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的交流分享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ing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创意美术”是以美术为载体,让幼儿把自己所想,所看展示出来,是一种有自发创造性想法的美术活动。“创意美术中的交流分享”是指幼儿完成作品创作,进行集体作品展示,通过教师的分享策略引发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有效提高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结合自身实践中对大班幼儿的观察以及《指南》,我们发现大班幼儿在艺术感受与欣赏上乐于向别人介绍所发现的美的事物,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验。基于分析,我们认为有趣、有效地开展大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的交流分享,将能充分拓展幼儿想象空间,激发幼儿理解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促使其富有个性、充满创造地发展。
  然而,在一些创意美术活动的交流分享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或是思想上不重视,出现“虎头蛇尾”的状况,或是能力较欠缺,出现“浑浑噩噩”的状况,这两种状况主要表现出以下问题:
  1.要点不明确
  交流分享时,教师不知道“讲什么”或者对“讲什么”没有过多的思考。
  2.提问过宽泛
  不管是小班、中班或是大班,其关键提问是“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作品”。这样的提问实在太宽泛,一个富有创意的美术活动最终单一地落到“画了什么”。
  3.形式欠方法
  一说到“交流分享”,教师们想到的就是教师提问、幼儿回答,或是教师渲染气氛、幼儿介绍作品,说到底都是教师担当分享主角或者只有个别幼儿参与分享,其他幼儿只处于听的状态。
  正是这些一成不变的做法,导致创意美术活动的交流分享并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我们通过2年多的实践和探究,尝试优化创意美术活动中的交流分享环节。
  一、关注是交流分享的核心
  创意美术活动的目标一般有表现技能目标、活动习惯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在交流分享环节,教师既要根据目标有意识、有侧重地互动,也要根据现场状况和生成随机、灵活地互动。
  1.关注作品中的创意表现
  在创意美术活动中,其作品可能会区别与一般美术作品,除常规美术作品应有的美感和各种技能是教师关注的要点外,各种创意的表现也是极其最突出的一点。如:在活动“乱了”中,教师提供各种颜色的水、小滴管和宣纸,让幼儿用滴管吸水绘画的方式作画,画出某样东西,这幅画的名字就是这样东西,比如彩虹、屋等。难度体现在用抽象的表现方式画一样具体的实物。交流分享时,我先把作品呈现,一一说出其名字,然后请幼儿说说“哪幅画最美”。幼儿的回答是“黑白的那副‘屋’很美,有古镇的感觉;“‘彩虹’很美,赤橙黄绿青蓝紫,一看就知道”;……从幼儿稚趣的语言中可以看出,幼儿能发现创意美术作品中构图、配色、造型等的美感。
  2.关注创作中的情感体验
  大班幼儿开始有意识地去创造形体,并尝试利用其自创的艺术语言与外界溝通,也渐渐建立起其个人的表现方式。比如合作:在活动“七彩树”中,教师提供若干盆树枝,幼儿合作为树枝涂上颜色,并选用某种材料制作花朵或果实粘贴于树上。活动前,教师围绕“4人怎样合作”的问题让幼儿进行交流,挑战幼儿的认知经验。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的合作表现在不同方面。A组,矮的幼儿画下面的树枝,高的幼儿画上面的树枝,分工明确;B组,每个幼儿拿一种颜色的画笔来画树,你画红的我画绿,速度很快;……不同的合作看出幼儿努力扬长避短、提高效率。有些品质是融合在创意美术活动的目标之中,如合作、兴趣、坚持等,有些品质可能是在活动中随机表现出来,如感恩、抗挫、勇敢等,教师要善于发现不同创意美术活动对幼儿各种品质的发展,巧妙点拨,令幼儿终身受益。
  二、提问设计是交流分享的精髓
  有效的提问具有激励、指向、反思等功能,能调动幼儿积极性,明确交流方向,激活幼儿想象,唤醒幼儿思考,引发幼儿讲出一些“清晰而生动”的观点, 进而鼓励幼儿行为,创造出越来越丰富的艺术形象。
  1.提问需抓住关键,呼应目标
  交流分享中设计的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通过一个或一组关键性的提问剖析、实现目标。如活动“落下来”,其目标是“观察落下物体在纸上留下的痕迹,借形想象,巧妙变形。”“能结合生活经验,根据图像造型大胆创意。”根据目标就能抓住该活动的三个关键,分别是选择某一材料,蘸上颜料,让其从高处落下;根据颜料留在纸上的痕迹进行想象;通过画笔勾勒,呈现作品。我们为其设计的提问是:你选了什么材料让它落下来?看它留在纸上的痕迹,像什么?看看××把它变成了什么?三个问题形象明了,不仅让幼儿明确交流分享的话题,而且直指目标核心,有效达成目标。
  2.提问需激活经验,拓展想象
  只有在生活经验支持下的提问才能引起幼儿共鸣,所以教师要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在激活幼儿经验的同时引起幼儿交流分享的兴趣和欲望,由对作品的关注中迁移到更多的想象和创意之中。如活动“吓跑狐狸”,借助视频,幼儿看到鼹鼠掉进红颜料缸,变成红幽灵吓跑狐狸。接着,幼儿帮助其他动物设计花纹、造型吓跑狐狸。教师设计的提问是:你帮谁改变形象,吓跑狐狸了吗?幼儿的表达异常丰富“我给孔雀画了好多诡异的眼睛,把狐狸吓死了”“我把大乌龟变成一块圆形的大石头,石头滚起来,狐狸可害怕了”……幼儿的回答透射出较丰富的动物外形特征的经验,前期积累的线描画图案设计的经验(比如原点、花纹、格子等),所以既能丰富创作,也能清晰表达,给予同伴更多惊喜、借鉴和想象的空间。
