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解采用不同饲料培育达氏鳇(Huso dauricus)稚幼鱼的效果,通过分别投喂混合饲料及全人工饲料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混合饲料组开口早,且开口率高,从混合饲料到纯人工饲料过渡较平稳,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鱼苗摄食旺盛,体格健壮;而全人工饲料组开口时间滞后,且有较大比例苗未开口,成为谢苗,观察发现开了口的苗初期也不很健壮,有个适应过程,咬尾吞噬现象多,后期整体苗参差不齐,成活率较低。对比来看混合饲料组效果较好。
关键词:达氏鳇(Huso dauricus);稚幼鱼;饲料;对比;成活率
达氏鳇(Huso dauricus)隶属于鲟科,鳇属,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流域,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尤其是用其卵所腌制的鱼子酱粒径大,光泽饱满,品质奇佳,决不逊于欧洲鳇鱼子酱。正是由于其巨大的商业价值,近些年遭到了过度捕捞,使其自然资源遭到了极大破坏,为保护和恢复此珍贵品种,国家将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也被世界濒危组织列入受国际保护目录当中。而解决此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即人工繁殖后,培育大规格幼苗,进行公益放流,或进一步通过合法途径,经人工养殖培育进入市场,这样既可恢复自然资源,也可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因此如何培育幼苗就显得尤为重要。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培育饲料为升索鲟鱼微粒子饲料。试验用鱼是黑龙江省水生动物资源增殖保护站于2017年5月29日催产的受精卵孵化而来,于2017年6月2日将受精卵运到萝北放流基地,6月4日出苗完毕,6月12日开始投喂。
1.2试验环境
试验地点在鹤岗市萝北县肇兴镇萝北鲟鳇鱼放流基地,水源为井水,水温8℃左右,溶氧很低,经过锅炉提温及罗茨鼓风机曝气,使鱼苗培育用水水温保持在17~20℃之间,溶氧7.5~9.8mg/L,饱和度为82.9%~100%;鱼池为半径1m,高度50 cm的圆形玻璃缸,中间有排水管,初期水深27 cm,鱼苗开口摄食后,加高到33 cm,水交换量为每天大约10次。
1.3试验方法
选出相邻的4个池子中孵出的魚苗,其中2个作为全人工饲料投喂组,2个作为混合饲料投喂组,中间分池按同等条件分池(6月26日、7月1日分别分池,将原来的鱼平均分为2盆),直到混合投喂组完全用人工饲料投喂,并且2试验组剩余鱼苗身体健壮,死亡量几乎为零时结束,然后对比两组的成活率及生长速度,以遴选出更适合的培育方式。混合饲料制作方法:取一定量的水蚯蚓经土霉素和盐水消毒后剁碎与人工饲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浸泡几分钟后,用水化开投喂。投放密度,每池8 000尾。投喂次数:每小时一次,3天后改为每2 h投喂一次,投饵情况见表1。
1.4试验管理
每4 h测水温及溶氧1次,一天6次;每天早晚各清池一次,以保证水环境清洁,并记录鱼苗死亡数据;每隔3天用杜邦卫可2 mg/L连续消毒2天,以预防疾病。每隔3天测量鱼苗重量及体长,以此调整投喂量。
2结果讨论
从表2中可以看出6月11日至6月20日全人工饲料组1和组2鱼苗体重增加不明显,而混合饲料组鱼苗从开口开始体重就稳步增加,体格健壮,说明混合饲料组1和组2从投喂开始就已经开口摄食,而全人工饲料组并未摄食。7月2日到7月5日全人工饲料组1和组2体重增加较快,可能与其摄食正常后,补偿生长有关,虽然如此,但体重已与混合饲料组相去甚远。
表3表明混合饲料组成活率远远高于全人工饲料组,优势明显。
从图1可以看出混合饲料组与全人工饲料组达氏鳇稚鱼曲线区别明显,前者只有一个死亡高峰,且绝对值远低于后者,整体过度比较明显;全人工饲料组死亡率从6月18日开始增加直至7月2日,期间死亡比例都很高,峰值为人工饲料组1,死亡率21%左右,有两个波峰,可能是投喂饲料时有部分苗误食了些许饲料,但没有真正开口,然后勉强维持生命到最后。
3小结
