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生尤其需要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时代是培养语文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阶段。主要从两方面来培养,一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自学能力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阅读教学;二是学生自身的阅读习惯养成,让阅读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
【关键词】中学生;引导;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并提出“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益”。给学生上语文课时,我想了解下他们现在的阅读情况如何。讲课前我问了一个问题:“我想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到现在为止自己读了哪些书?”问题抛下去,几乎很少有人举起手,甚至有人举起了手,也说自己只读过鲁迅的几篇短篇小说,而且是课堂上学过的,或者是看过几本杂志。除此以外,在课堂上问到有关文学常识相关的问题或者对课外的一些知识提问,一问三不知。在语文课堂中碰到的种情况,可见学生的阅读量实在少得让人无法想象。
针对以上情况,在课堂中尽可能向学生推荐更多的书,从俄国的高尔基的三部曲、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雨果的《悲惨世界》等讲到身边的鲁迅的小说、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也将自己在最近看的文章在课前推荐学生一起来品评。但是,课上的努力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想真正提高他们的阅读,必须从课外入手,让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主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
“每天一读”是我阅读教学中的关键。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学生的阅读习惯自觉的养成。这习惯一般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做起,当新学期的第一堂语文开始时,老师就把阅读的这一意识贯彻到学生的思想意识,布置他们的阅读任务。比如,我们可以这样给他们任务:今天大家可以给自己找点内容阅读,或长或短的篇幅可以自己选择,但得记得每天必须读点什么,并把它记录下来,即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这点中,我们要给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和阅读时间的安排,循序渐进,慢慢步入正轨。
二、培养静心阅读的习惯
在这个快餐文化时代,“静以修身”似乎不合时宜,但阅读中确实需要静心,不应受到外界过多的干扰,学习时应该专心致志。同时,养成默读的习惯:默读能提高阅读速度,而出声阅读不仅速度慢,还会出现口到眼到心不到的现象。笔者建议学校图书馆的环境比较适合培养这一习惯。
三、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指导研究生学习时,总是要求他们边读书边写作,他说:“做学问光读不写不行,要写就要读得认真一点,要把所读的在自己头脑里整理一番,思索一番,这样就会懂得较透一些,变成自己的精神营养。”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比如:学校的投稿方面也可以增加自己文章中的充實度。当然,“动笔”的方法习惯因人而异,老师应该就如何记笔记用笔记对学生进行定期的个别指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作笔记,把自己作的笔记运用到学习中,充实自己的学习生活,从而扩大自己的阅读面。
四、培养读思结合的习惯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从本质上讲,阅读过程就是思维过程。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阅读思考的习惯,纠正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习惯,指导学生读书时常思考文章好在哪,对自己最大的启示又是什么,可以由表及里,深入思索,可以培养逆向思维,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创造性思维。
五、培养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
阅读时碰上生字或不理解的字词意思的时候,我们就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果有字典,那自然会迎刃而解。因此,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当然身边都得备用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另外,这种习惯的养成中学生不仅从阅读中学到新知识,而且在这过程中逐渐巩固自己的汉语拼音,对普通话的学习也是一大提高。
六、培养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的习惯
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的效率。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如:以积累知识为目的,可以精读;以欣赏为目的,可以朗读;为了消遣,可以速读浏览;以搜集资料为目的,可以跳读等。
七、培养有序阅读的习惯
有序阅读要有计划性,阅读时不能见异思迁,半途而废。阅读的内容要有条不紊:可以选择名家的作品逐一阅读,也可以读杂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建议不同的书都可以阅读,这样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我们老师不懈的努力,相信学生在习惯养成中一定会爱上阅读!
参考文献:
[1]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
[2]周道炜.阅读教学中要把“读”落到实处[J].新教育,2011(5).
[3]王丽娜.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浅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读与写,2016(13).
【关键词】中学生;引导;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并提出“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益”。给学生上语文课时,我想了解下他们现在的阅读情况如何。讲课前我问了一个问题:“我想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到现在为止自己读了哪些书?”问题抛下去,几乎很少有人举起手,甚至有人举起了手,也说自己只读过鲁迅的几篇短篇小说,而且是课堂上学过的,或者是看过几本杂志。除此以外,在课堂上问到有关文学常识相关的问题或者对课外的一些知识提问,一问三不知。在语文课堂中碰到的种情况,可见学生的阅读量实在少得让人无法想象。
针对以上情况,在课堂中尽可能向学生推荐更多的书,从俄国的高尔基的三部曲、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雨果的《悲惨世界》等讲到身边的鲁迅的小说、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也将自己在最近看的文章在课前推荐学生一起来品评。但是,课上的努力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想真正提高他们的阅读,必须从课外入手,让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主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
“每天一读”是我阅读教学中的关键。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学生的阅读习惯自觉的养成。这习惯一般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做起,当新学期的第一堂语文开始时,老师就把阅读的这一意识贯彻到学生的思想意识,布置他们的阅读任务。比如,我们可以这样给他们任务:今天大家可以给自己找点内容阅读,或长或短的篇幅可以自己选择,但得记得每天必须读点什么,并把它记录下来,即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这点中,我们要给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和阅读时间的安排,循序渐进,慢慢步入正轨。
二、培养静心阅读的习惯
在这个快餐文化时代,“静以修身”似乎不合时宜,但阅读中确实需要静心,不应受到外界过多的干扰,学习时应该专心致志。同时,养成默读的习惯:默读能提高阅读速度,而出声阅读不仅速度慢,还会出现口到眼到心不到的现象。笔者建议学校图书馆的环境比较适合培养这一习惯。
三、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指导研究生学习时,总是要求他们边读书边写作,他说:“做学问光读不写不行,要写就要读得认真一点,要把所读的在自己头脑里整理一番,思索一番,这样就会懂得较透一些,变成自己的精神营养。”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比如:学校的投稿方面也可以增加自己文章中的充實度。当然,“动笔”的方法习惯因人而异,老师应该就如何记笔记用笔记对学生进行定期的个别指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作笔记,把自己作的笔记运用到学习中,充实自己的学习生活,从而扩大自己的阅读面。
四、培养读思结合的习惯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从本质上讲,阅读过程就是思维过程。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阅读思考的习惯,纠正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习惯,指导学生读书时常思考文章好在哪,对自己最大的启示又是什么,可以由表及里,深入思索,可以培养逆向思维,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创造性思维。
五、培养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
阅读时碰上生字或不理解的字词意思的时候,我们就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果有字典,那自然会迎刃而解。因此,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当然身边都得备用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另外,这种习惯的养成中学生不仅从阅读中学到新知识,而且在这过程中逐渐巩固自己的汉语拼音,对普通话的学习也是一大提高。
六、培养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的习惯
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的效率。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如:以积累知识为目的,可以精读;以欣赏为目的,可以朗读;为了消遣,可以速读浏览;以搜集资料为目的,可以跳读等。
七、培养有序阅读的习惯
有序阅读要有计划性,阅读时不能见异思迁,半途而废。阅读的内容要有条不紊:可以选择名家的作品逐一阅读,也可以读杂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建议不同的书都可以阅读,这样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我们老师不懈的努力,相信学生在习惯养成中一定会爱上阅读!
参考文献:
[1]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
[2]周道炜.阅读教学中要把“读”落到实处[J].新教育,2011(5).
[3]王丽娜.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浅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读与写,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