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随着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增强,在国土规划、抗震规划及高、深、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对活动断裂的研究,已成为勘测、设计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影响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地区的沽源县到张北的地质断裂特征与发展状况展开论述。揭示了城市安全的活动断裂、空间展布、活动特征、进而引发的环境地质灾害及工程对策等予以阐述,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关键词]地震 防治 地质灾害 活动断裂 环境地质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 F41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4-371-1
1沽源县到张北的地质概况
沽源县地处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地区,北靠内蒙,东依承德,南临北京,西接大同,是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的地带。境内山脉起伏连绵,属阴山余脉,全县平均海拔1536米,华北著名的第三高峰冰山梁,海拔2332米,山顶洞内结冰终年不化。
本区域主要发育北西向、北东向正断层,倾向向盆地,有部分反向正断层存在,还有一条近南北向正断层。
河北沽源西北缘断裂带为盆缘主断裂带,张北断陷西北缘断裂带表层由北东向镇城断阶带、二龙山三角形书斜断块和北北西向土堂断阶带三个块体组成;北北西和北东两段交汇在二龙山构成平面上的拐折,汾河穿峡谷在拐折点流入太原断陷。土堂断阶带可见宽度达200-300m。汾河峡谷段的总体走向与北东向断裂带走向一致。汾河的下切侵蚀形成了反映断裂带不同活动阶段的地貌面。
2沽源断裂带的形成分析
断裂带的形成与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密切相关。早远古代晚期,华北古大陆块体已逐渐发展成熟,整个华北地区完全拼合成一个硬化而稳定的地块;古生代华北处在平稳发展阶段;自三叠纪末期的印支运动开始,沽源进入了一个动荡不定、地壳运动频繁的时代。新第三纪,西山边山断裂开始产生,形成了沽源断陷的雏形。由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上地幔物质不断的底劈上涌,并导致地幔岩石的部分熔融,一方面引起垂向上莫霍面局部上隆,侧翼相对下降,另一方面地壳在横向上伸展拉张减薄,在浅部地壳部分表现为高角度正断层和断陷盆地。从华北板块火山作用的发展过程和从渤海湾向西到鄂尔多斯盆地的低速异常区的分布,证明了太平洋向西俯冲对大陆地壳伸展减薄过程是由东到西逐步发展的。从而促使沽源断陷之下上地幔的局部隆起、地幔物质上涌,使温度高、粘性低的中下地壳发生侧向流展和地幔物质的侧向蠕散,形成伸展构造。
构造活动对峡谷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不但因为北东向断裂带的延伸形成构造弱面使得汾河在此处就位,还因为构造下降使得河道快速下切成为可能。汾河峡谷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侵蚀基准面的快速下降,即断裂带活动量较大,另一方面是由于灰岩地区的岩性利于形成快速下切之后的地貌形态的保存。在至今仍在持续的0.45Ma以来的峡谷期,边山断裂带的活动呈现了加速趋势。在二龙山和横岭山块体的周围,断裂活动表现明显,此处断裂带的构造活动对汾河的峡谷出口起着决定性作用。
活动构造遥感地质解译标志遥感构造研究的基础是显示在图像上的客观存在的地质构造现象。活动断裂遥感影像标志可归纳为垂直错动标志和水平错动标志。在活动断裂遥感地质解译中,水平错动标志要比垂直错动标志易于识别。
利用地貌类型对比法,往往可以在卫星图像上分析断裂垂直差异错动的状况,在影像特征上主要表现为地形上形成陡坎、两侧地貌类型有明显差异,夷平面及河流阶地的高度差异,沙丘、泉水、水井等沿一条直线定向排列,断层切割山体形成负地形,负地形呈直线状排列,如沿益都—无棣断裂负地形和水塘呈直线状分布。湖泊与断陷盆地标志,断陷湖泊与断陷盆地的发育,是断裂活动的重要佐证,活动断裂常常控制着盆地与湖泊的边缘,而另一侧为隆起,反映了断裂的垂直差异错动。
