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船舶技术的FPSO智能化研究与展望

来源 :船舶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ong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数据建模技术、有线和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2012年9月,德国、挪威、瑞典、冰岛及爱尔兰等国启动了“基于智能网络的海上无人航行”(Maritime Unmanned Navigation through Intelligence in Networks,MUNIN)项目[1],目的是验证自动航行和无人船的可行性,研究与之相关的前沿技术和标准,并为相关法规修订提供支持,计划在2034年之前完成无人船的研制和自主航行的可能性研究[2],这引起了国内外船舶界的广泛关注.
其他文献
近年来,极地探险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全球游客的关注和青睐,赴南极、北极旅游人数已经连续多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这其中,邮轮凭借其出众的舒适性、极佳的场景适应性和优越的经济性,已经成为极地探险中最主要的旅游方式.但是,游客数量的不断增长及其对舒适性要求的提升,加之环保法规日趋严格,加速了老旧极地邮轮的淘汰进程,市场对于新型极地邮轮的潜在需求正在被进一步释放.
期刊
基于切片理论对一艘新型破冰船的运动响应进行分析,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船体自由横摇衰减进行模拟,得出其无因次衰减系数,进而对船舶在各海况下的典型航态进行耐波性分析和短期预报,比较相关耐波性衡准,确定船舶航行过程中遇到的危险工况和晕船概率,并对比船体加装减摇水舱前后的横摇运动响应.结果 表明,该船型线特殊,耐波性较差,在5级海况、横浪条件下,垂荡响应最为明显,且加速度均方根值最大;随着浪向角的改变,横摇有义最大幅值可能达到14.68°,并超出衡准,纵摇有义幅值维持在1.98°以下,且响应变化并不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