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壮心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

来源 :大作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洲三万里》以旅行为线,将生命中的温暖和荒凉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带领我们学会珍惜生命中温柔的瞬间:那些在暴雨中为你递过雨伞的手,那些为你盖上一条毛毯的温柔,那些黑暗中与你彻夜聊天的朋友……正是这一点一滴的温柔变成了你生命中的光,使你远离阴霾,成为善良的人。
  Content速品
  《非洲三万里》是毕淑敏2016年的开山之作,约25万字,书中收录了百余张独家珍贵照片和非洲土著手绘彩图。这是一张价值2万美金的单程车票,是一场直面饥民、皇帝、僧侣、狮子和荒野的迷之旅行。 “走了许多路途,耗费了许多心力,不过是想要成为真正的自己。”这是毕淑敏乘坐 “非洲之傲”列车游遍非洲大地后,于2015年闭关创作的旅行札记。
  “非洲之傲”是以非洲行为主题的旅行用蒸汽机车,单张车票标价在1万到9万美元之间,以奢华闻名于世,有“流动的五星级酒店”“铁轨上的游轮”之称,主要服务于来自全世界的财阀豪门后代、商业精英、政界领袖。然而列车行经之地,却有很多是非洲最底层民众聚居的贫民窟,一道车窗劈开了奢华与贫穷,餐车内的社会名流举起银杯开怀畅饮时,车窗外围满了无衣无食的孩子们。这种强烈的对比引起了毕淑敏的关注,在这次旅行中,她不但记录了非洲各地的人情风物、旅游见闻,还对车内车外两个世界做了细致的观察和沟通:时而走进非洲中产阶级家庭与女主人共进晚餐,时而走进全球最大的贫民窟索维托实地考察,她以自己的眼睛为准则,写出了一个最独特的非洲。
  人物印记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著名心理咨询师,同时也是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师大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她曾获庄重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七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十六届“中国时报”文学奖,以及台湾第十七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项。
  阅读吧
  不知孱弱的露西在闲暇时扶着后腰捶着腿遥看湖光山色之际,可曾想到过无数世代后的无尽子孙?
  参观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国家博物馆。一座古朴的建筑,草坪和清泉。只是在这一派田园牧歌式的表面安宁之下,是戒备森严的警戒。随处可见持枪的卫兵,半仰着枪口,枪支保持着随时可以击发的姿态。参观者在这里经受了堪比机场的严格安检。细想起来,在参观非洲的所有博物馆中,这是最不马虎的一次。“是因为反恐吗?”我问当地人。“是,也不全是。这里一直很严,因为要保护一个女人。”
  谁?我在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让相当安全的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引发如此灵猫般的警觉,并伴以兵临城下的峻厉?“主要是她的年纪太大了。”当地人说。“多大呢?”我问。“350万岁了,名叫露西。”当地人不无骄傲地回答。
  走进博物馆,大厅里迎面扑来一具残缺的骨骼化石拼凑起的大幅图片。在这张图片的下面赫然写着——露西说,欢迎你回家。
  突然在那一瞬,热泪盈眶。
  露西是谁?
  通常我们说到家,是指那些和我们血脉相连,肌肤相亲的特定一群人。它不会很大,数目也不会很多。家是鲜血栅栏围拢起的私密小圈子。但是,在这里,在露西瘦弱纤细的臂膀下,这个星球上所有的人,不论男女、不拘种族、不辨肤色,更遑论国家,男女老少都被她揽入怀内。所有的人都是她的亲人,她视普天下的人为一家。
  我们从哪里来?所有的人都曾在生命的不同时刻,叩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一般人浅尝辄止,想到自己的爷爷和爷爷的爷爷,也就脑仁疼了。讲究点儿的人家,多半是祖上出现过显赫人物的家族,或是有家谱的,但最久远的也不过以数千年计(据说最早的家谱可追溯到甲骨文时期)。再往前,就是天地洪荒的一笔糊涂账了。
  可是,人类一定是有祖先的。虽然我们没有见过他们,但无神论者对这一点毫无疑问。我们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悟空,我们本能地怀念祖先。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东北约350千米,有一块古老的盆地,叫阿法。开阔的荒原,植被稀疏,树影零落。起伏的小山丘和沟壑,构成了干燥的地貌。由于雨水的冲刷,每当雨季之后,裸露的土地中会显露出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化石。这有点儿像露天煤矿,便于收集。经过几十年锲而不舍的工作,考古学家们对那里的地层顺序关系已了然于胸,再加上此地富含火山灰,可以通过同位素测定获得的化石的准确年龄。于是,这个阿法盆地让考古学家们爱不释手,简直成了人类化石的储物箱。
