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时代来临,微博、微电影、微小说等各种微媒体的诞生和使用使大学生能更方便快捷地了解各类信息资讯,接触的知识面更广更杂,因而对大学生的思想形成产生了很多影响,同时也给传统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冲击。针对此情况,本文对微时代视域下的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分析,主要就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分析目前高校对大学生人文关怀不够的问题,并为加强人文关怀教育提出实践性建议。
关键词:微时代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文关怀
微时代开创了一个信息快速传播、可以自由发表言论和阐述观点的开放性新局面,打破了以往的交流方式,充分满足了现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表达需求,对其思维方式、价值观、人生观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此形势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大学生的诉求,积极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工作,引导大学生认清自我,学会分辨是非真假,在微媒体影响下积极健康的成长与成才。
一、微时代影响下人文关怀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
(一)自主意识与现实压力共存,大学生渴望关怀
高校大学生已经从懵懂状态开始具备自主意识,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能力。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充满期待,却又因缺乏经验而希望能得到关心和帮助。且正值热血青年期,大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会干劲十足,但心理承受能力却还不够强大,容易情绪化,会因为一点点成功而沾沾自喜,但挫折也能很轻易地打败他们。因此大学生渴望人文关怀,需要人尊重和理解,希望说出自己所想,倾诉自己的困难和心理矛盾,需要人进行指导和传授经验。因此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将成为大学生走出迷茫和矛盾状态,突破自我,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微媒体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需要引导
微媒体中各种信息混杂,有温暖和鼓舞人心的精神食粮,也有负面的思想充斥其中,机遇和风险共存[1]。大学生尽管已经拥有成人特征,却还处在成长阶段,思想还不成熟,在不良信息的影响和外界的诱惑下很容易出现想法偏差,误入歧途。而若在此之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能适当给予人文关怀,用真心和真情与学生沟通交流,就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向,帮助他们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接受积极的引导,健康发展。
(三)社会倡议人文关怀,塑造自立自强的精神面貌
我国社会向着开放竞争的新形式深入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增大,同时在聘用职员时对其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更高,要求能够自主分析和完成上级任务,拥有创新实干精神的职员更受企业青睐。大学生尽管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但要适应市场的竞争环境,不被淘汰,能够砥柱中流,就必须学会自立自强,拥有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头脑和动手实操的能力。因此,在高校中人文关怀教育显得愈加重要,只有采取以大学生为主体,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才能避开大学生的抵抗心理,培养出能动性强的特色人才[2]。
二、微时代视域下大学生人文关怀教育现状
(一)教师主体地位太强,忽视了对学生的开发
目前的民办高校的思想教育体制中,采用的是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模式,强硬高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有反抗情绪,或者学生会被管理的“乖巧听话”,不敢表达想法,不敢提出诉求,使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无法大胆果敢的面对,没有创新思维和动手解决的能力,这对大学生今后的就业和生活都会是巨大的阻碍。
(二)人文关怀方式不健全,师生间缺乏交流互动
微时代情境下,高校教育管理者清楚的意识到微媒体在学生群体中的作用力,为此开设了网络化的教育平台,发布思想政治教学资讯,开辟咨询栏目。但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和兴趣点,只注重平台栏目的存在性,却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开发具有吸引力的人文关怀教育资源和渠道,学生不愿看,不愿聊,自然老师也就无法了解学生的想法,因而直接影响了高校人文关怀教育的效果。
三、高校加强人文关怀教育的实践措施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将人文关怀贯穿到整个教育工作
高校教学重在育人,而非教学,因此,将教学主导地位归还学生,使学生充分发挥思考、学习和操作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工作中注意观察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闪光点和需要加强的方面,分别进行提点和帮助,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形成的空间,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团结互助,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社会价值观[3]。
(二)完善网络人文关怀教育渠道,多样化管理和服务
现在的网络技术和微媒体发达,信息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因此,在学校人文关怀教育中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化教育宣传系统。例如在网上开设党校教学课堂、时事点评专栏、学生生活服务站、法治教育欄目、心理老师在线服务等,以多样化的方式让学生自由学习和言论,可以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政治形式分析能力,也可以通过网络匿名向老师或其他同学寻求帮助,充分体现自由平等的教学取向,也让老师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思想方面的问题,并进行心理疏导,使学生呈现健康的精神面貌[4]。
四、结束语
微时代的发展和微媒体的广泛流行,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教育工作开拓了全新的思路。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大学生的性格及需求,利用学生最擅长和最热衷使用的微媒体探索出有效的思想教育模式,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亦师亦友的进行指引,让学生们学会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有理想有目标的学习和奋斗。
参考文献:
[1]朱琪.“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大学教育,2013(9):92-93.
[2]毛媛媛.大学生人文关怀共性教育及个性教育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4(16):19-21.
