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刷牙史早于欧洲人600年

来源 :晚报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6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北方一个古老民族的发明,使得契丹人的刷牙历史早于欧洲人600年。最早制造和使用盥漱用具的是我国的契丹族,1954年考古学家在清理距今1000多年的辽墓时,发现墓葬中有两把古代牙刷。牙刷柄是骨制的,一把柄长19.5厘米,另一把柄长19.2厘米。牙刷头部所植的毛束由于年代较长而消失了。植毛部有8個植毛孔,分为两排,每排有4个孔眼。牙刷柄是圆形的,植毛部的柄是扁平长方形,与现代牙刷很相似,这是我国最早的牙刷,早于欧洲牙刷史600年。
  1954年前的1000年,也就是公元954年(辽应历四年),正当辽朝前期后段第四代皇帝耶律璟统治时期,当时的经济、文化都比较繁荣。当然普遍地制作和使用牙刷,或许比这稍晚些时候,然而契丹人在世界上最早注意口腔卫生这个事实,是不容怀疑的。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农村孩子喜欢玩一种多人跳绳的游戏,两个孩子拽住一根麻绳的两端持续甩动,其他几十个孩子轮流上场跳。  通常,众人的目光难免集中在跳绳的孩子身上,最后这往往变成一种表演,孩子们发明了很多方式炫耀跳绳技巧,最夸张的是那种边跳边翻跟头的。没有人把目光投向甩绳子的那两个家伙。  但30年过去了,我仍然坚信这个游戏里最重要的人被忽略了。  我一般喜欢做甩绳子的人,因为每当我有意放慢节奏,
红色基因是共产党的立党之基、生命之魂、发展之本,既能总结过去、指引方向,又可凝聚力量、引领未来。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和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新形势下党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寄予殷切期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是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过程,要让红色基因注入血脉,代代相传。”如何发挥党校优势,凸显党校特色,发出党校声音,奉献党校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这无疑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