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组织保证和重要阵地。所以,班主任必须具有管理班级的能力。只有班级管理形成特色,才能使班级具有活力、积极进取,才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易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即观念、理念,就是方向;器,即方法、技巧,就是效果。方向不对,方法注定无效。班级管理亦是如此。因此,笔者希望与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起建构有价值的班级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上生发新的理念和符合班情、生情且充满智慧与创意的独特方法。道无形,器有形,最终又要化无形为有形。笔者从以下三方面阐述如何形成特色班级管理模式。
一、了解无形之“道”,探寻班级管理之“源”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任何工作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形成理论并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的,班级管理也是一样。为此,我们要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历史演绎,这有利于我们的传承和开拓。笔者从演变历程、理论发展、未来走向三个维度了解到班主任工作的历史演绎——无形的道。
1.明晰班级管理的演变历程
尽管班主任制度正式确立和实施的时间不长,但班主任承担的育人功能即作为教育与管理学生的教育角色,却有着悠久的历史。(见表1)
2.厘清班级管理的发展源流
任何教育实践必然要受到一定的教育规律的制约和教育理论的支撑,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也不例外。为此,我们有必要梳理一下班级管理工作理论的发展源流。(见表2)
3.展望班级管理的未来走向
在我国当前及未来教育发展中,班主任制度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应从各个方面予以加强,从而提高班级教育实效。(见表3)
班级的产生和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选择。可喜的是,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班主任工作制度,并且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必将对班级学生教育与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理解有形之“器”,把握班级管理之“本”
班级建设的内容很多,也很复杂。从宏观上看,主要包含班集体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笔者认为,班集体的硬件建设主要是班级组织建设,软件建设主要有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活动建设。
1.特色组织:班级管理的有效保障
班级组织建设是把一个松散的群体,凝聚为一个组织,进而再把这个组织建设成为一个集体。班级组织建设是班集体的物质外壳,也是班级正常运转的前提。对于建设一个新组建的班级而言,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
二是确立班级发展目标。结合学生个人情况先确立合理的個人发展目标,在全班学生个人目标的基础上再确立班级发展的共同目标,而班级发展目标要与学生个人目标相协调,最终将班级目标落实到个人目标上。确立目标不在于开学初的提出,而在于学生的理解、认可和实现。
三是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一方面,认真学习各级法律规范以及相关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学生守则》《学校学生手册》等,针对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情况加强学习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另一方面,针对班级特点制定班级规章制度,这是对学校一些学生管理制度的补充。
2.创生文化:班级管理的特殊场域
班级文化存在于班级的文化现象之中,在同一校园文化中,不同的班级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班级文化,是班级全体人员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是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有标识文化(如班名、班徽、班旗、班歌、班服等)、座位文化(如秧田式、圆桌式、U型等)、墙面文化(如班级园地、公布栏、班级介绍、班级荣誉、横幅字画等)、板报文化(主题鲜明突出、色彩搭配合理、文字书写规范、力求定期更换等)。
二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在发展中,受一定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班级理念及价值观,是一种以意识为形态的班级核心文化。它包括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确定健康的奋斗目标,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3.建构活动:班级管理的育人载体
班级活动有助于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有助于实现班级的教育目标,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是班会活动。老师提前谋划,激发学生参与;解决班级问题,形成良好氛围;发挥学生特长,培养个性发展;树立正确观念,创造和谐班级。班会活动可按年级、按学期提前计划好。(见表4)
二是团队活动。根据学生意愿,组建班级社团,培养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具体步骤:兴趣摸底,形式调查;组建社团,宣传发动;购置器材,落实到位;寓教于乐,学在其中;小组合作,精诚团结。
三是社会实践活动。它主要指学生有组织地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以社会为认识对象进行的一些教育活动。这是对学生的一种锻炼和考验,同时在如戒烟、交通宣传,走访敬老院等活动中,大家互相帮助,在活动中取得的成绩会对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三、化无形为有形,展现班级管理之“特”
在班集体建设中,我们需要做到理念、方法、实践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方能展现班级管理的独特之处。每名班主任都有自己独特的班级管理模式,他人的经验分享只是激发大家主动思考、碰撞观点、内化理念、生发智慧。不做最好的模仿者,只做最好的自己。
