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交际能力的诀窍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bmnbmnbmnbm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是否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孩子在不同人的面前,常常有不同的表现。孩子在父母面前,通常都会比较乖巧,而一旦家里有长辈时,孩子的表现通常就会大相径庭,孩子知道有爷爷奶奶这座靠山呢。尤其是大多数父母与老人之间,还不能完全统一教育思想和行动,于是孩子就会在这种关系中,找到自己最舒适的地带。可见,孩子的这种能力可谓天性使然。
  
  忽略矛盾并非逃避
  
  很多情况下,家长越是在意什么事情,孩子可能越把它当回事。就拿最简单的摔个跤来说,你不理他让他自己爬起来其实倒没事儿。如果家长越是又抱又哄,孩子反而会觉得自己受了多大的伤害,甚至大哭起来。这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同理。
  你不把它当事儿,对于孩子来说就不再是事儿了。孩子在交往中,产生矛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完全可以由孩子自己去协商、解决,大人不必干涉。这其实是一种社会生活的预演:学会处理与他人的纠纷,学会调整自己的态度去达到自己的结果。这对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是有百利的。父母对孩子的不同处理方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以后在群体中的表现。
  有调查显示:人缘极好的受欢迎儿童在集体中占到13%,人际关系极差的受排斥儿童占14%,而受忽略的儿童的比例高达20%,一般型的儿童占53%。因此,这就是为什么一个班级的几个班干部,通常都是人缘最好的几个孩子,他们将在集体中起到积极的凝聚作用。
  
  处理孩子之间矛盾的误区
  
  有一些家长,在孩子交往间发生矛盾时,通常都会采取以下几种做法,而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误区一:父母出头平息矛盾。这类家长,会代替自己的孩子去与其他孩子商量、谈判。但事实上,这非常不妥当,不仅剥夺了孩子锻炼协商能力的机会,还会使孩子产生依赖性。同时,会使孩子在其他小朋友心中产生不好的印象:“他就会打小报告,以后不理他了。”这样,孩子很可能被孤立。
  第二,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怕孩子受委屈,又不愿意去介入孩子的矛盾,于是用另一个游戏、玩具或其他玩的机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种方式虽优于前者,但是给了孩子另一个非积极的启示:矛盾是可以避免的。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不敢直面挑战,或者会很孤僻。
  事实上,孩子间的同伴关系是任何关系都不能取代的。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平等,而在游戏中也能获得社会交往的知识、锻炼社交技能、学会遵守约定的规则,最重要的是可以获得集体归属感。有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1岁的婴儿就开始对见过两三次面的其他婴儿表现出更多的亲近,比如:相互触摸、心情愉悦;1-2岁的婴儿就开始了相互游戏,表现出初步的交往能力了。
  
  孩子需要“无组织”、“有纪律”
  
  家长要鼓励孩子间的群体活动,允许孩子参加没有成人参与组织的自发性游戏。如果都是孩子们在一起,他们就需要自己去建立规则和遵守规则,而孩子们之间由于没有裁判,小朋友之间就要互相妥协、协调、让步和服从大局。最重要的是,这时候没有家长可以依赖,完全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融入集体。
  而家长要创造各种条件为孩子建立群体活动的环境,比如:让他去你目所能及的社区广场玩,参加各种各样的运动队等。而每次孩子游戏回来,可以和孩子聊聊今天活动开心吗?遇到了什么问题吗?可以帮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问题,因为换位思考、推己及人的意识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最后,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去避免矛盾,但也不要一味地害怕遇到矛盾,出了问题想办法去与他人协商解决就是了。
  