[3]王兴国.人文关怀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4(6):202-205.
[4]姚念龙,刘颖.简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07-110.
作者简介:
蒋森(1984.01.21—),男,汉族,所在单位: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助教,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微时代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文关怀
微时代开创了一个信息快速传播、可以自由发表言论和阐述观点的开放性新局面,打破了以往的交流方式,充分满足了现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表达需求,对其思维方式、价值观、人生观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此形势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大学生的诉求,积极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工作,引导大学生认清自我,学会分辨是非真假,在微媒体影响下积极健康的成长与成才。
一、微时代影响下人文关怀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
(一)自主意识与现实压力共存,大学生渴望关怀
高校大学生已经从懵懂状态开始具备自主意识,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能力。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充满期待,却又因缺乏经验而希望能得到关心和帮助。且正值热血青年期,大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会干劲十足,但心理承受能力却还不够强大,容易情绪化,会因为一点点成功而沾沾自喜,但挫折也能很轻易地打败他们。因此大学生渴望人文关怀,需要人尊重和理解,希望说出自己所想,倾诉自己的困难和心理矛盾,需要人进行指导和传授经验。因此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将成为大学生走出迷茫和矛盾状态,突破自我,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微媒体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需要引导
微媒体中各种信息混杂,有温暖和鼓舞人心的精神食粮,也有负面的思想充斥其中,机遇和风险共存[1]。大学生尽管已经拥有成人特征,却还处在成长阶段,思想还不成熟,在不良信息的影响和外界的诱惑下很容易出现想法偏差,误入歧途。而若在此之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能适当给予人文关怀,用真心和真情与学生沟通交流,就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向,帮助他们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接受积极的引导,健康发展。
(三)社会倡议人文关怀,塑造自立自强的精神面貌
我国社会向着开放竞争的新形式深入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增大,同时在聘用职员时对其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更高,要求能够自主分析和完成上级任务,拥有创新实干精神的职员更受企业青睐。大学生尽管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但要适应市场的竞争环境,不被淘汰,能够砥柱中流,就必须学会自立自强,拥有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头脑和动手实操的能力。因此,在高校中人文关怀教育显得愈加重要,只有采取以大学生为主体,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才能避开大学生的抵抗心理,培养出能动性强的特色人才[2]。
二、微时代视域下大学生人文关怀教育现状
(一)教师主体地位太强,忽视了对学生的开发
目前的民办高校的思想教育体制中,采用的是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模式,强硬高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有反抗情绪,或者学生会被管理的“乖巧听话”,不敢表达想法,不敢提出诉求,使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无法大胆果敢的面对,没有创新思维和动手解决的能力,这对大学生今后的就业和生活都会是巨大的阻碍。
(二)人文关怀方式不健全,师生间缺乏交流互动
微时代情境下,高校教育管理者清楚的意识到微媒体在学生群体中的作用力,为此开设了网络化的教育平台,发布思想政治教学资讯,开辟咨询栏目。但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和兴趣点,只注重平台栏目的存在性,却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开发具有吸引力的人文关怀教育资源和渠道,学生不愿看,不愿聊,自然老师也就无法了解学生的想法,因而直接影响了高校人文关怀教育的效果。
三、高校加强人文关怀教育的实践措施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将人文关怀贯穿到整个教育工作
高校教学重在育人,而非教学,因此,将教学主导地位归还学生,使学生充分发挥思考、学习和操作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工作中注意观察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闪光点和需要加强的方面,分别进行提点和帮助,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形成的空间,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团结互助,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社会价值观[3]。
(二)完善网络人文关怀教育渠道,多样化管理和服务
现在的网络技术和微媒体发达,信息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因此,在学校人文关怀教育中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化教育宣传系统。例如在网上开设党校教学课堂、时事点评专栏、学生生活服务站、法治教育欄目、心理老师在线服务等,以多样化的方式让学生自由学习和言论,可以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政治形式分析能力,也可以通过网络匿名向老师或其他同学寻求帮助,充分体现自由平等的教学取向,也让老师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思想方面的问题,并进行心理疏导,使学生呈现健康的精神面貌[4]。
四、结束语
微时代的发展和微媒体的广泛流行,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教育工作开拓了全新的思路。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大学生的性格及需求,利用学生最擅长和最热衷使用的微媒体探索出有效的思想教育模式,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亦师亦友的进行指引,让学生们学会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有理想有目标的学习和奋斗。
参考文献:
[1]朱琪.“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大学教育,2013(9):92-93.
[2]毛媛媛.大学生人文关怀共性教育及个性教育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4(16):19-21.
[3]王兴国.人文关怀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4(6):202-205.
[4]姚念龙,刘颖.简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07-110.
作者简介:
蒋森(1984.01.21—),男,汉族,所在单位: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助教,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