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贵州六盘水烟区采集感病烟株,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并将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南江3号烟草品种为试材,进行病原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培养最适NaCl浓度4%,葡萄糖浓度10%,pH值5~7,培养温度25~30℃,最佳侵染温度20~25℃,相对湿度70%以上,该病害应属于中温高湿侵染病害。
关键词:烟草;病原菌;分离培养;致病性
中图分类号:S435.7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6)11-0072-04
Abstract The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pathogen of a tobacco bacterial disease was conducted from tobacco-growing areas in Liupanshui of Guizhou Province using the issue separation method. Its culture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and the pathogenicity was measured with Jiangnan 3 as materi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growth conditions of this pathogen were 4% of salt concentration, 10% of sugar concentration, 5 to 7 of pH value, and 25~30℃ of cultiva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best infesting conditions of this pathogen were 20~25℃ of infesting temperature, and more than 70% of relative humidity. Thus, the disease was easy to infection under middle temperature and high humidity conditions.
Keywords Tobacco; Pathogen; Isolation and culture; Pathogenicity
烟草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产业的良好发展得到广泛关注[1]。而烟草细菌性病害是威胁烟草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其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严重影响着烟草的质量和产量,进而导致经济效益极大受损。已经报道的细菌性病害有青枯病、细菌性角斑病、野火病、空茎病、细菌性黑杆病等[2-8]。余磊等于2004年报道了云南文山州西畴县和保山市昌宁县发现1种由细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侵染引起的烟草新病害[1]。2007年,笔者在贵州省盘县烟区忠义、保田发现一种烟草未知病害,该病害在忠义乡开始零星发生,主要为害烟株中下部叶片叶柄,造成叶片呈水浸状腐烂,发病严重时,烟株中下部茎秆与叶柄连接处开始出现水浸状斑点,最后呈溃疡状腐烂,2009年发生面积达60多公顷,重病田块病株率达100%,严重田块造成绝收,2010年发生面积增大,有逐渐蔓延趋势,严重制约着该地区烤烟生产。本试验对该病的病原菌进行培养条件优化及致病性测定,以明确其生物学特性,为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烟草品种 从盘县忠义发病烟田采回发病烟叶及茎秆(品种:南江3号),室内接种鉴定品种南江3号。
1.1.2 主要试剂 牛肉膏 (北京奥博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蛋白胨 (北京双旋微生物培养基制品厂);琼脂 (福建莆田市联邦琼脂有限公司); NaCl (重庆川江化学试剂厂)。
