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言家园里诗意栖居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xse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版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随着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再次厘清,小语界掀起了一股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热潮。但矫枉过正,部分语文课堂又陷入了“为言而言”的泥沼,或偏执一端,囿于语言谈语言;或画地为牢,否定语言的本体地位,以冰冷的技术分析代替了生动的言语实践活动。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在找寻语言精神家园的旅途中,我们不能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孔子游春》的解构和重建,让我与学生一道经历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诗意之旅。
  一、追问:我们离“语言文字运用”有多远
  误区一:重局部,轻整体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必须建立在对文本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而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面对文本进行盲人摸象式的臆测和误读。在对文章“写了什么”尚未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就急于模仿写话,依葫芦画瓢,虽说“瓢”是画了出来,但语言文字训练的效果则可想而知了。
  师:《孔子游春》一文第二自然段的景色描写很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读,体会景色描写的特点。
  (出示句子:“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学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说说景色美在哪?
  生:作者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大自然比作母亲。
  师:作者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生:作者分别写了广袤的大地、茂密的森林、温暖的太阳、和煦的轻风。
  师:大自然这位母亲还会有哪些有特点的景色呢?
  生:清澈的河流。
  生:巍峨的高山。
  生:碧绿的草地。
  生:洁白的云朵。
  师:同学们能不能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试着把这些景色写下来?
  (学生写话略)
  对春景部分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不甚明了,不知道作者以“游春”为线索将“赏景”“论水”“言志”三部分有机串联起来,却急于模仿写话,这样的写话训练将目光局限于语文之“术”的操练上,看似热闹有余实则对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却帮助甚微,也使得语文课堂再次无可避免地走向枯燥、机械、僵化的误区。
  误区二:重内容,轻形式
  审视当前的语文教学,不难发现,很多课堂的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依然驻足于对文本言语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上,遵循的依然是以理解为旨归的教学套路,却忽视了对文本言语形式的揣摩和体悟。在处理《孔子游春》一文“论水”这一文本重点时,教学往往从“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的角度展开,语言文字运用的着力点侧重于对孔子“说了什么”的品评,却忽略了对更为重要的人物是“怎么说”的把握。
  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课文第八自然段,说说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孔子得出了怎样深奥的道理?
  生:孔子认为水是真君子。
  师:孔子具体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论水的?
  生:孔子认为水好像有德行。
  生:孔子认为水好像有情义。
  生:孔子认为水好像有志向。
  生:孔子认为水好像善施教化。
  师:第八自然段结尾处的省略号有什么特殊的涵义?
  生:省略号是说水还具有其他的品行。
  师:说说水还有哪些品行。
  生:水谦虚礼让。
  生:水纯洁善良。
  生:水好像有气量。
  师:请同学们模仿课文的句式把水的其他品行写下来。
  (学生写话略)
  叶圣陶先生“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论断早已耳熟能详。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时,我们该突出“例子”怎样的功用?是以文本言语内容的理解为主要目的对文本内容的探讨与把握,还是以文本言语形式的习得、迁移为旨归的语言的学习与运用,这关乎语言文字运用的价值取向。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时我们应摆脱在文本语言内容方面的过多束缚,不妨另辟蹊径,从文本独特的语言形式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入手展开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以凸显“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
  二、聚焦:“语言文字运用”的哲学澄明
  1.直面符号的惊异
  语言哲学视域下的语言不仅是思维与表达的工具,还是符号系统。“人是符号的动物”,人通过语言建构世界,经由符号,“我们将其与自己切身的生命体验相联系、相比较,发现并体悟到符号本身带来的、超越作者思想体验的意蕴与美感”。让我们回到《孔子游春》一文的开头:“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为什么“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要到泗水河边游玩?孔子为何不是一人前去而非要带着弟子们前去?“涨春潮”与“游玩”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文本开头看似简单的语言却充满了不一般的意蕴。呵护面对文本语言产生的惊异,可以使得文本向四面八方敞开。让我们把目光再聚焦于春景部分的描写。“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此处的写景指向的仅仅是景色吗?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让我们回到《论语》。在“公西华侍坐”这一章节,师生在谈论自己的志向的时候曾皙这样描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听了曾皙的志向后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一切景语皆情语”,从孔子与曾皙的一唱一和中,我们是不是对文本开头部分景色描写的作用有了更深层次的体察?
