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报一所适合自己的大学

来源 :文苑·感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XS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天,报考陆续开始,很多家人和朋友问我,应该考什么专业,考什么大学。每年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自己报考的事,没什么成功经验,有的都是失败的教训。所以想写这篇文章,我希望能给报考的学子一点帮助,也算是过来人给你们的一点教训。



  1.报哪里
  面对报考志愿表上眼花缭乱的学校名字,真是不知从何下手,也不知道自己要考哪里。北京、上海、沈阳、还是长春、西安、深圳?
  听起来,好多城市都好想去,走得越远越好,离家越远越好。这是我当时的想法。父母的建议是让我报东北师大或吉大,离家近,师资力量也很雄厚。但是我就是想往远走,当时甚至想报云南大学的缉毒专业,因为那个暑假我看了《玉观音》。想报成都的大学,因为我喜欢吃辣。
  所以,报考的时候,学生的主观印象占了很大比例,因为从未出过远门,别的城市在自己心中是没有概念的,只是觉得好,就想去。
  这样不行。大学四年,你会在这座城市生活、学习四年,你的朋友、同学,都在这座城市。有很大一部分人毕业后,留在了自己大学所在的城市,成家立业。所以,你要对这座城市有全面的了解,确定自己以后的发展有在这座城市的可能。如果仅是为了你心仪的一所大学,那么,城市可以放在后面考虑,因为你还会深造,可能会去另一座城市。
  但如果只是为了选择一所大学,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报考一二线城市,这些城市的发展机会多,接触新事物的机会也多,视野会很开阔,决定你今后的发展方向。
  如果有能力,建议家长在初中和高中的寒暑假,带孩子去各大城市旅游,带孩子看看大学校园。这样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更想去哪所大学,也能激发他的学习动力。每天盯着孩子学习,告诉孩子“赶紧学习”,起不了多大作用,他坐在课桌前一天,可能心思早飞到九霄云外,根本没用。有效的学习是主动学习,是他发自内心有清晰的目标,这样才会为目标去奋斗,学习也更有效率。
  2.报什么专业
  专业决定你未来四年在大学里接受的教育,毕业后,虽然有一部分人放弃了专业,选择转行,但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人还是占大多数,毕竟你接受了四年的专业学习,有着比别人更强的专业能力。
  那么,报什么专业?
  我的建议是,要选择自己喜欢,并在未来有清晰发展前景的专业。
  比如你很喜欢计算机,那么就报计算机专业;你喜欢从事行政类工作,就可以报人力资源管理之类的专业。切忌跟风,也不要盲目追求热门专业。随着社会发展,热门专业会渐渐变成冷门,而冷门专业会变成热门。热门专业虽好,但竞争也很激烈,每年毕业的学生多,生存压力很大。
  以外语为例,英语是热门专业,但每年有大量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你需要考专八、考国家级翻译,这些只是敲门砖。而像法语、日语、德语等小语种,学的人少,但大城市需求量大,相对来说工资很高。以翻译费为例,中英互译的翻译费在千字100~150元,但法语、日语翻译要比英语高出很多。
  还要注意的是,专业不等于工作,很多你以为的好专业,将来从事的工作未必是你喜欢的。比如文秘类,电视上演的都是光鲜亮丽,可真正的情况是,文秘必须能够处理各种琐碎的工作,有很強的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协调能力;再比如公关类工作,表面上出席各种活动,游山玩水,实际上,公关非常辛苦,需要考虑的事情特别多。这些,都是在专业上无法体现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有出类拔萃的人才,也都有平庸之至的废材。自己喜欢从事这个行业,才能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在没人强制的情况下,你才能更自觉地不断钻研,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我从小喜欢语文,报考时第一想考的专业就是中文系。我给初中语文老师打电话,跟他说了我的这个想法。但老师跟我说:“你考师大的中文系,以后的出路是当老师,但你想创作,想当作家,不必学中文,你见有几个作家是中文系毕业的?你要积淀二三十年,再开始动笔。现在,报个能帮助你未来发展的专业,把中文当自己的兴趣。”现在想来,老师的话是对的。如果我学了中文,很有可能适得其反,我的思路受限,反而写不出东西。这件事说明,报考时不仅要考虑兴趣,还要考虑发展,两者需要综合考虑。
  3.报哪所大学
  如果在学校和专业两者之间选择,我倾向于认为,学校比专业重要。
