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185-02
中职是培养高素质劳动与中初级专门人才的基地,体育课程要致力于提高中职生与未来职业有关的运动技能、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根据中职学校“职业”性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提高中职生的终生体育意识,成为了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所以,中职体育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走自己的特色道路,以适应中职体育教学的发展。
1中职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改变方向
中职的体育教学的现状主要是:1.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体育认知能力差,进取动机差,意志品质薄弱;2.教材选择不够科学,未结合中职专业特点,创编内容较少;3.教学组织、教法单调;4.优化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不够完善;5.学生成绩的评价比较的单一。
中职学生在学校主要接受关于就业方面的針对性教育,所学的内容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需要学生具备独立的动手和操作能力。这些学生与普通学校的学生相比较而言,具有针对性和特殊性。为了能够使得中职的体育教学工作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已经逐渐在发生着变化,正在向职业特色化的方向转变,这种特色化的体育教学富有新的理念,最大的特点就是寓教于乐,使得学生心理和身体以及社会适应等均实现健康。要实现体育特色化教学,就必须能够从根本上进行改革,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提出有针对性的、多元化的教学。
2中职体育进行特色教学的策略
2.1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学生参加工作后的长期体育运动习惯做好准备工作,离开校门后,人生之路才刚开始,未来的生活中,体育锻炼习惯将影响他们一生的健康发展,所以在学生最后的学校学习阶段,要给予他们系统的体育知识和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结合中职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改变过去长期形成的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重新建立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为目标,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教学目的中职体育教学体系,既要育人也要育体,结合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需要,增强操作能力与终身受益的体育教学。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主动运动,终身体育的习惯和意识,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做好最后阶段的教育工作。
2.2结合专业特点安排教学内容: 中职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技能训练;从而体现中职体育教学的实践性、专业性,为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做准备。为此,体育教师要联合专业课教师研究、分析确定专业或职业岗位群的职业活动特点及岗位对体能的适应能力的要求,从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生物力学、以及体育相关理论学的高度将体能素质的发展要素作为确立依据,设计训练手段,选择相关教材和竞技运动体育教材,制定教学目标,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均要掌握本专业的专项锻炼方法,提高对职业的适应力,能够很好地就业工作,让学生终身受益。如:对于以后从事诸如机器维修人员、技术人员等综合型工作的学生需要身体各部位具有较高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这些专业的体育课程可以多增添球类、健身跑、游泳、引体向上、俯卧撑和仰卧起坐等课程,以便提高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心肺功能,预防身体畸形。
2.3进行模拟劳动教学: 中职学生就业后,职业劳动会使他们呈现一定的姿势进行工作,成就他们一定的外在形态。我们根据学生日后的工作特征,以体育为手段,以体能锻炼为目标,进行模拟劳动技能的运动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体能,又为日后的工作做好了身体方面的准备,使他们工作后尽早适应岗位要求。为了锻炼焊工学生的臂力及灵活性,在教学中,我们开展了模拟劳动技能的训练,比如我们让学生在操场上站在不同间距、不同高度的位置上,围成圆圈,然后进行实心球的传接锻炼。进而锻炼了学生的双手及双臂的能力和耐力。另外还可以在操场的不同位置摆放不同重量的哑铃或者轻型杠铃,让学生快速移动搬运。分成组后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增加了趣味性,学生非常愿意参与此类活动,教学效果良好。锻炼了身体,提高了劳动能力。
2.4预防损伤保健教育: 长期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会给人带来身体的不适,职业病和职业损伤是不可避免的。中职体育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内容,使学生工作后,避免或者减少发生劳动损伤。所以应该使学生了解未来职业的特点及容易发生的劳动损伤,学习职业与健康理论知识,避免发生由于长期职业习惯导致身体损害的职业病,使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方法进行相应的锻炼和防护来避免职业病的发生,最大程度地维护自身的健康。例如:计算机、财会电算化等专业要求增强手指、手腕的力量以及眼手的协调能力,因此教学中宜多安排排球、乒乓球、篮球等运动项目类的活动;对于伏案型工作者,由于长期工作会导致颈椎酸痛、脑部供血不足、眼睛疲劳等现象,体育教师还要教会以后从事此类工作的中职学生学会工间操、伸展脊柱、眼保健操、倒立技巧、全身运动项目,如球类、健身跑、游泳等;对于以后从事护理、烹调、车床等站立型工作的中职学生,由于长期站立。很容易下肢肿胀酸痛、易患内脏下垂和腰肌劳损。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工问操、下蹲起立、太极拳、健美操、按摩、健身跑、跳绳、游泳等下肢节律性活动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消除下肢肌肉紧张,增强心肺功能。
