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写出优秀的考场记叙文?我的秘诀是:把题目演绎成一个精彩的故事,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深刻的思想,将思想蕴涵于生动的描写之中。这三句口诀首尾相接,便于记忆,同时也表明这三句是一个整体,各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构思行文中的要点诀窍。
[例文一]
青春万岁
搬家的时候,老爸每运完一箱衣服,就得在床沿上坐一下,一言不发地歇。老妈有远视了,细小的东西,她得拿远点,挤着眼看,小扣子,小绳头,都攒着,慢条细理地装进一个素净的小布袋里。
都老了……我叉着腰站在屋中央,悲从中来:青春,终究敌不过生活的,戏要散场,照片要褪色,时间的洪流……
怎么回事?我面对着两摞一模一样的《简明日本语教程》,水蓝色的封面微微打卷儿,我激动得有些颤巍巍地打开扉页,老爸老妈一粗犷一娟秀的署名清晰可辨。
我捧着书,奔进屋里亮给他们看。我能看见他们的眸子“咯噔”一下,那是回忆之门打开的声音。
“当年《排球女将》可真火啊!”老爸伸脚“搓”来他的拖鞋,久别重逢似地摩挲它的底脊。
“小鹿纯子算现在的‘女神’,当时叫‘大众情人’。”老妈笑着补充道。
几十年前的青春火苗,竟把家里气氛“焐暖和”了,我感叹它的魔力。
一发不可收。那堆旧书像个兔子洞,老爸老妈的青春洪水一般从那洞口里涌出,堵都堵不住。
爸爸的《山乡巨变》、《活动变人形》,妈妈的池莉、王安忆、陈丹燕,书里夹着手绘的藏书票。
“找到了!”老爸捧着一本巴掌大泛黄的“工作日志”,就好像捧着一只轻盈的、易碎的、振翅欲飞的蝴蝶。
是一本手抄诗集,是青春的幻梦。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他的声音雄厚,我估计全楼道都听得见。
那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光河里,旧书里的碎屑逆着光纷飞。老爸不知疲倦地,一首一首地读着朦胧诗,像演讲的青年。老妈蜷着腿,抱膝,目不转睛地盯着老爸,像听吉他的姑娘。
他们的赘肉和皱纹,都被光影模糊,我只看见两双清澈闪亮的眸子。这陃室束缚不了他们,这凌乱的鸡毛蒜皮束缚不了他们,门口探头邻居惊奇的目光束缚不了他们。
他们心中的火还没熄,他们从未被生活磨平。
如果时光不能倒流,那么这一幕只能证明青春万岁,青春不朽。
老爸大口喘着气,坐回床沿上歇息,他的老式衬衫彻底汗湿。
他的眼中分明有泪。
文章巧妙地将“青春万岁”这道宽泛的作文题化大为小来叙写老爸老妈的不朽青春,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演绎出了跌宕多姿的故事情节——老爸“每运完一箱衣服,就得在床沿上坐一下”,老妈“慢条细理”,搬家时的爸妈诸多如此表现,引起我的同情与感慨:“都老了……我叉着腰站在屋中央,悲从中来:青春,终究敌不过生活的,戏要散场,照片要褪色,时间的洪流……”,然而当“面对着两摞一模一样的《简明日本语教程》,水蓝色的封面微微打卷儿……”,沉睡的记忆闸门被打开了,青春的火焰再次被点燃,“老爸不知疲倦地,一首一首地读着朦胧诗,像演讲的青年。老妈蜷着腿,抱膝,目不转睛地盯着老爸,像听吉他的姑娘。”一抑一扬之间,显示了考生演绎故事的艺术功力以及描写的精妙,很好地凸显了“时光不能倒流,但青春是不朽的”这一主题。这样的记叙文能不让阅卷老师拍案叫绝?
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记叙是通过一般的叙述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在考场上,要想使自己的记叙文获得高分,就要善于将题目演绎成一个精彩的故事并通过生动的描写揭示出深刻的主题。
一、如何“把题目演绎成一个精彩的故事”
考场上,作文的题目,写作范围一般都比较宽泛,如果仅把题目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就要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把大题目演绎成一个小角度(故事),从一人一事,一斑一点,一枝一叶,片言只语落笔,大题小做(所谓“大题小做”就是找一个自己有话可说、有思考有感悟的角度作为切入口),以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透过平凡的现象挖掘不平凡的本质,在叙述描写中透视深刻的人生哲理。但题目演绎成的故事不能见事不见人,不能言之无物,更不能平铺直叙。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起伏的波涛是大海的生命,曲折的情节是记叙文的生命。确实,一篇记叙文倘若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必索然无味。因此,要想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应该想方设法增加故事的曲折感,使情节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给人以新、奇、美的感觉,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才能深深地吸引读者。
[例文二]
钥 匙
我转学时间不长,已经感到压力了。这里的同学都很注重成绩:学得好受人尊敬,相反就抬不起头来。我很努力,语文不错,可数学成绩却比较差。我很着急。
眼看就要期末考试了。班主任老师让我请同桌、班上数学最棒的同学帮助我复习。她的语文不怎么好,我们俩正可以互相帮助。我跟同学们还不太熟,可对她印象挺深。她白白净净,很文雅。她有个习惯,爱笑,笑得厉害了,就要流泪,尤其是听我说笑话的时候。
放了学,我马上把老师的意思告诉她。她听了,微微一笑,低头想了想。“行啊,不过,这两天我的事挺多……”
“那,怎么办呢?要复习也就在这两天了。” 我不想让她为难。听说她考试前总要列一个详尽的复习提纲,我就说:“这样吧,先借给我你整理的复习提纲吧,我明天就还你。”一边把我整理的语文复习要点给了她。
“行啊,”她笑着接过我的《要点》,“可我把提纲放在家里了,你看……”
“没关系,我跟你取一趟吧。”
“我家可远呢!”
