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近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情况,有部分展会在起名这个问题上表现得很奇葩:名字长的让人一眼看不到头,念完能让人噎得喘不上气。笔者对此深感不解,难道展会名字不能再精简一下吗?有什么必要搞得这么长吗?细究起来,这里面反应的问题也颇值得一说。
首先说一下,名字冗长的表现。笔者发现,如万里长城般的展会名字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把展会展出内容尽可能多而全地展现在名字里;另一种是两个以上的展会活动同期举办中间以“暨”字贯连,从而导致名字过长。前一种情况如某制冷展览会名字中出现了“制冷、食品冷冻加工、供暖、空调”等字样,再加上届数等其他字样,展会名字超过20字;还有某礼品类展览会,展会名字中含有“床上用品、家居用品、礼品、奢侈品”等字样,加上其他字,展会名字也超过25字。至于第二种情况就比较常见了,现在很多展会流行抱团取暖,一个展会同期举办两三个甚至更多展会,于是主展会名字后面的“暨”就多了起来,展会名字超过30个字都已司空见惯。也有些主办方在原有展会的基础上创办了新的项目或者同类型的论坛,于是在原展会名称之后继续加“暨”,造成展会名字越来越长。不过,这里要说明的是,展会名字过长并不违反任何法律法规,给展会起名也是主办单位的自由(只要不是国家有特殊规定的冠名规范,想叫什么都是可以的),但是展会名字过长确实给一定的人群造成了困扰,比如笔者这样的会展媒体,每次写报道都要为标题煞费苦心,还有写文案的展商、采购商以及主办单位的工作人员,求其内心阴影面积。同时反映出我们会展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展会策划文化修养不够。一般来讲,展会的名字在展会正式创办之前就已经确定下来了,也就是策划人员和主办方相关领导经过反复磋商和博弈之后确定下来的。一般第一种情况,展会名字过长反应的展会策划中的一些问题。展会策划不仅是展会实施的指南,第一届展会确定的名字往往要伴随展会很多年(有时候甚至是一辈子),不仅反映了展会的定位,也是展会的门面和第一招牌,对于展会以后的推广影响深远,必须慎重。而把展示内容一股脑儿地堆砌在名字上,文字不够凝练,要么是用心不够,要么是文案水平欠佳。可能是职业的关系,笔者对文字较为敏感,每次在展会现场看到长长的看不到边的展会背景板上的文字,都觉得一阵无语,心中不免在想:主办单位咋想的?笔者揣测,这些展会的主办单位无非是想让展会主题和展出内容更加契合,总想把各种类型的展品都标示在题目上,好达到名实相符、一目了然的目的。但殊不知,这么做完全是画蛇添足。对于大部分观众和展商而言,关注的是展会的内容和品质,而在交流中使用到展会名字时一般也都以方便为准则,通常用简称。并且,展会名称是否名实相符并不在于长度,也不一定必然要将所有种类的展品都列举在名字中。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总能找到一个词语将同类展品概括进去,比如前面提到的礼品展,直接用礼品就可涵盖了赠品、家居用品、床上用品等各种产品,因为只要用来送礼皆可称之为礼品,名字太长意义不大。
第二,盲目攀比,华而不实。笔者发现,近年来某些展会名字有越来越长的迹象,这种情况多属于前文提到的第二种情况,即“暨”字号系列展会。这反映了一个行业现象,就是近年来很多展会开始开疆拓土,不断创办系列展览会或者在原有展会中创办同类的会议论坛活动,这本来是好事,说明会展业的繁荣。但是如此起名实在太过简单粗暴,让人不敢恭维。这就如同农村盖房子,在一层的平房的基础上又加盖了一层,其实加盖一层也无妨,只要保证安全即可。但是之后还要不断往上加,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安全了。而展会起名字也是如此,如此一“暨”到底,要“暨”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呢?其实,现在很多展会不停创办新项目,也不见得是业务真的增长了,而是看到别人都在办新论坛、新展会,于是不甘落后,也找个名目办展会,正所谓你“暨”我也“暨”,最起码在名字上不能输了气势。这种攀比毫无意义,反而内耗了展会的有生力量,对行业发展十分不利。
第三,展会起名随意,缺乏专业性。 名字起的就像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连主办单位自己用起来都觉得不方便,于是很多展会都有简称,而且还一定有个英文简称,既方便实用,又显得很有国际范儿,好像高端大气上档次。然而实际上,展会英文名字包括简称的知名度非常有限,如若不信,可以在业内做一个调查:随便说出一个知名展会的英文简称,看看有多少会展人能够答得上来。与国外展会相比,许多展会起名都很随意,也顾不得长短,仿佛这是一件无足轻重的事一样,其实这种小事反映的正是我们专业精神匮乏的深层次问题。
民间有种说法,小孩子起名越粗俗,孩子越容易养大,于是铁蛋、二狗等名字曾在广大农村地区广为流传,但是展会不同于人名,是否恰当对项目发展还是很有影响的。即便是名字土的掉渣的乡下人,在成年后也会请人起一个颇有文化的大名,何况高端商务场合的展会呢。所以,笔者以为,把展会名字起得太长,反映了一些主办方草率、随意的心态,缺乏对细节和包装的重视,这是我们不如会展强国的地方。