2.5优化师资力量和强化教学设施: 改革创新的关键是教师的业务水平能力,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过程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因此体育教师应一方面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和提升学历层次,另一方面加强体育教师素质培养,逐步优化师资队伍中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指导能力。中职学校在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方面,由于受办学条件和学校专业建设的影响,体育教学硬件和软件受到严重的束缚。应适当的增加对体育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促进教学设施和场地的改善,强化学校体育器材配备,体育课程改革的步伐才会加快,学校体育功能才得以发挥。
2.6确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主要采取统一的评定方式给学生评分,无法充分兼顾到学生的先天体质差异、兴趣爱好等因素,容易使学生丧失体育兴趣。因此,为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体育课学习的评价一定要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就要求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加大平时成绩和技能成绩考核的比重,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标准层次化。只有考核的过程化、多样化和灵活化,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实际,从而做到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可以及时反馈其优点及不足,便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提高。
2.7构建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锻炼是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学校师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中职学校应根据本校特点积极发展学校体育文化,树立科学的校园体育文化观。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强调技能与文化的自然渗透与融合。
总之,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只有通过改革和创新,不断完善和运用特色教学,优化体育课程设置,突出教学方法灵活化、考核评价多样化;优化师资队伍,积极创建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课堂教学效率有明显的提高,达到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洪泰田,邓树勋等.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分析.运动生理学,1998
[2]吴为清.职业中专学校体育特色教学的实验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21)
[3]姚绍伟.让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凸显特色
[4]曹继奎.浅析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法
[5]黄黎娜.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1.2
中职是培养高素质劳动与中初级专门人才的基地,体育课程要致力于提高中职生与未来职业有关的运动技能、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根据中职学校“职业”性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提高中职生的终生体育意识,成为了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所以,中职体育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走自己的特色道路,以适应中职体育教学的发展。
1中职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改变方向
中职的体育教学的现状主要是:1.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体育认知能力差,进取动机差,意志品质薄弱;2.教材选择不够科学,未结合中职专业特点,创编内容较少;3.教学组织、教法单调;4.优化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不够完善;5.学生成绩的评价比较的单一。
中职学生在学校主要接受关于就业方面的針对性教育,所学的内容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需要学生具备独立的动手和操作能力。这些学生与普通学校的学生相比较而言,具有针对性和特殊性。为了能够使得中职的体育教学工作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已经逐渐在发生着变化,正在向职业特色化的方向转变,这种特色化的体育教学富有新的理念,最大的特点就是寓教于乐,使得学生心理和身体以及社会适应等均实现健康。要实现体育特色化教学,就必须能够从根本上进行改革,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提出有针对性的、多元化的教学。
2中职体育进行特色教学的策略
2.1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学生参加工作后的长期体育运动习惯做好准备工作,离开校门后,人生之路才刚开始,未来的生活中,体育锻炼习惯将影响他们一生的健康发展,所以在学生最后的学校学习阶段,要给予他们系统的体育知识和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结合中职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改变过去长期形成的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重新建立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为目标,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教学目的中职体育教学体系,既要育人也要育体,结合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需要,增强操作能力与终身受益的体育教学。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主动运动,终身体育的习惯和意识,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做好最后阶段的教育工作。