  3.提问需循序渐进,挖掘精彩
  有时,幼儿创意的作品并不能一目了然,教师可尝试精心设计问题的序列,使问题以一定的逻辑顺序展示,由浅入深、由易及难,不断推进幼儿走近作品,挖掘有深度的精彩。活动“各种脸”,让幼儿选择各种材料变形脸。分享交流时,教师设计的提问“你用了什么材料?能看出脸上的东西吗?这张脸哪个地方最有趣?”面对三个逐渐深入的问题,幼儿对作品的关注逐渐加深。“用刷子、盒子、石头、夹子都可以做脸。”“这张脸上红色夹子是嘴巴,蓝色夹子是头发,小夹子是眼睛。”“刷子做头发很像;两个不一样的瓶盖做眼睛,像一个眼睛闭着,一个睁着,很有意思”……随着分享的深入,幼儿从看到作品的表象到发现作品独特的内涵。   三、有效互动是交流分享的保障
  创意美术活动中的交流分享是教师在观察幼儿、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等方式,梳理、总结、整合幼儿习得的知识经验,不断将其完善,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由现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1.“刨根问底”,提高师幼互动质量
  交流分享环节,当幼儿表述有困难时,教师要能解读潜藏在幼儿不完整语言背后的意义,运用追问策略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表述清楚。比如“毛线滚进春天”活动中,澄澄将白色毛线剪成一段段,整齐地摆在一起,用一根白毛线将其中间扎起来做出一朵蒲公英,满纸都是这样立体的蒲公英,很美。但在交流分享时,澄澄只说:“我用毛线变出了蒲公英。”教师进一步追问:“哇,这么好看的蒲公英是怎么变出来的?”“你用了哪些材料呢?”澄澄开始详细介绍其制作方法,让同伴发现毛线丰富多样的表现方法。这样的师幼互动才能深刻挖出幼儿的所思所想、情感体验、问题和疑惑,是有质量、有深度的师幼互动。
  2.“牵线搭桥”,引发生生互动格局
  教师要更多地把评价的话语权让给幼儿,引导幼儿相互评价,幼儿与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往往比单纯由教师评价更有效。比如活动“吓跑狐狸”一幼儿介绍作品“我在母鸡身上画了很多点点,让狐狸看晕”。教师问:“你们觉得这样行吗?”幼儿开始热烈回应“我觉得这些点点,狐狸可能不会晕掉,太少了;这个估计不行,不如在母鸡身上画满尖刺更可怕一些;我也同意尖刺,在他画的点点上画根长长的线就是刺;我觉得应该像刺猬那样,把刺画在身体四周”……随着同伴和该幼儿的互动,若干种新方法、新画法产生了。大班幼儿有一定的质疑能力,教师可逐渐退出,给幼儿提供更多幼幼互动的机会,也可让幼儿组成小组进行直接交流、讨论,促进不同水平幼儿相互学习。
  以上,是我们历时2年探索优化创意美术活动交流分享环节的一些成果和经验。在优化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交流分享过程中,教师怀着活动目标,在互动中渗透欣赏鼓励,在鼓励欣赏中体现激趣,在激趣中走近作品,在解读作品中发现精彩,在发现精彩中实现幼儿全面发展。教师设计交流分享的具体要点、关键提问、互动形式、呈现方式等充分关注幼儿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力求每次交流分享能创意地洞察创作情感、創作意图和表现能力,从中获得创意美术的创作素材、灵感和学习方法,应用迁移到后续创作中,也让幼儿慢慢形成一种看待人、事、物的多元价值判断视角。
  参考文献:
  [1]胡军辉.对优化美术活动分享评价环节的思考[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5(z1):9-11
  [2]陈君.创意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促进作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8):27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新课改形势下进行作业的优化设计呢?  一、八年级学生数学作业的现状  现在初中八年级数学作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老师布置作业“一刀切”,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全部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数学成绩好、能力强能力得不到提高,数学成绩差、能力弱则越来越差。且作业量大,无效作业多,学生抄袭作业现象严重。这样就导致了教学的效率不高,学生的成绩难以得到较大的
期刊
本人认为答好历史材料题要努力做到“四清”:即读清材料、审清问题、理清思路、写清要点。此四点既是答题之步骤,也是答题之要求,不可割裂开来,要紧密综合运用。本文以2017年文综卷一41题为例,旨在指导学生如何做好历史材料题。  一要读清材料。读材料关键在于把握材料的整体性与有效性。整体性,即从整体上把握材料主旨,在材料中的分号或句号或省略号间分清层次;有效性,即找准材料的关键词或重要语句。材料一的核心
期刊
自2016年起,我国固有的思想品德课程教材从《品德与生活》更名为《道德与法治》,突出强调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所要重点学习和感受的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为接受教育的初始,在这一时期其对规则法治、道德习惯、社会伦理等等内容尚没有形成明确的概念,亟待教师乃至课堂进行有力的引导。而为了拉近学生与这些名词之间的距离,使其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这些名词的存在以及具体应用策略,情境体验无疑是十分奏效
