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的重大使命和任务。丰都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和生态敏感区,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在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既是践行“两个维护”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历史使命。我们将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自觉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推动生态发展成为县域发展的主声调、县域形象的主色调,共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水丰茂、物产丰盛、人文丰厚”的美丽丰都。
提高政治站位,厚植生态“底色”。越是处于产业转型、经济下行、环境约束趋紧的关键期,越需要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中找遵循、找定位、找方法,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全县上下更坚定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必须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底线性、关键性、标志性工作,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让人民群众在宁静、和谐、美丽的绿色家园中幸福生活,为子孙后代赢得永续发展的明天;始终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首要思维、先决思维,正确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战略和战术的关系、扬长和避短的关系,决不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让绿色发展成为丰都最鲜明底色和最持久优势;始终坚持把“生态铸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争当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的“排头兵”,更加主动爱护“绿”、懂得“绿”、用好“绿”,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让生态“颜值”变经济“产值”、绿水青山成致富“靠山”。
严格空间管控,明晰生态“布局”。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大战略。必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对接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立足县域内各片区环境容量、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口分布,明晰并推进“一心两极三带”生产力布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一心”,即以县城规划区为中心集中发展生态工业、商贸流通等城市经济,避免分散布局、恶化环境。“两极”,即以长江为界发展“南旅”“北农”两个经济增长极,在长江以南的高山旅游資源集聚区,将投入增长的重点放在生态旅游上,着力打造南天湖、雪玉山高山休闲度假区、龙河谷水生态区、县城及名山文化观光区“三位一体”大旅游格局;在长江以北的传统农业主产区,将投入增长的重点放在现代农业上,着力打造农产品主产区、畜禽养殖基地核心区、粮油主产区,避免无序开发、破坏性开发。“三带”,即打造沿长江、渠(碧)溪河、龙河流域三个长江及一级支流生态经济带,在保证“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条件下,重点在流域集雨区集中布局“红心柚长廊”“笋竹产业带”“花椒基地”“龙眼采摘园”等高效种植业。“一心两极三带”生产力布局既是“两山”双向转化的总抓手,更是“三线一单”落地落实的硬约束,必须从严管控、长期坚持,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协同共生。
运用系统思维,呵护生态“颜值”。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必须系统思考、科学统筹,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让丰都大地“颜值”更高、“气质”更佳。突出整体性。树立大区域、一盘棋理念,统筹兼顾、整体施策,深入推进“多规合一”,着力构建以长江、龙河、渠(碧)溪河三大水系生态涵养带、武陵山山系生态屏障为骨架的“三带一屏”生态功能保护区,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这“三线一单”,确保全县绿色生态空间整体可控。突出系统性。坚持水陆统筹、空间融合、功能协调,统筹好流域区和行政区、城市和乡村、水域和陆地及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关系,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着力维护安全可靠、循环通畅、多源互补的生态系统。突出协同性。立足长江干线及龙河、渠(碧)溪河一级支流,与周边区县签订横向生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跨界事故协商处置、环境保护联合执法等合作协议,构建上下游、左右岸“共担、共建、共防、共治”工作机制,合力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破除“环保责任就是生态环境局责任”等狭隘观念,打破各部门之间、乡镇之间、乡镇与部门之间的藩篱,建立运转高效的数据互通、定期会商、联合执法机制,形成“1 1>2”的聚合效应。坚持政、企、社联动,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形成人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格局。
调整产业结构,健硕生态“筋骨”。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走“绿色富县惠民”之路,必须践行“生态 ”理念,变生态资源为生态商品、变经济后发为生态先发,促进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财富向经济财富转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持久的绿色动力。做实“生态 农业”,打造以肉牛为重点的“1 6 X”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绿色化、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导向,大力推动肉牛、蛋鸡、生猪及优质水稻、红心柚、榨菜、烤烟、经果林等特色种养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精心培育一批采摘、观光、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让农业成为绿色工厂、回归绿色本色。做靓“生态 旅游”,激活以文化观光游、休闲度假游两条路径为代表的全域旅游业。坚守“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目标定位和“行千里、致广大”的价值定位,围绕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强力推动名山5A级景区创建、南天湖国家级度假区建设,大力发展九重天、雪玉山等特色乡村旅游,加快促进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城旅融合,不断提高旅游业的科技水平、文化内涵、绿色含量,让旅游“颜值”更加增值。做强“生态 工业”,建设绿色工业集约区。走“低碳、环保、效益”之路,围绕农业办工业、依托资源兴工业、招商引资强工业,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着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推进食品加工、轻纺加工等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引领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大力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力促工业成为丰都发展的绿色引擎。