“不怕,我有月票。”
“那……好吧。”
我们上车了。大概是两个人就伴儿的缘故吧,说说笑笑的就到了。估计不过是五六站的路。
这里是一片新建的住宅区,一栋栋高大的楼房挺立着,真神气。我忍不住问:“你家在哪栋楼?”
她朝前边示意了一下,我顺着看过去,有好几栋呢,“到底是哪个呀?”
“嗯,从这儿数,第四栋。”那是一栋六层大楼,楼身略带粉红色。“真好看。你住几层?”
她又微微一笑。“你猜猜?”
“一层?……二层?……嗯,四层?……怎么还不对呀?”
六层。”她说。
“那,是哪扇窗子?”我望着六层上的那些窗户。
“是那扇摆着花的吗?”她笑着摇摇头。
“是那扇开着玻璃窗的吗?”她还是摇头。
“哦,我知道了,是那扇挂着黄色窗纱的吧!”她含笑默认了。
我高兴地说:“多漂亮的黄色呀!是你自己选的吧?”
嗯,不过,那种颜色叫鹅黄,是黄色里很淡雅的一种。”
哦,原来一种颜色还分好多样哪。看看那窗纱,又看看她,我不禁拉着她的手,上楼──倒像我是主人了。
我们说笑着上了六楼,到了左边的门前,她停下了,打开书包找什么东西。
我问:“怎么啦?”
她又翻了翻书包后面的夹层,终于抬起头来,苦笑着说:“真对不起,我忘带钥匙了。”
我真有点失望,要走;可一想她得等她家人下班回来才能进去,一定很寂寞,就想陪她一会儿。她半急半笑着让我走,我不肯。
我忽然想起个笑话来,就讲给她听:四个旅客赶了很多的路,好不容易回到旅社,可是电梯坏了。只得一层一层地爬。她们住在第四十层。为了减轻疲劳,规定每人讲一个故事。等轮到最后一个人讲了,他们也上到了第四十层。大家就要这个人讲一个最简短而又最悲伤的故事。那人把眼一瞪说:“我把咱们房门钥匙落在楼下的汽车里了。”
她听了,捂着嘴咯咯地笑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流眼泪了。她赶快从兜儿里掏出手绢儿──“当啷”,一个发亮的东西蹦出来,掉在地上。天色暗了,那个东西却更刺眼。她愣着,刚才那一丝笑纹却僵在嘴角上。
愣了好久,我俯下身去,捏起那枚发亮的东西,放进她有些颤抖的手上。她开了门,刚跨进去,“咔”,猛地把门碰上了。
我呆呆地站着,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
“钥匙”是一道很宽泛的作文题,而本文作者就善于将这宽泛的作文题化大为小,选择校园生活的一个侧面来演绎精彩的故事情节:“我”向“班上数学最棒的”的她借复习提纲,她先以“我把提纲放在家里了”、“我家远着呢”作托辞,最后竟以“忘带钥匙”来假托,不肯借。“钥匙”的出现是文章的高潮所在,即是点题,又在结构上形成了奇峰突起、江河陡转之势,它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可以说情节屡次转折,具有吸人眼球之功效:
一是用伏笔和照应的手法写她的“笑”和“流泪”,这是显示作品内容的连续性、完整性的重要手段,也是使行文曲折的有效方法。
二是在高潮来临前,作者不惜笔墨、不厌其烦地描写问楼、认房、上楼、讲笑话等内容,为情节的高潮蓄势,不断强化读者的期待心理,使矛盾爆发情节突转时具有飞瀑流泉从天降的艺术效果,造成读者心灵的强烈震撼。
三是运用了误会法。文章中的“我”对她的屡次托辞,不仅不生疑,反而信以为真,使情节步步发展,层层铺垫,引人入胜。
二、怎样“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深刻的思想”
记叙文演绎故事要有一个明确的主旨,不是为编故事而编故事。用讲故事来说理,比起单纯的说理更有生动形象的魅力。记叙文既然是作者对生活的记录和感受,那就应该明确地表达一种思想,特别是考场作文,更应如此。这种思想就是文章的主旨,它是故事的灵魂,主宰着故事的剪裁和行文的倾向,但所写的人或事又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作者总得通过文中的人或事传达某种情感或思考,给人以启迪或教育,这就是人事的典型意义。在历年的高考优秀记叙文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些脱颖而出的考场作文中,有不少的佳作在选材问题上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地方,就是由于在演绎故事的时候选取了不同的、全新的视角揭示出深刻的富有积极意义的主旨而使文章大放异彩。因此,我们要让那些传统的、大众的、普遍的题材迸发出现代的、个性的、创新的火花,就必须在演绎故事时,对主旨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将原来可以说是很平凡甚至平庸的材料点石成金,变得全新、全活、全巧,从而挖掘人与事的典型意义,揭示出鲜明深刻的主题。
[例文三]
寻 找
站在雨里,泪水在眼底,不知该往哪里去。陌生人,不知你的模样,不知你的方向,茫茫雨夜里,我只能漫无目的地寻找。
站在雨里,风裹着雨点向我打来。陌生人,我有一个故事,你愿意听吗?让风把这个故事带给你,让雨为你讲述,好吗?
有一个女孩,参加了省高中生作文大赛,捱过了一个漫长的等待之后,终于盼来了一张决赛通知书。当时,她恨不得插上羽翼,将这消息立即告诉妈妈,因为她的妈妈没念过书,靠自学,现在已能读书看报了。写那篇预赛的作文,妈妈还当过她的参谋呢。但她是个寄宿生,只能星期六回家,正好,星期天又是母亲节,她打算将这作为献给母亲的礼物。终于熬到了星期六,当她兴冲冲赶到车站,挤过拥挤的人群,准备买票时,她发现包被划了一道缝,钱包不见了,而通知书恰恰在钱包里。她急了,不光是因为没了它,她去不了南京,更重要的是,那张通知书渗透着她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而且那也是对母亲刻苦自学的激励,那不是一张普通的纸。 最后一班车开了,她回不了家了,只能独自在街头寻找,她希望能碰到那个拿了她钱包的陌生人。如果那个人急需钱的话,她可以给他,但她要那张通知书。
风雨潇潇,她还在寻找……
陌生人,你听到故事了吗?你一定知道那个女孩就是我。你在哪儿?你听见我的呼唤了吗?