1.1.3 培养基配方 NA培养基:牛肉膏3.0 g,NaCl 5.0 g,蛋白胨 10.0 g,琼脂 20.0 g,pH 6.8~7.0,加水定容到1 000 mL,121℃湿热灭菌20 min。
JNFb培养基:DL-苹果酸5 g·L-1、K2HPO4 0.6 g·L-1,KH2PO4 1.8 g·L-1,MgSO4·7H2O 0.2 g·L-1,NaCl 0.1 g·L-1,CaCl2·H2O 0.2 g·L-1,FeEDTA 0.066 g·L-1,溴香酚蓝指示剂2 mL,微量元素2 mL,KOH 4.5 g·L-1,pH 5.8,固体培养基加入琼脂17 g。微量元素成分如下:Na2MoO4·2H2O 0.2 g,MnSO4·H2O 0.235 g,H3BO3 0.28 g,CuSO4·5H2O 0.008 g,ZnSO4·7H2O 0.024 g,溶于200 mL蒸馏水中。
1.2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病原菌分离参照伯杰氏细菌手册[9]及饶小丽试验方法[10]。将病株茎秆表面用清水洗净晾干,再用85%酒精擦拭,迅速过火烧尽酒精,用消过毒的解剖刀刮去表面皮层,刮其褐色组织,置于无菌培养皿中,滴入2滴无菌水,用无菌玻棒捣碎组织,静置5 min,用玻棒取捣碎组织液在NA培养基上划线,28℃培养48 h。待培养基上长出菌落后,挑取小圆形、稍隆起、白色稀汤状、有光泽菌落于NA培养基上培养,纯化3~4次,然后再挑取单一菌落,置于装有10 mL无菌水的试管中,保存菌种备用。
1.3 病原菌菌悬液制备
用灭菌接种环蘸取1.2中纯化菌种,在NA培养基上划线,于28℃恒温箱中培养。待病原菌在NA培养基上长满培养皿后,取病原菌于3 mL无菌水中配制成菌原液,经系列稀释,配制浓度约1×108 cfu·mL-1的病原菌悬浮液。 1.4 菌体培养条件优化
1.4.1 菌株耐盐性试验 在JNFb培养基中加入NaCl调节盐浓度分别为2%、4%、6%、8%、10%,以不加NaCl为对照。每处理重复3皿,每皿接种1×106 cfu·mL-1浓度病原菌悬浮液2 mL,在28℃恒温培养箱培养24 h后观测细菌数量,以测定细菌耐盐性。
1.4.2 菌体最适糖浓度试验 在盐浓度为4%的JNFb培养基中分别加入5%、10%、15%、20%、25%、30%、35%葡萄糖,以不加葡萄糖为对照。每处理重复3皿,每皿接种1×106cfu·mL-1病原菌悬浮液2 mL,在28℃恒温培养箱培养24 h后观测细菌数量,以测定最适生长糖浓度。
1.4.3 菌体最适生长酸碱度试验 在盐浓度为4%、葡萄糖浓度为10%的JNFb培养基中采用盐酸和氢氧化钠将pH值分别调为3、4、5、6、7、8、9、10。每处理重复3皿,每皿接种1×106cfu·mL-1病原菌悬浮液2 mL,在28℃恒温培养箱培养24 h后观测细菌数量,以测定菌体最适生长酸碱度。
1.4.4 菌体最适培养温度试验 在盐浓度为4%、葡萄糖浓度为10%、pH值调为5~7的JNFb培养基中每皿接种1×106 cfu·mL-1病原菌悬浮液2 mL,置于在5、10、15、20、25、30、35、40、45℃恒温培养箱培养中。每处理重复3皿,24 h后观测细菌数量,以测定最适培养温度。
1.5 病原菌致病条件
1.5.1 接种浓度试验 调节JNFb液体培养基盐浓度为4%、葡萄糖浓度为10%、pH值为5~7,接种致病菌菌悬液,接种浓度设为1×10、1×102、1×103 、1×104、 1×105、1×106、1×107、1×108 cfu·mL-1,另设清水对照(CK),共9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盆,苗龄40~50 d,接种后常温培养,每天观察致病情况。
1.5.2 致病温度试验 调节JNFb液体培养基盐浓度为4%、葡萄糖浓度为10%、pH值为5~7,致病菌菌悬液接种浓度1×108 cfu·mL-1,接种后置于15、20、25、30、35℃恒温光照培养箱中培养,相对湿度为75%,共5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盆,苗龄40~50 d,每天观察致病情况。
1.5.3 致病湿度试验 调节JNFb液体培养基盐浓度为4%、葡萄糖浓度为10%、pH值为5~7,致病菌菌悬液接种浓度1×108 cfu·mL-1,苗龄40~50 d,接种,置于人工气候室培养,培养温度25℃,湿度设50%、60%、70%、80%、90%共5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盆。每天观察致病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原菌培养条件