期刊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粗浅认识。  一、落实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一条重
期刊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多年来教学经验,我提出了自己几个主要观点:创设问题情境应建立在合理的平台上。一堂好的课,问题的提出能够让学生有的放矢,“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只有建立合理的平台,注意问题可相对学生操作性,才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初步前提。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意义  1.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情绪激发状态,有了兴趣可使人的脑细胞运动加
期刊
在小学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文化,可以为提高小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有利的条件,更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小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小学基础教育教学阶段,构建良好的班集体文化极为重要,并且这一实践要求刻不容缓。  一、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构建优良班集体文化的重要性  班集體文化是组成小学校园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逐渐形成的一种以师生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为核心的集体意识
期刊
经济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在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中,信息技术等网络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些新兴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其中“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借助于当前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推动了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其中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改革而言,更是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还为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以及协作探究能力的提升产
期刊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不时地带给我们创新的活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训练目标,巧妙地利用课堂随机出现的情景变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努力创设和谐向上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宽松、愉悅的氛围中发挥自身的学习潜能,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小学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一、巧设情
期刊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步伐的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数量不断增加,由于户籍制度和工作的限制,这些务工人员的子女不得不形成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用勤艻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
期刊
摘要:碳酸钠是初中化学物质的典型代表物质之一,通过碳酸钠可以非常灵活的考察初中学生对酸、碱和盐三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熟练掌握程度,常常会成为初中化学命题的热点物质。  关键词:碳酸钠 物质性质 化学试题 知识网络  碳酸钠在日常生活和化工生产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盐类物质的典型代表物质之一,由于其组成中的CO32-离子的性质能跟酸反应放出CO2气体,还能跟多种金属离子反应生成沉淀,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