一夜风雨的洗礼,洗尽了人世的尘埃,天空格外清亮,空气异常清新,大地吐露着泥土的清香。寻找了一夜的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学校,虽然一无所获,但我并不气馁,坚信人间自有真情在。果然,奇迹诞生在我路过传达室的那一瞬。
“××,你的钱包!”传达室老王叫住我。
期待已久的声音终于在耳旁响起,我迫不及待地接过钱包,通知书、钱俱在。“谁送来的?”
“一个年轻人,说是你的朋友。”
“对,对,是我的朋友。”我点点头,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
经过一个风雨夜的寻找,我终于找到了这世上一颗曾经黯淡但现已闪亮的心;我知道,这一夜,那一方的朋友,你也在风雨里苦苦寻找,寻找一个正确的方向,你终于找到了。
这篇记叙文十分新颖、十分巧妙、极有情感冲击力!想想吧:在那样一个雨夜,女主人公在含泪寻找她被盗的“决赛通知书”,因为这是她献给妈妈的“母亲节礼物”,是含辛茹苦的妈妈的无尚骄傲……更令人心弦震荡的是,那一位没有亮相的“小偷”也在雨夜里“寻找”,寻找自己的良知,寻找自己曾经失落的灵魂!他(她)是一个几经坎坷的年轻人?那就有可能为这位被窃女孩的心血结晶、苦学成果所感动,叹息自己怎么活得不如一个还在上学的黄毛丫头!他(她)是一个辍学少年?那就有可能被同龄人的光荣和骄傲所打动,觉得自己为什么误入歧途、落魄至此?总之,他(她)也在找啊找啊,风雨凄迷兮夜色茫茫,吾将举步而何往?谢谢真善美的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他(她)终于找到了“自我”,找到了“爱”和“良知”,其灵魂在苦闷与徘徊中再生了,复活了!可以说,作者选取不同的、全新的视角揭示出深刻且富有积极意义的主旨怎能不让阅卷老师刮目相看呢?
三、如何通过生动的描写彰显深刻的主题
主旨是故事的灵魂,它主宰着故事蕴涵在描写之中。这就要求通过场面的描写组接成故事并把故事的主旨揭示出来,即调动一切描述手段,绘声绘色,细腻地表现人物活动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让它表达出鲜明的主题。而不是满足于线条式的过程交待,满足于贴标签式的议论鉴定。那些只有故事框架,只是概括直白的空洞议论而缺乏具体生动描写的记叙文决不是好的记叙文。好的记叙文应该充满着生动形象的描写,即在行文中除用好陈述句交待人、事、物的有关方面外,更要用好描写句,运用精彩的动词、形容词和恰当的描写手段来描绘人事物景的特色,使之栩栩如生,并表达出生活的情韵和理趣。同时恰当采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聚焦式地对人、事、物、景的某一特征进行描摹抒写,造成不同寻常的渲染氛围,形成超凡出众的点精之笔,使文章意蕴深刻。这方面做得越成功,作文就越有魅力,越容易打动人,感染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使人读后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晤其人,如临其境。可想而知,这样的记叙文一定会获得高分。
[例文四]
季 节
七岁那年,我随着父亲一同来到这座城市,这座城市的冬天好冷啊!我和父亲紧紧裹着破旧的大衣,大街上行人很少,我们就像在穿越一座冰冷的坟墓,静寂得可怕。
终于到了,农民工子弟学校。父亲是全国两亿多农民工的一名,而我和我的同学们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农民工子女。其实,我一点也不懂得“农民工”这三个字的含义,我只知道在秋末收完稻谷后,我便跟随父亲来到大城市,家乡的小伙伴们得知这件事,好是羡慕!我也很得意,仿佛看到大城市一派繁华,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象。
由于一时买不起自行车,爸爸都会徒步走上好几公里的路来接我,然后和我一起搭公交车回家。正是下班的高峰期,我和爸爸好不容易挤上了公交车,我很兴奋,这是我头一回坐上城里的公交车。不一会,我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人们时不时回头看我们父子俩,我旁边一位时髦的小姐还紧紧用手捂住她的钱包。当我们经过人群时,他们都像害怕瘟疫似的避开了。尽管只有7岁,我全明白了。我望向车外,外面的树枝都干枯了,只剩光秃秃的树干,行人都加快脚步想早点回家。然而此时,我却觉得车内比车外更加寒冷,冷得让我发抖,我真的好想找个缝钻下去。我不敢去看父亲,害怕从他眼中读出心酸的答案。
我不懂,我的爸爸住的是较差的小屋子,吃的是最差的食品,然而他却建造出了这个城市的繁华,他用自己的泪水去搭建高楼大厦。可是为什么却还要忍受城里人那如刀割般鄙夷的目光,他们鄙夷的目光让我仿佛置身于冰天雪地之中,接受寒风无情地在我的脸上,划出一道道伤口,任其淌血。
我想回家,家里的冬天虽然比这还寒冷,但我却能和小伙伴们一起打雪仗,堆雪人,心里暖呵呵的,一点也不觉得冷。可在这,我无法忘记那个时髦小姐的害怕被偷的眼神,我无法忍受别人轻蔑地叫我爸爸“臭打工仔”。
然而当我准备将回家的事告诉父亲时,事情却突然有了转机。市里面的领导带了好多的生活用具、文具来慰问我们。有一个伯伯亲切地拉着我的手说:“孩子,要好好学习,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在关心你们。”顷刻间,我的心流过一股暖流,这是这个季节以来第一次这般温暖。
看着这些社会上爱心人士送的东西,我才突然觉得原来还有许多好心人在关心着贫穷的人。
记得有位著名诗人曾说过:冬天去了,春天还会远吗?有这么多的好心人的帮助,我相信这个城市的春天一定会更加温暖,更加美丽。我更以我的父亲是一名农民工而骄傲。
