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进入21世纪的今天,美育建设与文明发展之间的关联变得愈加关键,美育乃社会文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因素,以大众生活审美化为旨归的“生活美育”由此方兴未艾.①无论是对
【机 构】
: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九江学院艺术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的今天,美育建设与文明发展之间的关联变得愈加关键,美育乃社会文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因素,以大众生活审美化为旨归的“生活美育”由此方兴未艾.①无论是对中国文明还是对西方文明的过去与现在来说,这种以审美塑造社会的趋势都是始终不变的,因为审美乃是一种标志着社会发展的“高级尺度”.rn一、美育提升人类“文明素养”rn在中国,早在1917年,蔡元培就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以美育代宗教说》一文.这个在近代中国产生的著名的“美育代宗教”的观念,从比较文明与比较文化的角度来看,世界上只有蔡元培先生在中国将美育提升到如此“文明高度”的地位,可以说这个口号是振聋发聩的.而在西方,直到1985年,美国教育界才进行了“全美艺术教育现状”的广泛调研.美国政府在1988年发布了《走向文明:艺术教育报告》,指出当时美国的文明问题就在于“缺乏艺术教育”,而美育塑造文明的公理,早就被历史所证明了.
其他文献
日本自中世纪以来,就有喜欢收藏中国书画古董的传统,却没有形成古青铜器的收藏,日本人是在欧美风气的影响之下,才于1900年左右开始收集这一类的古代艺术品.但在重视古艺术品
本文分析了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现状,指出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服务的创新策略,旨在推动图书馆服务旅游的能力,达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从而推动
本文将视角聚焦于实验影像的叙事与视觉表现,重点阐述实验影像叙事中的符号应用问题,通过历史语境下的实验影像作品叙事研究与视觉符号建构,分析相关作品叙事形态结构、视觉的符号和媒介技术,探寻新媒体场域下的叙事成因,以及从视觉观念形态叙事的符号模式中,对实验影像媒介与视觉效果更新中的新思维模式与新技术因素予以多维的客观呈现。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新木刻版画运动开始发展起来。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上海的浙江籍木刻艺术青年回到家乡,用手中的刀和笔投入抗战宣传的洪流中。他们以木刻版画为媒介,创作作品,组织艺术协会,举办艺术展览,出版发行书刊,举办木刻函授班,组织木合社,聚集激越民众的民族热情,彰显团结抗战的时代精神,为中国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说起处女作总让人一往情深,有什么被拨动,四弦琴,五弦琴,单弦琴,与“锦瑟无端五十弦”还不同,总之有一种遥远、清澈、刚刚出山的溪水声。小溪如此年轻、敏感,映着天空、云,触着各种地貌、石头,不同的石头甚至会发出不同的声响,每一泓净水都像鹿的眼睛。而无端五十弦是老境,“一弦一柱思华年”。但两者相望又是同一个人,一种对弹,那才有趣。 我的处女作是一首诗,发表在1982年上海《萌芽》杂志,责任编辑是赵丽宏
神 鹰 鹰,是天堂的信使 给冈仁波齐山送去秋天。 朝圣的人多了 羚羊结队去了水边。 万玛才旦牵着她的瞎眼儿子 跟在一匹白马后边。她们 刚刚转完神山。 拐過大路。青海的羊皮贩子 带走一片苍茫。 黄昏。鹰又消失了 究竟去了哪儿 这不是一个问题。 雪,越下越大 这是神的旨意。 德令哈的大雪 黄昏。德令哈突然刮起大雪 醉酒之人还在客栈昏睡。但他梦见 一挂马车运走秋天和干
本文通过对苏联的前卫运动的梳理以及前卫艺术家的精神剖析,从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其作品,探讨鲁迅对于中国新兴艺术的独特个人见解,解读他对苏联平面造型艺术推崇的原因。从鲁迅作品,包括文字和平面设计的解读入手,从更宏观的角度,通过研究尽可能多且翔实的材料进行梳理和深度论述,全方位多角度去阐释鲁迅的前卫艺术观与苏俄的关系,研究他对中国新兴艺术的个人判断与苏联前卫运动的关系。
作为视觉语言的绘画,对其表意的解析长期受到字词语言逻辑的影响.但实际上,绘画形象不仅可以作为类似字词的固定词汇,更是一种开放的表意系统.对绘画表意活动进行分析与概括,
今年是我国明代杰出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徐渭500周年诞辰.徐渭是我国传统大写意花鸟画的里程碑式的人物,本文剖析了其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的缘由,指出了其于传统中国画思
《百问千里》一书是当下关于《千里江山图》研究的转折点与标志性成果—从众声喧哗的零散讨论到画卷全方位的系统阐释.作者以问答的形式,从九个方面展开辨析和论述,运用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