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截至8月底所有上市股份制银行中报悉数披露,在经济增速下行的大背景下,银行业的业绩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股份制银行的竞争格局如何,其主要财务指标表现如何,本文试图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
规模指标
资产规模格局变化,兴业成为股份制领头羊。2016年中报显示,上市股份制银行中兴业银行以5.71万亿元资产规模超越招商,成为股份制银行中规模最大的银行,紧随其后的是中信(5.61万亿元)、招商(5.54万亿元)、浦发(5.37万亿元)和民生(5.25万亿元),总资产排名格局保持稳定(见图1)。
资产增速总体稳定,银行间分化明显。中报显示,股份制银行资产增速排名为(见图2):光大银行(18.85%)、民生(1 6 . 1 4%)、平安(1 1 . 7 2%)、华夏(1 1 . 3 8%)、中信(9.46%)、兴业(7.75%)、浦发(6.48%)和招商(1.14%),正是由于仅1%的增速使招商丧失了保持多年的最大股份制银行的宝座。但从股份制银行资产增速的均值看,2016年上半年为10%,与上年基本持平。
贷款余额持续增长,行业格局基本稳定。尽管股份制银行总资产排名发生了变化(见图3),但贷款余额的行业格局保持稳定,招商以超过3万亿元保持霸主地位,依次为中信(2.75万亿元)、浦发(2.45万亿元)、民生(2.27万亿元)和兴业(1.95万亿元),对比发现,银行的贷款排名与资产排名并不一致,尤其是资产排名第一的兴业贷款排名仅为第四,原因是兴业总资产中贷款占比仅为三分之一(投资类资产占比高达52%)远低于其他股份制银行超过50%的贷款占比。
从贷款增速看,除平安银行外,所有股份制银行上半年贷款增速高于上年全年,其中排名领先的是(见图4):光大图1 股份制银行资产规模排名图2 股份制银行资产增速排名图3 股份制银行贷款余额排名(19.90%)、中信(19.12%)和民生(16.69%),兴业和浦发增速相对较低。出于防控风险需要,个人房贷余额快速增加,增速远高于其他贷款。2016年上半年股份制银行个人贷款同比增长46%,超出贷款平均增速30个百分点。个人房贷余额排名领先的银行为(见图5):招商(6149亿元)、兴业(3922亿元)、中信(3481亿元)和浦发(3380亿元),民生以1948亿元排名第六。
存款增速放缓,浦发存款出现罕见负增长。股份制银行上半年存款同比增长7.7%,较上年全年增速放缓2.2个百分点,但浦发和兴业出现-1.1%和1.2%的低速增长。但股份制银行存款余额排名基本稳定(见图6):招商(3.69萬亿元)、中信(3.46万亿元)、浦发(2.96万亿元)、民生(2.93万亿元)和兴业(2.48万亿元),由于民生银行存款同比增长11%,高出浦发12个百分点,未来民生存款排名将超过浦发。
收入指标
营收增速放缓,招商领先优势明显。尽管兴业和中信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招商,但营业收入招商领先优势显著,具体排名是(见图7):招商(1129亿元)、浦发(822亿元)、兴业(809亿元)、中信(782亿元)和民生(780亿元)。银行营收增速与资产增速通常保持一致,但图8显示,平安、兴业、浦发、中信、招商五家银行的营收增速明显超过资产增速,其中招商银行资产增速仅1%但实现了8%的营收增长,表明其非利息收入增长和定价能力已经成功弥补资产增速放缓的不足。
受净利差收窄的影响,利息净收入增速放缓。上半年股份制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5%,较上年回落10个百分点,表明净利差收窄对银行利息净收入的影响正在显现。虽然股份制银行资产规模格局发生变化,但利息净收入排名变化较小,具体为(见图9):招商(675亿元)、兴业(589亿元)、浦发(551亿元)、中信(534亿元)和民生(474亿元),其中招商、民生利息净收入增速分别仅为2.08%和0.94%。
非利息收入保持快速增长,浦发51%增速领先同业。今年上半年股份制银行非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21%,远高于5%的利息净收入水平,表明非利息收入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相对较小。股份制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排名有所变化(见图10),在招商和民生保持前两位的情况下,浦发超过中信和兴业成为非利息收入第三大股份制银行。
投资净收益大幅增加,兴业在投资方面取得领先。数据显示,股份制银行上半年的投资净收益同比增长89%,比上年全年超出18个百分点,表明股份制银行为应对净利差收窄影响而加大了投资类资产的持有,其中兴业在投资类资产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与贷款占比相当,处于同业领先地位。图11显示,上半年股份制银行投资净收益具体排名为:兴业(87亿元)、招商(83亿元)、民生(60亿元)、浦发(37亿元)和中信(31亿元),光大和华夏投资净收益相对较低。