1.充分凸显班主任的优势特质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学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任何章程和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没有教师给学生以个人的直接影响深入学生的品格中,真正的教育是不可能的。一名有特质的教师应当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不断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追求目标;一名有特质的教师应该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一名有特质的教师应该善于合作,懂得教育的真谛并能运用自己及他人的智慧实现教育目标,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教育并非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延续。教师的人格魅力由其理想信念、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熔铸而成,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
2.善于遵循学生的差异特征
乌申斯基指出,如果教育者要从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从多方面来了解学生。每名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教师要善于观察,如果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接受能力、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育就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
作为教师,必须了解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儿童有他们自己的善恶和荣辱观念及人的尊严观念;他们有自己的审美标准,甚至有自己的时间尺度。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教师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把你当成一个偶然闯入他们那个童话世界的人,也不会把你当成一个看守这个世界的人,一个对这个世界里面发生的一切都无动于衷的人。我们无法真正变成一个孩子,也无法真正融入他的童话世界,但我们可以从心理上走近孩子,理解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体会他们的情感。
3.精心塑造班级的独特之处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思维下,班级更多的是一个控制学生的场所。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班级不同于教室,它不是一个空间概念,而是一个公共生活的场所,具有真实而丰富的教育性和人文性,是滋养、润泽学生的生命,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公共责任、民主意识、公正精神的合格公民的理想土壤。班级建设和集体形成都只是手段,为了学生的发展才是最终目的。
建设班集体本身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班级建设的实质是为学生健康、持续地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从组织形态上,我们称之为班级团体。它区别于班集体的显著特征就是,班级团体既是一个有着共同目标的团结群体,又是一个鼓励个性的合作团队。借用费孝通先生的名言,班级团体追求的是一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意蕴,也就是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在不同学生的能力互助、个性互补中实现班级的卓越发展,为未来社会培养有能力、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
【本文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2017年重点课题《班主任核心素养及培育的实证研究》子课题《班主任核心素养及培育的案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总课题编号:1710210648A,负责人:陈萍;子课题编号:1710210648A35,负责人:陆元峰】
一、了解无形之“道”,探寻班级管理之“源”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任何工作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形成理论并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的,班级管理也是一样。为此,我们要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历史演绎,这有利于我们的传承和开拓。笔者从演变历程、理论发展、未来走向三个维度了解到班主任工作的历史演绎——无形的道。
1.明晰班级管理的演变历程
尽管班主任制度正式确立和实施的时间不长,但班主任承担的育人功能即作为教育与管理学生的教育角色,却有着悠久的历史。(见表1)
2.厘清班级管理的发展源流
任何教育实践必然要受到一定的教育规律的制约和教育理论的支撑,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也不例外。为此,我们有必要梳理一下班级管理工作理论的发展源流。(见表2)
3.展望班级管理的未来走向
在我国当前及未来教育发展中,班主任制度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应从各个方面予以加强,从而提高班级教育实效。(见表3)
班级的产生和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选择。可喜的是,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班主任工作制度,并且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必将对班级学生教育与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理解有形之“器”,把握班级管理之“本”
班级建设的内容很多,也很复杂。从宏观上看,主要包含班集体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笔者认为,班集体的硬件建设主要是班级组织建设,软件建设主要有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活动建设。
1.特色组织:班级管理的有效保障
班级组织建设是把一个松散的群体,凝聚为一个组织,进而再把这个组织建设成为一个集体。班级组织建设是班集体的物质外壳,也是班级正常运转的前提。对于建设一个新组建的班级而言,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
二是确立班级发展目标。结合学生个人情况先确立合理的個人发展目标,在全班学生个人目标的基础上再确立班级发展的共同目标,而班级发展目标要与学生个人目标相协调,最终将班级目标落实到个人目标上。确立目标不在于开学初的提出,而在于学生的理解、认可和实现。
三是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一方面,认真学习各级法律规范以及相关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学生守则》《学校学生手册》等,针对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情况加强学习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另一方面,针对班级特点制定班级规章制度,这是对学校一些学生管理制度的补充。