记叙文中若没有描写,这样的记叙文就不会成功,更不用说拿高分。本文善于通过生动的描写彰显深刻的主题。正是纤毫毕现的细节,才重现了鲜活的生活,塑造了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作者首先描述了“我”刚来大城市时在公交车上遭遇到的冷漠与轻视“我旁边一位时髦的小姐还紧紧用手捂住她的钱包。当我们经过人群时,他们都像害怕瘟疫似的避开了”,以及由此内心感觉到的寒冷“我却觉得车内比车外更加寒冷,冷得让我发抖,城里人那如刀割般鄙夷的目光,他们鄙夷的目光让我仿佛置身于冰天雪地之中,接受寒风无情地在我的脸上,划出一道道伤口,任其淌血”,这些细节描写,很好地扣住题目“季节”,将“心灵”冬天的“冷”更甚于“自然”的冬天的感受加以烘托渲染,为下文“事情却突然有了转机”做了有力的铺垫;接着笔锋一转,描写了大城市中领导及市民对农民工子女的亲切关心与慰问,使“我”的心中流过“一股暖流”,使“我”相信来年春天的“温暖”、“美丽”,从而真切地描写了由内心的“寒冷”转为“温暖”的过程,使平淡的生活细节非常富有表现力,从而深刻凸显了社会关注弱势群体这一深刻的主题。 运用记叙文写作“三句诀”是使自己的记叙文脱颖而出的制胜法宝,下面谈谈具体操作步骤:根据题目,快速构思——想好“一个故事”——确立“一个主旨”——写好“一组场面”——连缀成篇。例如“生活中的一朵浪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例文五]
生活中的一朵浪花
父亲是一名朴实的庄稼汉,在他的心中只有果园和稻田。
我家在山脚下。山头便是成片的梨园,今年的光照异常充足,一颗颗硕大可人的梨在不知不觉间爬上了枝头,压弯了树枝,也压弯了父亲的脊梁。但一想到收获,父亲朴实的脸上就会洋溢起灿烂的笑容。
然而天总是爱捉弄人,在收获之际,严冬的冰雹提前降临,冻伤了梨树,冻坏了梨。看着好几年的辛勤劳作只换得这残枝败叶,父亲便猝然倒地,无助与无奈使一向以男子汉自居的父亲落了泪,久久不肯起来。父亲回到家后便病倒了,为他,也为我。
为了减少损失,母亲背着父亲将冻坏的梨偷偷地转让了出去。那时的我对母亲的做法也颇为理解,但事情也正是从母亲卖梨那一刻开始的。
窗外呼啸着西伯利亚来的寒风,而风言风语也钻到了父亲的耳中,就在那一次,也是第一次,我看见父亲额头青筋暴起,对着母亲大吼一声:伤天害理的事,我们绝对不能干。这吼声如同大海的怒涛掀起的浪花,铺天盖地,向我们汹涌而来,……。父亲披了一件冬衣出去了,留下了满脸委屈的母亲和木讷的我,父亲找到了收购了我们家败梨的商贩,局促不安的父亲硬是将1000元钱塞到他手中,说:“兄弟,对不起你,老哥对不起你了,这钱能赔多少是多少,其余的梨我拉回去。”原来,父亲这位庄稼人也懂得儒学经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我的父亲,我为你自豪。
老天又是公平的,一个人失去了什么,必然会得到什么,不久,乡政府的人来了,说是给我们镇遭受冻害的农户发放赔偿金,父亲那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背也稍稍直了些。我的父亲,以诚信无价的箴言诠释了农民所拥有的精神财富:生活中简单而朴实,美丽而无瑕,感人而激昂。
生活中的一朵“浪花”,是我一生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此文是这样运用记叙文写作“三句诀”的:
把题目演绎成一个精彩的故事:本文选材独到,能够化大为小,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善于将“生活中的一朵浪花”这一题目演绎成了一个跌宕多姿的故事情节。开端:辛勤地付出,收获了满园的硕果——父亲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发展:严冬的冰雹提前降临,梨被冻坏——父亲猝然倒地,无助、无奈;高潮:赎回被母亲偷卖出去的烂梨——父亲局促不安;结局:政府为农户发放赔偿金——父亲的眉头舒展开。即讲述了主人公父亲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即将收成的梨被冻坏而成为烂梨时,宁可自己受损也不让别人受害的故事。
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深刻的思想:本文通过“生活中的一朵浪花——父亲在即将收成的梨被冻坏而成为烂梨时,宁可自己受损也不让别人受害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很好地表现了父亲作为庄稼人的朴实、诚实的品行,揭示了一个诚实无价的思想主旨,很有积极意义。
将思想蕴含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简笔勾勒的白描运用(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都为揭示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主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组场面:(1)一想到收获,父亲朴实的脸就会洋溢起灿烂的笑容。(2)第一次,我看见父亲额头青筋暴起,对着母亲大吼一声:伤天害理的事,我们绝对不能干。这吼声如同大海的怒涛掀起的浪花,铺天盖地,向我们汹涌而来……(3)局促不安的父亲硬是将1000元钱塞到他手中,说:“兄弟,对不起你,老哥对不起你了,这钱能赔多少是多少,其余的梨我拉回去。”(4)乡政府的人来了,说是给我们镇遭受冻害的农户发放赔偿金,父亲那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背也稍稍直了些。我的父亲,以诚信无价的箴言诠释了农民所拥有的精神财富!
