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布兰登·罗伊尔,出生于加拿大,就读于哈佛大学,后在考试培训机构Kaplan担任主管。其作品先后五次荣获“国际图书奖”、五次荣获“总统图书奖”金奖,2011年荣获“年度教育图书奖”。并先后出版了《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一本小小的金色语法书》等经典著作,成为全球英文写作、语法、逻辑推理领域的标杆之作。
内容简介:
大约两千五百年前,苏格拉底创建了一套方法,通过一系列探问,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苏格拉底方法”,来获取问题的答案,并对这些答案进行推断。通过这种方式,他就可以找出各种复杂现象背后的关键问题,揭开很多貌似有理实则荒谬的说法背后的真相。这套方法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逻辑推理”
本书出版的目的,就是为读者提炼出一套最有用、最完整的逻辑推理概念,帮助读者在学习和现实生活中更好地理清思路,解决问题。
精彩文摘:
比较和类比假设漏洞
我们会根据人物、地点、事物或环境来进行各种比较或类比。所谓类比,就是当两个(或多个)事物拥有某些相似点时,我们就会将其进行对比,并假设它们在其他方面也会相似。生物学家在做实验时就经常会做类比,他们会把在动物身上得到的实验结果放在人类身上。比如说,他们在小白鼠身上实验某种药物时发现了某种并发症,就会认为人类在使用这种药物时也会出现同样的并发症。
有时人们会对人的性格进行类比。比如说,当我们发现儿子跟父亲或女儿跟母亲有某些类似之处时,我们就会认为这对父子或母女之间在其他地方也有类似之处。
有时人们会将不同时间段的事件或情况进行类比。比如说,很多公司的管理人员在遇到问题时,都会借鉴本公司之前遇到类似问题时的做法。
要想攻击对方推理中的类比漏洞,通常的做法如表4-3 所示:
要想弱化对方的类比推理,最好的方法就是:当对方将两件事物进行类比时,我们便找出二者的相同或不同,以此证明对方的类比并不成立。
打个比方,“玛莎今年负责公司的刀具销售,业绩非常好,所以我们要提拔她,让她去销售公寓”。很显然,说这句话的人是在把刀具和公寓进行类比,认为一个善于销售刀具的人也一定会是个卖房子的高手。也就是说, 只要一个人有能力,卖什么是无所谓的。
怎么驳斥这种说法呢?一种方式就是告诉对方,刀具是一种日用品, 而房子是奢侈品,所以卖刀具和卖房子完全是两码事。一个善于卖刀具的人未必善于卖房子。
反过来也是如此。当对方认为两件事物根本不同时,我们可以找出二者的相似之处,以说明二者是可以类比的。
打个比方,两名狂热的体育迷在喝啤酒,其中一个人说道:“以前的运动员跟如今的运动员根本没法比。马克· 史必兹(Mark Spitz)在1967年的墨西哥奥运会上一人独得7块金牌,要是换到今天,他连参加奥运会的入场券都拿不到。”
另一个人表示不同意,于是他举出一个相反的例子:1965年,杰克· 尼克劳斯(Jack Nicklaus)在佐治亚的奥古斯特球场以271分的成绩成为大师杯高尔夫巡回赛冠军,而在2013年,亚当· 斯各特(Adam Scott)在同一个球场上赢得了大师杯高尔夫巡回赛冠军,他的分数是279分。从这个角度来说,两位冠军之间确实有很多类似之处。
在类比两件事物时,尤其是那些来自不同时代的事物时,一定要注意,不同时代的人们收集信息的方式是不同的,所以他们所收集到的信息的质量也无法相比。打个比方,我们不能把20世纪40年代所做的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跟今天的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相比。
从最基础的层面来说,在进行论述时,无论我们使用什么术语和措辞,它们的内涵都应该保持一致。比如说,报纸上可能会写,如今郊区的污染程度是20年前的10倍。污染可能确实更严重了,但如果要用具体数据表
明污染的严重性,我们必须给出明确的空气、水、噪音和垃圾等方面的污染指数。换句话说,在进行对比时,我们所用来对比的事物之间一定要具有可比性。