2.1.1 病原菌耐盐性 在一定盐浓度范围内,该菌生长量随盐浓度增加而增大,在含4%NaCl的培养基中生长量达到最大,而后降低,在盐浓度10%时已不能再生长。表明,所分离到的细菌耐盐性最大不能超过10%,最适生长盐浓度为4% (图1) 。
2.1.2 病原菌培养最适葡萄糖浓度 在不含葡萄糖培养基中,菌体能生长;随着培养基含糖量增加,菌体生长量增大,在含糖量10%时,生长最为旺盛,而后,随含糖量增加,菌体生长量减少,在含糖量达到35%时,菌体依然能够生长,但生长量较小(图2) 。
2.1.3 病原菌培养最适pH值 目标菌在pH 3~10较大范围内都能生长,在pH 5~7之间有较高生长量,当pH值为6时最适合菌体生长(图3)。
2.1.4 病原菌培养最适温度 低于10℃的环境下菌株不能生长;至15℃时,菌株有少量生长,随着温度升高,生长量增大,在30℃生长量最大;然后随温度升高生长量降低,到40℃时依然有少量生长;到45℃时,菌株都不能再生长(图4)。
2.2 病原菌致病条件
2.2.1 最佳接种浓度 1×10、1×102 cfu·mL-1和1×103 cfu·mL-1三个浓度处理未出现过敏性反应;1×104 cfu·mL-1和1×105 cfu·mL-1两个浓度处理在接种后5~6 d出现轻微反应,在接种周围表现叶肉黄化;1×106、1×107 cfu·mL-1和1×108 cfu·mL-1三个浓度处理3~4 d在接种周围表现叶肉黄化,7 d叶柄边缘表现坏死;对照未出现异常反应。表明,最佳接种浓度在1×106 cfu·mL-1以上,随浓度增加,致病性反应加强。
2.2.2 最适致病温度 在15℃时接种后7 d出现接种周围叶肉黄化,10 d叶柄边缘表现坏死;20℃接种后3 d出现致病性反应,接种周围叶肉黄化,10 d叶柄边缘表现坏死;25℃接种后第3 d出现致病性反应,接种周围叶肉黄化,7 d叶柄边缘表现坏死;30℃接种后第4 d出现致病性反应,接种周围叶肉黄化,7 d叶柄边缘表现坏死;35℃接种后5 d出现接种周围叶肉黄化,10 d叶柄边缘表现坏死。表明,在75%相对湿度下,最适侵染温度在20~25℃。
2.2.3 最适侵染湿度 在25℃条件下, 50% RH处理接种后未出现侵染现象;60%RH处理接种后5 d出现接种周围叶肉黄化,6 d叶柄边缘表现坏死; 70% RH处理接种后3 d出现接种周围叶肉黄化,5 d叶柄边缘表现坏死; 80%、90% RH处理接种后2 d出现接种周围叶肉黄化,4 d叶柄边缘表现坏死。表明,最适侵染湿度应在70%以上,属于高湿侵染病害。
3 小结
本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培养最适NaCl浓度为4%,葡萄糖浓度为10%,pH为 5~7,最适培养温度在25~30℃之间。菌株最适侵染浓度在1×106 cfu·mL-1以上,最适侵染温度在20~25℃之间,相对湿度在70%以上侵染速度快,因此该病害应属于中温高湿侵染病害。
参 考 文 献:
[1] 唐世凯,刘丽芳,李永梅.烤烟套种甘薯对持续控制烟草病害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08 (9):26-28.
[2] 袁美丽,高洁,张佳环,等.烟草上四种细菌病害的鉴别[J].中国烟草,1994(3):39-39.
[3] 李红丽,郭夏丽,李清飞,等.抑制烟草青枯病生物有机肥的研制及其生防效果研究[J].土壤学报,2010,47(4):798-801.
[4] 杨合同,唐文华,迟建国,等.植病生防菌株B1301的种类鉴定及其对生姜青枯病的作用机理和防治效果[J].中国生物防治,2002,18(1):21-23.
[5] 霍沁建,张深,王若焱.烟草青枯病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8):364-368.
[6] 姜新,白建保,王左斌,等.烟草角斑病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014-2015.
[7] 刘刚,刘圣高,文光红,等.马里兰烟空茎病防治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8):86-90.
[8] 余磊,秦西云,杜静,等.云南烟草上1种新的细菌性病害病原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2009,39(3):243-248.