作者在严格依题为文的同时,还很好地掌握一些点题的方法,在结尾关键处把体现题意的文句“亮出来”——我的父亲,以诚信无价的箴言诠释了农民所拥有的精神财富!
[例文一]
青春万岁
搬家的时候,老爸每运完一箱衣服,就得在床沿上坐一下,一言不发地歇。老妈有远视了,细小的东西,她得拿远点,挤着眼看,小扣子,小绳头,都攒着,慢条细理地装进一个素净的小布袋里。
都老了……我叉着腰站在屋中央,悲从中来:青春,终究敌不过生活的,戏要散场,照片要褪色,时间的洪流……
怎么回事?我面对着两摞一模一样的《简明日本语教程》,水蓝色的封面微微打卷儿,我激动得有些颤巍巍地打开扉页,老爸老妈一粗犷一娟秀的署名清晰可辨。
我捧着书,奔进屋里亮给他们看。我能看见他们的眸子“咯噔”一下,那是回忆之门打开的声音。
“当年《排球女将》可真火啊!”老爸伸脚“搓”来他的拖鞋,久别重逢似地摩挲它的底脊。
“小鹿纯子算现在的‘女神’,当时叫‘大众情人’。”老妈笑着补充道。
几十年前的青春火苗,竟把家里气氛“焐暖和”了,我感叹它的魔力。
一发不可收。那堆旧书像个兔子洞,老爸老妈的青春洪水一般从那洞口里涌出,堵都堵不住。
爸爸的《山乡巨变》、《活动变人形》,妈妈的池莉、王安忆、陈丹燕,书里夹着手绘的藏书票。
“找到了!”老爸捧着一本巴掌大泛黄的“工作日志”,就好像捧着一只轻盈的、易碎的、振翅欲飞的蝴蝶。
是一本手抄诗集,是青春的幻梦。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他的声音雄厚,我估计全楼道都听得见。
那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光河里,旧书里的碎屑逆着光纷飞。老爸不知疲倦地,一首一首地读着朦胧诗,像演讲的青年。老妈蜷着腿,抱膝,目不转睛地盯着老爸,像听吉他的姑娘。
他们的赘肉和皱纹,都被光影模糊,我只看见两双清澈闪亮的眸子。这陃室束缚不了他们,这凌乱的鸡毛蒜皮束缚不了他们,门口探头邻居惊奇的目光束缚不了他们。
他们心中的火还没熄,他们从未被生活磨平。
如果时光不能倒流,那么这一幕只能证明青春万岁,青春不朽。
老爸大口喘着气,坐回床沿上歇息,他的老式衬衫彻底汗湿。
他的眼中分明有泪。
文章巧妙地将“青春万岁”这道宽泛的作文题化大为小来叙写老爸老妈的不朽青春,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演绎出了跌宕多姿的故事情节——老爸“每运完一箱衣服,就得在床沿上坐一下”,老妈“慢条细理”,搬家时的爸妈诸多如此表现,引起我的同情与感慨:“都老了……我叉着腰站在屋中央,悲从中来:青春,终究敌不过生活的,戏要散场,照片要褪色,时间的洪流……”,然而当“面对着两摞一模一样的《简明日本语教程》,水蓝色的封面微微打卷儿……”,沉睡的记忆闸门被打开了,青春的火焰再次被点燃,“老爸不知疲倦地,一首一首地读着朦胧诗,像演讲的青年。老妈蜷着腿,抱膝,目不转睛地盯着老爸,像听吉他的姑娘。”一抑一扬之间,显示了考生演绎故事的艺术功力以及描写的精妙,很好地凸显了“时光不能倒流,但青春是不朽的”这一主题。这样的记叙文能不让阅卷老师拍案叫绝?
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记叙是通过一般的叙述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在考场上,要想使自己的记叙文获得高分,就要善于将题目演绎成一个精彩的故事并通过生动的描写揭示出深刻的主题。
一、如何“把题目演绎成一个精彩的故事”
考场上,作文的题目,写作范围一般都比较宽泛,如果仅把题目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就要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把大题目演绎成一个小角度(故事),从一人一事,一斑一点,一枝一叶,片言只语落笔,大题小做(所谓“大题小做”就是找一个自己有话可说、有思考有感悟的角度作为切入口),以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透过平凡的现象挖掘不平凡的本质,在叙述描写中透视深刻的人生哲理。但题目演绎成的故事不能见事不见人,不能言之无物,更不能平铺直叙。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起伏的波涛是大海的生命,曲折的情节是记叙文的生命。确实,一篇记叙文倘若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必索然无味。因此,要想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应该想方设法增加故事的曲折感,使情节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给人以新、奇、美的感觉,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才能深深地吸引读者。
[例文二]
钥 匙
我转学时间不长,已经感到压力了。这里的同学都很注重成绩:学得好受人尊敬,相反就抬不起头来。我很努力,语文不错,可数学成绩却比较差。我很着急。
眼看就要期末考试了。班主任老师让我请同桌、班上数学最棒的同学帮助我复习。她的语文不怎么好,我们俩正可以互相帮助。我跟同学们还不太熟,可对她印象挺深。她白白净净,很文雅。她有个习惯,爱笑,笑得厉害了,就要流泪,尤其是听我说笑话的时候。
放了学,我马上把老师的意思告诉她。她听了,微微一笑,低头想了想。“行啊,不过,这两天我的事挺多……”
“那,怎么办呢?要复习也就在这两天了。” 我不想让她为难。听说她考试前总要列一个详尽的复习提纲,我就说:“这样吧,先借给我你整理的复习提纲吧,我明天就还你。”一边把我整理的语文复习要点给了她。
“行啊,”她笑着接过我的《要点》,“可我把提纲放在家里了,你看……”
“没关系,我跟你取一趟吧。”
“我家可远呢!”