  比如,一个是复旦大学的冷门系,服从调剂后你可以上;一个是黑龙江大学的俄语系,专业全国第一,但学校一般。你选哪个?肯定选复旦大学。毕业后,你的标签是哪所大学毕业,而不是哪个全国第一的专业。
  在重点大学,你有更多的学习机会,你有机会换专业,如果不行,还可以在大三时辅修二专业,或者考研时换专业。而在这种综合类大学,各门专业都不会太差,最重要的是学校的学习氛围很浓,你也有更多的机会出国深造,这在一般类大学中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但是你说了,不是选自己喜欢又有发展前景的工作吗?这两者并不矛盾。前者指的是你有把握考到第一志愿,但如果第一志愿考不上,又想上这所学校,那么服从调剂,分配到其他专业,是个好的选择,这远比你读个一般学校的最好专业要好。
  当然,名牌大学只有那么几所,每年招生数量有限,竞争压力极大。人人都想上北大、清华,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以偿。除去成绩特别优异的考生,大部分考生处于中等水平,选择的学校介于二类、三类重点和一般本科、专科类学校之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不盲目攀高,也不刻意求低,去个与你成绩匹配的学校,是最合适不过的选择。
  4.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   报考那年,父母带我找到了一个一中分校的校长,让她帮我报考。查看我历次模拟的成绩后,她给我报的第一志愿是南开大学金融系。当时,老师的意见是浙江大学或者吉大。虽然有过报考失败的教训,但当时的我还是对报考一窍不通,根本不知道要学什么。那个校长帮我报完,回去我就报了南开。高考发挥失利,南开差了几分没考上,结果调到了重点批次第二志愿。不过幸好我没考上,我数学不好,当时哪知道金融系的主干学科是高数,如果我再多几分,上了金融系,那才是哭的日子在后头呢,我估计都毕不了业。
  但是,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如果你第一志愿没考上,要不要报个兜底的重点批次学校?我的建议是,要报就报个好学校,如果实在没有,就别报了。很多第二志愿的一般本科学校,分数比重点线还高,学校非常好,远比读一个二三类重点好。
  我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我读外语,当时一般本科中,大连外国语、天津外国语、西安外国语这三所学校都在普通批次,但学校非常好,专业很强。如果重点第一志愿走不了,不如直接走普通批的这类学校。如果重点第一志愿落榜了,掉到的基本没有太好的学校,因为他们只收第一志愿,轮不到二志愿就已经招满了。
  所以,与其将就一个一般学校,不如走专业性强的普通批。
  5.考上大学就能随便玩了吗
  上高中时,老师经常说:“你们也就苦这几年,等考上大学,就可以放开玩儿了,没人管你。”这给很多学生造成错觉,以为高中辛苦几年,上大学就解放了,再也不用学习了。
  刚上大学时,我秉承了老师的这个指导,玩了两年,大三时,忽然发现自己什么都没学到,什么都不会。面对即将到来的就业,面对残酷的就业市场,我毫无准备。这时,我才开始慌乱,才开始每天泡图书馆,考各种证。而在开始两年里,我玩也没玩好。
  所以,考上大学就能随便玩了吗?错。大学的课程跟高中、初中不一样,它靠的是自觉学习,不会有老师成天看着你学习,你去不去上课,都没人管你。大学不是手把手教你读书,而是培养你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不再照本宣科,不再留各种作业,你需要写论文,需要大量阅读书目,这些,都是对你能力的培养。
  四年大学下来,你可能觉得自己没学到什么,但其实,这四年你已经培养起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观,你看待事物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大学的经历,会让一个人成熟,这种成熟是心智上的成熟,也是世界观的成熟。这些,中学教育给不了你。
  大三时,开始考虑考研、出国、找工作。你需要在前两年为自己确定目标,如果想毕了业就工作,你需要找实习机会,关注就业信息;如果想考研,你需要收集各学校的考研资料,制定复习计划;如果想出国,你要写申请,联系学校。这些在大三开始已经晚了。你需要有充足的时间准备,看自己想往哪个方向走。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建议继续深造,尽量出国读研。国内的教育过于封闭,很多学校还倾向于照本宣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差。去欧美发达国家读一两年研究生,你会有全面而系统的学习体系,你的价值观也会变得多元。很多我们以为正确的事,其实不是这样;这个世界,绝不是我们历史课本中所说的那样。
  出去看看,会让你的眼界更开阔。