[9] Buchanan R E, Gibbons N E.伯杰氏细菌手册[M].第8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280-281.
[10]饶小丽,沈德龙,李俊,等.甘草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株鉴定[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4):700-704.
关键词:烟草;病原菌;分离培养;致病性
中图分类号:S435.7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6)11-0072-04
Abstract The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pathogen of a tobacco bacterial disease was conducted from tobacco-growing areas in Liupanshui of Guizhou Province using the issue separation method. Its culture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and the pathogenicity was measured with Jiangnan 3 as materi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growth conditions of this pathogen were 4% of salt concentration, 10% of sugar concentration, 5 to 7 of pH value, and 25~30℃ of cultiva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best infesting conditions of this pathogen were 20~25℃ of infesting temperature, and more than 70% of relative humidity. Thus, the disease was easy to infection under middle temperature and high humidity conditions.
Keywords Tobacco; Pathogen; Isolation and culture; Pathogenicity
烟草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产业的良好发展得到广泛关注[1]。而烟草细菌性病害是威胁烟草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其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严重影响着烟草的质量和产量,进而导致经济效益极大受损。已经报道的细菌性病害有青枯病、细菌性角斑病、野火病、空茎病、细菌性黑杆病等[2-8]。余磊等于2004年报道了云南文山州西畴县和保山市昌宁县发现1种由细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侵染引起的烟草新病害[1]。2007年,笔者在贵州省盘县烟区忠义、保田发现一种烟草未知病害,该病害在忠义乡开始零星发生,主要为害烟株中下部叶片叶柄,造成叶片呈水浸状腐烂,发病严重时,烟株中下部茎秆与叶柄连接处开始出现水浸状斑点,最后呈溃疡状腐烂,2009年发生面积达60多公顷,重病田块病株率达100%,严重田块造成绝收,2010年发生面积增大,有逐渐蔓延趋势,严重制约着该地区烤烟生产。本试验对该病的病原菌进行培养条件优化及致病性测定,以明确其生物学特性,为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烟草品种 从盘县忠义发病烟田采回发病烟叶及茎秆(品种:南江3号),室内接种鉴定品种南江3号。
1.1.2 主要试剂 牛肉膏 (北京奥博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蛋白胨 (北京双旋微生物培养基制品厂);琼脂 (福建莆田市联邦琼脂有限公司); NaCl (重庆川江化学试剂厂)。
1.1.3 培养基配方 NA培养基:牛肉膏3.0 g,NaCl 5.0 g,蛋白胨 10.0 g,琼脂 20.0 g,pH 6.8~7.0,加水定容到1 000 mL,121℃湿热灭菌20 min。