“不怕,我有月票。”
“那……好吧。”
我们上车了。大概是两个人就伴儿的缘故吧,说说笑笑的就到了。估计不过是五六站的路。
这里是一片新建的住宅区,一栋栋高大的楼房挺立着,真神气。我忍不住问:“你家在哪栋楼?”
她朝前边示意了一下,我顺着看过去,有好几栋呢,“到底是哪个呀?”
“嗯,从这儿数,第四栋。”那是一栋六层大楼,楼身略带粉红色。“真好看。你住几层?”
她又微微一笑。“你猜猜?”
“一层?……二层?……嗯,四层?……怎么还不对呀?”
六层。”她说。
“那,是哪扇窗子?”我望着六层上的那些窗户。
“是那扇摆着花的吗?”她笑着摇摇头。
“是那扇开着玻璃窗的吗?”她还是摇头。
“哦,我知道了,是那扇挂着黄色窗纱的吧!”她含笑默认了。
我高兴地说:“多漂亮的黄色呀!是你自己选的吧?”
嗯,不过,那种颜色叫鹅黄,是黄色里很淡雅的一种。”
哦,原来一种颜色还分好多样哪。看看那窗纱,又看看她,我不禁拉着她的手,上楼──倒像我是主人了。
我们说笑着上了六楼,到了左边的门前,她停下了,打开书包找什么东西。
我问:“怎么啦?”
她又翻了翻书包后面的夹层,终于抬起头来,苦笑着说:“真对不起,我忘带钥匙了。”
我真有点失望,要走;可一想她得等她家人下班回来才能进去,一定很寂寞,就想陪她一会儿。她半急半笑着让我走,我不肯。
我忽然想起个笑话来,就讲给她听:四个旅客赶了很多的路,好不容易回到旅社,可是电梯坏了。只得一层一层地爬。她们住在第四十层。为了减轻疲劳,规定每人讲一个故事。等轮到最后一个人讲了,他们也上到了第四十层。大家就要这个人讲一个最简短而又最悲伤的故事。那人把眼一瞪说:“我把咱们房门钥匙落在楼下的汽车里了。”
她听了,捂着嘴咯咯地笑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流眼泪了。她赶快从兜儿里掏出手绢儿──“当啷”,一个发亮的东西蹦出来,掉在地上。天色暗了,那个东西却更刺眼。她愣着,刚才那一丝笑纹却僵在嘴角上。
愣了好久,我俯下身去,捏起那枚发亮的东西,放进她有些颤抖的手上。她开了门,刚跨进去,“咔”,猛地把门碰上了。
我呆呆地站着,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
“钥匙”是一道很宽泛的作文题,而本文作者就善于将这宽泛的作文题化大为小,选择校园生活的一个侧面来演绎精彩的故事情节:“我”向“班上数学最棒的”的她借复习提纲,她先以“我把提纲放在家里了”、“我家远着呢”作托辞,最后竟以“忘带钥匙”来假托,不肯借。“钥匙”的出现是文章的高潮所在,即是点题,又在结构上形成了奇峰突起、江河陡转之势,它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可以说情节屡次转折,具有吸人眼球之功效:
一是用伏笔和照应的手法写她的“笑”和“流泪”,这是显示作品内容的连续性、完整性的重要手段,也是使行文曲折的有效方法。
二是在高潮来临前,作者不惜笔墨、不厌其烦地描写问楼、认房、上楼、讲笑话等内容,为情节的高潮蓄势,不断强化读者的期待心理,使矛盾爆发情节突转时具有飞瀑流泉从天降的艺术效果,造成读者心灵的强烈震撼。
三是运用了误会法。文章中的“我”对她的屡次托辞,不仅不生疑,反而信以为真,使情节步步发展,层层铺垫,引人入胜。
二、怎样“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深刻的思想”
记叙文演绎故事要有一个明确的主旨,不是为编故事而编故事。用讲故事来说理,比起单纯的说理更有生动形象的魅力。记叙文既然是作者对生活的记录和感受,那就应该明确地表达一种思想,特别是考场作文,更应如此。这种思想就是文章的主旨,它是故事的灵魂,主宰着故事的剪裁和行文的倾向,但所写的人或事又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作者总得通过文中的人或事传达某种情感或思考,给人以启迪或教育,这就是人事的典型意义。在历年的高考优秀记叙文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些脱颖而出的考场作文中,有不少的佳作在选材问题上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地方,就是由于在演绎故事的时候选取了不同的、全新的视角揭示出深刻的富有积极意义的主旨而使文章大放异彩。因此,我们要让那些传统的、大众的、普遍的题材迸发出现代的、个性的、创新的火花,就必须在演绎故事时,对主旨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将原来可以说是很平凡甚至平庸的材料点石成金,变得全新、全活、全巧,从而挖掘人与事的典型意义,揭示出鲜明深刻的主题。
[例文三]
寻 找
站在雨里,泪水在眼底,不知该往哪里去。陌生人,不知你的模样,不知你的方向,茫茫雨夜里,我只能漫无目的地寻找。
站在雨里,风裹着雨点向我打来。陌生人,我有一个故事,你愿意听吗?让风把这个故事带给你,让雨为你讲述,好吗?
有一个女孩,参加了省高中生作文大赛,捱过了一个漫长的等待之后,终于盼来了一张决赛通知书。当时,她恨不得插上羽翼,将这消息立即告诉妈妈,因为她的妈妈没念过书,靠自学,现在已能读书看报了。写那篇预赛的作文,妈妈还当过她的参谋呢。但她是个寄宿生,只能星期六回家,正好,星期天又是母亲节,她打算将这作为献给母亲的礼物。终于熬到了星期六,当她兴冲冲赶到车站,挤过拥挤的人群,准备买票时,她发现包被划了一道缝,钱包不见了,而通知书恰恰在钱包里。她急了,不光是因为没了它,她去不了南京,更重要的是,那张通知书渗透着她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而且那也是对母亲刻苦自学的激励,那不是一张普通的纸。 最后一班车开了,她回不了家了,只能独自在街头寻找,她希望能碰到那个拿了她钱包的陌生人。如果那个人急需钱的话,她可以给他,但她要那张通知书。
风雨潇潇,她还在寻找……
陌生人,你听到故事了吗?你一定知道那个女孩就是我。你在哪儿?你听见我的呼唤了吗?