(作者系中共丰都县委书记)
提高政治站位,厚植生态“底色”。越是处于产业转型、经济下行、环境约束趋紧的关键期,越需要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中找遵循、找定位、找方法,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全县上下更坚定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必须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底线性、关键性、标志性工作,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让人民群众在宁静、和谐、美丽的绿色家园中幸福生活,为子孙后代赢得永续发展的明天;始终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首要思维、先决思维,正确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战略和战术的关系、扬长和避短的关系,决不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让绿色发展成为丰都最鲜明底色和最持久优势;始终坚持把“生态铸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争当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的“排头兵”,更加主动爱护“绿”、懂得“绿”、用好“绿”,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让生态“颜值”变经济“产值”、绿水青山成致富“靠山”。
严格空间管控,明晰生态“布局”。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大战略。必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对接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立足县域内各片区环境容量、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口分布,明晰并推进“一心两极三带”生产力布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一心”,即以县城规划区为中心集中发展生态工业、商贸流通等城市经济,避免分散布局、恶化环境。“两极”,即以长江为界发展“南旅”“北农”两个经济增长极,在长江以南的高山旅游資源集聚区,将投入增长的重点放在生态旅游上,着力打造南天湖、雪玉山高山休闲度假区、龙河谷水生态区、县城及名山文化观光区“三位一体”大旅游格局;在长江以北的传统农业主产区,将投入增长的重点放在现代农业上,着力打造农产品主产区、畜禽养殖基地核心区、粮油主产区,避免无序开发、破坏性开发。“三带”,即打造沿长江、渠(碧)溪河、龙河流域三个长江及一级支流生态经济带,在保证“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条件下,重点在流域集雨区集中布局“红心柚长廊”“笋竹产业带”“花椒基地”“龙眼采摘园”等高效种植业。“一心两极三带”生产力布局既是“两山”双向转化的总抓手,更是“三线一单”落地落实的硬约束,必须从严管控、长期坚持,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协同共生。
运用系统思维,呵护生态“颜值”。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必须系统思考、科学统筹,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让丰都大地“颜值”更高、“气质”更佳。突出整体性。树立大区域、一盘棋理念,统筹兼顾、整体施策,深入推进“多规合一”,着力构建以长江、龙河、渠(碧)溪河三大水系生态涵养带、武陵山山系生态屏障为骨架的“三带一屏”生态功能保护区,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这“三线一单”,确保全县绿色生态空间整体可控。突出系统性。坚持水陆统筹、空间融合、功能协调,统筹好流域区和行政区、城市和乡村、水域和陆地及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关系,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着力维护安全可靠、循环通畅、多源互补的生态系统。突出协同性。立足长江干线及龙河、渠(碧)溪河一级支流,与周边区县签订横向生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跨界事故协商处置、环境保护联合执法等合作协议,构建上下游、左右岸“共担、共建、共防、共治”工作机制,合力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破除“环保责任就是生态环境局责任”等狭隘观念,打破各部门之间、乡镇之间、乡镇与部门之间的藩篱,建立运转高效的数据互通、定期会商、联合执法机制,形成“1 1>2”的聚合效应。坚持政、企、社联动,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形成人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格局。
调整产业结构,健硕生态“筋骨”。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走“绿色富县惠民”之路,必须践行“生态 ”理念,变生态资源为生态商品、变经济后发为生态先发,促进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财富向经济财富转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持久的绿色动力。做实“生态 农业”,打造以肉牛为重点的“1 6 X”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绿色化、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导向,大力推动肉牛、蛋鸡、生猪及优质水稻、红心柚、榨菜、烤烟、经果林等特色种养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精心培育一批采摘、观光、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让农业成为绿色工厂、回归绿色本色。做靓“生态 旅游”,激活以文化观光游、休闲度假游两条路径为代表的全域旅游业。坚守“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目标定位和“行千里、致广大”的价值定位,围绕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强力推动名山5A级景区创建、南天湖国家级度假区建设,大力发展九重天、雪玉山等特色乡村旅游,加快促进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城旅融合,不断提高旅游业的科技水平、文化内涵、绿色含量,让旅游“颜值”更加增值。做强“生态 工业”,建设绿色工业集约区。走“低碳、环保、效益”之路,围绕农业办工业、依托资源兴工业、招商引资强工业,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着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推进食品加工、轻纺加工等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引领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大力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力促工业成为丰都发展的绿色引擎。
(作者系中共丰都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