JNFb培养基:DL-苹果酸5 g·L-1、K2HPO4 0.6 g·L-1,KH2PO4 1.8 g·L-1,MgSO4·7H2O 0.2 g·L-1,NaCl 0.1 g·L-1,CaCl2·H2O 0.2 g·L-1,FeEDTA 0.066 g·L-1,溴香酚蓝指示剂2 mL,微量元素2 mL,KOH 4.5 g·L-1,pH 5.8,固体培养基加入琼脂17 g。微量元素成分如下:Na2MoO4·2H2O 0.2 g,MnSO4·H2O 0.235 g,H3BO3 0.28 g,CuSO4·5H2O 0.008 g,ZnSO4·7H2O 0.024 g,溶于200 mL蒸馏水中。
1.2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病原菌分离参照伯杰氏细菌手册[9]及饶小丽试验方法[10]。将病株茎秆表面用清水洗净晾干,再用85%酒精擦拭,迅速过火烧尽酒精,用消过毒的解剖刀刮去表面皮层,刮其褐色组织,置于无菌培养皿中,滴入2滴无菌水,用无菌玻棒捣碎组织,静置5 min,用玻棒取捣碎组织液在NA培养基上划线,28℃培养48 h。待培养基上长出菌落后,挑取小圆形、稍隆起、白色稀汤状、有光泽菌落于NA培养基上培养,纯化3~4次,然后再挑取单一菌落,置于装有10 mL无菌水的试管中,保存菌种备用。
1.3 病原菌菌悬液制备
用灭菌接种环蘸取1.2中纯化菌种,在NA培养基上划线,于28℃恒温箱中培养。待病原菌在NA培养基上长满培养皿后,取病原菌于3 mL无菌水中配制成菌原液,经系列稀释,配制浓度约1×108 cfu·mL-1的病原菌悬浮液。 1.4 菌体培养条件优化
1.4.1 菌株耐盐性试验 在JNFb培养基中加入NaCl调节盐浓度分别为2%、4%、6%、8%、10%,以不加NaCl为对照。每处理重复3皿,每皿接种1×106 cfu·mL-1浓度病原菌悬浮液2 mL,在28℃恒温培养箱培养24 h后观测细菌数量,以测定细菌耐盐性。
1.4.2 菌体最适糖浓度试验 在盐浓度为4%的JNFb培养基中分别加入5%、10%、15%、20%、25%、30%、35%葡萄糖,以不加葡萄糖为对照。每处理重复3皿,每皿接种1×106cfu·mL-1病原菌悬浮液2 mL,在28℃恒温培养箱培养24 h后观测细菌数量,以测定最适生长糖浓度。
1.4.3 菌体最适生长酸碱度试验 在盐浓度为4%、葡萄糖浓度为10%的JNFb培养基中采用盐酸和氢氧化钠将pH值分别调为3、4、5、6、7、8、9、10。每处理重复3皿,每皿接种1×106cfu·mL-1病原菌悬浮液2 mL,在28℃恒温培养箱培养24 h后观测细菌数量,以测定菌体最适生长酸碱度。
1.4.4 菌体最适培养温度试验 在盐浓度为4%、葡萄糖浓度为10%、pH值调为5~7的JNFb培养基中每皿接种1×106 cfu·mL-1病原菌悬浮液2 mL,置于在5、10、15、20、25、30、35、40、45℃恒温培养箱培养中。每处理重复3皿,24 h后观测细菌数量,以测定最适培养温度。
1.5 病原菌致病条件
1.5.1 接种浓度试验 调节JNFb液体培养基盐浓度为4%、葡萄糖浓度为10%、pH值为5~7,接种致病菌菌悬液,接种浓度设为1×10、1×102、1×103 、1×104、 1×105、1×106、1×107、1×108 cfu·mL-1,另设清水对照(CK),共9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盆,苗龄40~50 d,接种后常温培养,每天观察致病情况。
1.5.2 致病温度试验 调节JNFb液体培养基盐浓度为4%、葡萄糖浓度为10%、pH值为5~7,致病菌菌悬液接种浓度1×108 cfu·mL-1,接种后置于15、20、25、30、35℃恒温光照培养箱中培养,相对湿度为75%,共5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盆,苗龄40~50 d,每天观察致病情况。
1.5.3 致病湿度试验 调节JNFb液体培养基盐浓度为4%、葡萄糖浓度为10%、pH值为5~7,致病菌菌悬液接种浓度1×108 cfu·mL-1,苗龄40~50 d,接种,置于人工气候室培养,培养温度25℃,湿度设50%、60%、70%、80%、90%共5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盆。每天观察致病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原菌培养条件
2.1.1 病原菌耐盐性 在一定盐浓度范围内,该菌生长量随盐浓度增加而增大,在含4%NaCl的培养基中生长量达到最大,而后降低,在盐浓度10%时已不能再生长。表明,所分离到的细菌耐盐性最大不能超过10%,最适生长盐浓度为4% (图1) 。