一夜风雨的洗礼,洗尽了人世的尘埃,天空格外清亮,空气异常清新,大地吐露着泥土的清香。寻找了一夜的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学校,虽然一无所获,但我并不气馁,坚信人间自有真情在。果然,奇迹诞生在我路过传达室的那一瞬。
“××,你的钱包!”传达室老王叫住我。
期待已久的声音终于在耳旁响起,我迫不及待地接过钱包,通知书、钱俱在。“谁送来的?”
“一个年轻人,说是你的朋友。”
“对,对,是我的朋友。”我点点头,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
经过一个风雨夜的寻找,我终于找到了这世上一颗曾经黯淡但现已闪亮的心;我知道,这一夜,那一方的朋友,你也在风雨里苦苦寻找,寻找一个正确的方向,你终于找到了。
这篇记叙文十分新颖、十分巧妙、极有情感冲击力!想想吧:在那样一个雨夜,女主人公在含泪寻找她被盗的“决赛通知书”,因为这是她献给妈妈的“母亲节礼物”,是含辛茹苦的妈妈的无尚骄傲……更令人心弦震荡的是,那一位没有亮相的“小偷”也在雨夜里“寻找”,寻找自己的良知,寻找自己曾经失落的灵魂!他(她)是一个几经坎坷的年轻人?那就有可能为这位被窃女孩的心血结晶、苦学成果所感动,叹息自己怎么活得不如一个还在上学的黄毛丫头!他(她)是一个辍学少年?那就有可能被同龄人的光荣和骄傲所打动,觉得自己为什么误入歧途、落魄至此?总之,他(她)也在找啊找啊,风雨凄迷兮夜色茫茫,吾将举步而何往?谢谢真善美的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他(她)终于找到了“自我”,找到了“爱”和“良知”,其灵魂在苦闷与徘徊中再生了,复活了!可以说,作者选取不同的、全新的视角揭示出深刻且富有积极意义的主旨怎能不让阅卷老师刮目相看呢?
三、如何通过生动的描写彰显深刻的主题
主旨是故事的灵魂,它主宰着故事蕴涵在描写之中。这就要求通过场面的描写组接成故事并把故事的主旨揭示出来,即调动一切描述手段,绘声绘色,细腻地表现人物活动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让它表达出鲜明的主题。而不是满足于线条式的过程交待,满足于贴标签式的议论鉴定。那些只有故事框架,只是概括直白的空洞议论而缺乏具体生动描写的记叙文决不是好的记叙文。好的记叙文应该充满着生动形象的描写,即在行文中除用好陈述句交待人、事、物的有关方面外,更要用好描写句,运用精彩的动词、形容词和恰当的描写手段来描绘人事物景的特色,使之栩栩如生,并表达出生活的情韵和理趣。同时恰当采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聚焦式地对人、事、物、景的某一特征进行描摹抒写,造成不同寻常的渲染氛围,形成超凡出众的点精之笔,使文章意蕴深刻。这方面做得越成功,作文就越有魅力,越容易打动人,感染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使人读后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晤其人,如临其境。可想而知,这样的记叙文一定会获得高分。
[例文四]
季 节
七岁那年,我随着父亲一同来到这座城市,这座城市的冬天好冷啊!我和父亲紧紧裹着破旧的大衣,大街上行人很少,我们就像在穿越一座冰冷的坟墓,静寂得可怕。
终于到了,农民工子弟学校。父亲是全国两亿多农民工的一名,而我和我的同学们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农民工子女。其实,我一点也不懂得“农民工”这三个字的含义,我只知道在秋末收完稻谷后,我便跟随父亲来到大城市,家乡的小伙伴们得知这件事,好是羡慕!我也很得意,仿佛看到大城市一派繁华,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象。
由于一时买不起自行车,爸爸都会徒步走上好几公里的路来接我,然后和我一起搭公交车回家。正是下班的高峰期,我和爸爸好不容易挤上了公交车,我很兴奋,这是我头一回坐上城里的公交车。不一会,我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人们时不时回头看我们父子俩,我旁边一位时髦的小姐还紧紧用手捂住她的钱包。当我们经过人群时,他们都像害怕瘟疫似的避开了。尽管只有7岁,我全明白了。我望向车外,外面的树枝都干枯了,只剩光秃秃的树干,行人都加快脚步想早点回家。然而此时,我却觉得车内比车外更加寒冷,冷得让我发抖,我真的好想找个缝钻下去。我不敢去看父亲,害怕从他眼中读出心酸的答案。
我不懂,我的爸爸住的是较差的小屋子,吃的是最差的食品,然而他却建造出了这个城市的繁华,他用自己的泪水去搭建高楼大厦。可是为什么却还要忍受城里人那如刀割般鄙夷的目光,他们鄙夷的目光让我仿佛置身于冰天雪地之中,接受寒风无情地在我的脸上,划出一道道伤口,任其淌血。
我想回家,家里的冬天虽然比这还寒冷,但我却能和小伙伴们一起打雪仗,堆雪人,心里暖呵呵的,一点也不觉得冷。可在这,我无法忘记那个时髦小姐的害怕被偷的眼神,我无法忍受别人轻蔑地叫我爸爸“臭打工仔”。
然而当我准备将回家的事告诉父亲时,事情却突然有了转机。市里面的领导带了好多的生活用具、文具来慰问我们。有一个伯伯亲切地拉着我的手说:“孩子,要好好学习,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在关心你们。”顷刻间,我的心流过一股暖流,这是这个季节以来第一次这般温暖。
看着这些社会上爱心人士送的东西,我才突然觉得原来还有许多好心人在关心着贫穷的人。
记得有位著名诗人曾说过:冬天去了,春天还会远吗?有这么多的好心人的帮助,我相信这个城市的春天一定会更加温暖,更加美丽。我更以我的父亲是一名农民工而骄傲。