3减轻断裂带地质灾害的措施
为了保证城市建设中各类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必须采取战略性措施,防止和减轻由活动断裂引起的地质灾害。具体设施如下:
(1)进行滑坡动态监测。短临预报期间,应对村、镇以及要害建筑物附近的滑坡进行监测。可用形变方法,如水平形变网,垂直、水平位仪,倾斜仪,电阻应变片等进行滑坡和滑坡体上建筑物的变形观测:选择滑坡体上钻孔、泉、民用井等进行地下水水温、水位、水化学成分动态观测,以掌握滑坡稳定程度和发展趋势,及时预报滑坡和泥石流活动情况。
(2)实施滑坡和泥石流紧急工程措施。短临预报期内,应对重要建筑物附近的潜在滑坡、泥石流采取紧急工程措施。可以改变滑坡体的外形,采用后部挖方削减,前部填土夯实的方法,加强滑坡的稳定性,减少滑动的危险性。用引导工程改变滑坡、泥石流原来的滑向和流向,使其不能成害;在滑体内和松散固体物质中,要加宽各种排水沟和钻孔,尽量把地表水和地下水排出滑坡区和泥石流形成区。要对一些特殊地区或特殊泥石流抓紧进行整治,用水泥浆通过浅钻和浅井进行加压灌注,用电渗等方法固结松散物质;用化学凝固剂胶结矿渣,以防止矿渣液化泥石流。
(3) 危险区内的群众疏散。对危险区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权衡投资效益,确定采用工程措施还是采取搬迁。对于不能用工程整治或工程整治经济效益很低的危险滑坡、泥石流,应对居住和建立在滑坡体上和滑坡堆积区、泥石流堆积区、淤塞区、流经区的居民、工厂、矿山进行搬迁疏散。搬迁应由当地政府统一组织安排。
参考文献
[1]黄宗理,张良弼(主编).地球科学大辞典/应用学科卷[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5: 487.
[2]段丽萍,郑万模,李明辉,等.川西高原主要地质灾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浅析[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5,25 (4) : 95~98.
[3]吴树仁,陈庆宣,等.滑坡灾害预测模型对比分析[J].地质力学学报, 1996, 2 (3): 96~97.
[4]吴树仁,胡道功,谭成轩,等.长江三峡库首区滑坡灾害空间预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8, 9 (3) :141~147.
[5]文宝萍.滑坡预测预报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地学前缘, 1996, 3 (122): 86~92.
[关键词]地震 防治 地质灾害 活动断裂 环境地质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 F41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4-371-1
1沽源县到张北的地质概况
沽源县地处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地区,北靠内蒙,东依承德,南临北京,西接大同,是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的地带。境内山脉起伏连绵,属阴山余脉,全县平均海拔1536米,华北著名的第三高峰冰山梁,海拔2332米,山顶洞内结冰终年不化。
本区域主要发育北西向、北东向正断层,倾向向盆地,有部分反向正断层存在,还有一条近南北向正断层。
河北沽源西北缘断裂带为盆缘主断裂带,张北断陷西北缘断裂带表层由北东向镇城断阶带、二龙山三角形书斜断块和北北西向土堂断阶带三个块体组成;北北西和北东两段交汇在二龙山构成平面上的拐折,汾河穿峡谷在拐折点流入太原断陷。土堂断阶带可见宽度达200-300m。汾河峡谷段的总体走向与北东向断裂带走向一致。汾河的下切侵蚀形成了反映断裂带不同活动阶段的地貌面。
2沽源断裂带的形成分析
断裂带的形成与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密切相关。早远古代晚期,华北古大陆块体已逐渐发展成熟,整个华北地区完全拼合成一个硬化而稳定的地块;古生代华北处在平稳发展阶段;自三叠纪末期的印支运动开始,沽源进入了一个动荡不定、地壳运动频繁的时代。新第三纪,西山边山断裂开始产生,形成了沽源断陷的雏形。由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上地幔物质不断的底劈上涌,并导致地幔岩石的部分熔融,一方面引起垂向上莫霍面局部上隆,侧翼相对下降,另一方面地壳在横向上伸展拉张减薄,在浅部地壳部分表现为高角度正断层和断陷盆地。从华北板块火山作用的发展过程和从渤海湾向西到鄂尔多斯盆地的低速异常区的分布,证明了太平洋向西俯冲对大陆地壳伸展减薄过程是由东到西逐步发展的。从而促使沽源断陷之下上地幔的局部隆起、地幔物质上涌,使温度高、粘性低的中下地壳发生侧向流展和地幔物质的侧向蠕散,形成伸展构造。