  1974年,在阿法盆地,有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发现。考古学家找到了在当时最为古老的人类化石——南方古猿阿法种“露西”骨架。
  为什么叫露西呢?那时,紧张的化石采集工作十分辛苦,考古学家们每天都要曝晒在炙热的非洲阳光下,工作十几个小时,等到收工吃晚饭的时候,常常已接近晚上9 点。发现这具骨架的那天晚上,发掘队全体成员顾不得劳累,尽情狂欢,载歌载舞。夜晚一直在播放美国流行的披头士乐队的歌曲《天上戴着宝石的露西》,以示庆祝。反复的轰鸣,让这首本是歌颂迷幻剂的歌曲令工作人员脑洞大开,把当天发现的这具骨架昵称为“露西”。
  “露西”之所以弥足珍贵,一是在于它的完整。如果把一个人的全部骨架比作1,那么露西包括同一个体40%的骨架。我猜你一定不无遗憾地说:啊,还不到一半!请不要太苛求哦,这已是迄今发现的所有距今10万年以前的人类化石中最完整的一副了。
  二是在于露西的高龄。科学家们用钾氩法测定,推导出露西生活的年代距今大约350万年。于是,她成了获得最多肯定的最早的人类祖先。所以,广义上说,她是我们所有人的曾曾曾曾曾曾……(以25年为一代,此处省略14万个“曾”)祖母。
  走进展厅,精致的玻璃展柜里,陈列着露西的真身。浅棕色骨骼化石安放在防弹玻璃下,零落而暗淡,恍如一些树枝和细碎石子的散乱组合。我屏住呼吸,蹑手蹑脚悄然上前,生怕惊扰了这位老祖宗。   抵近观察,露西褐白相间的细弱骨骼勉强为人形,若干缺失处,要靠想象去连接。第一个感觉是她的个子好小,身量简直像个幼儿。据说经过科学家复原测算,露西的身高大约1.1米,体重约30千克。
  从一块完整的髋骨结构上,科学家判断出露西是女性(男女骨盆的形状是不同的)。她的膝关节及各肢骨的特征,表明她已具有类似现代人的两足直立行走步态,同时还保留着适应树居生活的重要解剖特征。也就是说,露西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陆地上,偶尔也重操旧业,爬到树上攀援。遗憾的是,露西的头骨前部完全缺失,看不到她的前额骨骼,只保存着后脑勺儿的小块骨片。据此复原出的露西头骨,比一个能放在掌中的小甜瓜大不了多少,脑容量有限。她的智齿(第三臼齿)已完全萌出,并能看出齿面有磨损。人类智齿萌出的年龄大约在28岁左右,如果加上萌出后的年代,说明露西已经不是少女,是成年人了。据推测,她死亡时的年龄在25~30岁之间,脊椎骨有些变形,已开始患上了关节炎。
  发现露西的美国科学家约翰森,把这副化石骨架定名为南方古猿阿法种。南方古猿演变出的一支后裔,进化成能人、直立人,最后进化到智人。1997年,在阿法盆地一个名叫赫托的村子附近,又发现了三个人类头骨化石。氩同位素测定显示,这些头骨化石的生存年代为距今约16万年前,是目前最古老的现代人化石。这一发现也为非洲起源说增加了重要砝码。
  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和曾在非洲生活过的这一支古猿沾亲带故。日新月异的DNA研究,更为现代人的非洲起源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我在露西的骨骼化石前站立了很久。大脑在一段空白期后,浮想联翩。
  读书Notes
  @Lonely 这是我最近遇到的一本好书,读到了另一个世界的灰色、沉重、悠长以及弘大,在到达不了的地方,只有通过别人的笔和眼来看世界,这就是阅读的好。读完之后,我对“非洲之傲”的向往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我对历史部分也很感兴趣,人类从非洲走向世界,无论从考古研究还是从进化论角度来看,还是可信的。
  @小鱼刺 一直以来,我对非洲都有种莫名的情结,忍不住想多了解一些。读过不同作者的作品,毕淑敏这本最有特点,既是游记又像科普文,从地理、历史、人文的方方面面诠释了非洲,读起来既有同游的乐趣又增长了知识。
  @嬉皮仕 非洲,这个世界起源的地方,充满迷人的原始风情,总是在梦中看见那些在非洲大草原上奔跑的猎豹和羚羊、群体漫步的大象和躺卧在树荫下的雄狮。这是个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来世若能选择,我愿变成草原的树,长留百年赏生态之美。
其他文献
每个黑夜,你都会出现,巧手一转,明媚的光芒就会透过窗户,照到心上。  ——题记  碎花般的流年,我们笑靥如花,任凭风吹起衣角,微微舞动,长叹这木雕流琴也抚唱不出的美好年华。真巧,有你作伴,便是我的一扇最澄澈的窗。  那时,你五岁,我也五岁,我们的家相距六百三十七步,还有两扇相对的窗户。每天放了学,我便要攀在窗边,遥遥地望着那扇窗,直到那里也冒出一个小小的人头,冲着这边笑。晚上,黑夜也阻挡不了这两扇
期刊
