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问题成为化学课堂的催化剂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yydtj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可以说,问题探究赋予知识生命力,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这和化学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设定是一致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学习者对同一问题都会形成不同的假设及推论。所以,化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视角观察事物、发现问题,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个性化方法和见解。
  一、采取多种途径创设问题情境
  首先,在化学实验中发现问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设疑可以模拟或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大量的课堂实践表明,高效的化学课堂离不开实验教学。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化学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及课后实验等,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通过自主思考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以获得高效的化学课堂。
  其次,创设化学学习的问题情境。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经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关注学生化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因此,化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利用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相关的知识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体验化学、学习化学,这样容易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化学学科上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最后,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让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交流、问题交流有效进行,营造出一种共同学习、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的良好氛围,让每一位学生在不断思考问题的同时,还要对其他同学的问题、思路加以分析,作出合理判断。这有利于学生进发出更多智慧的火花.能不断加强其化学学习的问题意识,激发其求知欲,提高其学习的参与度,让其真正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人。
  二、强化问题设计发展学生思维
  新时期的化学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为目标,传统课堂教学则注重给学生提供有标准答案的“封闭题”。这些化学问题,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具有积极作用,但对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利的,而目会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扼杀其化学学习的创造性。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设计一题多解,发展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胜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去思考,创造性地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以获得学习上的突破。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化学教材内容要求学生设计一题多解的问题。如在学习《弱电解质醋酸的电离平衡》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设计若干种化学实验以证明弱电解质醋酸的电离平衡移动。并且首先请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如何设计实验,然后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讨论设计实验的科学性、可行性。各小组在认真研讨后确定了12种解法。部分解法具体如下:
  (1)lmol/L醋酸、1mol/L盐酸分别与同样的铁片反应,观察生成气泡的快慢。
  (2)1mol/L醋酸、1mol/L盐酸分别与同样的锌片反应,观察生成气泡的快慢。
  (3)取出一定浓度、一定体积的醋酸进行稀释100倍,检验稀释前后的溶液溶液PH值。
  (4)一定浓度的醋酸进行加热,检验加热前后的溶液PH值。
  (5)1mol/L的醋酸、盐酸进行稀释相同的倍数,用稀释后溶液与同样的铁片反应,观察生成气泡的快慢。
  (6)PH=1的醋酸、盐酸,稀释100倍,用稀释后溶液与同样的铁片反应,观察生成气泡的快慢。
  当在组内交流每种解法时,学生既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认清了所解决问题的本质,又对自身思维的灵活性、严密性进行了培养。
  二是设计开放题,发展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开放性化学习题无疑具备这种特点。如在学习《化学平衡的移动》时,可以用这样的一道开放题:恒温下,aX(g)=by(g)+cZ(g)反应达到平衡,把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且达到新平衡时,x物质的量浓度从0.1mol/L增大到0.19mol/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c B.a  C.a=b+c D.a=b-c
  教师示范:本题其他条件不变,将“0.19 mol/L”改为“0.21mol/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学生设计的题目则有:(1)其他条件不变,将“X物质的量浓度”改为“Y物质的量浓度”,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2)其他条件不变,将“X物质的量浓度”改为“z物质的量浓度”,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3)其他他条件不变,将"bY(g)”改为“bY(s)”,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4)其他条件不变,将"cZ(g)”改为"cZ(s)”,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5)其他条件不变,将把容器压强增大到到原来的2倍,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化学问题的设计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上述形式外还可以从若干条件中选择条件的变换以求问题的解决,即条件开放的问题设计等。教师在化学问题的设计上,应该依据学生现有的水平,采取多种方式以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由易到难、由模仿到独立的规律。
  三、构建学习共同体解决化学问题
  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化学教师课堂上能够解决的是多数学生的主要问题,而少数学生的部分问题可能会较严重,构建化学学习共同体正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美国教育家博耶尔认为:“学习共同体是所有人因共同体的使命并朝共同的愿景一起学习的组织,共同体中的人共同分享学习的兴趣,共同寻找通向知识的旅程和理解世界运作的方式,朝着教育这一相同的目标相互作用和共同参与。”在化学学习共同体中,大家有共同的信念和目标,通过对话、沟通和交流学习,通过互相支持和帮助来认识、解决化学问题。
  笔者通过“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活动,以创设“问题情境一自主探索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为主线,经过不断实践,确立了共同学习、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分组并组织学习“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及要求。了解学生学习现状,让有共同学习愿景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开始有意识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第二,建立化学作业评价小组。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各种探索与解决问题的机会,不断引导学生由“合作学习”逐步过渡到“学习共同体”。
  第三,利用可控的课堂逐步培育出化学学习共同体。教师要利用所教内容,进行问题情境创设,让师生、生生之间通过对话、沟通,通过赞扬强化动机,通过互相帮助来认识与解决化学问题,达到学习的共同进步。
  第四,建立化学课外学习小组。教师要把“共同体”由课堂逐渐延伸到课外中,让教师主导的“学习小组”逐渐转变为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其组内成员共同参与、拥有共同的愿景、追求共同进步。
  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经历化学、交流化学,能有效应用化学思维解决当今社会提出的相关问题,这正是现代化学教育改革的方向,更是化学教师应尽的职责。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问题、精心设计问题、引导构建化学学习共同体来解决问题。这样,问题就会成为化学课堂的催化剂。由于化学学习的共同目标,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学习时,要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形成对探索问题的共识,充分提高学生的化学问题意识,将学生化学学习的智慧开放、开发出来,鼓励他们多角度地思考化学问题,学会创造性地解决化学问题,最终使他们勇敢地走上一条自行解决化学问题的道路。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