由于生息资产收益率降幅大于成本率,股份制银行净利差持续收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股份制银行净利差为2.13%,较年初收窄17个基点,原因是生息资产收益率为4.34%,同比下降89个基点,计息负债成本率为2.19%,同比减少72个基点,最终导致银行净利差的收窄。尽管如此,银行间净利差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为(见图12):平安(2.67%)、招商(2.45%)、华夏(2.34%)、兴业(2.03%)、中信(2%)、浦发(1.88%)和民生(1.88%)。
生息资产收益率方面(见图13),平安(4.90%)、兴业(4.52%)、华夏(4.45%)均在平均水平之上,表明它们在资产定价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民生(4.15%)处于中下水平。
计息负债成本率( 资金成本) 方面( 见图1 4 ) , 招商(1.71%)领先优势明显,资金成本明显低于2.19%的平均成本率,华夏以2.11%的成本率次之,民生的2.27%成本处于同业中等水平。 成本与风险指标
成本收入比持续回落,兴业和浦发获取收入能力优势明显。成本收入比是指营业费用与折旧之和与营业收入之比,反映出银行每一单位收入需要支出的成本。数据显示,为应对经济下行及利率市场化的不利影响,股份制银行通过控股成本使成本收入由上年的28%降至上半年的25%,排名先前的银行为(见图15):兴业(18.82%)、浦发(20.36%)、民生(23.03%)、招商(23.44%)、中信(24.88%),成本收入比的降低也意味着股份制银行的薪酬优势正在减弱。
管理费用增速放缓,民生降幅巨大。管理费用与银行规模正相关,在银行资产规模扩张的同时管理费用增速明显放缓,上半年同比增长3%,较上年同期回落8个百分点,其中民生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4%引起市场关注,规模第一的兴业管理费用仅排第六,表明后者成本控制的优势巨大。(见图16)不良贷款率整体攀升,中信和光大至升回落。上半年股份制银行不良率均值为1.60%,同比上升0.26个百分点,较年初仅增加0.06个百分点,表明股份制银行贷款质量趋于稳定。具体来说,中信(1.40%)和光大(1.50%)较年初有所回落,兴业和招商不良率较年初增长较快,分别增加0.17和0.15个百分点。(见图17)。
不良贷款余额持续增加,增幅有所回落。上半年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加729亿元,增幅为37%,较上年同其回落17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与银行贷款规模相关,具体排名为(见图18):招商(553亿元)、浦发(403亿元)、中信(385亿元)、民生(381亿元)、兴业(319亿元)。
逾期贷款增幅减缓,招商逾期同比回落。上半年股份制银行逾期贷款余额为5992亿元,同比增速14%,较上年回落24个百分点。由于逾期贷款部分会转化为不良贷款,因而逾期贷款增速放缓也意味着股份制银行资产质量趋于稳定。逾期贷款与银行的贷款余额及风险控制能力密切相关,具体排名为(见图19):民生(1055亿元)、中信(989亿元)、招商(819亿元)、浦发(723亿元)和平安(607亿元)。从逾期率看,招商(2.71%)、浦发(2.95%)和兴业(3.08%)相对较低,未来面临不良上升的压力较小。
受不良贷款余额上升影响,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持续下降。上半年股份制银行拨备覆盖率均值为175%,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降幅有所收窄。由于监管机构对银行拨备覆盖率有150%的监管红线,远高于监管下线的興业(219%)、浦发(208%)、招商(189%)拨备相对充足,应对不良贷款冲击的能力明显强于其他银行。(见图20)
盈利能力指标
净利润小幅增长,增速与前期基本持平。上半年8家股份制银行净利润合计1820亿元,同比增长5.39%,与上期基本持平。从净利润排名看,格局基本稳定,具体为(见图21):招商(353亿元)、兴业(296亿元)、民生(277亿元)、浦发(270亿元)和中信(237亿元)。
浦发和招商盈利增速回升明显,其他银行盈利增速呈回落之势。图22显示,浦发以12%的净利润增速领先同业,招商回升至6.52%排名次之,平安(6.10%)、华夏(6.07%)和兴业(5.81%)略高于平均水平,其他银行盈利勉强保持正增长。
中报分析若干结论
