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路径创新探索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ni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代要求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有所创新,突发疫情对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创新提出了紧迫要求。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创新的首要内容是教学理念的创新,包括研究性教学理念和和谐教学理念的提出。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创新还包括了教学方法的创新,要适当运用问题式教学法和大数据反馈法。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创新最后需要教学技术的创新,高校教师要在教学软件创新和教学技能创新方面进一步培养自身。
  关键词:思政课;网络教学;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7-0038-05
  Abstract: The new era requires the innovation of network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sudden epidemic situation puts forward urgent requirements for the innovation of network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rimary content of network teaching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concept, including the proposal of research-based teaching concept and harmonious teaching concept. The innovation of network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lso includes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we should properly use the problem-based teaching method and big data feedback method. The innovation of network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inally needs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technology. College teachers should further cultivate themselves in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software and teaching skill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network teaching; the innovation path
  一、高校思政課网络教学路径创新探索的时代背景
  (一)新时代的呼唤
  党的十九大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有新气象,新时代有新主题,新时代有新目标。此种新的政治环境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高校思政课理念要有深度,方法要有新意,过程要有目标。此种深度是思想的深度,体现了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性;此种新意是方式方法的新意,体现了中国进入新时代的时代性;此种目标是民族复兴和中国梦实现的方向,体现高校思政课的政治性。
  因此思政课要用新方法跟上新时代,用新的思想深度解释新主题,用新目标指引新未来。在此种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模式创新路径的探索尤为重要。
  (二)突发疫情的倒逼
  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全国人民都进入了紧张的抗疫战争中,直至春节结束,疫情都未有明显好转。在此种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社会各界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1]。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教育部下发了《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及《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高校“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大力开展网络教学。
  在疫情爆发之前,网络教学本来就是高校思政课现场教学的有力补充,也是思政课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部和各个高校早就将思政课网络教学提上了议程,这次疫情的到来,表面上看是对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提出的考验和挑战,深层次来看正是实践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的大好契机,也是推广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的有利条件。但是从整体上而言,新冠肺炎疫情确实对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模式创新路径的探索增加了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立德树人的担当
  立德树人一直是高校的重点任务,而高校思政课正是实现这一任务的关键环节。学生的“精神成人”离不开思政课的熏陶,价值观的培养离不开思政课的影响。疫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给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任务增加了难度,面对网络教学的严峻和紧迫形势,广大思政教师纷纷开始了网络教学创新路径的探索,学习新技术,利用新平台,直播录播齐上阵,这些行动提高了网络信息技术在思政课中的运用程度,提升了高校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迎合了年轻学子喜欢新事物的口味,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扮演,拓展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顺应了新时代的潮流,也为教学改革打了一针及时的、富有新意的强心针。   疫情期间,作者加入了高校教师网络教学的大军,摸索了很多思政课网络教学的新方法,实践了不少思政课网络教学的新模式,使用了许多新技术、新手段、新平台,同时也总结了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创新路径探索的经验,下面就是作者的思考和经验总结。
  二、教学理念创新