  2.发现语词的入口
  语言与世界的关系并非反映与被反映这种主客二分式的镜像关系,存在主义哲学认为语言与世界的关系是“在场”与“不在场”的关系。我们要寻找的是那些能给我们带来陌生化体验的语词,“这些语词正是文本的召唤与吁请,它使我们通过有限的‘在场’的存在者,去抵达‘不在场’的无限的可能。”为什么面对泗水河畔桃红柳绿、草色青青的美丽春光,孔子的心情却很不平静?从文本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孔子的心情很不平静”?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孔子又看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教学由“孔子的心情很不平静”发轫,做一名真君子的期许在孔子的娓娓而谈中直抵弟子们的心灵,孔老夫子的言说由泗水春潮的“此在”直抵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无限宽广的“彼在”。   3.回归“存在的家园”
  通过“论水”,做一名君子的种子已深深扎根于弟子们的心田,在师生言志中孔子又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精神家园呢?还是让我们回到文本语言本身,去体察人物的志向。子路是一个豪爽而仗义的君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与朋友一块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颜回的志向有点特别,“我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颜回的志向不就是儒家所追求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朴素的人生境界吗?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孔子为什么用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了。孔子的志向是什么,孔子追求的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博爱境界。“孔子微笑着说:‘我就盼望着有那么一天,所有人在晚年的时候都能够安享幸福,朋友之间都能够相互信任,年轻的子弟们都能够怀有远大的理想。’”与子路的“愿意”和颜回的“希望”等表述相比较,孔子的“盼望”之说散发出穿越时空的迷人魅力。薛法根说:“母语是我们生命的‘根’、精神的‘家’!走进文本,就是将自己的精神家园沐浴在民族文化的光辉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即是找寻精神家园的诗意之旅,在语言文字运用中我们建构起对世界的看法,建立起自身的价值坐标,最终回归“存在的家园”。
  三、重构:基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课堂教学实施
  语文教学要引领学生在语言的密林里穿梭,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生动的言语实践中提升语用能力,生长言语智慧,回归精神的家园。
  1.直面文本,沉潜语言
  建构主义认为,文本是一个有待完成的召唤结构,有待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活动中去自主建构。教学时须引导学生直面文本,在文本语言中沉潜,与作者、编者、教师、同伴展开多维对话,要重点关注文本中富有表现张力的词句或段落,去发现文本的独特意蕴。面对泗水河畔美丽的春景,人的心情应该是愉悦而平静的,然而“孔子的心情很不平静”,这一笔锋的陡转使得文字带有矛盾的张力或缝隙。文本开头部分的春景描写到底含有怎样独特的意蕴?
  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在泗水河畔孔子感受到了怎样的春意?
  (学生默读课文,静心思考)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孔子眼中的大自然像一幅优美的画卷,到处桃红柳绿,草色青青。
  生:孔子眼中的大自然像一首动听的歌,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
  生:孔子眼中的大自然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师:这句话充满着生命的温馨和光泽。普通的自然景色在孔子的眼中却充溢着母亲一般的情怀。让我们自由读一读这句话,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学生自由诵读,涵泳体悟)
  师:面对如此美景,孔子的心情为什么很不平静?
  生:自然景色中暗含着孔子的理想。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让我们找找课文中其他有关描写春景的语句。
  生:课文第10节这样描写:“老师拨动琴弦,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歌声融进温暖的春天里。泗水河畔,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
  生:此处的春景描写衬托出了师生心灵相通后的其乐融融。
  生:课文结尾写道:“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生:这里的“春意”指的不仅是自然之春的美丽风光,还寓指师生远大的人生抱负。
  师:如果说自然之春的景色让人沉醉,孔子理想中的心灵之春更令人神往。让我们读读《论语》“公西华侍坐”这一章节“言志”部分的内容,去感受孔子心灵之春的迷人魅力。
  (师生用心诵读:“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游春”是贯穿全文的主线,由春景切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特殊的语言形式的品评去把握文本所蕴含的意蕴,在揣摩玩味中去挖掘语言文字的意味,在涵泳咀嚼中去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最终破译春的密码,体悟文本秘妙,感受自然之春和心灵之春的和谐交融。
  2.指向语用,言意融通
  歌德说:“内容人人可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第八自然段中的“意味深长”一词就是解开课文教学重点“论水”部分这一文本秘密的钥匙。我们可以把教学的落脚点聚焦于对文本语言形式的体悟上,引领学生从“孔子意味深长地说了什么”“孔子为何意味深长地说”“孔子又是怎样意味深长地说的”几个方面展开品评,从中体会语言文字巨大的张力,进而发现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巨大意蕴空间,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中获得言说的智慧,达成言意的融通共生。
  教学片段:
  师:读第八自然段,看看孔子的话中包含怎样深长的意味。
  生:孔子认为水是真君子。
  师:孔子说话时语气怎样?
  生:孔子是“意味深长”地说的。
  师:让我们聚焦文本的语言形式本身,看一看孔子是如何言说的。请同学们再读读第八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第八自然段)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孔子从不同的方面写出水的特性,以此来启发学生。
  生:孔子先谈水的形态,再说水的品性,孔子在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师:这就叫“意味深长”。孔子说的仅仅是水吗?