  所以,考上大学绝不是一劳永逸的事。需要你努力的,还在后面,你面临的竞争会更大。如果不努力,只和自己寝室的人、班级的人比,觉得他们都不学习,那我也不学,那以后进入社会,被淘汰的那个,一定是你。这个社会的机会只留给强者;每一份工作,都有几十个人跟你竞争。要么把他们打败,要么自己被淘汰。
  6.那些听着很炫,却毫无用处的专业
  有很多这样的专业:工商管理、企业管理、公共事务管理、生命科学……听着很绚烂,现实很惨淡。想想,有几个公司雇你成天研究DNA、转基因?有哪个企业让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做管理?除非你是富二代,有一个家族企业等你去继承。这些专业,就是听着很酷却没实际用处的专业。近年来大学扩招,不管师资力量如何,大学都纷纷开设各种热门专业,但实际上师资水平并没有跟上去。学生满怀憧憬去读,却发现这个专业很难就业,社会缺口很小。读了四年专业,到头来找工作时需要改行,重新开始。
  所以,报考的时候切不可被专业名称忽悠。那些华而不实的专业,尽量少碰。
  7.野鸡大学
  这主要是针对分数在200~300分,能上专科和民办专科的学生来说的。每年报考季,都能看到各种学校在招生,甚至有学校主动打电话给考生。前段时间,教育部取缔了近百所野鸡大学。什么叫野鸡大学?就是没有办学资质,以地域为优势,糊弄人报考的学校。它们会起很多绚烂的名字,中央、中国、北京等等,让人误以为这个大学很厉害,其实一无是处。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你想想,国家级别的大学,可能主动找你让你直接入学,不看你的高考成绩吗?不可能的事。但凡很容易的事,千万不能当真。
  那么,对这个分数段的学生来说,考什么样的大学比较适合?
  个人建议,找一个就业形势好的专业和学校。这类专科学校的专业设置很多都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技能强,毕业后做蓝领工人,工资很高。比如长春的汽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做汽车维修类工作,挣钱很多。还有一些冷门专业,就业市场很好。所以,报一个好的专科很重要,有时甚至比读普通大学的通识类学科都更好就业,挣钱更多。
  关键是学习能力,这个能力是需要你自己去培养的,大学给不了你。
  8.大学到底有没有用
  对于大学到底有没有用,其实历来争论很大。随着高校扩招,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甚至随便路上碰到一个人都是大学毕业。然而,这中间有很大差别。同是大学生,学校不一样,层次就不一样,学生的素质也有很大不同。我们经常能看到新闻中总会以“女大学生”怎样怎样为噱头,赚取别人眼球,可实际上,他们读的能称得上是大学吗?这个问题有待商榷。
  那么,读大学到底有没有用?答案当然是有用。不管你今后做什么,大学都是能对你系统、全面培养的一环,会让你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这个能力将伴随你一生,是别人拿不走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都想让孩子将来能读个好大学,所以,喊着大学没有用的人,看看他对孩子的教育怎么看,就不言自明了。
  目前来说,教育还是改变一个人最便捷的方式。学生通过受教育,得以走到外面的世界,丰富自己的人生。
  有很多年轻时受过很多苦,后来取得成功的企业家,在功成名就之后,大都选择重新坐在教室里学习。为什么?一个人的经历本身是笔丰厚的财富,但知识储备也非常重要,经历决定你站得多高,知识决定你望得多远。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无法掌控,却跟随人的一生。精神世界丰富,人做什么事都有一个支撑,它能對你的事业有一臂之力,让你锦上添花。
  总之,报考是件大事,决定一个人今后的发展。
  在兴趣和专业间,选兴趣;在学校和专业间,选学校。选所适合自己的大学,读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才能度过充实的大学生活。
  祝愿高考学子都能考入理想的大学。
其他文献
每次旅行,都会找到不一样的自己。    苏州的印象,还是语文课本里的那篇《苏州园林》启蒙的。一直以来,错以为,只要踏上这座城的土地,便会踏入巨型公园。唯有这样,才能符合20多年来我对这座城市的遐想。  这一天,我来了,证明了,遐想终归只是遐想。传说中的园林,的确是很美的园林,但都在固定的園林里。城市,还是城市,千篇一律的,由网格的马路和林立的楼房构成。  这座城市的文化气息,倒是让我重新理解了她的
期刊
轻音乐:《三个人的时光》  作曲:曾志豪/吴欣睿    这是国产游戏巨著《轩辕剑·天之痕》的主题曲,作为主旋律贯穿游戏始终,并有多种变奏。该曲哀婉动听,有朦胧的梦幻般感觉,又含着淡淡的哀伤。曲子表现了游戏主角陈靖仇、于小雪、拓跋玉儿三人一路走来,成为患难知己,在一起分担痛苦与快乐的美好时光。  歌曲:《忽而今夏》 作词:汪苏泷  作曲:汪苏泷 演唱者:汪苏泷    熱播网剧《忽而今夏》的同名主题曲
期刊