资产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利润增速,股份制银行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盈利能力正在削弱。上文指出,股份制银行上半年资产增速为10%,净利润增速为5%,显示出净利差收窄及不良双升对银行业利润的侵蚀日益加大,如果这种趋势得不到遏制(目前看银行业贷款的按揭贷款化使贷款利率不断下行,可能进一步收窄银行利差),今年股份制银行的利润增速将进一步下滑,部分银行可能出现利润负增长。
逾期贷款的大幅上升使银行业未来扭转不良双升的局面变得困难。上半年股份制银行逾期贷款余额近6000亿元,是其上半年利润的3倍,同比增长14%,高于10%的总资产增速,表明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仍在恶化,如果当前逾期贷款中20%迁徙为不良贷款,将侵蚀掉股份制银行全年利润的四分之一。因此,防范逾期贷款的过快增长是银行业的当务之急。
个人房贷余额的过快增长使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加剧,使其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上升。2016年7月银行业所有新增贷款4636亿元几乎悉数流入个人房贷,资产荒使银行争相涌入长期限的个人房贷,甚至不惜利率下浮。据测算年底个人房贷余额将达到20万亿元,这些贷款均是期限长达20年左右的长期贷款,但银行存款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如果考虑到目前低利率引发的存款活期化,银行业流动性风险正在上升。
中国经济房地产化使银行业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更加复杂,银行业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协调变得困难。最近一则上市公司通过出售两套学区房保壳的新闻暴露出中国一线城市炒房的暴利与实体经济的艰难,众多上市公司一年利润不够在北京买一套房,这使银行可安全贷款的公司客户大大减少,而疯狂上涨的房价使个人房贷、一二线城市的开发贷、土地储备贷都成了银行贷款的避风港,这使得银行业的资金30%以上流入房地产,不断刷新房价并推高全社会的生活成本,使制造业成本方面的竞争力丧失殆尽,外资企业正从中国向东南亚低劳动力成本的国家转移,这意味着中国失业率正在上升,居民收入水平将会下降,最终使居民加杠杆行为戛然而止。当国家只剩下房地产行业一枝独秀的时侯,我们无法想象经济如何运转,银行业如何经营,这就像负利率政策的影响一样,我们正航行在一个未知的海域。
(作者单位:中国民生银行)
规模指标
资产规模格局变化,兴业成为股份制领头羊。2016年中报显示,上市股份制银行中兴业银行以5.71万亿元资产规模超越招商,成为股份制银行中规模最大的银行,紧随其后的是中信(5.61万亿元)、招商(5.54万亿元)、浦发(5.37万亿元)和民生(5.25万亿元),总资产排名格局保持稳定(见图1)。
资产增速总体稳定,银行间分化明显。中报显示,股份制银行资产增速排名为(见图2):光大银行(18.85%)、民生(1 6 . 1 4%)、平安(1 1 . 7 2%)、华夏(1 1 . 3 8%)、中信(9.46%)、兴业(7.75%)、浦发(6.48%)和招商(1.14%),正是由于仅1%的增速使招商丧失了保持多年的最大股份制银行的宝座。但从股份制银行资产增速的均值看,2016年上半年为10%,与上年基本持平。
贷款余额持续增长,行业格局基本稳定。尽管股份制银行总资产排名发生了变化(见图3),但贷款余额的行业格局保持稳定,招商以超过3万亿元保持霸主地位,依次为中信(2.75万亿元)、浦发(2.45万亿元)、民生(2.27万亿元)和兴业(1.95万亿元),对比发现,银行的贷款排名与资产排名并不一致,尤其是资产排名第一的兴业贷款排名仅为第四,原因是兴业总资产中贷款占比仅为三分之一(投资类资产占比高达52%)远低于其他股份制银行超过50%的贷款占比。
从贷款增速看,除平安银行外,所有股份制银行上半年贷款增速高于上年全年,其中排名领先的是(见图4):光大图1 股份制银行资产规模排名图2 股份制银行资产增速排名图3 股份制银行贷款余额排名(19.90%)、中信(19.12%)和民生(16.69%),兴业和浦发增速相对较低。出于防控风险需要,个人房贷余额快速增加,增速远高于其他贷款。2016年上半年股份制银行个人贷款同比增长46%,超出贷款平均增速30个百分点。个人房贷余额排名领先的银行为(见图5):招商(6149亿元)、兴业(3922亿元)、中信(3481亿元)和浦发(3380亿元),民生以1948亿元排名第六。
存款增速放缓,浦发存款出现罕见负增长。股份制银行上半年存款同比增长7.7%,较上年全年增速放缓2.2个百分点,但浦发和兴业出现-1.1%和1.2%的低速增长。但股份制银行存款余额排名基本稳定(见图6):招商(3.69萬亿元)、中信(3.46万亿元)、浦发(2.96万亿元)、民生(2.93万亿元)和兴业(2.48万亿元),由于民生银行存款同比增长11%,高出浦发12个百分点,未来民生存款排名将超过浦发。
