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特点,从学生自身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和道德,提高课堂效益、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高效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79 -01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提高课堂效益、构建高效课堂?
一、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本身就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 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做“转运站”,而必须“披文入情”。首先,透过形形色色的文字符号,去体味其中蕴含 的情和意,成为一个被感动的读者;进而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设置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将那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张扬,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随着作者的一颦一笑去忧去喜。“教育就是唤醒”,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和课文内容发生共鸣,从而以寻求精神家园的执着走进美好的语文世界。
作为关注学生情感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把诗情、文情传送到学生心中,而且要精心地给学生提供表达自我情感,评价情感的条件。放手让他们评价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图画美、幽默美,从美的事物中找到情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借诗移情,借文移情,化景设情,表达自己的情意和体验。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情感互动活动中去,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关系,创设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心施教、以情激情,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活跃振奋的积极发展状态。只有师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有默契的配合,教者乐教、学者乐学,也更容易点燃中下水平学生的情感火花,才能有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没有感情的文章没有生命力,没有感情的课堂没有活力,没有活力的课堂难以激起学生心灵涟漪……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情感加温,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催化力。?
二、变换角度,激发创新潜能。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就不能用传统的方式给作品下结论,不能以单一的定向思维的方式把观点灌输给学生。要鼓励学生换角度、多方向、多途径思辨问题,读出自己的理解,拥有自己的看法,避免千人一面,使知识成为僵死的东西。语文学习要尊重学生的问题,尊重学生的理解,尊重学生的发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言之有理,有不同的见解又何妨。
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文中有一段描写私塾中师生读书的场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子书,真是人声鼎沸,学生乱读一气,还有人却做起了游戏……”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学生大都会说出诸如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艰深,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换个角度谈谈这种学习方式的好处,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立刻活跃了起来,有答:读书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答:不同的孩子读不同的书,因材施教等等。学生的创新潜能被唤发,理解水平一下提高了,思维得到拓展。
三、打破模式化,授课模式多样化
在讲授古典诗词时,笔者采用朗读式与鉴赏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把诗歌教学分为四步:第一,诵读节奏美;第二,司读情感美;第三,品读意境美;第四,析读艺术美。诵读主要从音韵上去感受诗词之美;悟读要求学生以诗句为证结合背景去分析诗人情感之美;品读时,学生以诗译诗,或用自己散文式的语言描绘诗词所晕染的或凄美或豪放的意境,扫描仪诗歌之本去欣赏。析读站在一个理性的高度去鉴赏诗歌独具的艺术风格。四步感受、领悟、思考、鉴赏、拓展、创新。学生逐渐形成了对诗歌赏析的一整套学法,最终达到他们爱诗的目的。
在针对复习课教学时,可采用专题式教学。还是要古典诗词教学中,可开设一个含“月”这一意象的专题教学。从一首首有月的诗词中,他知深刻地欣赏了满月、残月;春庭日、秋月;冷月;旧时日、月表隐逸,月有禅意、有哲理。通过这个专题深,他们了解了“月”这一承载了深刻的民族文化内蕴。这样的专题深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对知识积累整合能力,并发展其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的能力。如再能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关于“月”诗的创作,那么创新能力也蕴在其中了。
还有表演式教学。发挥学生想象,自己编写、自寻自演。这种模式对于情节丰富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的文章很适合。还可有质疑式教学、感想式教学、辩论式教学、竞赛式教学等等。每一篇美文背后都是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
当然,我们要处理好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把阅读看成脱离文本的随心所欲的“自由理解”,而应建立在阅读、感受、理解文本的基础之上进行,它是阅读教学的高级要求。它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精神、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调动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积极参与,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泳、体味、思考,运用置换、组合、交汇、迁移的创造原理,完成汲取、质疑、发现、验证的创造过程,惟有这样才能真正在阅读学习中构建高效课堂,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高效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79 -01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提高课堂效益、构建高效课堂?
一、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本身就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 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做“转运站”,而必须“披文入情”。首先,透过形形色色的文字符号,去体味其中蕴含 的情和意,成为一个被感动的读者;进而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设置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将那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张扬,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随着作者的一颦一笑去忧去喜。“教育就是唤醒”,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和课文内容发生共鸣,从而以寻求精神家园的执着走进美好的语文世界。
作为关注学生情感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把诗情、文情传送到学生心中,而且要精心地给学生提供表达自我情感,评价情感的条件。放手让他们评价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图画美、幽默美,从美的事物中找到情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借诗移情,借文移情,化景设情,表达自己的情意和体验。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情感互动活动中去,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关系,创设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心施教、以情激情,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活跃振奋的积极发展状态。只有师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有默契的配合,教者乐教、学者乐学,也更容易点燃中下水平学生的情感火花,才能有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没有感情的文章没有生命力,没有感情的课堂没有活力,没有活力的课堂难以激起学生心灵涟漪……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情感加温,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催化力。?
二、变换角度,激发创新潜能。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就不能用传统的方式给作品下结论,不能以单一的定向思维的方式把观点灌输给学生。要鼓励学生换角度、多方向、多途径思辨问题,读出自己的理解,拥有自己的看法,避免千人一面,使知识成为僵死的东西。语文学习要尊重学生的问题,尊重学生的理解,尊重学生的发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言之有理,有不同的见解又何妨。
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文中有一段描写私塾中师生读书的场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子书,真是人声鼎沸,学生乱读一气,还有人却做起了游戏……”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学生大都会说出诸如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艰深,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换个角度谈谈这种学习方式的好处,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立刻活跃了起来,有答:读书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答:不同的孩子读不同的书,因材施教等等。学生的创新潜能被唤发,理解水平一下提高了,思维得到拓展。
三、打破模式化,授课模式多样化
在讲授古典诗词时,笔者采用朗读式与鉴赏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把诗歌教学分为四步:第一,诵读节奏美;第二,司读情感美;第三,品读意境美;第四,析读艺术美。诵读主要从音韵上去感受诗词之美;悟读要求学生以诗句为证结合背景去分析诗人情感之美;品读时,学生以诗译诗,或用自己散文式的语言描绘诗词所晕染的或凄美或豪放的意境,扫描仪诗歌之本去欣赏。析读站在一个理性的高度去鉴赏诗歌独具的艺术风格。四步感受、领悟、思考、鉴赏、拓展、创新。学生逐渐形成了对诗歌赏析的一整套学法,最终达到他们爱诗的目的。
在针对复习课教学时,可采用专题式教学。还是要古典诗词教学中,可开设一个含“月”这一意象的专题教学。从一首首有月的诗词中,他知深刻地欣赏了满月、残月;春庭日、秋月;冷月;旧时日、月表隐逸,月有禅意、有哲理。通过这个专题深,他们了解了“月”这一承载了深刻的民族文化内蕴。这样的专题深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对知识积累整合能力,并发展其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的能力。如再能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关于“月”诗的创作,那么创新能力也蕴在其中了。
还有表演式教学。发挥学生想象,自己编写、自寻自演。这种模式对于情节丰富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的文章很适合。还可有质疑式教学、感想式教学、辩论式教学、竞赛式教学等等。每一篇美文背后都是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
当然,我们要处理好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把阅读看成脱离文本的随心所欲的“自由理解”,而应建立在阅读、感受、理解文本的基础之上进行,它是阅读教学的高级要求。它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精神、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调动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积极参与,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泳、体味、思考,运用置换、组合、交汇、迁移的创造原理,完成汲取、质疑、发现、验证的创造过程,惟有这样才能真正在阅读学习中构建高效课堂,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