班主任在班会上宣布要选班歌的时候,平日里死气沉沉的教室一下子炸开了锅。  有心直口快的男同学直接说:“老师,我选《同桌的你》。”完全不顾自己的女同桌羞红了脸。旁边立即有人起哄:“得了吧,还是选《睡在我上铺的不洗脚的兄弟》吧。”那边的女同学也不相让:“老师,我想唱一首《一千零一个梦想》,不,还是周杰伦的《蜗牛》吧: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班主任眼看场
期刊
一个明媚的上午,一只“不听使唤”的钱包、一名“业务不精”的贼,成了我茶余饭后的谈资。  记忆闪回到那个早上。虽仍是寒冬,但空气中已有了几分暖意。马路两旁的树上已冒出几枝嫩芽,仿佛在宣示春的到来。我挤在公交车里,车上的暖气混杂着不知是谁身上的体味,我感觉好像处在一个特大号的沙丁鱼罐头里。  我靠在公交車的栏杆上,百无聊赖,双手在空中相互缠绕。突然,我感觉书包后口袋里那个巴掌大小的“砖块”钱包似乎正在
期刊
甩掉2016年的尾巴,我们满怀憧憬地进入了新的一年。新年新气象,憧憬新年,我们的心潮澎湃。  透过梅花的思想,我們憧憬新年。新年的根扎在严寒里,包容了太多的冷峻和寒风。梅花的品质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原来这么可爱。越是严寒冷酷,越是绽放鲜艳娇媚;越是旧去新来,越是从容开怀。在新年,我们不妨从爱好着眼,从小事着手,多陪一陪辛劳的父母,少摸一摸手机的屏幕;多看一看缩小消失的村庄,少迷一迷放大长高的钢筋丛
期刊
关键词:新规 逆反 适得其反  陕西省咸阳市某中学颁布了一项新规定,新学期开学时,女生必须全部剪成齐耳短发,否则不让进校门。相当一部分家长支持学校的“剪发令”,理由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方便统一管理;二是避免占用学习时间,减少青春期孩子的攀比心理及可能衍生的其他行为规范问题,让学生能更集中心思学习。然而,爱美是女孩的天性,有一头飘逸的长发,是大部分女孩从小的梦想,可是,待长发及腰时,却面临进不了校园
期刊
关键词:引导 信任 教育  某地一所中学为防止早恋出了新招:在学校食堂分别设立了男生就餐区和女生就餐区,严格禁止男女学生在吃饭时“混坐”,一经发现会被巡查老师训斥。该校校长解释:“以前学生就餐时男女混坐,个别学生的一些行为给其他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给早恋提供了温床。”抵制“早恋”,该中学可谓做到了极致。这种堪称回归中世纪的教育理念,展示了学校管理者虚弱的教育能力。经查阅,该学校是某省的重点中学。
期刊
爱,不要窝在心里,需要我们敞开心扉,让它自由地流淌、倾注、迸发,让所爱的人看到、听到、感受到。  愛,往往寓于平淡中,要丰实我们的生活就请看看这些需要表达的爱的样子吧:为父亲母亲沏一杯热茶,为弟弟妹妹掖一掖被角,和朋友开一个玩笑,与同学扮一回鬼脸儿;或一句温暖的话语、一声娇嗔的呵护,把真诚的爱意写成文字送给远方或咫尺的他;或干脆大声地说出你的思念……时间的河流悄无声息,缓缓地趟过我们的额头和眼角,
期刊
阳光明媚,望着这一树的花儿,我想起,在似水流年中,曾有一份期待,在悄悄绽放。  那是某一年的运动会上,你跑二百米。上场前,我与你仔细地分析着你的对手。也许我不该让你知道的,你的对手都非常强劲。我看着你,你神色凝重,在低头思考着什么。这在冥冥之中对你产生了一种压力。  你的身上背负的是班级的荣誉,是自己的尊严。我明知你并没有多少胜算,也许等待你的是倒数第一的称号。于是我安慰道:“没事,尽自己最大努力
期刊
故乡,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美好的记忆,这正如著名作家莫怀戚先生说的那样:“而只有故乡的落日才最能打动人的心。”是呀,只有故乡的落日才最能打动人的心啊!为了求学,我踏上了离家的路,但是对故乡的记忆并未随时间而消退,反而越来越清晰了。  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席慕容的诗句“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就在我耳边奏响了。身在外地,每当我仰望那轮明月,便想起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在皖西北平原上,那里
期刊
我本应是一只美丽、展翅飞舞在茫茫花海中的小精灵,可是小男孩的一双手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  那一天,我被粗心大意的妈妈丢弃在了草原上,当时我还是蛹里未诞生的小婴儿,我感到无比的孤独与无助。几个小时后,一双温暖的手把我捧起来,并将我带了回去,细心地照顾,让我再一次点燃了生的希望。几天后,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这个世界,报答这个“救命恩人”。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划开了“婴儿床”,正想往外钻时,身體却被卡住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