收入指标
营收增速放缓,招商领先优势明显。尽管兴业和中信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招商,但营业收入招商领先优势显著,具体排名是(见图7):招商(1129亿元)、浦发(822亿元)、兴业(809亿元)、中信(782亿元)和民生(780亿元)。银行营收增速与资产增速通常保持一致,但图8显示,平安、兴业、浦发、中信、招商五家银行的营收增速明显超过资产增速,其中招商银行资产增速仅1%但实现了8%的营收增长,表明其非利息收入增长和定价能力已经成功弥补资产增速放缓的不足。
受净利差收窄的影响,利息净收入增速放缓。上半年股份制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5%,较上年回落10个百分点,表明净利差收窄对银行利息净收入的影响正在显现。虽然股份制银行资产规模格局发生变化,但利息净收入排名变化较小,具体为(见图9):招商(675亿元)、兴业(589亿元)、浦发(551亿元)、中信(534亿元)和民生(474亿元),其中招商、民生利息净收入增速分别仅为2.08%和0.94%。
非利息收入保持快速增长,浦发51%增速领先同业。今年上半年股份制银行非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21%,远高于5%的利息净收入水平,表明非利息收入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相对较小。股份制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排名有所变化(见图10),在招商和民生保持前两位的情况下,浦发超过中信和兴业成为非利息收入第三大股份制银行。
投资净收益大幅增加,兴业在投资方面取得领先。数据显示,股份制银行上半年的投资净收益同比增长89%,比上年全年超出18个百分点,表明股份制银行为应对净利差收窄影响而加大了投资类资产的持有,其中兴业在投资类资产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与贷款占比相当,处于同业领先地位。图11显示,上半年股份制银行投资净收益具体排名为:兴业(87亿元)、招商(83亿元)、民生(60亿元)、浦发(37亿元)和中信(31亿元),光大和华夏投资净收益相对较低。
由于生息资产收益率降幅大于成本率,股份制银行净利差持续收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股份制银行净利差为2.13%,较年初收窄17个基点,原因是生息资产收益率为4.34%,同比下降89个基点,计息负债成本率为2.19%,同比减少72个基点,最终导致银行净利差的收窄。尽管如此,银行间净利差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为(见图12):平安(2.67%)、招商(2.45%)、华夏(2.34%)、兴业(2.03%)、中信(2%)、浦发(1.88%)和民生(1.88%)。
生息资产收益率方面(见图13),平安(4.90%)、兴业(4.52%)、华夏(4.45%)均在平均水平之上,表明它们在资产定价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民生(4.15%)处于中下水平。
计息负债成本率( 资金成本) 方面( 见图1 4 ) , 招商(1.71%)领先优势明显,资金成本明显低于2.19%的平均成本率,华夏以2.11%的成本率次之,民生的2.27%成本处于同业中等水平。 成本与风险指标
成本收入比持续回落,兴业和浦发获取收入能力优势明显。成本收入比是指营业费用与折旧之和与营业收入之比,反映出银行每一单位收入需要支出的成本。数据显示,为应对经济下行及利率市场化的不利影响,股份制银行通过控股成本使成本收入由上年的28%降至上半年的25%,排名先前的银行为(见图15):兴业(18.82%)、浦发(20.36%)、民生(23.03%)、招商(23.44%)、中信(24.88%),成本收入比的降低也意味着股份制银行的薪酬优势正在减弱。
管理费用增速放缓,民生降幅巨大。管理费用与银行规模正相关,在银行资产规模扩张的同时管理费用增速明显放缓,上半年同比增长3%,较上年同期回落8个百分点,其中民生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4%引起市场关注,规模第一的兴业管理费用仅排第六,表明后者成本控制的优势巨大。(见图16)不良贷款率整体攀升,中信和光大至升回落。上半年股份制银行不良率均值为1.60%,同比上升0.26个百分点,较年初仅增加0.06个百分点,表明股份制银行贷款质量趋于稳定。具体来说,中信(1.40%)和光大(1.50%)较年初有所回落,兴业和招商不良率较年初增长较快,分别增加0.17和0.15个百分点。(见图17)。