  给孩子创造人际交往的环境
  
  有的父母认为,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进了幼儿园后就会好起来,但实际上,幼儿园可是个“适者生存”的环境。为什么有的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因为孩子找不到舒适感。孩子们都是喜好形于色,不会体谅其他人的感受。所以,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往往交不到好朋友,逐渐变得自卑或有攻击性。
  因此,父母可以给不善交往的孩子找一点儿安全感,请同事或邻居家的小朋友到家里玩儿。这样,孩子在家里不会有陌生感。同时,鼓励孩子把自己的玩具,给小朋友玩儿,而这些举动都会给孩子的人际关系加分。
  很多家长不喜欢别人的孩子到家里来,感觉会把家里弄脏弄乱。但事实上,家长的热情好客,会帮助孩子形成他在人际交往中的优越感,从而更有助于孩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同时,家长可以在旁边加以指导,比如:请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和小朋友做游戏,让孩子学会说“谢谢”、“对不起”、“请”等。要让孩子意识到,只有大家都玩得高兴,自己才能更开心。
  同时,家长还要多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多鼓励他与长辈、小朋友打招呼问好,而孩子也会得到他人善意的反馈。
  最后,家长要意识到,自己在孩子社交能力中扮演着的角色——父母是孩子的导师,家长的人际关系状况在潜移默化中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孩子其实是父母社交能力水平的升级版。父母如果不乐于与人交往,或者处理不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那么对孩子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
  责任编辑:孔 龙
其他文献
过往30年,中国对于资本近似于疯狂的追求,催生出了财富=物质=资本的残缺公式,无限放大了资本的力量,而将人类更本源的精神追求束之高阁。    我们可以这样安慰自己:“豆你玩”、“蒜你狠”、“辣翻天”、“糖高宗”这些新名词背后,反映的仅仅是投资渠道的缺乏、资本运转速度的加速,甚至政府房地产调控政策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站在市场经济30年转型期的关键点上,这样的解释,能让人满意吗?  现今社会,对于资本与
期刊
这原本就是一场没有赢家的内斗。  黄光裕如果赢了,赢的只是创始人的尊严,因为他不是乔布斯。陈晓如果继续留在董事会,他也只是国美的看门人,国美股东很难再相信这样一个意图将大股东扫地出门的掌权者。所以9月28日的股东大会给出的结果可以一言以概之:制衡。这显然是现在能看到的最好结果了。    徘徊在资本市场前的“小学生”    如果黄光裕不出事,或许陈晓不会上演“现代版勾践复仇”。当时,黄光裕的霸气与底
期刊
下一个互联网时代是电子商务时代。如果在SNS如日中天的2008年,听到这话也许谁都会不以为然,而在今天,恐怕没有人会再贸然否认这个观点。根据艾瑞咨询对互联网经济细分行业发现:2009年电子商务营收规模同比增速最快,达到86.1%,占互联网总体市场份额的25.7%,预计到2013年其市场份额将达40.8%。  2010年电子商务之火可以用前所未有来形容。阿里巴巴已经开始拓展海外业务;苏宁与富士通相继
期刊
所谓精神领袖,就是能给予每个人精神鼓舞、能领导团队的精神向某个方向发展的人;他的言行或意图可以让人为之欢呼雀跃,可以为其挖掘出无限的潜能。这无疑是每个团队主管向往的境界。  那么,该如何把自己打造成精神领袖呢?    比下属更充沛的激情    作为主管,你是在以做一项事业的精神去工作,还是仅仅以打一份工的态度去工作,将直接影响你在下属心中的位置。有的主管总是抱怨,下属的工作激情不足。那么,不妨首先
期刊
孙宏斌又回来了。这位在IT圈曾挑战了柳传志,到了房地产圈则向王石下战书的“黑马”,又回到了公众的视野中。  不过这次,孙宏斌有点让媒体失望,因为“黑马”没有发出什么爆炸性的声音,只是掌管的融创中国公司在港成功IPO,并相应地进行媒体见面。相比于以往的高调和迅猛,这位顺驰创始人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常说“慢慢来”。  孙和以前简直判若两人。以前的孙宏斌与其他地产商的真正区别是梦想不同:一般地产商都梦想挣
期刊
在线上,世界真的是平的——平等的,自由的。  在北京,你可以买到伦敦书店里最新原版小说;在纽约,你可以买到尼泊尔的手工地毯;或者在某个连正规大商场都没有的县城里,你也可以买到香港直达的免税化妆品。如果传统商务曾经因为地域、距离或者购买力造成了“购物不平等”的话,那么电子商务正在彻底地打破这种购物歧视。与此同时,它也成功地降低了商务的门槛,让几千甚至几百块起家做买卖成为现实。任何人,即便是那些有着身
期刊
中国人繁荣是繁荣了,但深陷“繁荣之苦”也是真的。  学会对恐慌的抵御,是我们这个时代必备的幸福能力。    “繁荣焦虑”中的国人    西方有句谚语:世界上的一切都怕时间,而时间惟独怕东方人。这是很早的时候忙忙碌碌的西方人在感慨东方人的时间感和生存状态。不过换个角度看,能让时间惧怕其实也没什么不好,不妨理解成一种东方人对时间和忙碌的超越。千万不要小瞧了东方人的这种放松功夫和精神之美。最近的大片《盗
期刊
身处职场,你的精神领袖可能无所不在。他们也许是伟人,亦可能是你身边一位上司、同事或朋友。精神上的感召力,并不会因一个人的权力和地位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尤其当80后员工已渐成职场主流,90后也已冲入职场,精神领袖的标准也更加多元化。但,其核心却不会发生变化:他们是迷雾中行走的灯塔,或是知心姐姐,总能让人感到安心。也许你会感觉到,这种力量是一种感性的依赖,但细究起来却又是理性背后的感性反应。  作为
期刊
走出淘宝,几乎所有希望做大的“淘品牌”都在这么琢磨。然而脱离平台的风险是明摆着的,谁知道现在的客户是认准了淘宝,还是认准了自己的品牌?况且独立门户之后,新客户的获取成本将大大提高。  解决这两个问题,恐怕只有一个办法——砸钱做推广,就像“麦包包”创始人叶海峰在2007年做得那样。除了每个月拿出几十万元买下淘宝的P2P广告位,他还尝试了几乎所有互联网的推广投放。一段时间,互联网上似乎到处都能看到“麦
期刊
如果仅仅是放在线下,这个年销售额不过百万的小品牌实在算不上有多出色。尽管它有着一个好听的名字,“可可芭蕾”。但现实是,这个几乎是来源于心血来潮突发奇想的手工巧克力品牌,从诞生伊始便在淘宝网上声名大噪。  “我现在拍片都是拍两套:一套按淘宝的要求白背景,放网店;一套按我自己的想法是有主题的,给媒体备着。”可可芭蕾创始人齐彤对《中外管理》说。开网店的想法最早来自他的“另一半”傅小攀,但他很快便加入并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