2.2结合专业特点安排教学内容: 中职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技能训练;从而体现中职体育教学的实践性、专业性,为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做准备。为此,体育教师要联合专业课教师研究、分析确定专业或职业岗位群的职业活动特点及岗位对体能的适应能力的要求,从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生物力学、以及体育相关理论学的高度将体能素质的发展要素作为确立依据,设计训练手段,选择相关教材和竞技运动体育教材,制定教学目标,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均要掌握本专业的专项锻炼方法,提高对职业的适应力,能够很好地就业工作,让学生终身受益。如:对于以后从事诸如机器维修人员、技术人员等综合型工作的学生需要身体各部位具有较高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这些专业的体育课程可以多增添球类、健身跑、游泳、引体向上、俯卧撑和仰卧起坐等课程,以便提高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心肺功能,预防身体畸形。
2.3进行模拟劳动教学: 中职学生就业后,职业劳动会使他们呈现一定的姿势进行工作,成就他们一定的外在形态。我们根据学生日后的工作特征,以体育为手段,以体能锻炼为目标,进行模拟劳动技能的运动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体能,又为日后的工作做好了身体方面的准备,使他们工作后尽早适应岗位要求。为了锻炼焊工学生的臂力及灵活性,在教学中,我们开展了模拟劳动技能的训练,比如我们让学生在操场上站在不同间距、不同高度的位置上,围成圆圈,然后进行实心球的传接锻炼。进而锻炼了学生的双手及双臂的能力和耐力。另外还可以在操场的不同位置摆放不同重量的哑铃或者轻型杠铃,让学生快速移动搬运。分成组后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增加了趣味性,学生非常愿意参与此类活动,教学效果良好。锻炼了身体,提高了劳动能力。
2.4预防损伤保健教育: 长期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会给人带来身体的不适,职业病和职业损伤是不可避免的。中职体育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内容,使学生工作后,避免或者减少发生劳动损伤。所以应该使学生了解未来职业的特点及容易发生的劳动损伤,学习职业与健康理论知识,避免发生由于长期职业习惯导致身体损害的职业病,使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方法进行相应的锻炼和防护来避免职业病的发生,最大程度地维护自身的健康。例如:计算机、财会电算化等专业要求增强手指、手腕的力量以及眼手的协调能力,因此教学中宜多安排排球、乒乓球、篮球等运动项目类的活动;对于伏案型工作者,由于长期工作会导致颈椎酸痛、脑部供血不足、眼睛疲劳等现象,体育教师还要教会以后从事此类工作的中职学生学会工间操、伸展脊柱、眼保健操、倒立技巧、全身运动项目,如球类、健身跑、游泳等;对于以后从事护理、烹调、车床等站立型工作的中职学生,由于长期站立。很容易下肢肿胀酸痛、易患内脏下垂和腰肌劳损。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工问操、下蹲起立、太极拳、健美操、按摩、健身跑、跳绳、游泳等下肢节律性活动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消除下肢肌肉紧张,增强心肺功能。
2.5优化师资力量和强化教学设施: 改革创新的关键是教师的业务水平能力,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过程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因此体育教师应一方面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和提升学历层次,另一方面加强体育教师素质培养,逐步优化师资队伍中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指导能力。中职学校在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方面,由于受办学条件和学校专业建设的影响,体育教学硬件和软件受到严重的束缚。应适当的增加对体育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促进教学设施和场地的改善,强化学校体育器材配备,体育课程改革的步伐才会加快,学校体育功能才得以发挥。
2.6确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主要采取统一的评定方式给学生评分,无法充分兼顾到学生的先天体质差异、兴趣爱好等因素,容易使学生丧失体育兴趣。因此,为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体育课学习的评价一定要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就要求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加大平时成绩和技能成绩考核的比重,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标准层次化。只有考核的过程化、多样化和灵活化,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实际,从而做到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可以及时反馈其优点及不足,便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提高。
2.7构建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锻炼是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学校师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中职学校应根据本校特点积极发展学校体育文化,树立科学的校园体育文化观。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强调技能与文化的自然渗透与融合。
总之,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只有通过改革和创新,不断完善和运用特色教学,优化体育课程设置,突出教学方法灵活化、考核评价多样化;优化师资队伍,积极创建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课堂教学效率有明显的提高,达到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洪泰田,邓树勋等.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分析.运动生理学,1998
[2]吴为清.职业中专学校体育特色教学的实验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21)
[3]姚绍伟.让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凸显特色
[4]曹继奎.浅析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法
[5]黄黎娜.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