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导学案”是一种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好的“导学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本文从“导学案”的设计原则、设计要求、构成要素详细论述了“导学案”如何发挥师生间教与学的媒介作用,促进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导学案;原则;要求;构成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师生共同教与学,同步操作的学习文本,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通过“导学”这一手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提出疑难困惑、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课堂练习等环节的调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以达成学习目标最大限度的落实。
一、导学案设计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充分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因此,导学案要力求做到“问题探究化,导学简单化”,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指南针。
3.导学性原则。导学案的设计要突出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的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的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4.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挖掘、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5.层次性原则。在设计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6.实用性原则。设计的导学案要从自身学生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教师自身的需求出发, 合乎学生使用和教师自己使用, 操作起来显得简单而实用。
二、导学案设计要求
1.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无论是导学案的设计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课本。因此,设计前我们年级语文教研组利用每周的教研活动,马老师就引领我们解读教材,深入文本,钻研教材,深刻领会编者意图,文本作者表述的内容、思想感情和教材教学要求,提前说课,切实认真地备好教材,为导学案的设计打好基础。
2.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合理处理好教材,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同时,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导学和探究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兴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3.导学案的设计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经历个备——群备——自备的流程。当月备下月的导学案,每课一案,先由主备人“个备”,然后返回备课组“群议”,主备人再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 “修订”,然后分给相关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进行“自备”,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
4.导学案的设计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对应,为目标的达成服务。
5.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一目了然,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一般地说,依托导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基本解决导学问题,基本做好课堂练习。
三、导学案的构成
“导学案”通常由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习流程(自主学习、质疑困惑、整体感知、交流探究、课堂检测、拓展延伸)、课堂小结等几个环节构成。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既要恰当,符合文本教学要求和课标要求及学生学习实际,也要简单、明了,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课内容的练习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每课数量以2~3 个为宜,不能太多;(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3)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简洁易懂,而且可操作,能达成;(4)学习目标定位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难达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流程。学习流程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习内容应立足教材注重基础。设计的问题要注意渐进性、指导性、趣味性、挑战性。同时,编写的学习内容应力求在 30内分钟完成,充分体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课堂上应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注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3.检测落实。(1)题型要灵活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2)紧扣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3)每一个学习目标都应设置有相对应的练习;(4)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可设置一些选做题,促进学优生成长。 四、导学案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一课一案,导学案不能剪贴化、简单化和习题化。必须采用“30 10”的课堂模式,教师精讲和点拨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
2.不能以教案定导学案,教案的重点是突出“教”,即教师怎样讲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它以教师为中心;而“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它以学生中心。
3.不能以练习题定导学案。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不是练习题。不能编一些练习题发下去就误以为是导学案了。
五、导学案的使用
1.课前发放,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部分的有关问题。教师将预先设计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怎样阅读文本、怎样精读、解答问题应从哪些方面着手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2)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课堂导学时,对导学案中的内容处理要恰当,简单、易懂的要一带而过,而重点、难点的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当出现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时,教师应及时加以点拨,帮助学生解决。要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教师当好导演的角色。
3.使用导学案,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对学生争议较大、比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辩论,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4.导学案中检测落实部分,要像考试那样在课内独立按时完成,不准学生讨论及抄袭,教师也不做指导,以此培养学生集中精神,快速、高效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同时有效地检测出学生学习的成效。
5.在导学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应作统一的要求,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按时完成所有的学习内容。要允许学困生有差别。
六、结束语
自古以来,教无定法,学生掌握知识,升华精神才是教学的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题目灵活进行“导学案”的设计,并且以学生的自我学习为主体,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结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真正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主编,王天蓉,徐谊著.有效学习设计——问题化、图式化、信息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祝智庭主编,闫寒冰著.学习过程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张卓玉著.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人本主义的回答[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9.
关键词:导学案;原则;要求;构成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师生共同教与学,同步操作的学习文本,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通过“导学”这一手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提出疑难困惑、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课堂练习等环节的调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以达成学习目标最大限度的落实。
一、导学案设计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充分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因此,导学案要力求做到“问题探究化,导学简单化”,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指南针。
3.导学性原则。导学案的设计要突出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的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的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4.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挖掘、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5.层次性原则。在设计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6.实用性原则。设计的导学案要从自身学生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教师自身的需求出发, 合乎学生使用和教师自己使用, 操作起来显得简单而实用。
二、导学案设计要求
1.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无论是导学案的设计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课本。因此,设计前我们年级语文教研组利用每周的教研活动,马老师就引领我们解读教材,深入文本,钻研教材,深刻领会编者意图,文本作者表述的内容、思想感情和教材教学要求,提前说课,切实认真地备好教材,为导学案的设计打好基础。
2.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合理处理好教材,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同时,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导学和探究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兴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3.导学案的设计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经历个备——群备——自备的流程。当月备下月的导学案,每课一案,先由主备人“个备”,然后返回备课组“群议”,主备人再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 “修订”,然后分给相关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进行“自备”,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
4.导学案的设计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对应,为目标的达成服务。
5.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一目了然,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一般地说,依托导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基本解决导学问题,基本做好课堂练习。
三、导学案的构成
“导学案”通常由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习流程(自主学习、质疑困惑、整体感知、交流探究、课堂检测、拓展延伸)、课堂小结等几个环节构成。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既要恰当,符合文本教学要求和课标要求及学生学习实际,也要简单、明了,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课内容的练习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每课数量以2~3 个为宜,不能太多;(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3)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简洁易懂,而且可操作,能达成;(4)学习目标定位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难达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流程。学习流程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习内容应立足教材注重基础。设计的问题要注意渐进性、指导性、趣味性、挑战性。同时,编写的学习内容应力求在 30内分钟完成,充分体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课堂上应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注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3.检测落实。(1)题型要灵活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2)紧扣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3)每一个学习目标都应设置有相对应的练习;(4)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可设置一些选做题,促进学优生成长。 四、导学案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一课一案,导学案不能剪贴化、简单化和习题化。必须采用“30 10”的课堂模式,教师精讲和点拨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
2.不能以教案定导学案,教案的重点是突出“教”,即教师怎样讲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它以教师为中心;而“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它以学生中心。
3.不能以练习题定导学案。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不是练习题。不能编一些练习题发下去就误以为是导学案了。
五、导学案的使用
1.课前发放,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部分的有关问题。教师将预先设计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怎样阅读文本、怎样精读、解答问题应从哪些方面着手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2)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课堂导学时,对导学案中的内容处理要恰当,简单、易懂的要一带而过,而重点、难点的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当出现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时,教师应及时加以点拨,帮助学生解决。要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教师当好导演的角色。
3.使用导学案,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对学生争议较大、比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辩论,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4.导学案中检测落实部分,要像考试那样在课内独立按时完成,不准学生讨论及抄袭,教师也不做指导,以此培养学生集中精神,快速、高效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同时有效地检测出学生学习的成效。
5.在导学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应作统一的要求,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按时完成所有的学习内容。要允许学困生有差别。
六、结束语
自古以来,教无定法,学生掌握知识,升华精神才是教学的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题目灵活进行“导学案”的设计,并且以学生的自我学习为主体,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结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真正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主编,王天蓉,徐谊著.有效学习设计——问题化、图式化、信息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祝智庭主编,闫寒冰著.学习过程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张卓玉著.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人本主义的回答[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