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下中国士大夫与日本武士的比较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mid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阶层构成封建王朝统治的中坚力量。武士则是日本古代社会的重要倚仗力量。这二者皆属于社会精英阶层,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士大夫阶层和日本武士阶层为中日两国的历史文化都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创造了无数文化荟萃,锻炼出特有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二者在文化视野下的鉴赏比较,我们可以一窥这二个民族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借鉴其中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日本武士;中国士大夫;比较;文化
  一、古代中国的士大夫阶层
  士大夫阶层,统称士,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介于统治者和庶民之间的一个独特的知识阶层。
  最初它是指征战沙场的武士。春秋战国时期,士不完全是战争工具,他们成为侍奉诸侯贵族的管理阶层,担任各种官职。汉朝发明了一项独特的考试,就是通过全国竞争性的科举考试来选拔文职人员。三国时代,士人阶层涌现了更多传奇性的人物,著名如诸葛亮等军事家和关羽、张飞等武将。两晋南北朝及隋唐大力起用士人階层,对内增强国力,对外开疆拓土。宋代尊崇文士治国。元朝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汉族士人少有被委以重任。明代与宋代类似,代之以日趋庞大的官僚士大夫集团。清元两代类似,皆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全国性政权。
  二、古代日本的武士阶层
  在日本,“武士”作为特定身份的武士产生于 8 世纪并。10 世纪至 12 世纪出现了武士集团。朝廷公开承认其合法性,并借助武士维护社会秩序。平安时代后期,朝廷公开起用武士,形成 “文”令从京都朝廷出、“武”令由镰仓幕府下的二元政治结构。德川家康于 1603 年实现统一,长久地冻结了武力,武士不可能再用疆场上的功名实现自身价值。但是,武士作为武士的主体身份没有改变,还要以武力实现自身价值。而外在战争环境的缺失,逼迫武士转入主体内在的观念战争实现自身价值。正是这种观念战争确立了日本武士道的真正基础。
  三、士人与武士的比较
  (一)士大夫与武士的共性
  1.相同的文化土壤,相近的价值观
  中国文明与日本文明有渊源,因此中国士人与日本武士有很多相似的价值观。
  中国的士人文化注重“义”。士人将忠君爱国视为最高精神追求,这是儒家社会的最高信条之一。在无法兼顾家庭与事业时,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忠,在封建社会的家天下观念中,忠贞者受到人们甚至敌人的景仰,而变节者则会遗臭万年。日本武士为了自身和后代在武家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必要时不惜生命来效忠,“这是武者最大的本份”。为主君忠诚赴死的武士人人称颂,背叛主人、不忠的武士在社会上无立锥之地。“曾辅佐足利义满将军的著名武将斯波义将,所著竹马抄,训诫子弟,为主君舍弃生命乃武士之本份”。[1]
  2.作为优势文化垂范于社会
  中国士人主要目在于为主君出谋划策,在为君主献身的过程中寻求自身价值。他们奠定了中国文化传统中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文化传统体系的基本格局:儒家文化-上层文化的主体与武侠文化-大众文化主体之间的相互抗衡与影响的基本模式。日本的武士发展了武士道。武士道(精神)是日本的一种特殊文化。它最初是以武士的行动为基点,逐步发展成武士群体的一种行为习惯,并随着武士成为统治阶级,这种行为习惯进一步内化为观念和精神。
  3.对社会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武士是日本社会的一个特殊阶层,作为主宰历史的重要阶层,从文化的“硬性”角度来看,武士道已经消亡了,但如果从文化的“软性”角度来看,武士道的文化因子已经扩散到整个日本民族。武士的生活方式及思想方式长期留存,武士道这种精神因素将伴随着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影响后世。在中国,士大夫除了在政治建树方面高低有别,在文化人格上也各有自己的建树,他们每个人都带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并作为人文精华遗留下来,影响着中华大地上的人民。
  (二)士大夫与武士的差异
  1.身份
  中国的士人早期以封建主和幕僚居多,后来随着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则演变为社会管理阶层,主要是通过科举选拔考试来取得官员身份的,武士身份一般是因战功得来而世袭的。
  隋唐以后中国的士人必须经过长期系统儒家经典的学习,并通过选拔考试脱颖而出才能获得文官身份,越到后来越偏重于文士的范畴。从这样一种制度产生的文化,势必带有一种封闭的、保守的文化,其文化精神也是一种知识分子文化精神。[2]
  而日本武士的身份取得与晋升跟战功休戚相关,通过战争来实现地位的攀升和财富的积累,带有开放进取的特质,但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上血腥野蛮的痕迹。
  2.价值观
  武士和士大夫共同拥有儒学这一文化土壤。我们发现中国士人信奉的是道,道义高于王权,捍卫道义是至高无上的使命,讲究志同道合,道不同则不相为谋。相反,日本武士讲究对天皇和主君的效忠,且将之与义联系在一起,对主人尽忠,珍惜武士名分,崇尚勇武。[3]
  武士道论者推崇纯粹彻底的觉悟死,认为这是武士道强人之处。武士道一方面叫人无条件地服从死亡,另一方面又为了个人野心肆意地取人性命。[4]
  中国的原始儒学提倡的士人之道是以孝为本,尽孝才是绝对的价值。如果“父有过”,子“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但是如果“君有过”,臣“三谏而不听,则逃之”,“逆命而利君谓之忠”。(荀况,《臣道篇》[M])中国士人很早就明了“天下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水能覆舟,亦能载舟”的道理,这让中国士人勇猛而不失理智,强悍而不忘仁义。
  3.文化影响
  成也武士道精神,败也武士道精神。日本历史上长期的战乱,使得各位大名深信拥有实力才是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障。今天,日本武士的后代,又屡屡闹出靖国神社问题、重整军备、海外派兵等不和谐声音时,曾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亚洲各国又隐隐生出担忧。然而,同是武士出身的中国的士大夫与日本的尚武理念确是渐行渐远。
  四、总结