构造活动对峡谷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不但因为北东向断裂带的延伸形成构造弱面使得汾河在此处就位,还因为构造下降使得河道快速下切成为可能。汾河峡谷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侵蚀基准面的快速下降,即断裂带活动量较大,另一方面是由于灰岩地区的岩性利于形成快速下切之后的地貌形态的保存。在至今仍在持续的0.45Ma以来的峡谷期,边山断裂带的活动呈现了加速趋势。在二龙山和横岭山块体的周围,断裂活动表现明显,此处断裂带的构造活动对汾河的峡谷出口起着决定性作用。
活动构造遥感地质解译标志遥感构造研究的基础是显示在图像上的客观存在的地质构造现象。活动断裂遥感影像标志可归纳为垂直错动标志和水平错动标志。在活动断裂遥感地质解译中,水平错动标志要比垂直错动标志易于识别。
利用地貌类型对比法,往往可以在卫星图像上分析断裂垂直差异错动的状况,在影像特征上主要表现为地形上形成陡坎、两侧地貌类型有明显差异,夷平面及河流阶地的高度差异,沙丘、泉水、水井等沿一条直线定向排列,断层切割山体形成负地形,负地形呈直线状排列,如沿益都—无棣断裂负地形和水塘呈直线状分布。湖泊与断陷盆地标志,断陷湖泊与断陷盆地的发育,是断裂活动的重要佐证,活动断裂常常控制着盆地与湖泊的边缘,而另一侧为隆起,反映了断裂的垂直差异错动。
3减轻断裂带地质灾害的措施
为了保证城市建设中各类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必须采取战略性措施,防止和减轻由活动断裂引起的地质灾害。具体设施如下:
(1)进行滑坡动态监测。短临预报期间,应对村、镇以及要害建筑物附近的滑坡进行监测。可用形变方法,如水平形变网,垂直、水平位仪,倾斜仪,电阻应变片等进行滑坡和滑坡体上建筑物的变形观测:选择滑坡体上钻孔、泉、民用井等进行地下水水温、水位、水化学成分动态观测,以掌握滑坡稳定程度和发展趋势,及时预报滑坡和泥石流活动情况。
(2)实施滑坡和泥石流紧急工程措施。短临预报期内,应对重要建筑物附近的潜在滑坡、泥石流采取紧急工程措施。可以改变滑坡体的外形,采用后部挖方削减,前部填土夯实的方法,加强滑坡的稳定性,减少滑动的危险性。用引导工程改变滑坡、泥石流原来的滑向和流向,使其不能成害;在滑体内和松散固体物质中,要加宽各种排水沟和钻孔,尽量把地表水和地下水排出滑坡区和泥石流形成区。要对一些特殊地区或特殊泥石流抓紧进行整治,用水泥浆通过浅钻和浅井进行加压灌注,用电渗等方法固结松散物质;用化学凝固剂胶结矿渣,以防止矿渣液化泥石流。
(3) 危险区内的群众疏散。对危险区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权衡投资效益,确定采用工程措施还是采取搬迁。对于不能用工程整治或工程整治经济效益很低的危险滑坡、泥石流,应对居住和建立在滑坡体上和滑坡堆积区、泥石流堆积区、淤塞区、流经区的居民、工厂、矿山进行搬迁疏散。搬迁应由当地政府统一组织安排。
参考文献
[1]黄宗理,张良弼(主编).地球科学大辞典/应用学科卷[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5: 487.
[2]段丽萍,郑万模,李明辉,等.川西高原主要地质灾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浅析[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5,25 (4) : 95~98.
[3]吴树仁,陈庆宣,等.滑坡灾害预测模型对比分析[J].地质力学学报, 1996, 2 (3): 96~97.
[4]吴树仁,胡道功,谭成轩,等.长江三峡库首区滑坡灾害空间预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8, 9 (3) :141~147.
[5]文宝萍.滑坡预测预报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地学前缘, 1996, 3 (122): 8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