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致癌新论

来源 :海外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fa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熏火腿、人造奶油、小麦粉、咖啡……这些食物会致癌或引发心肌梗塞吗?面对各方观点,我们究竟应该相信谁?如果掌握了科学的食品新知识,我们就不会被各方信息扰乱思路。
  加工肉:需控制摄入量
  “本店销售的火腿肠原则上已全部实现‘无盐化’。”
  去年10月,日本首都圈的OK食品超市在门口挂出了这样的横幅。“无盐化”是指不含亚硝酸盐发色剂,据说亚硝酸盐有一定的致癌性。
  市场上销售的火腿肠大都含有亚硝酸盐。肉类加工厂在网站主页等处做出解释:“亚硝酸盐能固定肉类颜色,消除肉的腥味,抑制肉毒杆菌的繁殖。”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提出:“已有确切证据表明火腿肠等加工肉类有致癌性,如果每天食用量超过50克,患大肠癌的几率将增加18%。”多家超市因此进行了整顿, OK超市正是在这个时期发出公告的。
  OK超市的运营公司解释:“为了迎合对食品安全敏感的消费者的需求,我们很早就开始做准备了,这次超市改革与IARC公布研究结果同时发生纯属偶然。不过话说回来,我们的经营也因此躲过了冲击。”
  对于此次骚动,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笹月静部长表示:“大众对IARC的食品分类有一定的误解,这是骚动产生的重要原因。”
  针对各种食物、生活习惯与患癌几率的关联,IARC总结出《致癌物五类明细表》。如果有多篇论文证实某物有致癌性,IARC就将其归于第一类“致癌”。如果动物实验可得出致癌性结论,则将此物归为第二类“很可能致癌”。加工肉类被归为第一类,与致癌性极高的香烟和石棉同属一类,引发了人们的强烈反应。其实IARC的分类标准是“科学依据的可靠性”,而不是“致癌性的高低”。
  笹月部长说:“每年全球因吸烟患癌症死亡的人数为100万,而因食用加工肉类致癌的死亡人数只有3.4万,这两种东西的致癌性绝不相同。”
  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忽视每年因食用加工肉类患癌的死亡人数。笹月部长补充道,应注意摄入量。IARC的参考论文中,包含在大量食用加工肉类地区的研究成果。日本人的平均摄入量为每天13克,在全球范围内属于低水平。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通过对8万人的10年跟踪调查,并没有发现加工肉与大肠癌的关联。笹月部长说按照日本人的平均摄取量,食用加工肉致癌的可能性非常小。
  不过,如果每天食用加工肉超过50克(相当于5片火腿、3根火腿肠或3片培根),还是减少摄入量比较好。尽管日本的肉食加工厂竭尽全力减少亚硝酸盐的使用,用量比法律基准要低,重视食品安全的人可以选择“无盐”加工肉,但是无论如何,控制摄入量才是最关键的。
  蔬菜:用油不如用水烹调
  对于两口子都忙于工作的家庭来说,快手炒菜在餐桌上很是常见,炒菜竟然会致癌?今年2月,日本内阁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公布的内容让许多人大吃一惊,高温加热蔬菜产生的“丙烯酰胺”是问题所在。
  IARC将丙烯酰胺归为第3类“可能致癌”的物质。本次食品安全委员会计算出日本人的丙烯酰胺平均摄入量,与外国相比,这个数字相对较小,引发癌症的可能性非常低,但也不能盖棺定论。
  零食、面包、咖啡和茶都含有一定的丙烯酰胺,日本人摄入的丙烯酰胺当中,56%来自高温烹调的蔬菜。食品安全委员筬岛一浩说:“蔬菜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多吃蔬菜可以预防癌症,如果因为亚硝酸盐就拒绝吃菜当然是不合理的。我们所能做的是在准备食材和烹调方面下功夫,尽量不产生丙烯酰胺。”
  如果以120度以上的高温烹调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食物,就会生成天门冬氨酸,这种氨基酸会与葡萄糖、果糖等还原糖发生反应,形成丙烯酰胺。关键就在于将烹调温度控制在120度以下,蒸、煮等以水烹饪的方法可以实现这一点,抑制丙烯酰胺的形成。