记叙文中若没有描写,这样的记叙文就不会成功,更不用说拿高分。本文善于通过生动的描写彰显深刻的主题。正是纤毫毕现的细节,才重现了鲜活的生活,塑造了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作者首先描述了“我”刚来大城市时在公交车上遭遇到的冷漠与轻视“我旁边一位时髦的小姐还紧紧用手捂住她的钱包。当我们经过人群时,他们都像害怕瘟疫似的避开了”,以及由此内心感觉到的寒冷“我却觉得车内比车外更加寒冷,冷得让我发抖,城里人那如刀割般鄙夷的目光,他们鄙夷的目光让我仿佛置身于冰天雪地之中,接受寒风无情地在我的脸上,划出一道道伤口,任其淌血”,这些细节描写,很好地扣住题目“季节”,将“心灵”冬天的“冷”更甚于“自然”的冬天的感受加以烘托渲染,为下文“事情却突然有了转机”做了有力的铺垫;接着笔锋一转,描写了大城市中领导及市民对农民工子女的亲切关心与慰问,使“我”的心中流过“一股暖流”,使“我”相信来年春天的“温暖”、“美丽”,从而真切地描写了由内心的“寒冷”转为“温暖”的过程,使平淡的生活细节非常富有表现力,从而深刻凸显了社会关注弱势群体这一深刻的主题。 运用记叙文写作“三句诀”是使自己的记叙文脱颖而出的制胜法宝,下面谈谈具体操作步骤:根据题目,快速构思——想好“一个故事”——确立“一个主旨”——写好“一组场面”——连缀成篇。例如“生活中的一朵浪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例文五]
生活中的一朵浪花
父亲是一名朴实的庄稼汉,在他的心中只有果园和稻田。
我家在山脚下。山头便是成片的梨园,今年的光照异常充足,一颗颗硕大可人的梨在不知不觉间爬上了枝头,压弯了树枝,也压弯了父亲的脊梁。但一想到收获,父亲朴实的脸上就会洋溢起灿烂的笑容。
然而天总是爱捉弄人,在收获之际,严冬的冰雹提前降临,冻伤了梨树,冻坏了梨。看着好几年的辛勤劳作只换得这残枝败叶,父亲便猝然倒地,无助与无奈使一向以男子汉自居的父亲落了泪,久久不肯起来。父亲回到家后便病倒了,为他,也为我。
为了减少损失,母亲背着父亲将冻坏的梨偷偷地转让了出去。那时的我对母亲的做法也颇为理解,但事情也正是从母亲卖梨那一刻开始的。
窗外呼啸着西伯利亚来的寒风,而风言风语也钻到了父亲的耳中,就在那一次,也是第一次,我看见父亲额头青筋暴起,对着母亲大吼一声:伤天害理的事,我们绝对不能干。这吼声如同大海的怒涛掀起的浪花,铺天盖地,向我们汹涌而来,……。父亲披了一件冬衣出去了,留下了满脸委屈的母亲和木讷的我,父亲找到了收购了我们家败梨的商贩,局促不安的父亲硬是将1000元钱塞到他手中,说:“兄弟,对不起你,老哥对不起你了,这钱能赔多少是多少,其余的梨我拉回去。”原来,父亲这位庄稼人也懂得儒学经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我的父亲,我为你自豪。
老天又是公平的,一个人失去了什么,必然会得到什么,不久,乡政府的人来了,说是给我们镇遭受冻害的农户发放赔偿金,父亲那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背也稍稍直了些。我的父亲,以诚信无价的箴言诠释了农民所拥有的精神财富:生活中简单而朴实,美丽而无瑕,感人而激昂。
生活中的一朵“浪花”,是我一生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此文是这样运用记叙文写作“三句诀”的:
把题目演绎成一个精彩的故事:本文选材独到,能够化大为小,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善于将“生活中的一朵浪花”这一题目演绎成了一个跌宕多姿的故事情节。开端:辛勤地付出,收获了满园的硕果——父亲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发展:严冬的冰雹提前降临,梨被冻坏——父亲猝然倒地,无助、无奈;高潮:赎回被母亲偷卖出去的烂梨——父亲局促不安;结局:政府为农户发放赔偿金——父亲的眉头舒展开。即讲述了主人公父亲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即将收成的梨被冻坏而成为烂梨时,宁可自己受损也不让别人受害的故事。
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深刻的思想:本文通过“生活中的一朵浪花——父亲在即将收成的梨被冻坏而成为烂梨时,宁可自己受损也不让别人受害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很好地表现了父亲作为庄稼人的朴实、诚实的品行,揭示了一个诚实无价的思想主旨,很有积极意义。
将思想蕴含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简笔勾勒的白描运用(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都为揭示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主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组场面:(1)一想到收获,父亲朴实的脸就会洋溢起灿烂的笑容。(2)第一次,我看见父亲额头青筋暴起,对着母亲大吼一声:伤天害理的事,我们绝对不能干。这吼声如同大海的怒涛掀起的浪花,铺天盖地,向我们汹涌而来……(3)局促不安的父亲硬是将1000元钱塞到他手中,说:“兄弟,对不起你,老哥对不起你了,这钱能赔多少是多少,其余的梨我拉回去。”(4)乡政府的人来了,说是给我们镇遭受冻害的农户发放赔偿金,父亲那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背也稍稍直了些。我的父亲,以诚信无价的箴言诠释了农民所拥有的精神财富!
作者在严格依题为文的同时,还很好地掌握一些点题的方法,在结尾关键处把体现题意的文句“亮出来”——我的父亲,以诚信无价的箴言诠释了农民所拥有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