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高等教育改革和课程模式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dan2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大数据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信息化涉及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做好顶层设计、创新推进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推进教育信息化,关键是在教与学主战场的应用,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教育信息化不是简单地配发设备,开发资源,而是要通过推进教育信息化来促进教育理念、教育创新、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提高教育质量的深刻变革。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高等教育改革 课程模式探索
  中国分类号:G619.21
  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走向
  1、在教育模式上,注重学校和学生的自主性。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2002年3月,教育部作出决定,批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六所高校可自主设置本科专业,使高校自主权改革向纵深发展。为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各高校从学分制入手不断深化改革。一些院校还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实行更为宽松的专业选择制度。此外,一些高校还在跨校选课、学分互换等方面进行改革尝试。通过改革,大学生们已具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和自我设计、自由发展的空间。
  2、在知识结构上,强调综合性和适应性。高校内部也积极推进改革,通过调整不合理的课程体系,实行课程设置综合化,以拓宽专业口径,实现从“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的转变。本科教育从传统的“专业对口”向加强社会适应性和人才培养多样性方向转变,培养过程从单一学科背景向加强学科的交叉与综合方向转变。与此同时,一些高校还设立综合化改革试点,探索综合性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3、在素质教育上,重视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方面,不断深化“两课”教育改革,探索有效进行“两课”教育的新模式。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方面,1998年高校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各高校纷纷通过设立人文选修课、开设人文讲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建立校外文化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2002年 3月,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3所高校试行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标志着全面素质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在能力培养上,突出创新性与实践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为贯彻此精神,各高校首先从减负做起,减少学生的学分、学时和课业负担,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进行探索研究和参与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一些高校还通过设立第二课堂,组织社会实践、科技比赛、学生社团以及志愿者活动等多种途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目前高校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陈旧,缺乏特色,学习主体缺位。很多高校现在采取的仍是传统教学模式:讲授--作业---期末考试。教师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和解题技巧,很少涉及实际问题的解决,与现实脱节。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参与和灵活性,抹杀了个性。这种传统的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现今社会需要的培养目标相违背。
  2、教学内容繁多,理论脱离实际,应用性不强。理论的价值在于应用,不能忽略社会实践的大课堂,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社会问题的解决中,增强学生自主创造的动力。现在高职高专的教学内容显得没有针对性,而且教材中很少涉及实际应用问题,使得本专业和其他专业课程完全隔绝,各自为政,死守本学科,缺乏专业针对性,使得学生无法掌握真正实用的知识。
  3、教学方法单一,手段滞后,课堂效率较低。传统的课堂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抑制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多媒体教学兴起,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内容不枯燥了,但使人眼花缭乱的图像、视频却忽略了教学的特点。往往一堂课下来,学生不知所云,更别提何谓重点,哪个是难点。
  4、教学评价片面,不能体现能力。教学评价体系一般包含两部分:对教师评价和对学生评价。这里讲的是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为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有必要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传统的教学评价基本上局限于作业、期末考试以及课上随机小测验等方式,方式单一,很少反映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甚至出现高分低能。无法全面实现教学评价的功能,更谈不上体现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中心。
  三、推进高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1、更新教育理念,抓住关键点。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是思想的启迪者,是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是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师;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播什么知识,还要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全面发展的自觉性。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改变以往的教与学、主与客的地位,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
  2、聚焦主戰场,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教育信息化不是简单地配发设备,开发资源,而是要通过推进教育信息化来促进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第一,设计教学模块。在教学模块时,可沿用传统教学方式,但不要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在教学中重点强调的是基本的理论和方法,使得学生整体掌握知识的结构脉络,使之能够理解学来做什么,怎么做。 第二,深度学习模块。在教学深入一个阶段后,可以进入深度学习模块。新的教育理念指出要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深度学习是指在基于理解的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深度学习强调了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三,拓展试验。对于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添加拓展试验模块,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基础理论和实验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第四,创新性教学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建立以问题为引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经过实践探索,部分高校提出“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三维互动”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体性和协调性相统一,形成理论指导、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循序渐进的“递阶性”教学模式,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倡导案例教学,实行大学生导师制。案例教育在创新教育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特殊功效。实施案例教学要把握实践性、启发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原则。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把学过的原理、概念、 方法灵活用于案例分析中,透过复杂现象摸清事件本质、抓住主要矛盾、找准解决方法,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案例教学使大学生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对所学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运用的更加得心应手。通过案例教学的实施,促进和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设,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提高创新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导师制突破了传统的单向教学运动,推动授课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方向转变,创建了学与学、教与学互动的“交叉往复”教学方式。大学生导师既要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及学术研究,又要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研讨,实现个性化培养,最大程度上发挥大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大学导师制的实行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大变革,它更新了大学教育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使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掌握规范的科学研究方法。
  4、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首先,合理安排适当取舍。以实际应用为目的,适度降低理论知识难度。结合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其次,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教学过程中可逐步展开教学内容,问题一环扣一环,便于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实现,教学内容整合时加入教学建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第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兴趣。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和形象性来提升学生的兴趣以及数学的可理解性。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网络查找、搜索自己需要的资料,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教学网站,公开电子教案,并通过微博、微信等相互交流与探讨,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反馈辅导,与学生经常讨论探讨,加强教师的责任意识。
  5、构建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传统的学分制评价体系已不能顺应创新式教育的需要。可将教学评价分块处理,形成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构建一个“学习态度、应用能力、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基础知识”五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理念的影响下,各高校逐渐建立了大学生创新项目管理和监控体系,完善大学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将实践创新能力作为推荐免试学生的重要指标,并成为硕士研究生攻读的重要考核点之一。另一方面,对教师的评价不再完全取决于成绩, 部分高校根据创新性试验计划的任务量和完成质量, 评出优秀导师,在职务晋升、 评优评先时向优秀导师倾斜,引导教师把教学的重点转向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上。因此,创新因素逐渐融入我国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评价激励体制的改革对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变革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提供了支持与保障。
  参考文献:
  [1]孟令全.教与学关系新論[J].课程教材教法,2004,7
  [2]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0,19.
  [3]马尔柯姆泰特.高等教育研究:进展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7.
  [4]张志勇. 转变非理性教育思维 推进教育改革新突破[J].教育研究,2011,2
  [5]蒋楠,金颖.我们的课堂出了什么问题――大学课堂调查启示录[J].现代大学教育,2011,1
其他文献
学位
摘要:在校研究生兼职已经成了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但调查研究发现在校研究生兼职的效果并不如意,理性选择兼职的类型是关键。为了提高研究生兼职的实效,应当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坚持兼职内容与学业相关原则、坚持工作形式灵活原则、坚持兼职任务包干原则。并始终坚持“副业”服从“主业”的原则处理好学业与兼职的关系、导师与兼职工作主管领导的关系。  关键词:研究生 兼职 三助  中国分类号:G643  研究生兼职已
摘要: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也逐渐从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形式涌现出来,有民办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三十年过后,这些教育形式是否解决了教育的更大的公平性呢?从目前的状况来分析,大众化的教育发展并没有解决我们国家目前教育不公平的现状。推动教育发展改革的首要问题就是教育的不公平性,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教学理念,能够更大的提高教育的公平性呢?这时,MO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