  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路径创新的首要步骤就是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理念是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创新的灵魂,是指导思想,是逻辑起点,能对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路径创新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而教学理念创新中比较重要的就是研究性教学理念和和谐教学理念的融入。
  (一)研究性教学理念
  高校思政课面对的是已经完成高中学业的成年大学生,和高中未成年学生相比,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具备了总结知识归纳知识的能力。因此如果再采取满堂灌的办法,既不适合大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结构,也不符合他们自主学习的心理意愿,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时“将总体上的漫灌和因人而异的滴灌结合起来”[2]。在疫情期间思政课网络教学的情况下,这一点尤为重要。研究性教学理念这时候走入思政课网络教学的创新路径之中,成为了一个符合时代需求的教学理念。
  什么是研究性教学理念呢?那意味着教师在网络教学中始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同时学生扮演自主学习的角色,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在互动中教学相长,换言之,其“核心就是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3]。表现在网络教学中,就是以电话会议的方式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选择时机请一些同学以某一主题主持讲课,充分让学生参与其中。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在讲解辛亥革命的失败时,教师提出了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这个问题,并且提示学生可以从历史中去寻找答案。有学生在学习通讨论题后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提供了答案:是因为中国长期在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体制下,联邦分权制的政治制度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明显水土不服。于是教师请这位学生系统地查阅了一些资料,总结成两千字左右的讲稿,分成三个层次,在某一次网络教学过程让其成为主讲,带领大家再一次深刻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原因,效果非常好,同学们的兴趣也得到了激发。
  实践证明研究性教学理念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扩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程度方面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表1是作者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理念的部分主题。
  (二)和谐教学理念
  高校思政课面对的是成年大学生,多研究大学生的特点,对于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作用[4]。成年大学生的特点就是需要更多的尊重,有更强烈的自主人格意识,而传统现场教学的课堂因讲台和座位的空间分布容易造成这种尊重和人格意识的不能完全实现,因此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都要大打折扣。然而在网络教学中,这一矛盾因网络空间结构的开放和平等得到了化解,这就为和谐教学理念在网络教学创新路径中得到实施打开了局面。
  和谐教学理念,就是要在网络教学中消除各种有碍的环节,使教学各个组成部分达成一种动态平衡、和谐相处的状态。表现在思政课网络教学中,就是利用网络身份的平等性,拉进老师和学生的距离,突破讲台和座位的界限,让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成为网络课堂中平等的一员。尤其在使用一些娱乐性比较强的直播软件进行授课时,可以多使用实时沟通的弹幕等功能,在老师授课的同时学生可以同步进行回应与评论,并可以在不打断教师授课进程的情况下,分享观点给全体同学,达到了一种互相启发、级联扩散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让教师随时掌握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并及时作出教学节奏、教学内容的调整。
  实践和研究都能证明,研究性教学理念和和谐教学理念是思政课网络教学路径的有利因素。
  三、教学方法创新
  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路径创新次要的步骤就是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方法是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创新的桥梁,是指导准则,是现实手段,能对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路径创新起到落地生根的作用。而教学方法创新中比较重要的就是问题式教学法和大数据反馈法的实施。
  (一)问题式教学法
  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往往是因为学生不能全身心投入课堂,不能投入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带着问题和关注进入教学过程,因而不知教师之所云,不知自己为何学、所学何物。而问题式教学法能有效改变这一窘迫状况。
  问题式教学法实际上就是专题式教学法的另一名号。问题或专题式教学法首先要依托教材,因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是高校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传授及高校通识教育知识传播的载体”[5],要针对教材章节的内容,总结出一个全面的能够统领全章的问题,依托教材的材料逐次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直至解决并回答这个问题。
  例如在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章节,教师提炼出“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这一问题。首先向学生解释中流砥柱的文字含义,然后从时间线上告诉学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是全国率先有组织进行抗日斗争的武装力量;然后通过讲述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取得许多重大抗日斗争的胜利比如平型关大捷,来说明中国共产党抗日的历史功绩,并且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还组织了百团大战;接着讲述在反扫荡斗争中根据地军民充分发挥群众力量、运用智慧采用各种游击战法坚持抗日,同时在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并最终坚持到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这一系列史实无不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这样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功绩应该有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实施问题式教学法,可以紧扣教材体系,在教学中建立多层次的“问题”体系,逐一进行问题解析式教学,将统一的教材内容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紧密与“问题”体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感染力,从而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以史为鉴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表2是作者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课程教学中实施问题式教学法的部分问题列表。