2.1.2 病原菌培养最适葡萄糖浓度 在不含葡萄糖培养基中,菌体能生长;随着培养基含糖量增加,菌体生长量增大,在含糖量10%时,生长最为旺盛,而后,随含糖量增加,菌体生长量减少,在含糖量达到35%时,菌体依然能够生长,但生长量较小(图2) 。
2.1.3 病原菌培养最适pH值 目标菌在pH 3~10较大范围内都能生长,在pH 5~7之间有较高生长量,当pH值为6时最适合菌体生长(图3)。
2.1.4 病原菌培养最适温度 低于10℃的环境下菌株不能生长;至15℃时,菌株有少量生长,随着温度升高,生长量增大,在30℃生长量最大;然后随温度升高生长量降低,到40℃时依然有少量生长;到45℃时,菌株都不能再生长(图4)。
2.2 病原菌致病条件
2.2.1 最佳接种浓度 1×10、1×102 cfu·mL-1和1×103 cfu·mL-1三个浓度处理未出现过敏性反应;1×104 cfu·mL-1和1×105 cfu·mL-1两个浓度处理在接种后5~6 d出现轻微反应,在接种周围表现叶肉黄化;1×106、1×107 cfu·mL-1和1×108 cfu·mL-1三个浓度处理3~4 d在接种周围表现叶肉黄化,7 d叶柄边缘表现坏死;对照未出现异常反应。表明,最佳接种浓度在1×106 cfu·mL-1以上,随浓度增加,致病性反应加强。
2.2.2 最适致病温度 在15℃时接种后7 d出现接种周围叶肉黄化,10 d叶柄边缘表现坏死;20℃接种后3 d出现致病性反应,接种周围叶肉黄化,10 d叶柄边缘表现坏死;25℃接种后第3 d出现致病性反应,接种周围叶肉黄化,7 d叶柄边缘表现坏死;30℃接种后第4 d出现致病性反应,接种周围叶肉黄化,7 d叶柄边缘表现坏死;35℃接种后5 d出现接种周围叶肉黄化,10 d叶柄边缘表现坏死。表明,在75%相对湿度下,最适侵染温度在20~25℃。
2.2.3 最适侵染湿度 在25℃条件下, 50% RH处理接种后未出现侵染现象;60%RH处理接种后5 d出现接种周围叶肉黄化,6 d叶柄边缘表现坏死; 70% RH处理接种后3 d出现接种周围叶肉黄化,5 d叶柄边缘表现坏死; 80%、90% RH处理接种后2 d出现接种周围叶肉黄化,4 d叶柄边缘表现坏死。表明,最适侵染湿度应在70%以上,属于高湿侵染病害。
3 小结
本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培养最适NaCl浓度为4%,葡萄糖浓度为10%,pH为 5~7,最适培养温度在25~30℃之间。菌株最适侵染浓度在1×106 cfu·mL-1以上,最适侵染温度在20~25℃之间,相对湿度在70%以上侵染速度快,因此该病害应属于中温高湿侵染病害。
参 考 文 献:
[1] 唐世凯,刘丽芳,李永梅.烤烟套种甘薯对持续控制烟草病害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08 (9):26-28.
[2] 袁美丽,高洁,张佳环,等.烟草上四种细菌病害的鉴别[J].中国烟草,1994(3):39-39.
[3] 李红丽,郭夏丽,李清飞,等.抑制烟草青枯病生物有机肥的研制及其生防效果研究[J].土壤学报,2010,47(4):798-801.
[4] 杨合同,唐文华,迟建国,等.植病生防菌株B1301的种类鉴定及其对生姜青枯病的作用机理和防治效果[J].中国生物防治,2002,18(1):21-23.
[5] 霍沁建,张深,王若焱.烟草青枯病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8):364-368.
[6] 姜新,白建保,王左斌,等.烟草角斑病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014-2015.
[7] 刘刚,刘圣高,文光红,等.马里兰烟空茎病防治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8):86-90.
[8] 余磊,秦西云,杜静,等.云南烟草上1种新的细菌性病害病原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2009,39(3):243-248.
[9] Buchanan R E, Gibbons N E.伯杰氏细菌手册[M].第8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280-281.
[10]饶小丽,沈德龙,李俊,等.甘草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株鉴定[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4):7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