亲爱的弟弟:  寒窗苦读十余载,今日耳闻你高考喜讯,甚是开心!  刚从考场下来,你就说考得不好,想要去复读。忧虑了这么多天,今天你终于可以放下心中悬着的石头了。你不但过了重点本科线,还超出了几十分。所以说,考试的事情是很难预料的,不要过早地下定论。  今晚你在忙碌地查阅填报志愿的资料。看着你忙碌地搜寻各种网站、打电话咨询各位在读的师兄师姐、翻阅各种资料,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我是我们家第一个参加
期刊
我复读过,经历过两次高考。  第一次我过了一本线,但家里人完全没有经验,填了一个外省211学校,并且报的是只招很少人的专业,结果那个学校那年的分数特别高。而我爸坚持认为,如果上不了名牌大学,那么上大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我听他的,乖乖地重读一年高三。  当时,在我们那里,复读班是不被体制内认可的,我们只能在原学校对面的一栋小楼里,200人挤在一个平时只装60人的教室里,陷身题海战术,日复一日地做着
期刊
高考眨眼便至,前三场考试我都在波澜不惊地答题,发挥了正常水平。8日下午,满怀信心的我随手拦了一辆出租车直奔考点。  汽车因没有交通规则的限制而飞速地奔驰。忽然,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将我的耳膜震得生疼。我还没来得及思考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便一头撞到了车内的防护栏上。口中有咸腥的血的味道,下意识的,我伸出右手去捂,结果摸到了一把黏稠的血糊。我别过头,跳下车,伸出血污的右手,向不远处的另一辆出租车费力地晃动…
期刊
又到一年高考时。每当此时,不管是局内人还是局外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谈论这个话题。当代名家笔下独具魅力的高考故事,更让人回味无穷。  著名作家余华,参加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次高考,不过他落榜了。余华在《十九年前的一次高考》一文中写道:“高考那一天,学校的大门口挂上了横幅,上面写着‘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教室里的黑板上也写着这八个字,两种准备就是录取和落榜,一颗红心就是说在祖国的任何岗位上都能做出成绩
期刊
我是一个有着“失败者”情结的人。小时候因为肥胖,体育课上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搬到大城市,因为口音以及内向的性格,成为全班男生的出气筒;到了高中,进入全省理科实验班,才知道有些学霸的智商是自己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初到美国,被身边的同学认为是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乡巴佬;混进所谓的世界名校,看到身边一大波牛人,便陷入平庸的沮丧;好不容易挤到纽约华尔街,看到名校选出的所谓cream of the crop,
期刊
朋友17岁的儿子问我:“你看过那篇清华大学毕业生的文章吗?上了北大清华又有什么用?还是跟富二代们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别人毕业就去了家族企业实习工作,或是出国继续深造,而我们呢,无数份简历,无数次面试,最后或许只能去某个公司,做普通工作。”  我明白他的意思,明显就是不甘又无奈。很多人觉得,读书无用。拼来拼去,大家拼的不是能力和知识,更多的是人脉和背景。  可是,寒窗苦读十八年之后,你能有机会和他们坐
期刊
——01  现在,有句话出镜率特别高:活在当下。  你会发现,越年轻的人越喜欢说这句话。每次,我只要跟弟弟妹妹们说,多为以后想想,他们就会拿这句话反驳我:“姐,你活得累不累?”  说实话,一点儿也不累。一想到要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未知的未来,我就宁可现在多费点儿脑子。  过去,我也不喜欢计划,生活过得很随性,总觉得自己还年轻,何必要考虑将来?大家都说,你不知道会在转角撞上哪个傻瓜,也不知道死亡会不会比
期刊
一个朋友说,他已经几年没有去旅行了。我说,不对,你说的旅行仅仅是指到风景名胜区看风景。其实,旅行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旅行——能够到自己的心灵深处,探究自己心灵的秘密,了解自己的心灵家园里那些连自己都没有看到过的风景。  到书中进行阅读的旅行。那些经典的名著,那些影响了无数人的名篇佳作,都是文学家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阅读他们,到他们的书中旅行,就等于让自己走进了他们的思想家园,走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