  (二)大数据反馈法
  中国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技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新技术就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这种大数据可以统计海量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数据,并做出对应的曲线图和柱状图,还能对每年、每月、每周、每天甚至分时数据进行对比,为高校思政课教师留下可供思考的珍贵的教学反馈材料。
  在此次疫情中,很多高校都使用了学习通平台,作者所在学校也不例外。依托学习通平台的后台数据系统,收集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习题完成度、教学视频观看次數和留言情况等诸多数据。每周作者都会根据“大数据”科学分析并调整教学方式,并在线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交流共享问题。根据“大数据”反馈得到很多线下课堂所不具备的定量分析报告,这些都为以后教研教改提供了第一手的宝贵资料。这种大数据的方法不只是在疫情期间有效,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能得到长足的运用,这就是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创新路径的新发现。
  图1是作者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课程教学中采集到的部分数据截图。
  四、教学技术创新
  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路径创新最后的步骤就是教学技术的创新,教学技术是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创新的现实保障,是物质基础,是软件依托,能对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路径创新起到全观察全跟踪的作用。而教学技术创新中比较重要的就是教学软件创新和教学技能创新的运用。
  (一)教学软件创新
  突发疫情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面临如何选择教学软件的问题。在线上课程的准备阶段,作者考察了学校提供的各种网络教学平台,组织教研室的老师充分讨论和评估了不同平台的优缺点,从课程特点出发选择适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软件。
  通过对比,作者发现QQ直播可以展示教师的电脑桌面,利于展示静态画面,利于查看在线学习学生人数,也可以统计并点名学生回答问题,但是此软件没有统计功能,没有弹幕,最大的缺点是无法流畅直播教学视频。
  学习通是一款比较通行的教学软件,在教学软件的使用中有极大的优势,但是仍然有致命的缺点——软件不成熟,不能支持几千万人同时在线使用。网络教学第一周,全国各地均出现了学习通各种崩溃、断线、进不去、被踢出来的情况。一款功能强大的软件,在流量过大时根本就无法使用,同时也不能同步播放教师桌面的动态视频画面,所以作者很快放弃了使用学习通直播教学。
  最后作者选择了游戏直播软件虎牙直播,虎牙直播并不是一款专业的教学软件,本来主打直播王者荣耀、英雄联盟等在线游戏,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娱乐性对软件极高的要求决定虎牙直播能同时容纳巨量用户在线观看动态视频画面,并且由于其丰富的娱乐功能,有弹幕、有虚拟人物形象,其操作界面也适合年轻人口味。最终作者选择虎牙直播作为主要的网络直播教学软件,辅助以学习通的签到、测验、讨论、统计功能,偶尔使用QQ直播在小班级范围内讲解一些重要问题。
  通过分别利用虎牙直播强大在线视频直播功能、学习通强大的学习统计功能、QQ直播方便快捷的会议功能,作者顺利完成了疫情期间的所有网络直播教学,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学生反馈。疫情期间使用不同软件进行网络教学对作者的启示就是,要永远跟上时代,不断尝试各种新事物,才能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技能创新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又云“未雨绸缪”,在这次疫情下的网络教学中,作者充分体会到了这一点。
  因为对教学事业的热爱和怀着上百家讲坛的梦想,作者长期致力于线上教学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做了长期大量的技术学习和创新工作。为了录制视频,作者采购了各种不同型号的扩音器、录音笔、MP3播放器、摄像机、手机支架、摄像三脚架、无线麦克风录音设备,积累了大量的摄影摄像经验。并且亲自动手剪辑,调制视频音频,添加字幕片头,兼职成为了一个业余数字媒体艺术达人,所以作者在本次疫情前已经录制完成了30多个教学视频、音频,涵盖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材至少50%以上的内容。
  此外,作者还已经在超星教学平台上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包括每章节参考书目、一些优秀纪录片,以及教学APP等,力求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启发学生自主探索。另外,由于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学生无法及时拿到课本,为此作者所在教学团队专门上传了电子版本教材,并在视频章节中穿插教材内容,方便学生熟知教材内容,为授课质量提供保证。
  以前当作者背着大小器材走进课堂的时候,发现的是学生的不理解和同事异样的眼光,当作者下课后专心于剪辑视频的时候,是对未来的期待和深夜的寂寞。但是在疫情突然发生的情况下,作者所做的一切突然很有意义,因此能更加圆满地完成疫情中的网络教学任务。这都说明一个道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凡事都要走在前面,想要与众不同,就要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
  综上所述,无论是新时代的政治要求,还是突发疫情的紧迫性都要求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有所创新,应当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方面不断创新,只有这样,高校思政课才能跟上新时代,解释新主题,指引新未来,以承担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重大任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J].求是,2020(4):4-12.