  中国士大夫与日本武士封建政治体制和社会道德规范的捍卫者和践行者,时代的精英,民族精神载体和解读其民族文化的钥匙和捷径,有很强的跨文化可比性。两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却大相径庭,武士和士大夫的文化典型地反映了这一事实。中国的古代文明曾经长时期处于领先地位,汉唐时代文明更是冠绝世界,但后期士大夫却日渐衰微,让中华民族一度陷入西方列强的爪牙下。日本武士引领其民族精神一再把外在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实现了振兴,中国的士人精神也应在比较中继承发展。总言之,对武士和士大夫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娄贵书.《武士道嬗递的历史轨迹》[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79
  [2]高小岩,吴中平.《从士人、武士的对比看中日文化差异》.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第 6 期,第117页
  [3]季红.《儒学视野下的中日士人比较》.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第101页
  [4]野村浩一.《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75、77页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伟大的不朽的作品《红楼梦》是我国小说艺术成就的最高峰。它以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由相识、相知到发展成爱情,二人心相通,志相同,但他们美好的爱情理想却不能实现,最终以黛玉病死,宝玉出家的悲剧告终。宝黛爱情悲剧有其自身性格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而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所追求的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与当时的封建制度和礼教的要求相背离,是整个社会造就了宝黛爱情的悲剧。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也处在转型阶段,对于产品艺术设计发展行业,就要和时代发展步伐相跟进,将传统文化元素与之相结合,促进产品艺术设计的良好发展。本文主要就传统民族文化的特征以及在产品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作用加以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产品艺术设计中民族传统文化的应用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促进产品艺术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产品艺术;民族文化;风格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
期刊
纵观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百年发展,可以深刻认识到时代背景、社会需求、经济基础等因素对幼儿教育发展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在近代工业大生产、抗日战争等特殊时期,这一特点尤为突出。  翻看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可谓满目的动荡与不安。随着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一系列特殊事件对旧中国政治、经济、思想与文化产生的翻天覆地的变革,社会性幼儿教育机构的办学性质、办学宗旨等方方面面不断地发展、变革以适应社会需求。  《百年中国
期刊
摘 要:处在当前的多元化文化发展环境下,对产品的设计发展也会受到多元化当代艺术因素的影响,通过将多样的当代艺术和产品设计相结合,就能创造出独特的设计风格。基于此,本文主要就产品设计的特性体现和与多元化当代艺术的结合加以分析,然后对多元化当代艺术和产品设计结合的方法以及具体的融入表现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研究分析,促进产品设计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多元化;当代艺术;产品设计  引言  产品设计是
期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郭麐这样评价李益这首《写情》,“含思凄惋,命意忠厚,殊不类薄幸人。”赞美诗句的同时夹带着些许讽刺。李益在诗里扮演着一个失恋人的角色,在一个月朗风清,适合花前月下的夜晚,心爱的女子却突然改变了主意没有来赴这场约会。失去了那个人以后,他再也没有所谓千金一刻的春宵,任凭良辰美景,都付与断壁残垣。而在他与霍小玉的爱情中,人物关系却正好相反
期刊
摘 要:烛之武作为《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重要人物有其鲜明的性格特征与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表现出他深明大义与有担当精 神,能在垂老之年为国家力挽狂澜,使郑国在群雄纷争的动乱时代里能够化险为夷站稳脚跟,他的形象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学习他的形象对学生学作文和学做人,对如何任用人才才能促使自己(企业和国家)发展壮大都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深明大义;担当精神;作文;做人;用人 
期刊
在深夜的时候一个人看完这部电影,多次哽咽。为伊翔的不幸,也为他的幸运。  8岁的小男生伊翔,眼中的世界与别人不同。然而在别人眼中的他似乎有点相似之处:老师眼中的他是个不认真学习又捣乱课堂秩序的坏学生,同学眼中的他是个游离于他们之外的怪孩子,父亲眼中的他是个不努力上进的坏孩子。伊翔总是不能听懂老师课堂上的指令,不能清晰大声读出课本內容,这让老师大为恼火,一次数学测验后,学校终于决定劝退他。  伊翔的
期刊
长长的故事讲到最后,仿佛也不过是“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不过是短短八十回的人生百态,不过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再翻回故事的最初,谁还记得那个公子哥儿满目笑意的那一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个妹妹从天上来,似一朵轻云。泪落尽了,云也散了.......  林黛玉短暂的一生在她自己的诗词里流露的是彻头彻尾的悲伤。这悲伤如同一场淅淅沥沥,绵绵不绝的雨,笼罩了读者视线。她悲叹自己是“一年三
期刊
鲁迅先生曾在他的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中写道:“……不过在戏台上罢了,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但悲壮滑稽,却都是十景病的仇敌,因为都有破坏性,虽然所破坏的方面各不同……”这段话是我在看完《悲惨世界》这部歌剧浮现在脑海里的东西。  看过原著的人都批判这部歌剧并没有完全表现出雨果原著里想要表达的深沉含义,很多都只是流于表面。但若脱
期刊
小伙伴,听我言:  孝敬父母代代传。  无情岁月一瞬间,  人老时常忆当年。  多把父母来照顾,  乐在其中似美餐。  老来寂寞苦不堪,  年少风采已茫然。  常陪父母聚活动,  大孝理应礼当先。  定期体检防为先,  身心健康度百年。  父母无忧平度日,  合家欢乐喜空前。  小伙伴,听我唱:  孝敬父母不能忘。  學习做饭下灶房,  科学配方讲营养。  一饭一菜多分爱,  享受孝心心舒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