据模拟结果做采出程度与含水关系曲线(包括实际、方案1、2)见图1。通过以上虚拟方案与实际油田开发方式比较,从油田投产开始生产到目前,同时预测10年。方案2的采出程度可达到26.97%,实际生产方案只有19.6%,比现状生产高7.37%,多采油31.9×104t。同时两种部署方案比较,方案2比方案1预测10的采出程度高3.48%,多采油 15.07×104t。目前官979实际井网密度已达35口/km2,虚拟方案明显优于目前生产井网,同时水驱方向与主渗方向(物源方向)一致的方案为最好,固此区块在后期调整时应以目前井网为基础,尽量向方案2的井网模式靠近,这样可以改变液流方向,很好地提高水驱效果。
作者简介
冯国杰(1978-),男,2002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工程师,现从事油藏工程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