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中专技校学生的情况具体分析,阐述分组教学的设想产生的原因和意义,探讨在中专技校中进行分组教学的可能性和实现过程。希望通过实际的计算机美术课程教学工作,探讨得到更好的教学分组实施方法,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提供途径。抛砖引玉,为其他做分组教育的研究工作者做一点贡献。
关键词:计算机美术;分组教学;中职
【中图分类号】G632
面对中专技校学生,他们选择了不同于普通教育的道路,他们有自己的特点。现在中专技校学生分为几部分。第一类,因为户籍等问题无法就读普通高中的,这类学生往往成绩较好,对学习很感兴趣。第二类,因为各种原因,主动选择就读中专技校的,这类学生成绩符合招收标准,对学习持中规中距的态度。第三类,因为各种原因,择校进入中专技校的,这类学生成绩有的很好,可归入第一类,成绩较差的划入第三类,他们往往对学习持不积极的态度,甚至有抵触的可能。
传统的分组教学是这样定义的:把学生按能力或学业成绩分为不同的班或组,通过定期测验决定学生升级(组)或降级(组)的教学组织形式。由于这种形式往往导致了对差生的歧视,被认为不民主,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受到尖锐批评。50年代后期,由于国际间科技竞争加剧和培养尖端人才的需要,分组教学在美、英、法等发达国家再度受到重视。
不同于传统分组教学的定义,现代的分组教育并不是为了精英教育而存在,而是为了更好的因材施教而产生。中专技校不同于普通中学,而是按照学生所学的专业进行分配。每个专业的学生成绩都是呈现各阶段的分布,也就是说不管是什么专业都既有优秀的学生,也有不积极的学生。那么所谓的根据能力或学业成绩分班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面对已有的学生群体,教师仍然可以根据他们的成绩分层教学,正像上文所提到的,中专技校学生可以简单划分为三大群体,而分层教学可以通过将学生分组来进行。
1.课程的选择。
计算机课程有很多,像计算机基础这类课程,都是完成计算机的基础操作,基本上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即可,并且中专技校要求学生全部通过全国一级等级考试,分组教学显得不是那么必要。选择合适的课程开展分组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分组教学成果。在本学期的三门课程中,计算机美术是新开的课程,我对于这门新开的课程希望能应用上分组教学的一些设想。
2.小组的组合。
小组的组合可以有两种形式,第一,按照计算机房的位置分组。第二,按照学生的特点分组。目前校内的计算机房,一般情况下是按照学号与计算机标号对应的方式来安排座位的,而我校的學号基本上是按照学生入学成绩排名进行编排的。那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成绩好的学生坐在一起,成绩差的学生坐在一起。上课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按照计算机房计算机分布,位置性的出现学习接受差异。这样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助,但是也有可能产生强强组合,优势团体的出现。本着平等教学,让学生都能有所学的思想,我个人认为第一种分组情况不适合。
那么,如果按照第二种分组方式的分组。在分组的时候需要克服许多的问题:
1)搞清学生的基础状况,便于合适的分组。在一个小组中既应该有优秀分子,也应该有中坚力量,再加上基础弱的同学。那么一个小组中可以形成互相帮助,互相协作的氛围。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授课知识,即使是老师忙于为其他同学解答问题的时候,组内的优秀分子可以充电教师的角色。
2)平衡组与组之间的“实力”。“一枝独秀”未必是教学中最好的结果,“百家争鸣”也许更加能带动学生学习。在分组时,尽量使优秀的同学均衡的分布在各个组中,使各组所能展现的综合实力趋于相近。
3)座位的安排。由于采用这种分组方式,意味着学生的学号与计算机房的座位号并不对应,那么教师对学生的控制需要更加的精准和有力。特别是教师,需要在开始短短的时间内记住一个班60多位的学生。
3.小组的安排。
在分组之后,不仅仅是从组号上有所区别,不同小组在空间位置上也应有所区别。在设计公司,集会时常常是参与某一个项目的成员聚集在一起工作,安排在一个会议室讨论议题,此时这个组的组员相对独立于其他成员。这是分组之后从空间上各组的表现。在教学中同样可以有类似的表现。比如一些教师在应用分组教学时,每次课分组的学生会将课桌放在一起,围成一个小圈坐在一起,这样不但方便教师掌握各组的整体动态,也有利于各组内部的交流和协助。可是这样的分组安排,对于在教室上课,比较容易实现,只需要将课桌聚在一起便可,但对于计算机房却不便于实现。计算机房的电脑桌加上电脑,总体重量上不轻,移动不便,加上整个机房的布置受到机房网络布线和电源布线的限制,电脑桌的移动基本上不太可能。计算机房的课程分组位置如何体现?
