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观察

来源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乙型脑炎(乙脑)减毒活疫苗的接种反应和免疫原性.方法 分别选择52名(8月龄~50岁)和607名(8月龄~12岁)健康志愿者进行Ⅰ和Ⅲ期临床试验.试验组每人接种1次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乙脑减毒活疫苗(0.5 ml),对照组接种同样剂量的已上市乙脑减毒活疫苗.两组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率和中和抗体阳转率用x2检验进行比较,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用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接种后有5.91%的人体温升高,对照组为7.96%,两组的体温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917,P=0.338).试验组Ⅰ期试验局部反应率为1.92%,Ⅲ期试验为0.25%,对照组Ⅲ期试验局部反应率为0.50%,两组的局部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P=0.553).Ⅲ期免疫原性试验中,试验组的血清中和抗体阳转率为89.0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29.69;而对照组分别为74.59%和19.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708,P=0.001;t=4.281,P=0.001).结论 本研究的试验性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反应轻微,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其他文献
在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 fluenzae type b,Hib)疫苗使用前,13个发达国家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Hib疾病在发达国家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5岁以下儿童的年发病率为20/10万~100/10万.欧美各国的研究均表明,Hib引起的最重要疾病是化脓性脑膜炎,该病占所有Hib疾病的40%~70%,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差异却很大.在罹患脑膜炎的幸存者中,30%~40%
期刊
肠道微生物群种类繁多,对人类健康起至关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群可以影响人类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目前发现精神疾病中的抑郁症、焦虑症、孤独症均与肠道微生物群存在相关性,这将有望为治疗相关精神疾病提供新方法.此文就肠道微生物群与这3类精神疾病相关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是全球范围内慢性肝病的重要原因.虽然目前还没有HCV疫苗上市,但部分感染者的自限性HCV感染提示,研发有效的HCV疫苗理论上具有可能性.随着对HCV感染与免疫机制研究的深入,影响HCV感染预后的免疫因素逐渐明了.近年来有一系列的HCV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并获得了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此文概述影响HCV感染转归与预后的免疫因素,并简介现有的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的新研究表明,麻疹疫苗接种可被微针贴片替代。
期刊
目的 建立测定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 fluenzae type b,Hib)结合疫苗游离多糖的脱氧胆酸钠(sodium deoxycholate,DOC)沉淀法.方法 在一定的酸性条件下,用1%DOC沉淀分离Hib结合疫苗中的结合多糖和游离多糖,测定上清和沉淀的多糖含量,并对该法进行验证.结果 DOC沉淀法的标准曲线具有可靠的线性,决定系数>0.999.该法的准确性和精密
此文是WHO关于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Hib)疫苗的最新意见书。介绍了目前国际上使用的Hib疫苗的免疫原性、效力、接种程序、接种年龄、保护作用持续时间、接种间隔、特殊高危人群、不良反应和成本效益以及WHO对该疫苗的意见。
目的 制备高滴度呼肠孤病毒3型(reovirus 3,Reo-3)病毒液,并检测Reo-3滴度.方法 以幼仓鼠肾细胞(BHK-21)为病毒培养基质和滴度测定细胞.将Reo-3按100至10-5感染复数(MOI)接种BHK-21,再分别用细胞病变法和蚀斑形成法检测病毒,用Karber法计算病毒滴度.结果 BHK-21感染Reo-3后能产生明显病变.以10-4 MOI的Reo-3接种后48 h,收获液
溶血分光光度法是溶血空斑形成试验和分光光度法的结合[1-2],溶血空斑形成试验是体外检测B细胞功能的一种方法,基本原理是将经绵羊红细胞(sheep red blood cell,SRBC)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一定量的SRBC混合,在补体参与下使抗体形成细胞周围那些受到抗体分子致敏的SRBC溶解,形成肉眼可见的溶血空斑.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光度或发光强度,对该
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低收入和少数民族父母/监护人易于接受男孩接种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疫苗。
期刊
生物制品中残留DNA可能具有感染性和致癌性,因此生物制品的纯化过程需要验证,尽可能将产品中残留DNA的水平降到最低.厂家有必要显示DNA去除过程,并有适当定量分析方法检测残留DNA的含量.当前DNA定量分析所采用的最普遍方法是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此文就残留DNA的感染性、致癌性、免疫原性等潜在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