不良贷款余额持续增加,增幅有所回落。上半年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加729亿元,增幅为37%,较上年同其回落17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与银行贷款规模相关,具体排名为(见图18):招商(553亿元)、浦发(403亿元)、中信(385亿元)、民生(381亿元)、兴业(319亿元)。
逾期贷款增幅减缓,招商逾期同比回落。上半年股份制银行逾期贷款余额为5992亿元,同比增速14%,较上年回落24个百分点。由于逾期贷款部分会转化为不良贷款,因而逾期贷款增速放缓也意味着股份制银行资产质量趋于稳定。逾期贷款与银行的贷款余额及风险控制能力密切相关,具体排名为(见图19):民生(1055亿元)、中信(989亿元)、招商(819亿元)、浦发(723亿元)和平安(607亿元)。从逾期率看,招商(2.71%)、浦发(2.95%)和兴业(3.08%)相对较低,未来面临不良上升的压力较小。
受不良贷款余额上升影响,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持续下降。上半年股份制银行拨备覆盖率均值为175%,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降幅有所收窄。由于监管机构对银行拨备覆盖率有150%的监管红线,远高于监管下线的興业(219%)、浦发(208%)、招商(189%)拨备相对充足,应对不良贷款冲击的能力明显强于其他银行。(见图20)
盈利能力指标
净利润小幅增长,增速与前期基本持平。上半年8家股份制银行净利润合计1820亿元,同比增长5.39%,与上期基本持平。从净利润排名看,格局基本稳定,具体为(见图21):招商(353亿元)、兴业(296亿元)、民生(277亿元)、浦发(270亿元)和中信(237亿元)。
浦发和招商盈利增速回升明显,其他银行盈利增速呈回落之势。图22显示,浦发以12%的净利润增速领先同业,招商回升至6.52%排名次之,平安(6.10%)、华夏(6.07%)和兴业(5.81%)略高于平均水平,其他银行盈利勉强保持正增长。
中报分析若干结论
资产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利润增速,股份制银行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盈利能力正在削弱。上文指出,股份制银行上半年资产增速为10%,净利润增速为5%,显示出净利差收窄及不良双升对银行业利润的侵蚀日益加大,如果这种趋势得不到遏制(目前看银行业贷款的按揭贷款化使贷款利率不断下行,可能进一步收窄银行利差),今年股份制银行的利润增速将进一步下滑,部分银行可能出现利润负增长。
逾期贷款的大幅上升使银行业未来扭转不良双升的局面变得困难。上半年股份制银行逾期贷款余额近6000亿元,是其上半年利润的3倍,同比增长14%,高于10%的总资产增速,表明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仍在恶化,如果当前逾期贷款中20%迁徙为不良贷款,将侵蚀掉股份制银行全年利润的四分之一。因此,防范逾期贷款的过快增长是银行业的当务之急。
个人房贷余额的过快增长使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加剧,使其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上升。2016年7月银行业所有新增贷款4636亿元几乎悉数流入个人房贷,资产荒使银行争相涌入长期限的个人房贷,甚至不惜利率下浮。据测算年底个人房贷余额将达到20万亿元,这些贷款均是期限长达20年左右的长期贷款,但银行存款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如果考虑到目前低利率引发的存款活期化,银行业流动性风险正在上升。
中国经济房地产化使银行业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更加复杂,银行业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协调变得困难。最近一则上市公司通过出售两套学区房保壳的新闻暴露出中国一线城市炒房的暴利与实体经济的艰难,众多上市公司一年利润不够在北京买一套房,这使银行可安全贷款的公司客户大大减少,而疯狂上涨的房价使个人房贷、一二线城市的开发贷、土地储备贷都成了银行贷款的避风港,这使得银行业的资金30%以上流入房地产,不断刷新房价并推高全社会的生活成本,使制造业成本方面的竞争力丧失殆尽,外资企业正从中国向东南亚低劳动力成本的国家转移,这意味着中国失业率正在上升,居民收入水平将会下降,最终使居民加杠杆行为戛然而止。当国家只剩下房地产行业一枝独秀的时侯,我们无法想象经济如何运转,银行业如何经营,这就像负利率政策的影响一样,我们正航行在一个未知的海域。
(作者单位:中国民生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