现在我校的机房排布普遍是列排布方式,整个机房的计算机一般分为四等分,按列分布,机房内呈现丨丨的状态。这样分组就只能按照现有的位置进行分组,在空间位置上缺乏体现,这也限制了分组的组员。组员太多的话,组内的人员会因为离的较远而无法进行交流,因此每组分为4~5人比较合适。划分好之后可将每组计算机的显示器上安放不同颜色的彩纸或标志,让每组从外部表现上能够进行区分。
4.分组的实施。
分组之后,就是课堂上教学的实施了。可以由组员自己推荐,在小组内部产生组长,作为分组内的指导汇报角色。同时在课堂中,每次课应尽量把握好提问的力度,尽量是每个小组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在每次课的教学中,还应及时做好对各组回答问题情况的记录,可以用加分的形式来体现各组积极程度或掌握程度。
对于计算机美术来说,便捷式问题比较容易寻找。比如,在教学中可以找些优秀的设计作品,要求小组通过讨论,指出作品的优缺点。通过简短的3~5分钟,就可以有小组发言,而且每个小组都能有自己的观点。“难题”则需要精心设计。目前计算机美术教学中涉及到的案例都是个人可以完成的简单例子,我们可以通过将实际设计中的优秀案例引入到教学中,让各组首先分析案例的美术知识,案例完成的计算机手段。然后,每个小组有了方向,就可以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一个优秀的作品。
5.分组的总结。
每次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之后,相信对分组教学会有更好的理解,及时做好细致的总结工作,并在其他适合分组的课程中应用。
由于本学期的计算机美术课程刚刚开始,分组工作正在有序的进行中,期待能有进一步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君华,左显兰.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高职项目课程实施的有效模式[J].职教论坛,2010""(18)
[2]廖善伙.中职计算机实践课分组教学初探[J].华章,2009""(16)
[3]http://baike.baidu.com/view/2244265.htm
关键词:计算机美术;分组教学;中职
【中图分类号】G632
面对中专技校学生,他们选择了不同于普通教育的道路,他们有自己的特点。现在中专技校学生分为几部分。第一类,因为户籍等问题无法就读普通高中的,这类学生往往成绩较好,对学习很感兴趣。第二类,因为各种原因,主动选择就读中专技校的,这类学生成绩符合招收标准,对学习持中规中距的态度。第三类,因为各种原因,择校进入中专技校的,这类学生成绩有的很好,可归入第一类,成绩较差的划入第三类,他们往往对学习持不积极的态度,甚至有抵触的可能。
传统的分组教学是这样定义的:把学生按能力或学业成绩分为不同的班或组,通过定期测验决定学生升级(组)或降级(组)的教学组织形式。由于这种形式往往导致了对差生的歧视,被认为不民主,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受到尖锐批评。50年代后期,由于国际间科技竞争加剧和培养尖端人才的需要,分组教学在美、英、法等发达国家再度受到重视。
不同于传统分组教学的定义,现代的分组教育并不是为了精英教育而存在,而是为了更好的因材施教而产生。中专技校不同于普通中学,而是按照学生所学的专业进行分配。每个专业的学生成绩都是呈现各阶段的分布,也就是说不管是什么专业都既有优秀的学生,也有不积极的学生。那么所谓的根据能力或学业成绩分班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面对已有的学生群体,教师仍然可以根据他们的成绩分层教学,正像上文所提到的,中专技校学生可以简单划分为三大群体,而分层教学可以通过将学生分组来进行。
1.课程的选择。
计算机课程有很多,像计算机基础这类课程,都是完成计算机的基础操作,基本上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即可,并且中专技校要求学生全部通过全国一级等级考试,分组教学显得不是那么必要。选择合适的课程开展分组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分组教学成果。在本学期的三门课程中,计算机美术是新开的课程,我对于这门新开的课程希望能应用上分组教学的一些设想。
2.小组的组合。