展会名字既是小事又是大事,说起小乃是因为工作量微不足道,说起大是因为其以小见大、影响深远,名字长短本无定规,但也应长短有度,该长则长该短则短,更要慎重对待、用心包装,避免贻笑大方。
首先说一下,名字冗长的表现。笔者发现,如万里长城般的展会名字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把展会展出内容尽可能多而全地展现在名字里;另一种是两个以上的展会活动同期举办中间以“暨”字贯连,从而导致名字过长。前一种情况如某制冷展览会名字中出现了“制冷、食品冷冻加工、供暖、空调”等字样,再加上届数等其他字样,展会名字超过20字;还有某礼品类展览会,展会名字中含有“床上用品、家居用品、礼品、奢侈品”等字样,加上其他字,展会名字也超过25字。至于第二种情况就比较常见了,现在很多展会流行抱团取暖,一个展会同期举办两三个甚至更多展会,于是主展会名字后面的“暨”就多了起来,展会名字超过30个字都已司空见惯。也有些主办方在原有展会的基础上创办了新的项目或者同类型的论坛,于是在原展会名称之后继续加“暨”,造成展会名字越来越长。不过,这里要说明的是,展会名字过长并不违反任何法律法规,给展会起名也是主办单位的自由(只要不是国家有特殊规定的冠名规范,想叫什么都是可以的),但是展会名字过长确实给一定的人群造成了困扰,比如笔者这样的会展媒体,每次写报道都要为标题煞费苦心,还有写文案的展商、采购商以及主办单位的工作人员,求其内心阴影面积。同时反映出我们会展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展会策划文化修养不够。一般来讲,展会的名字在展会正式创办之前就已经确定下来了,也就是策划人员和主办方相关领导经过反复磋商和博弈之后确定下来的。一般第一种情况,展会名字过长反应的展会策划中的一些问题。展会策划不仅是展会实施的指南,第一届展会确定的名字往往要伴随展会很多年(有时候甚至是一辈子),不仅反映了展会的定位,也是展会的门面和第一招牌,对于展会以后的推广影响深远,必须慎重。而把展示内容一股脑儿地堆砌在名字上,文字不够凝练,要么是用心不够,要么是文案水平欠佳。可能是职业的关系,笔者对文字较为敏感,每次在展会现场看到长长的看不到边的展会背景板上的文字,都觉得一阵无语,心中不免在想:主办单位咋想的?笔者揣测,这些展会的主办单位无非是想让展会主题和展出内容更加契合,总想把各种类型的展品都标示在题目上,好达到名实相符、一目了然的目的。但殊不知,这么做完全是画蛇添足。对于大部分观众和展商而言,关注的是展会的内容和品质,而在交流中使用到展会名字时一般也都以方便为准则,通常用简称。并且,展会名称是否名实相符并不在于长度,也不一定必然要将所有种类的展品都列举在名字中。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总能找到一个词语将同类展品概括进去,比如前面提到的礼品展,直接用礼品就可涵盖了赠品、家居用品、床上用品等各种产品,因为只要用来送礼皆可称之为礼品,名字太长意义不大。
第二,盲目攀比,华而不实。笔者发现,近年来某些展会名字有越来越长的迹象,这种情况多属于前文提到的第二种情况,即“暨”字号系列展会。这反映了一个行业现象,就是近年来很多展会开始开疆拓土,不断创办系列展览会或者在原有展会中创办同类的会议论坛活动,这本来是好事,说明会展业的繁荣。但是如此起名实在太过简单粗暴,让人不敢恭维。这就如同农村盖房子,在一层的平房的基础上又加盖了一层,其实加盖一层也无妨,只要保证安全即可。但是之后还要不断往上加,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安全了。而展会起名字也是如此,如此一“暨”到底,要“暨”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呢?其实,现在很多展会不停创办新项目,也不见得是业务真的增长了,而是看到别人都在办新论坛、新展会,于是不甘落后,也找个名目办展会,正所谓你“暨”我也“暨”,最起码在名字上不能输了气势。这种攀比毫无意义,反而内耗了展会的有生力量,对行业发展十分不利。
第三,展会起名随意,缺乏专业性。 名字起的就像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连主办单位自己用起来都觉得不方便,于是很多展会都有简称,而且还一定有个英文简称,既方便实用,又显得很有国际范儿,好像高端大气上档次。然而实际上,展会英文名字包括简称的知名度非常有限,如若不信,可以在业内做一个调查:随便说出一个知名展会的英文简称,看看有多少会展人能够答得上来。与国外展会相比,许多展会起名都很随意,也顾不得长短,仿佛这是一件无足轻重的事一样,其实这种小事反映的正是我们专业精神匮乏的深层次问题。
民间有种说法,小孩子起名越粗俗,孩子越容易养大,于是铁蛋、二狗等名字曾在广大农村地区广为流传,但是展会不同于人名,是否恰当对项目发展还是很有影响的。即便是名字土的掉渣的乡下人,在成年后也会请人起一个颇有文化的大名,何况高端商务场合的展会呢。所以,笔者以为,把展会名字起得太长,反映了一些主办方草率、随意的心态,缺乏对细节和包装的重视,这是我们不如会展强国的地方。
展会名字既是小事又是大事,说起小乃是因为工作量微不足道,说起大是因为其以小见大、影响深远,名字长短本无定规,但也应长短有度,该长则长该短则短,更要慎重对待、用心包装,避免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