2.创生文化:班级管理的特殊场域
班级文化存在于班级的文化现象之中,在同一校园文化中,不同的班级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班级文化,是班级全体人员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是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有标识文化(如班名、班徽、班旗、班歌、班服等)、座位文化(如秧田式、圆桌式、U型等)、墙面文化(如班级园地、公布栏、班级介绍、班级荣誉、横幅字画等)、板报文化(主题鲜明突出、色彩搭配合理、文字书写规范、力求定期更换等)。
二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在发展中,受一定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班级理念及价值观,是一种以意识为形态的班级核心文化。它包括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确定健康的奋斗目标,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3.建构活动:班级管理的育人载体
班级活动有助于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有助于实现班级的教育目标,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是班会活动。老师提前谋划,激发学生参与;解决班级问题,形成良好氛围;发挥学生特长,培养个性发展;树立正确观念,创造和谐班级。班会活动可按年级、按学期提前计划好。(见表4)
二是团队活动。根据学生意愿,组建班级社团,培养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具体步骤:兴趣摸底,形式调查;组建社团,宣传发动;购置器材,落实到位;寓教于乐,学在其中;小组合作,精诚团结。
三是社会实践活动。它主要指学生有组织地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以社会为认识对象进行的一些教育活动。这是对学生的一种锻炼和考验,同时在如戒烟、交通宣传,走访敬老院等活动中,大家互相帮助,在活动中取得的成绩会对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三、化无形为有形,展现班级管理之“特”
在班集体建设中,我们需要做到理念、方法、实践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方能展现班级管理的独特之处。每名班主任都有自己独特的班级管理模式,他人的经验分享只是激发大家主动思考、碰撞观点、内化理念、生发智慧。不做最好的模仿者,只做最好的自己。
1.充分凸显班主任的优势特质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学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任何章程和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没有教师给学生以个人的直接影响深入学生的品格中,真正的教育是不可能的。一名有特质的教师应当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不断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追求目标;一名有特质的教师应该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一名有特质的教师应该善于合作,懂得教育的真谛并能运用自己及他人的智慧实现教育目标,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教育并非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延续。教师的人格魅力由其理想信念、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熔铸而成,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
2.善于遵循学生的差异特征
乌申斯基指出,如果教育者要从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从多方面来了解学生。每名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教师要善于观察,如果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接受能力、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育就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
作为教师,必须了解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儿童有他们自己的善恶和荣辱观念及人的尊严观念;他们有自己的审美标准,甚至有自己的时间尺度。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教师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把你当成一个偶然闯入他们那个童话世界的人,也不会把你当成一个看守这个世界的人,一个对这个世界里面发生的一切都无动于衷的人。我们无法真正变成一个孩子,也无法真正融入他的童话世界,但我们可以从心理上走近孩子,理解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体会他们的情感。
3.精心塑造班级的独特之处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思维下,班级更多的是一个控制学生的场所。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班级不同于教室,它不是一个空间概念,而是一个公共生活的场所,具有真实而丰富的教育性和人文性,是滋养、润泽学生的生命,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公共责任、民主意识、公正精神的合格公民的理想土壤。班级建设和集体形成都只是手段,为了学生的发展才是最终目的。
建设班集体本身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班级建设的实质是为学生健康、持续地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从组织形态上,我们称之为班级团体。它区别于班集体的显著特征就是,班级团体既是一个有着共同目标的团结群体,又是一个鼓励个性的合作团队。借用费孝通先生的名言,班级团体追求的是一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意蕴,也就是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在不同学生的能力互助、个性互补中实现班级的卓越发展,为未来社会培养有能力、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
【本文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2017年重点课题《班主任核心素养及培育的实证研究》子课题《班主任核心素养及培育的案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总课题编号:1710210648A,负责人:陈萍;子课题编号:1710210648A35,负责人:陆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