  如果要炸、炒蔬菜,在准备阶段减少还原糖和天门冬氨酸就很重要了。农林水产省建议缩短油炸时间,例如炸薯条时,薯条稍稍变色即可捞出。而炸天妇罗等食物的时候,保证食物还含有水分,就可避免丙烯酰胺的出现。
  通过销售企业的努力,市场上油炸食品的丙烯酰胺含量正在不断减少。根据农水省的调查,2013年油炸食品的平均丙烯酰胺含量比06、07年减少了四分之一。虽然炸得爽脆、高温爆炒的蔬菜很好吃,但还是建议大家选择既不影响美味,又降低致癌几率的烹调法。
  麸质:没有确切致癌证据
  最近一些书籍和网站开始鼓吹“麸质致癌说”,称人类不能食用制作面包和面条的小麦粉,理由诸如小麦含有糖分不适合控制糖分摄入的人,面粉中的麸质导致部分人患病,对于数万人而言麸质是危险成分等等。在这里笔者想着重探讨一下围绕麸质展开的话题。
  麸质可能引发乳糖不耐症、过敏、自律神经失调等症状,但是只要在饮食中避免麸质,患者的症状即可减轻。乳糖不耐症患者可能患肠炎无法吸收营养,并引发神经障碍等症状。乳糖不耐是携带某种特定白血球抗原的人,在摄入构成麸质的麦醇溶蛋白质时出现的自身免疫疾病。白泽抗加龄医学研究所的白泽卓二所长说,近年来美国乳糖不耐患者持续增加,130人当中就有一名乳糖不耐者,引发此病的因素主要在于遗传因子,日本人当中比较罕见。
  著名网球运动员诺瓦克·德约科维奇就是一名乳糖不耐症患者。他选择无麸质饮食方式,体质因此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另一方面,也有人宣称麸质对人体的危害无关基因,翻译过美国相关书籍的白泽所长也持有相同的观点。最引人瞩目的观点是“麸质有着与麻药类似的毒性,会引发记忆损伤、情绪不稳、抑郁等情况”。1979年,医学家发现人体摄入麸质后,消化道内会产生类鸦片活性肽,其作用类似吗啡。这成了“麸质与麻药类似”说的论据。
  然而,1991年京都大学的吉川正明名誉教授查明了麸质类鸦片活性肽的构造,否定了上述假说:“类鸦片活性肽的受体有δ、μ和κ三类,吗啡结合的是μ受体,而与麸质类鸦片活性肽结合的是δ受体,不存在类似吗啡的作用。在给小白鼠投喂大量类鸦片活性肽之后,小白鼠表现出记忆力增强、压力减小等反应,麸质无疑发挥了有益的作用。”   在麸质有害派看来,现在普遍种植的矮杆小麦存在问题:“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品种改良导致小麦麸质含量大幅提高,成为乳糖不耐症和痴呆等病患者增加的一个原因。”日本国立研究开发法人“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的负责人对此进行了反驳:“此前有学者公布了从1949年到2011年美国康萨斯州小麦的跟踪调查结果,没有发现改良后麸质含量增高的情况。”
  截至目前,日本尚未针对麸质与各种疾病的关联开展大规模调查,不知病因、身体不适的人们可以去做麸质过敏症检查,但只有个别医院有这项技术,且不能使用医保支付费用。日本过敏学会则公开否定了这类检查的有效性。
  人造奶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是10年前的1/10
  我们常常看到新闻报道称人造奶油里的反式脂肪酸有损健康。美国有调查显示,与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占摄取总热量1.3%的人相比,摄入2.8%的人患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风险高1.3%,但是并没有证据表明反式脂肪酸是心梗的直接原因。
  在美国,从2018年开始,使用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氢化油的食品须获得新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认证。名古屋市里大学名誉教授奥山治美说:“1990年之后,美国的人造奶油使用量大幅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便宜的棕榈油,但是棕榈油的安全性也没有得到确认。”
  日本人的反式脂肪酸平均摄入量占总摄入热量的0.3%,不知是否是因为“人造奶油有害”说法的影响,人们的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呈现不断下降趋势,比WHO给出的1%摄入上限少得多。
