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经过调查、实验,搜集资料,建立模型,通过分析、思考、表达与交流、批判、反思等活动,实现每位学生科学、全面、可持续发展。为了提高课堂探究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在深入钻研教材、深研课标、充分领会教材的意图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对探究的内容、时间进行充分合理的、科学的预设。
一、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以学生自己探究为主
在教学活动中,探究教学应组织以学生自己探究为主的方式,可以在课前预习中提出问题开展探究,也可以在课堂中相互交流研讨,开展合作学习。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况,精心备课,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究,尽量做到因材施教。要培养学生通过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去探索、发现、归纳。对于同一问题通过层层诱导,得出多种不同的解法,力求做到一题多解。课堂中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多途径入手,思路尽可能多地向不同方向扩散,不局限于课本或老师的现有理解。并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扩散性习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打破思维定势,提倡学生进行猜测、推导、反证,启迪思维,使之得出富于创新的结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创造宽松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主动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状态;学生的情感处于自由、轻松、友好、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探究性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二、精心预设探究教学的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在备课中要根据新课标、教学内容、学情和教学条件,精心设计课堂探究的内容、形式、时间,为学生提出适当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探究式教学的课堂内容,可以设计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要有探究性、发散性和矛盾性,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课堂探究教学“通过演示、实际操作或提示做好教师的‘导学’ —学生自学—学生讨论,老师解疑—练习,知识的简单运用—老师总结评价”的几个步骤进行,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励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只要通过师生双方共同完成,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有机相结合,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探究教学要把握好探究、讲授与练习的关系
新课标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在探究教学中,应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每个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开展独立的、个人化的自主学习,都会形成自己的问题、自己的见解,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探究性教学作为新课程下的教学方式之一,现在广泛应用于教学实际中。我认为教学课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否真正经历了思索的过程,用什么形式去思维。有一定的学科知识作基础才能利用有价值的、深入的、正确的探究方法去思考。老师如果在备课过程把所有的问题都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探究,想让每节课都要上成探究型的也没有必要。传统的教学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也可以在教学中进行体现和保留,其实课本上的有些知识还是要教师亲自讲授为好,课堂中让学生做一做练习,掌握常用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必要的,没有最基础的知识与技巧,学生也无法去进行真正的探究,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也只是一句话而已,学生也可能无法去寻求解决的方法。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并不是要教师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了,而是要让施教者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中才会自然地带动学生进行探究,探究性教学才能落到实处。
四、合作学习是探究性教学的最好表现方式
中学教学班的班额普遍偏大,要实现与同学们充分交流有一定难度。在探究性教学中,合作学习法应是其最好形式的表现,若教师能在课堂上组织好,肯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有更多的优越性。根据实践经验,小组以4~6人为宜,全班不超过10个小组。教师参与分组,均衡学生的能力、爱好特长、优点、保证同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内有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有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有观察能力强的学生,有思维比较深刻的学生。小组内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负责召集工作及充当小组“发言人”。每个组与老师的交流、对话也比较充分,较好地弥补了大班额条件下,师生、生生交往的不便,为探究创设了较好的条件,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探究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标下的探究式教学给学生思维带来广阔天空,它促使学生去观察、去思索、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合作交流的能力。一条世界文明古训说:“我听说了,然后又忘记了;我看到了,于是我记住了;我动手做了,我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古人亦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正是探究式教学的意义所在。作为一线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把新课改进行研究与实践,把握教学规律,创造新的教学形式,更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实验中学)
一、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以学生自己探究为主
在教学活动中,探究教学应组织以学生自己探究为主的方式,可以在课前预习中提出问题开展探究,也可以在课堂中相互交流研讨,开展合作学习。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况,精心备课,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究,尽量做到因材施教。要培养学生通过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去探索、发现、归纳。对于同一问题通过层层诱导,得出多种不同的解法,力求做到一题多解。课堂中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多途径入手,思路尽可能多地向不同方向扩散,不局限于课本或老师的现有理解。并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扩散性习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打破思维定势,提倡学生进行猜测、推导、反证,启迪思维,使之得出富于创新的结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创造宽松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主动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状态;学生的情感处于自由、轻松、友好、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探究性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二、精心预设探究教学的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在备课中要根据新课标、教学内容、学情和教学条件,精心设计课堂探究的内容、形式、时间,为学生提出适当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探究式教学的课堂内容,可以设计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要有探究性、发散性和矛盾性,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课堂探究教学“通过演示、实际操作或提示做好教师的‘导学’ —学生自学—学生讨论,老师解疑—练习,知识的简单运用—老师总结评价”的几个步骤进行,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励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只要通过师生双方共同完成,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有机相结合,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探究教学要把握好探究、讲授与练习的关系
新课标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在探究教学中,应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每个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开展独立的、个人化的自主学习,都会形成自己的问题、自己的见解,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探究性教学作为新课程下的教学方式之一,现在广泛应用于教学实际中。我认为教学课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否真正经历了思索的过程,用什么形式去思维。有一定的学科知识作基础才能利用有价值的、深入的、正确的探究方法去思考。老师如果在备课过程把所有的问题都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探究,想让每节课都要上成探究型的也没有必要。传统的教学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也可以在教学中进行体现和保留,其实课本上的有些知识还是要教师亲自讲授为好,课堂中让学生做一做练习,掌握常用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必要的,没有最基础的知识与技巧,学生也无法去进行真正的探究,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也只是一句话而已,学生也可能无法去寻求解决的方法。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并不是要教师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了,而是要让施教者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中才会自然地带动学生进行探究,探究性教学才能落到实处。
四、合作学习是探究性教学的最好表现方式
中学教学班的班额普遍偏大,要实现与同学们充分交流有一定难度。在探究性教学中,合作学习法应是其最好形式的表现,若教师能在课堂上组织好,肯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有更多的优越性。根据实践经验,小组以4~6人为宜,全班不超过10个小组。教师参与分组,均衡学生的能力、爱好特长、优点、保证同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内有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有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有观察能力强的学生,有思维比较深刻的学生。小组内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负责召集工作及充当小组“发言人”。每个组与老师的交流、对话也比较充分,较好地弥补了大班额条件下,师生、生生交往的不便,为探究创设了较好的条件,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探究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标下的探究式教学给学生思维带来广阔天空,它促使学生去观察、去思索、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合作交流的能力。一条世界文明古训说:“我听说了,然后又忘记了;我看到了,于是我记住了;我动手做了,我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古人亦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正是探究式教学的意义所在。作为一线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把新课改进行研究与实践,把握教学规律,创造新的教学形式,更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