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给水厂铝污泥为基质的人工湿地研发概述

来源 :中国给水排水 | 被引量 : 48次 | 上传用户:Rata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人工湿地研究小组首次提出了铝污泥人工湿地的概念,将给水厂的脱水铝污泥用作人工湿地填料,以强化其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尤其是对高浓度含磷污(废)水的处理。经过近10年的探索研究,对铝污泥人工湿地的机理、处理效果以及湿地结构、运行方式等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系列研究和分析评价。铝污泥被证明是一种优良的湿地填料;而且铝污泥高效的磷吸附能力可以回收污水中的磷资源,使用后(饱和后)的铝污泥可进行磷回收或用作肥料。这一"以废治废"的概念符合可持续发展思路,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其他文献
研究了反硝化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的挂膜启动过程,寻求判断系统挂膜启动进程的方法,为反硝化潜流人工湿地的启动提供理论依据。在进水流量为2~3 L/h、温度为6~10℃、DO控制在5 mg/L、p H值为7.0~8.0的条件下,25 d内挂膜成功。挂膜成功后,系统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约为60%和40%,对TN和硝态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0%和70%以上,出水亚硝态氮为0.08~0.9 mg/L,水质较
期刊
提高可生化性是采用生化法处理煤气化废水的关键。采用O3/UASB/AUSB工艺处理煤气化废水,结果表明:与UASB/AUSB工艺相比,在O3投加量为20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O3的引入能够提高煤气化废水的可生化性(B/C值达0.41),并提高了对总酚和COD的去除率;COD为4 500~8 000 mg/L、NH+4-N为190~210 mg/L、总酚为910~1 080
期刊
依托太湖流域某城镇污水处理厂,研究了气升式氧化沟型MBR中试装置在不同运行条件下对污染物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9、6.75和5.4 h时,出水COD、氨氮和总氮浓度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出水总磷浓度可达到二级标准。通过对不同曝气量和曝气方式的优化试验得知,在底部小孔曝气方式时曝气量最低,为48 m3/h,此时的气水比
期刊
针对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时脱氮效果差的问题,采用两段进水方式对地下渗滤系统进行改进,并研究了不同进水分配比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的最佳进水分配比为2∶1,在此条件下对TN的平均去除率可达到60.42%,远高于单段进水条件下的TN去除率(37.33%),同时系统对COD、TP和氨氮的去除效果也较好,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
期刊
为进一步推动磷酸钾镁沉淀法在尿液废水资源化处理中的应用,以模拟尿液废水中钾和磷的同步回收为目标,研究了折流式反应器设计和运行参数的优化。结果表明,增大反应区体积有助于沉淀物沉降和反应传质,从而提升对钾和磷的回收率,反应区/沉降区体积比为1时,钾和磷的回收率最优。投加镁源和磷源能有效提高钾的回收率,Mg∶K∶P为2∶1∶2时,钾和磷的回收率分别为49%和87%。延长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HRT)可以提
期刊
通过两套平行MBR系统,对比研究了分别投加改性粉煤灰、粉末活性炭(PAC)对MBR(分别记为反应器A、B)中污泥混合液特性和运行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运行过程中,反应器A的混合液EPS含量增加趋势、LB-EPS沉积量、粒径<10μm的微粒所占比例、Zeta电位降低程度、膜阻力递增趋势均大于反应器B;反应器B运行周期比反应器A延长了1/3。投加PAC延缓膜污染的效果优于投加改性
期刊
剩余污泥中较高的重金属含量制约了其后续资源化利用。为此,以去除不同形态的重金属为目的,考察了生物淋滤前后各形态重金属含量的变化,以及生物淋滤对污泥EPS含量、比表面积、Zeta电位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淋滤可有效降低重金属的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p H值降至1.98引起了碳酸盐结合态重金属含量的降低;EPS中蛋白质、腐殖质、多糖含量分别减少至3.92、3.43、18.54 mg/g VSS,这是残
期刊
对污水处理厂6个处理单元逸散出的苯系物进行了采集和分析,研究了苯、甲苯和二甲苯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处理单元的浓度变化规律,并对夏季逸散出的苯系物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进行了评价,提出了苯系物等挥发性物质的控制对策。结果表明:3种苯系物的气相浓度由高到底均为夏>春>秋>冬。夏季初沉池散逸的苯、甲苯、二甲苯最多,气相浓度分别为83、99和172μg/m3。苯系物在春、秋和冬季的平均浓度为其夏季浓度的97.6%
期刊
通过对4个不同运行条件的SBR反应器中活性污泥的SOUR与SVI的连续监测,研究了通过SOUR来预测丝状菌污泥膨胀风险的可行性。研究发现,SOUR出现峰值后的8~42 d内往往会发生污泥膨胀事故。而针对这四组不同状态的污泥所进行的SOUR与SVI参数的监测与记录,显示这种SOUR与污泥膨胀对应出现的现象适用于状态各异的污泥。由于SOUR易于连续监测,使得该技术在污水厂易于实施,可以为技术人员提前应
期刊
针对缺水城市大型景观内湖补水水源短缺和水质维护难度大的问题,根据其景观娱乐、生态环境和雨洪调蓄功能对水质水量的要求,建立了基于水质水量联合优化控制的缺水城市大型景观内湖调度模型。模型充分考虑了多水源补水、水体循环净化设施和水体自净对内湖水质水量调度的影响,并以华北地区某市生态型新区大型景观内湖为研究对象,对模型进行实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内湖蓄水量、雨水补水量、再生水补水量和循环净化水量4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