  笔者向销售人造黄油食品的厂商进行询问,据说每10克食物含0.06-0.3克反式脂肪酸。通过企业的努力,加工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已经是10年前的十分之一。反式脂肪酸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工业提炼,一种是反刍动物脂肪。前者是在大豆油、菜籽油等植物油添加氢化物,以生产硬度较高的氢化植物油时产生的,人造奶油也含有这种成分。后者是反刍动物胃里的微生物产生的,牛肉、牛奶、黄油、奶酪中含有这种反式脂肪酸。人们普遍认为工业提炼的反式脂肪酸可能导致心肌梗塞。
  昭和女子大学的江崎治教授说:“从现有的数据来看,反式脂肪酸有可能导致心梗,建议减少摄入。但是考虑到吸烟引发心梗的风险是反式脂肪酸的5倍,为预防心梗,我们更应该采取禁烟、避免吸二手烟的措施。”
  饼干、酸奶、奶油里也有反式脂肪酸,人可能会在不知不觉间摄入很多。奥山教授说:“在食物配料表当中,可能出现涂抹式奶油、发泡奶油、起酥油、植物油等多种名称,令人难以理解。这些材料是大豆做的还是菜籽做的?连油类都没有标清楚的标记方法存在问题。”
  日本常用玉米油、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制造人造奶油,奥山教授指出了其中的风险:“向大豆油和菜籽油添加氢化物的时候,维生素K1会发生变化,产生二氢化维生素K1,最近有研究表明这种物质可导致糖尿病和动脉硬化。实际上对人有害的是植物油。”
  咖啡:一天3杯以下有益处
  最新的研究表明咖啡有益健康。今年6月,WHO推翻了1991年提出的“咖啡致癌论”,转而发表了“咖啡没有致癌性,反而可抑制癌症发生”的观点。
  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对9万人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如果一天喝咖啡不超过4杯,喝得越多,患病死亡的几率反而越低。每天喝3到4杯的人比完全不喝咖啡者的患病死亡率低24%,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差别尤为突出。
  其他研究也证实喝咖啡可降低肝癌和子宫癌患病几率。笹月静部长说:“有报告称咖啡可以抑制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很容易患上肝癌或子宫癌,也就是说咖啡通过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进而降低肝癌和子宫癌的几率。”
  咖啡种种抑制病症的原理尚不明确,有人认为这与绿原酸的抗氧化作用有关。现在除了星巴克,便利店也开始销售现磨咖啡。去年日本的咖啡销量创下新高,但是咖啡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
  去年有新闻报道一名男子过度饮用能量饮料,导致咖啡因中毒,最终死亡。大量摄入咖啡因是危险的,日本尚未公布每日摄入量上限值,西方的标准是健康成人一天最多摄入400毫克咖啡因,也就是3杯左右咖啡的含量。综合考虑降低患癌风险和咖啡因的负面影响,一天3杯属于适当的饮用量。
  一瓶能量饮料大概含80到180毫克咖啡因,如果当天喝过能量饮料,最好稍微控制一下咖啡的饮用量。此外相关研究表明,喝热饮会导致患食道癌风险上升,所以也要避免喝滚烫的饮料。
  [译自日本《AERA》周刊]
其他文献
地球生命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随着越来越多的地外海洋的发现,科学家相信外星生命是可能存在的,因为海洋是生命之源。所谓“地外海洋”,是指地球之外其他星球上的海洋。海洋中的液态分子可以溶蚀和改造岩石,从而为外星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谷神星 陨石坑中的神秘亮斑  在太阳系内,除了我们熟知的大行星外,还有不少小个头的星球。它们有50万颗以上,主要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在小行星带众多