布兰登·罗伊尔,出生于加拿大,就读于哈佛大学,后在考试培训机构Kaplan担任主管。其作品先后五次荣获“国际图书奖”、五次荣获“总统图书奖”金奖,2011年荣获“年度教育图书奖”。并先后出版了《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一本小小的金色语法书》等经典著作,成为全球英文写作、语法、逻辑推理领域的标杆之作。
内容简介:
大约两千五百年前,苏格拉底创建了一套方法,通过一系列探问,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苏格拉底方法”,来获取问题的答案,并对这些答案进行推断。通过这种方式,他就可以找出各种复杂现象背后的关键问题,揭开很多貌似有理实则荒谬的说法背后的真相。这套方法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逻辑推理”
本书出版的目的,就是为读者提炼出一套最有用、最完整的逻辑推理概念,帮助读者在学习和现实生活中更好地理清思路,解决问题。
精彩文摘:
比较和类比假设漏洞
我们会根据人物、地点、事物或环境来进行各种比较或类比。所谓类比,就是当两个(或多个)事物拥有某些相似点时,我们就会将其进行对比,并假设它们在其他方面也会相似。生物学家在做实验时就经常会做类比,他们会把在动物身上得到的实验结果放在人类身上。比如说,他们在小白鼠身上实验某种药物时发现了某种并发症,就会认为人类在使用这种药物时也会出现同样的并发症。
有时人们会对人的性格进行类比。比如说,当我们发现儿子跟父亲或女儿跟母亲有某些类似之处时,我们就会认为这对父子或母女之间在其他地方也有类似之处。
有时人们会将不同时间段的事件或情况进行类比。比如说,很多公司的管理人员在遇到问题时,都会借鉴本公司之前遇到类似问题时的做法。
要想攻击对方推理中的类比漏洞,通常的做法如表4-3 所示:
要想弱化对方的类比推理,最好的方法就是:当对方将两件事物进行类比时,我们便找出二者的相同或不同,以此证明对方的类比并不成立。
打个比方,“玛莎今年负责公司的刀具销售,业绩非常好,所以我们要提拔她,让她去销售公寓”。很显然,说这句话的人是在把刀具和公寓进行类比,认为一个善于销售刀具的人也一定会是个卖房子的高手。也就是说, 只要一个人有能力,卖什么是无所谓的。
怎么驳斥这种说法呢?一种方式就是告诉对方,刀具是一种日用品, 而房子是奢侈品,所以卖刀具和卖房子完全是两码事。一个善于卖刀具的人未必善于卖房子。
反过来也是如此。当对方认为两件事物根本不同时,我们可以找出二者的相似之处,以说明二者是可以类比的。
打个比方,两名狂热的体育迷在喝啤酒,其中一个人说道:“以前的运动员跟如今的运动员根本没法比。马克· 史必兹(Mark Spitz)在1967年的墨西哥奥运会上一人独得7块金牌,要是换到今天,他连参加奥运会的入场券都拿不到。”
另一个人表示不同意,于是他举出一个相反的例子:1965年,杰克· 尼克劳斯(Jack Nicklaus)在佐治亚的奥古斯特球场以271分的成绩成为大师杯高尔夫巡回赛冠军,而在2013年,亚当· 斯各特(Adam Scott)在同一个球场上赢得了大师杯高尔夫巡回赛冠军,他的分数是279分。从这个角度来说,两位冠军之间确实有很多类似之处。
在类比两件事物时,尤其是那些来自不同时代的事物时,一定要注意,不同时代的人们收集信息的方式是不同的,所以他们所收集到的信息的质量也无法相比。打个比方,我们不能把20世纪40年代所做的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跟今天的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相比。
从最基础的层面来说,在进行论述时,无论我们使用什么术语和措辞,它们的内涵都应该保持一致。比如说,报纸上可能会写,如今郊区的污染程度是20年前的10倍。污染可能确实更严重了,但如果要用具体数据表
明污染的严重性,我们必须给出明确的空气、水、噪音和垃圾等方面的污染指数。换句话说,在进行对比时,我们所用来对比的事物之间一定要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