小组的组合可以有两种形式,第一,按照计算机房的位置分组。第二,按照学生的特点分组。目前校内的计算机房,一般情况下是按照学号与计算机标号对应的方式来安排座位的,而我校的學号基本上是按照学生入学成绩排名进行编排的。那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成绩好的学生坐在一起,成绩差的学生坐在一起。上课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按照计算机房计算机分布,位置性的出现学习接受差异。这样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助,但是也有可能产生强强组合,优势团体的出现。本着平等教学,让学生都能有所学的思想,我个人认为第一种分组情况不适合。
那么,如果按照第二种分组方式的分组。在分组的时候需要克服许多的问题:
1)搞清学生的基础状况,便于合适的分组。在一个小组中既应该有优秀分子,也应该有中坚力量,再加上基础弱的同学。那么一个小组中可以形成互相帮助,互相协作的氛围。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授课知识,即使是老师忙于为其他同学解答问题的时候,组内的优秀分子可以充电教师的角色。
2)平衡组与组之间的“实力”。“一枝独秀”未必是教学中最好的结果,“百家争鸣”也许更加能带动学生学习。在分组时,尽量使优秀的同学均衡的分布在各个组中,使各组所能展现的综合实力趋于相近。
3)座位的安排。由于采用这种分组方式,意味着学生的学号与计算机房的座位号并不对应,那么教师对学生的控制需要更加的精准和有力。特别是教师,需要在开始短短的时间内记住一个班60多位的学生。
3.小组的安排。
在分组之后,不仅仅是从组号上有所区别,不同小组在空间位置上也应有所区别。在设计公司,集会时常常是参与某一个项目的成员聚集在一起工作,安排在一个会议室讨论议题,此时这个组的组员相对独立于其他成员。这是分组之后从空间上各组的表现。在教学中同样可以有类似的表现。比如一些教师在应用分组教学时,每次课分组的学生会将课桌放在一起,围成一个小圈坐在一起,这样不但方便教师掌握各组的整体动态,也有利于各组内部的交流和协助。可是这样的分组安排,对于在教室上课,比较容易实现,只需要将课桌聚在一起便可,但对于计算机房却不便于实现。计算机房的电脑桌加上电脑,总体重量上不轻,移动不便,加上整个机房的布置受到机房网络布线和电源布线的限制,电脑桌的移动基本上不太可能。计算机房的课程分组位置如何体现?
现在我校的机房排布普遍是列排布方式,整个机房的计算机一般分为四等分,按列分布,机房内呈现丨丨的状态。这样分组就只能按照现有的位置进行分组,在空间位置上缺乏体现,这也限制了分组的组员。组员太多的话,组内的人员会因为离的较远而无法进行交流,因此每组分为4~5人比较合适。划分好之后可将每组计算机的显示器上安放不同颜色的彩纸或标志,让每组从外部表现上能够进行区分。
4.分组的实施。
分组之后,就是课堂上教学的实施了。可以由组员自己推荐,在小组内部产生组长,作为分组内的指导汇报角色。同时在课堂中,每次课应尽量把握好提问的力度,尽量是每个小组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在每次课的教学中,还应及时做好对各组回答问题情况的记录,可以用加分的形式来体现各组积极程度或掌握程度。
对于计算机美术来说,便捷式问题比较容易寻找。比如,在教学中可以找些优秀的设计作品,要求小组通过讨论,指出作品的优缺点。通过简短的3~5分钟,就可以有小组发言,而且每个小组都能有自己的观点。“难题”则需要精心设计。目前计算机美术教学中涉及到的案例都是个人可以完成的简单例子,我们可以通过将实际设计中的优秀案例引入到教学中,让各组首先分析案例的美术知识,案例完成的计算机手段。然后,每个小组有了方向,就可以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一个优秀的作品。
5.分组的总结。
每次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之后,相信对分组教学会有更好的理解,及时做好细致的总结工作,并在其他适合分组的课程中应用。
由于本学期的计算机美术课程刚刚开始,分组工作正在有序的进行中,期待能有进一步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君华,左显兰.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高职项目课程实施的有效模式[J].职教论坛,2010""(18)
[2]廖善伙.中职计算机实践课分组教学初探[J].华章,2009""(16)
[3]http://baike.baidu.com/view/22442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