在中国航天界,任新民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与黄纬禄、屠守锷、梁守盘一起,被称为“中国航天四老”。20世纪50年代至今,他从新中国第一枚导弹的成功研制到第一颗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被送入太空,直到83岁高龄时依然担任“风云一号”卫星D星的工程总设计师,乃至神舟飞船升空。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个里程碑上,几乎都能找到任新民的名字。与航天“结缘”北京阜成路8号航天大院有一幢十分普通的红砖小楼,任新民和他的家人就
世界上最美的公路到底有多美?行在其中,悬崖峭壁、茫茫田野、壮丽雪景让你应接不暇;微风、雨露、阳光扑面而来。我们步履匆匆,去追寻目的地的风景时,不如看看身边,最美的景色正在路上。罗马尼亚过山公路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山脉公路南非查普曼法国米约高架大桥
智能手机本应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但是很多人,尤其是孩子,容易对手机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如何健康地使用手机,已经成为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在德国,几乎所有家庭,不管是重组家庭,还是传统家庭,不管他们是住在公寓中,还是板楼里,都经常这样争论。一方是父母,另一方是孩子,他们中间横亘着愤怒之源——手机:细长、优雅,伟大的救星,狡猾的引诱。原本是使日常生活变得便捷的工具,如今却成为持续不断的
很多人在他们的智能手机上聊天和玩游戏的时间,比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还要长。我们之间的联系前所未有的紧密,却仍然容易陷入孤独?  莉迪亚是个现代女性:灵活,独立,形单影只。  为了一个新职位,她从卡塞尔搬到了汉诺威,那时她38岁。她的爱情因异地而破碎,不久工作也丢了。在异乡的城市,莉迪亚坐在一套不是自己家的房子里。她的周围堆放着垃圾袋和箱子。她哭了。    她只想离开这里。  街头寒风呼啸。莉迪亚漫
人们普遍认为他们在网上所表现出来的是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另外一面。真是这样的吗?一个箱子,一只老鼠,一根操纵杆。每当小老鼠扳下操纵杆,一道电流便顺着一条细微的电极释放出来,去刺激它前额中部的某个部位。那感觉是如此的舒服,让小老鼠不停地去扳动操纵杆。研究者们意识到他们发现了位于大脑前额的愉悦反馈神经中枢;通过这些刺激,小老鼠体验了一次又一次幸福的快感。然而对于人类而言就没有这样的一道电闸,可以拉起摁
妈妈达奇60多岁,个头矮小,身形肥胖。她管着一群少女。5名女孩在草屋外等候。她们咯咯笑着,打闹个不停。一会儿妈妈达奇要检查她们是否还是处女。为了防晒,老妇人的脸上涂着棕色的泥土。没有什么可以为她阻挡来自网络媒体的怒火,她的行为激怒了世界上很多人。“你在这儿做什么?”妈妈达奇看着来访者,目光中透着猜疑,“你想知道什么?”妈妈达奇和女学生们美国CNN和英国《卫报》相继报道了“处女奖学金”。人权组织对
去年,英国共享经济的成交额高达74亿英镑。一些共享经济的参与者称,通过共享经济赚的钱比他们的本职工作工资高一倍以上。哈利·沃洛普为了证实该说法的真实性,进行了一场“兼职实验”,在实验中,他做过快递员,出租过自家的客厅,还给陌生人做过饭。41岁的哈利·沃洛普在Deliveroo平台做兼职送餐员,他正前往伦敦北部给客户送餐。不知道是那场大雨还是自怜情绪改变了我的想法。但是,我清楚地记得,我对共享经济
博主约旦·杨格在自己的博客和健康俏佳人(Balanced blonde)网站上有超过13.8万名粉丝。这个博主致力于饮食养生,每天都晒自己的果蔬思慕西和酸奶。左侧照片是健康博客的博主司洁娜·艾莉丝·厄普和哈纳莱依。当公众发现素食主义者博主约旦·杨格所宣扬的素食饮食养生法会导致严重的肠胃失调的时候,这位博主收到了死亡威胁信。现在人们应该反思,这类养生理念的流行是否有点矫枉过正了。约旦·杨格这个25
如果人们在贸易中心看到别人掉了钱包,会有什么反应?如果亲眼目睹小偷从别人口袋里掏钱包呢?有多少人会帮助迷路的儿童?人们的冷漠或者同情从何而来?社会心理学家试图了解现代都市人的心理状态。本文记者参与了美国教授哈罗德·塔库什扬在莫斯科领导的一系列实验。实验从拥抱开始,对我来说这是最难的。我张开双臂,笑着向一位行人走去,要想绕过我不太容易。美国教授哈罗德·塔库什扬在莫斯科街头做拥抱行人的实验。晚些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