  生:孔子希望弟子们做一名像水一样的真君子。
  师:孔子不愧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大教育家。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读第八自然段,去感受孔子话语的“意味深长”。
  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不仅关注文本语言的表层意义,即“言内之意”,还要重点关注特定语境下的语言文字的特别含义,即“言外之意”,力求在生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寻求“言”和“意”的平衡,去感悟文本言语内容的精微与巧妙,体会文本言语形式的妥帖与传神,在涵泳体察中使“其言皆若出自吾之口,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
  3.着力实践,生长智慧
  语文教学应该为言语智慧的生长而教。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要基于实践,着力实践,要通过生动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言语表达能力,促进言语智慧的成长。
  教学片段:
  师:子路、颜回、孔子的志向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说的?
  生:子路的志向是从自己和朋友的关系这个角度来说的。
  生:颜回的志向是从提高自身的修养来谈的。
  师:谁来说说孔子的志向是从什么角度展开的?
  生:孔子的志向从“年老的人、朋友、年轻的子弟们”三个角度展开。
  师:孔子的志向用《论语》中的话来说就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是孔子的志向,也是千百年来的君子、圣贤穷其一生所追求的人生理想。让我们用心去读一读这段话,去感受孔子志向的高远。
  (学生用心诵读,切己体察)
  师:子路、颜回、孔子分别是怎样表述自己的志向的?三个人的话语中分别有一个词可以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心理,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这段话,把它们找出来。
  生:子路在表述自己志向的时候用的是“愿意”。
  生:颜回在表述自己志向的时候用的是“希望”。
  生:孔子在表述自己志向的时候用的是“盼望”。
  师:比较一下师生三人的表述,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子路、颜回、孔子的语气一个比一个强烈。
  生:他们的志向也一个比一个远大。
  师:一定的内容总是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语言表达的智慧。让我们齐读孔子的话,走进孔子心灵的春天。
  “实践的特性是自由游戏和不断尝试”,教师引领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不断尝试”中生长言语智慧,在充满哲思的自由游戏中提升语文素养,回归语言的精神家园。
其他文献
Science封面:风车发电和燃煤电厂大烟囱;写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前。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北郊的布尔歇展览中心舉行,参加会议的190个国家预计都将宣布各自为限制气候变化将要采取的各项措施。Science杂志第6264期封面发表了题为《选择气候的未来》三篇文章,分别介绍了《读懂中国非化石能源的战略》,《气候的十字路口》以及《转换思路,聚焦解决方案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来展开教学,因人施教的科学性不够;二是没有根据课文的阅读特点来讲解课文,因材施教的原则性不强。总而言之,没有根据阅读的心理过程进行教学。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两个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就必须依据认读心理,优化教学过程。  心理过程指认识、情感、意志三个
创新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学科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在当今新课程理念下,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都在各学科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在美术学科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美术学科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对自然美的创新  自然界是人的审美对象,自然界所有的声、色、形具有美的意义,山水花鸟就是自然美的
“绘本手工书”是我们的校本特色课程。绘本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默契巧妙搭配而构成的文学作品,以画面感强、文字精、寓意深等特点,深受孩子们甚至成人的喜爱。  一直觉得美术是门有生命、有温度的学科,它在不需要应试的前提下承载着孩子们的情感与梦想。也许每个孩子都有成为作家、画家的梦想,而“绘本手工书”课程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让他们在不需要联系出版社的情况下,就能轻易拥有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提出的“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在充分考虑学生学情和学习需要的基础上,科学地选择恰当的教法,突出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既要让学生学得主动,又要达到会学的目的。那么,如何掌握其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呢?我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扣题引思,知“内容”  课文的题目一般都提示了课文
数学实验,是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等实践活动习得知识,提高技能,积累经验,发展应用意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它着力于学生的学,是以学生人人参与实际操作为特征的数学验证或探究活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及内容的设定、教材内容的选取及呈现、教学资源的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数学实验的相关要求,为我们开展数学实验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在基本理念中提出了“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
储冬生 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名师培养对象,海安县十大杰出青年,海安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现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本原性问题驱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先后在《人民教育》《江苏教育》等报刊上发表文章100多篇,曾7
苏教版第十二册《真情的回报》一课讲述了作者九岁时,因父亲生病住院,他毅然承担起家庭重担,在邻居的帮助下找到一份送报工作。开始他用一辆自行车推着送报,后来无力偿还父亲的医药费,只好卖掉自行车,每天他扛着沉甸甸的报袋挨家挨户送。因为作者诚实的劳动感动了邻居们,邻居们不但为他介绍新的客户,给他小费,还在圣诞节那天集体资助送给作者一辆崭新的自行车。  两年前第一次执教时,我以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轻而易举
现代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开放系统,教学过程就其本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认知过程和发展过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主动地、探索性地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帮助者,决定了他们是学生学习的朋友和伙伴。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活动系统意义上的活动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要相互作用,和谐统一。  针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笔者尝试构建互动
策划人语:  听课评课是教师日常教研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促进教学发展,提高教学效果,本刊围绕听课评课这一主题向大家推荐一组论文,就如何听课评课及分类评课等方面从不同侧面展示其研究成果,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策划人:黄远群 林 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