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1月的一个上午。那位戴帽大爷又坐到了我面前。如果我没记错,这已经是他第10次来我的诊室,病情依然是“心窝子”痛。
其实,大爷第一次来的时候我已经有所察觉:大爷说的“心窝子”指的是剑突下的凹陷部位,通常是胃的位置。在进行一些检查排除其他周边脏器病变后,我判断所谓的“心窝子”痛应该是胃痛。而且,大爷说疼痛在饭后加剧,所以基本可以确定问题是出在胃部。我当时原本想让大爷做个胃镜检查,但考虑到大爷的身体情况和做胃镜需提前很长时间预约,我先安排大爷做了一个呼气试验。结果很快就提示阳性,看来大爷可能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我给大爷开具了治疗方案,但没想到之后我还会与这位大爷见面多次。
老年人为何反复感染?
幽门是胃和肠的连接部分。幽门螺杆菌是寄生在人类消化道中的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这种细菌以其特殊的结构穿过黏液层(胃黏膜分泌的保护性结构),最终在胃里安逸地生存下来。虽然幽门螺杆菌十分顽强,但我们已经有了十分可靠的治疗方案。因此,像戴帽大爷这种治了犯、犯了治、反复数十次的病例并不常见。
多项调查发现,感染者再次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概率每年不超过0.5%。这表明,成年人在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是很难再次感染的。那么,为什么老年感染者病情反复的情况却很常见呢?
首先,正规医院都有成熟且规范的治疗方案,并要求患者在冶疗结束4周后复查。然而,由于部分患者可能感染的是耐药幽门螺杆菌,因而较难被彻底清除。这就导致少量已经服药的患者误以为已经治好了幽门螺杆菌,实际上他们体内仍然有幽门螺杆菌存在。其次,通常人们认为,年龄越大的人越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但实际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者大都在儿童时期就被感染,只是在成年后才表现出症状。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年轻一代在幼年时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比例降低了,这才产生了老年人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的误解。
因此,要根除幽门螺杆菊,最根本的还是要将体内的幽门螺杆菌彻底杀灭。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
幽门螺杆菌最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在和感染者聚餐时,如果共用餐具或不使用公筷,就很可能感染幽门螺杆菌,此外,有的老年人在帮助子女照看幼儿时,为了让食物更软烂以便幼儿消化,喜欢用嘴把食物嚼碎了来给幼儿喂食,这样更容易导致幽门螺杆菌的传播。
不过,“过于清洁”的生长环境对幼儿免疫系统的发育也不利。在幼儿时期接触过少外界抗原,会导致幼儿的免疫系统过于敏感,患哮喘或者某些自身免疫疾病的概率增大。所以,适当接触外界抗原反而时身体有益。
早期筛查拆除胃癌的“不定時炸弹”
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国人每年都会进行定期体检,但人数加起来仍不足我国总人口数的五分之一。幽门螺杆菌的检出及及时治疗情况仍不容乐观。
由于大部分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都没有或仅仅有某些非特异表现(如打嗝、犯恶心、口臭)。所以这种病很容易被人们忽略。其实,很多人只要做一个幽门螺杆菌呼气试验。就会发现他们已经被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还可能引发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道疾病。更严重的甚至可能引发胃癌。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把幽门螺杆菌列为1类致癌物(同类常见的还有黄曲霉素和乙肝病毒)。好在幽门螺杆菌隐藏不深,容易被检出,而且治疗手段已经比较成熟,所以只要尽早检出、
尽早根治,就不至于发展成胃癌。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资料,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约120万例,我国约占其中的40%。胃癌等消化道癌症在早期完全有可能被治愈,但我国大多数胃癌病例在发现时已经到了癌症进展期,死亡率大大升高。与我国相比,日本早在1983年就开始实施全国范围内的胃癌筛查。到1900年后,日本每年约有600万人进行胃癌筛查,这直接把日本早期胃癌诊断率提高到50%以上。近年来,国内各地也陆续有大规横的胃癌筛查活动,旨在使胃癌能在早期被确诊,以便及早干预.遏制胃癌向中晚期发展。
诊断幽门螺杆菌的“金标准”——“吹袋子”
如果你时不时感到胃部不适。常年反酸、有口臭、爱打嗝儿,或者明明没吃多少却感觉很饱,那么这很可能就是幽门螺杆菌在作怪。现在,人们只需要去医院“吹个袋子”,就能确定是否已经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的检查方法有呼气试验、抗体测定和粪抗原测定三种,其中效率最高的就是碳13或碳14尿素呼气试验法,其原理是受检者服用的用碳13成碳14标记的尿素在到达胃部后,会被幽门螺杆菌分泌的尿素酶分解,从而产生含碳13或碳14标记的二氧化碳,弥散进血液循环,从肺部呼出。对受检者的呼气进行检测,如果检测到碳13或碳14标记的二氧化碳,就可确认受检者胃中存在幽门螺杆菌。由于呼气试验的整个过程不会给受检者带来任何痛苦,且检出结果的准确率也很高,因此已成为许多国家诊断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和根除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呼气试验使用的示踪物主要为碳13和碳14,两者都是天然存在的碳的同位素。其中,碳13不具放射性,非常稳定,不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碳14虽然具有放射性,但在呼气试验中对人体的辐射剂量仅为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中规定的公众个人年有效剂量限值1希沃特(辐射计量单位)的1/630。因此也適用于非妊娠期和非哺乳期的个人。
抗生素“不对症”不如不治疗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案有多种。目前较通用的方案为四联疗法,即服用一种抑制胃酸的药物、两种抗生素和一种抑剂(胃黏膜保护剂)。共计4种药物。上文提到的戴帽大爷之所以来来回回治疗了近10次都没能根除幽门螺杆菌,原因有很多,例如用药不及时、不规律。或者感染的是耐药菌,都有可能降低根除成功率。不仅如此,服用过多的抗生素还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的稳态,可以说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同时,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容易培养出耐药菌,未来再出现其他部位感染时就很可能无药可用。
虽然抗生素是去除幽门螺杆菌的关键药物,但也不排除少数患者感染了耐药幽门螺杆菌。其实,要确定感染者体内的幽门螺杆菌究竟对哪一种抗生素敏感,最准确的方法是对幽门螺杆菌进行分离墙养,然后分别用不同的抗生素来测试,直到找出能杀灭该感染者体内幽门螺杆菌的抗生素,感染者服用这种抗生素进行治疗即可。只不过幽门螺杆菌的培养条件苛刻,且耗时较长,所以医院不大采用这种方法。事实上,采用目前的常规治疗方案。并按时、按规定服药和按时复查,最多也只需2~3次就能将幽门螺杆菌根除。
虽然幽门螺杆菌容易通过一些“漏洞”(如不采用分餐制、不用公筷和互相夹菜等不良饮食习惯)而悄悄溜进人体内,但也容易被检出井可以被根除,且不易再次感染。然而,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内的许多疾病的感染和治疗其实都是动态的,并不是治好了就不会复发。因此,还是要时刻做好防护,确诊后也要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