  [2]艾四林.新时代如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N].光明日报,2019-4-19.
  [3]王洪波.坚持“八个统一”,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之三)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是思政课改革创新发展的关键[J].中国高等教育,
  2019(11):4-6.
  [4]张润枝,梁瑶.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如何研究学生[J].思想理论教育,2019(9):68-73.
  [5]顾海良.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遵循[J].中国大学教学,2019(Z1):4-11.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主要介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顺利开展全面在线教学活动,作者所在学校各部门创新举措,协同工作,有效保障了教学质量;同时作者总结了成功的原因,反思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对于在线教学大规模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在线教学;协同课程资源;教学监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7-0051-04  Abstract:
摘 要:慕课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和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为中国教育机构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然而,当前慕课建设仍存在较多误区,没有形成规范有效的建设方案,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一套需求引导评教一体的慕课建设方案,并以信息安全技术慕课建设为例进行了应用实践,详细论述了课程建设的理念、课程资源的建设过程、混合式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内容。该课程已经进行了三轮教学实践,教学效果良好,并获得了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
摘 要:就業是民生之本。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培养环节与就业环节割裂、缺少专业性的就业指导体系、个性化就业指导乏力、导师参与度不够等窘困状况。高校在研究生就业指导管理中应从创新就业指导管理体系、创建稳定的指导队伍,完善就业指导内容设置、搭建线上线下指导模式,拓展就业指导资源链条、落实导师责任制度建设,精准就业指导工作目标、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就业;研究生;指导  中图分
摘 要:医学生与其他本科学生有明显不同,从事的是人命攸关的事业。需要突出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终身学习理念。医学生评学考核架构应促成思想品德目标、知识结构目标、临床技能目标、职业素质目标的完成。具体考核途径应深化平时、期末、见习、实习、实训、毕业考核。医学生考核应强调医德医风高尚、临床技能扎实、专业知识深厚、政策法规熟悉、人际沟通顺畅,做到常见临床问题处理规范、正确、独立,复杂疑难问题处理灵活、细致
摘 要:针对高等工科教育传统实践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车辆工程专业经过多年实际探索,提出一种车辆学科竞赛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模式,旨在培养当下企业及社会所需求的能独立思考、具有良好工程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将学科竞赛引入车辆专业教学,与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工程实践、创新实践衔接融合,并由校、院、专业三级机构的学科竞赛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供保障,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
摘 要: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培养机制转型、质量瓶颈突破、评价标准重置和发展方向调整等多方面的挑战。传统的单一线性思维方式已不能有效面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借鉴生态学的思维方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深化改革的现实诉求。熔注生态学理论,本研究分析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内涵,构建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实践机制,致力于提升大学生的英语素养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生态;机制构建;可持
摘 要:《中國教育现代化2035》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指明了方向,也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征模型,文章对俄罗斯圣光机大学和挪威科技大学的产教融合实践进行了比较分析。针对创新型人才素质特征的维度构成,分离出相应的支撑活动。在此基础上提出,产教融合下创新型人才培养应注重以需求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完善课程设计,以共赢为基础推进协同育人,以项目为依托强化实践教学。
摘 要:知识及其习得机制问题是所有学习模式的基本问题。在数字化学习时代背景下,在线学习实践中由知识及其习得机制引发的知识悖论问题,使现有的学习理论面临新的挑战。文章首先分析和比较了传统知识观与现代知识观对知识涵义的诠释,指出知识是一个具有多重涵义的概念;其次厘清了作为知识连续体四要素的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之间的关系问题,明确了在线学习模式下知识的基本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行了分类;最后基于联
摘 要:概念隐喻及概念转喻等认知语言学理论能为英语词汇意义的发展演变以及英语词汇多个义项的形成提供科学合理的解释。教师可将概念隐喻理论及概念转喻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英语词汇意义发展演变的认知理据以及英语词汇各个义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拓展学生词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有效提高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效率。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