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间隙对复合材料构件弯曲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

来源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bo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向异性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制件固化后极易产生翘曲变形,装配连接时在贴合面处会产生装配间隙并对构件的力学性能产生影响。为探究不同装配间隙尺寸对CFRP构件弯曲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以CFRP制件为试验对象,以电子万能试验机和SD100液压疲劳试验机为平台,通过对比含不同尺寸装配间隙的复合材料构件失效过程及疲劳寿命,揭示装配间隙尺寸对复合材料构件弯曲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装配间隙直接影响复合材料构件的受载失效过程,并导致构件疲劳性能下降;在一定间隙高度内增大间隙长度能够提高复合材料构
其他文献
介绍一种日盲紫外单光子成像系统.系统采用Geiger模式的硅基雪崩光电二极管(Si APD)的单光子探测器,结合时间相关单光子符合计数技术,实现了0~400 m距离的激光三维成像,成像精度达到22 mm.实验采用266 nm波长激光脉冲(处于日盲紫外波段),由于大气层的吸收作用,在地表几乎不存在该波段的噪声,大幅提高了单光子成像系统的抗背景光噪声的能力.该成像系统可在晴朗的白天运行,实现了全天时中远距离单光子成像.
首先,介绍了激光通信链路的优势;然后,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端到端学习提高通信系统的实时性与全局优化性.最后,针对该系统离线学习模式训练过程中训练集不能包含所有情况导致的系统鲁棒性差问题,引入自组织增量学习方法改进端到端系统的线上增量训练.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线上训练的不断进行,端到端通信系统可以很好地模拟通道效应,且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和鲁棒性.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酚醛树脂增韧改性工作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化学反应型增韧和物理共混型增韧两种不同增韧方式及各类常用增韧剂改性酚醛树脂的作用机理和研究现状,概述了国内酚醛树脂工业应用领域的现状。
本文通过对不同粗化方式和不同吹砂次数后的复合材料表面形貌和胶接强度进行研究,对比了目前常用的复合材料粗化方式的差异,并分析了吹砂次数对胶接强度的影响机理,探讨了树脂砂回收利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树脂砂吹砂能够有效去除表面树脂而不伤及纤维,且粗化程度均匀。提高吹砂次数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粗化效果,但过度吹砂会损伤纤维反而降低胶接强度,最佳的吹砂次数为二次。对于回收利用的树脂砂,可通过提高吹砂次数来达到首次吹砂的效果。
风电叶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环氧灌注树脂为双组分胶液,在灌注作业结束后会残留一定量的双组分胶液在灌注树脂机混合块和静态混合管内,残留的双组分胶液经过一定时间之后会固化堵塞混合块及静态混合管。为避免混合块和静态混合管堵塞,每次设备使用前后需进行一次冲、洗枪,每支叶片冲、洗枪树脂用量约为15 kg,存在大量的浪费。本文介绍了灌注树脂机免洗枪技术在大型风电叶片成型工艺中的应用,对比其与常规灌注树脂机洗枪技术的优势所在,证明了该技术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实践表明:与常规技术相比,该技术可实现灌注树脂机混胶比例正确、均匀
基于复合材料刚度连续折减方案,结合三维Hashin失效准则,建立了复合材料渐进损伤分析模型,编写了模型对应的用户材料子程序(UMAT)。通过ABAQUS调用该程序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曲梁四点弯曲进行仿真,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渐进损伤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了复合材料曲梁的损伤失效行为,发现在弯曲载荷作用下,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曲梁主要的失效模式是曲梁弯角区域的基体拉伸失效与拉伸分层失效,分层失效发生后扩展迅速,曲梁迅速失去承载能力最终失效,层间拉伸应力过大是导致复合材料曲梁发生分层失效的主要原
在可生存坠撞事故中,货舱下部复合材料结构是飞机坠撞过程中的主要吸能部件。货舱地板支撑立柱是货舱下部复合材料结构的主要支撑部件,研究其对货舱下部结构抗坠撞性能的影响尤为重要。针对不同立柱构型的典型民机货舱下部立柱组合件结构,开展了结构坠撞冲击试验。通过对结构失效模式和能量吸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货舱下部复合材料结构在坠撞速度为9.144 m/s时的抗坠撞吸能特性与立柱夹角、立柱厚度、触发形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立柱夹角为90°、立柱厚度分段变化、立柱与框弱连接时,货舱下部复合材料结构的抗坠撞性
5月1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工业纪录片《动力澎湃》重磅开播,中国船舶集团所属中船动力集团匠心之作——世界上最大的船用内燃发动机重磅亮相.强悍的动力装备,震撼的工程奇观,带来极致的工业之美.
期刊
本文中作者以一台35kV干式空心电抗器为例,通过采用不同结构的屏蔽方式改善电抗器下部的磁场分布,对其磁场分布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并通过模型试验验证,对比分析了不同屏蔽装置的屏蔽效果.
通过对光纤信号合束器的锥区与输出光纤进行特殊处理,并对输出光纤进行扭转处理,实现平顶光输出.测试结果表明,20/130 μm(纤芯直径为20 μm,包层直径为130 μm)光纤输入、100/120/360 μm(纤芯直径为100 μm,包层直径为360 μm,纤芯和包层之间低折射率层的直径为120 μm)光纤或者200/220/360 μm光纤输出的4×1信号合束器的光束强度分布都不是平顶分布,强度分布较为分散.对输出光纤进行扭转处理后,更多的光纤模式将被激发.在锥区与输出光纤之间过渡一段2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