综上可以看出混合饲料组达氏鳇稚鱼生长速度和成活率都远远高于全人工饲料组,另外苗的整齐状况有所不同,全人工饲料组个体差异较大,混合饲料组较均匀。达氏鳇性情凶猛,为大型肉食性淡水鱼类,自然状况下其幼体也以底栖动物为食,其食性比较顽固,因此直接用全人工饲料开口,不能迎合达氏鳇的味觉,可能是全人工饲料组效果较差的直接原因;而混合饲料组有个较好的过渡,使其逐渐适应了饲料的口味。
关键词:达氏鳇(Huso dauricus);稚幼鱼;饲料;对比;成活率
达氏鳇(Huso dauricus)隶属于鲟科,鳇属,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流域,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尤其是用其卵所腌制的鱼子酱粒径大,光泽饱满,品质奇佳,决不逊于欧洲鳇鱼子酱。正是由于其巨大的商业价值,近些年遭到了过度捕捞,使其自然资源遭到了极大破坏,为保护和恢复此珍贵品种,国家将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也被世界濒危组织列入受国际保护目录当中。而解决此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即人工繁殖后,培育大规格幼苗,进行公益放流,或进一步通过合法途径,经人工养殖培育进入市场,这样既可恢复自然资源,也可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因此如何培育幼苗就显得尤为重要。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培育饲料为升索鲟鱼微粒子饲料。试验用鱼是黑龙江省水生动物资源增殖保护站于2017年5月29日催产的受精卵孵化而来,于2017年6月2日将受精卵运到萝北放流基地,6月4日出苗完毕,6月12日开始投喂。
1.2试验环境
试验地点在鹤岗市萝北县肇兴镇萝北鲟鳇鱼放流基地,水源为井水,水温8℃左右,溶氧很低,经过锅炉提温及罗茨鼓风机曝气,使鱼苗培育用水水温保持在17~20℃之间,溶氧7.5~9.8mg/L,饱和度为82.9%~100%;鱼池为半径1m,高度50 cm的圆形玻璃缸,中间有排水管,初期水深27 cm,鱼苗开口摄食后,加高到33 cm,水交换量为每天大约10次。
1.3试验方法
选出相邻的4个池子中孵出的魚苗,其中2个作为全人工饲料投喂组,2个作为混合饲料投喂组,中间分池按同等条件分池(6月26日、7月1日分别分池,将原来的鱼平均分为2盆),直到混合投喂组完全用人工饲料投喂,并且2试验组剩余鱼苗身体健壮,死亡量几乎为零时结束,然后对比两组的成活率及生长速度,以遴选出更适合的培育方式。混合饲料制作方法:取一定量的水蚯蚓经土霉素和盐水消毒后剁碎与人工饲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浸泡几分钟后,用水化开投喂。投放密度,每池8 000尾。投喂次数:每小时一次,3天后改为每2 h投喂一次,投饵情况见表1。
1.4试验管理
每4 h测水温及溶氧1次,一天6次;每天早晚各清池一次,以保证水环境清洁,并记录鱼苗死亡数据;每隔3天用杜邦卫可2 mg/L连续消毒2天,以预防疾病。每隔3天测量鱼苗重量及体长,以此调整投喂量。
2结果讨论
从表2中可以看出6月11日至6月20日全人工饲料组1和组2鱼苗体重增加不明显,而混合饲料组鱼苗从开口开始体重就稳步增加,体格健壮,说明混合饲料组1和组2从投喂开始就已经开口摄食,而全人工饲料组并未摄食。7月2日到7月5日全人工饲料组1和组2体重增加较快,可能与其摄食正常后,补偿生长有关,虽然如此,但体重已与混合饲料组相去甚远。
表3表明混合饲料组成活率远远高于全人工饲料组,优势明显。
从图1可以看出混合饲料组与全人工饲料组达氏鳇稚鱼曲线区别明显,前者只有一个死亡高峰,且绝对值远低于后者,整体过度比较明显;全人工饲料组死亡率从6月18日开始增加直至7月2日,期间死亡比例都很高,峰值为人工饲料组1,死亡率21%左右,有两个波峰,可能是投喂饲料时有部分苗误食了些许饲料,但没有真正开口,然后勉强维持生命到最后。
3小结
综上可以看出混合饲料组达氏鳇稚鱼生长速度和成活率都远远高于全人工饲料组,另外苗的整齐状况有所不同,全人工饲料组个体差异较大,混合饲料组较均匀。达氏鳇性情凶猛,为大型肉食性淡水鱼类,自然状况下其幼体也以底栖动物为食,其食性比较顽固,因此直接用全人工饲料开口,不能迎合达氏鳇的味觉,可能是全人工饲料组效果较差的直接原因;而混合饲料组有个较好的过渡,使其逐渐适应了饲料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