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26日,“第九届中国产业園区持续发展论坛”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上海市青浦区举行。本届论坛由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和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主办,徐泾镇人民政府承办,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联盟、上海西郊徐泾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上海一通世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华鑫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一冷豪申新能源(上海)公司、九华咨询协办。论坛开幕式由同济大学经管学院党委书记施骞主持,同济大学副校长雷星晖、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倪向军、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总裁张凤明、中国开发区协会会长师荣耀为论坛致辞。
创新发展 提升产业园区品质
产业园区一直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载体,担负着经济发展、创新发展、管理示范、对外开放等重要使命。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和“逆全球化”双重冲击下,产业园区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更需要积极谋划双循环,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为此,本届论坛以“双重冲击下园区新发展”为主题,邀请来自政府、园区、学界和企业的专家代表分别从政策视角、理论视角及实践视角,共同探讨了双重冲击下产业园区发展的趋势、目标与路径。
论坛主题报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后由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任浩、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科技部火炬中心李志远、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分别发表主题报告。发言人分别从国家、城市、园区的视角分析了双重冲击下园区面临的新挑战,并就园区如何把握新机遇、实现新发展提出了建议。同济大学产业园区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甄杰主持了第一阶段主题报告环节。
任浩表示,在双重冲击下,园区发展面临“全球疫情”、“全球经济格局”、“全球产业链重构”三个不确定性,同时也面临“全球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新时代国际开放合作”三个机遇。基于这一形势,任浩从“范围”与“变动”两个维度,勾画了驱动产业园区发展的因素矩阵,并推导出双重冲击下园区新发展的“四化”趋势:园区发展模式生态化、园区运营管理融合化、园区商业模式多元化和园区产业结构高端化。面对“三个不确定”的困境,园区如何把握“三个机遇”,实现“四化”发展的问题,任浩建议,从短期来看,产业园区可以通过“谋定——信心坚定”、“谋度——预期适度”、“谋促——政策促动”、“谋变——产业转变”综合决策进行关键突破;从长期来看,产业园区可以从突破“存量——前提重立”、“功能——愿景重立”、“智慧——理念重立”、“融合——手段重立”四方面布局新发展。
吴志强提出,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疫情发生加速了“产业园区”向“创新家园”转型的速度,“创新”、“青年”、“绿色”、“智能”、“精神”五大要素是产业园区破除两难境地的利剑。其中,利用“创新”可以实现(商、住、产、休、流、交、医、基、学、职)十元平衡,利用“青年”可以打造青年人喜欢集聚的城市空间,利用“绿色”可以架构全球城市绿色设计的综合平台,利用“智能”可以构建智能基建在创新家园中的实际应用场景,利用“精神”可以建设幸福满满的归属家园。吴志强认为,“创新家园”未来可以更好地汇聚青年人才、增强城市软实力、破除两难境地,从根本上提升产业园区的品质。
李志远表示,中国高新区尽管面临“新冠疫情冲击以及全球价值链深度重构、全球技术封锁升级、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新危机,但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中国高新区在“创新、产业、人才、开发”等方面的优势为迎接新挑战做好了充分准备,数字经济可能成为中国高新区走出困境的重要抓手。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科技园区要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支撑、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升级版创新创业生态、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链接高地、建设绿色智慧园区、深化制度创新与管理体制改革”。
黄群慧提出,中国正面临着“生产和贸易的实体经济面临重大变局,全球金融和宏观经济治理出现严重困局,科技和产业创新呈现出加速‘革命’新局,国际力量对比步入深刻调整格局”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新发展格局。为此,中国开发区需要全面、科学把握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应明确,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更加强调自主创新。黄群慧还在发言中提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阶段——模式——动力”三维理论逻辑与“双协同”政策体系。
绿色转型 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
在第二阶段的主题报告中,重庆市涪陵新区党工委书记周波、上海地产闵虹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晓明、华鑫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雪松、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上海)主任赵晓蕾分别作主题报告。发言人分别从园区服务、经营、绿色发展等不同角度,分享了园区、运营机构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积极应对双重冲击的成功经验。苏州工业园区制度创新局局长、党组书记沈卫奇主持了第二阶段的主题报告环节。
周波表示,为应对疫情与经济的双重冲击,涪陵园区的经验是坚持“硬件不足软件补”,推行全域企业服务专员制度,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园区企业度过全球经济寒冬。园区在新时代新阶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坚持走“融合创新”发展之路,通过科技与产业、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产业与城市、城市与乡村、国内与国际等融合创新,赋能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冯晓明提出,在双重冲击下,上海市闵行开发区实现“资源不增,经济倍增”的秘诀在于不忘初心、深耕未来,始终牢记国家建立开发区的使命,坚持以主抓工业、吸收外资、促进出口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开发区未来将进一步优化土地使用结构,以容积率、建筑密度的提高带动经济密度增长,实现园区长远、可持续发展。
林雪松认为,在后疫情时代,园区经营面临“变化”与“效率”的双重痛点,在快速落实政府疫情防控政策的同时,需要更好地满足、响应、匹配不同类型客户的多重诉求。对此,产业社区应提出运营管理智能化、企业服务精细化、经营发展数字化和产业配套特色化的应对方案,深耕“四化”应对双重冲击,绘制“十四五”新蓝图。
赵晓蕾认为,在双重冲击背景下,工业园区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得到了体现。工业园区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之一,后疫情时代将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同时,在国家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的目标引领下,我们应明确工业园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生态工业园区的内涵和建设标准是重中之重,推动产业园区绿色转型,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发展模式,构筑绿色高质量发展体系,是提升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路径。
主题报告后,论坛还邀请了来自企业界、园区以及园区相关主管部门的嘉宾进行了圆桌对话。中国开发区协会副秘书长王磊、上海市科委研发基地建设与管理处处长仲东亭、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总顾问陈青洲、江苏南通现代建筑产业园主任顾华平、中海企业发展集团商业公司华东区域总经理陆凤存、一冷申豪新能源(上海)公司总经理卢广军与宁波银行副行长冯培炯共7位嘉宾围绕论坛主题,对政府、园区及企业在双重冲击下遇到的难题、解决措施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同济大学产业园区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叶江峰主持了圆桌对话环节。
在论坛闭幕式上,任浩向周波颁发了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咨询委员证书,向林雪松、赵晓蕾、顾华平、陆凤存、卢广军、冯培炯颁发了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证书。
(据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