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推进高中历史课堂合作学习的方法,提出利用大数据促进师生科学互动、分组合作学习提高历史课堂实效、做好“五落实”发挥合作学习优势等措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发展,使历史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关键词】历史课堂 大数据 合作学习 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B-0038-02
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技术正推动教育教学发生变革。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历史课堂教学必须与时俱进进行改革与创新,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发展,使历史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利用大数据促进师生科学互动
大数据时代,教育信息化推动着教育现代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根据课程目标预设的需要,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班级 QQ 群、“互动课堂”教学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师生科学互动,科学地完成案例教学的开发、分析、反馈,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效能。例如笔者尝试使用智达“互动课堂”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将历史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如在学习了必修一《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义和团反帝运动”这个知识点后,笔者当堂布置一道选择题: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全面赞扬与肯定 D.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学生利用手中的电子学习设备(平板电脑),当场完成提交,笔者在课堂上立即统计学生选择结果:A.0.0%,B.73.5%,C.24.5%,D.2.0%;本题答案为 C,正确率仅 24.5%。笔者针对学生选择 B 项居多,说明学生仅记得义和团运动的积极性,未认真阅读材料,没有看到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这种借助“互动课堂”教学系统,加强师生互动,有针对性地纠错误,从而有效地节省时间,大大地提升了历史课堂效率。
二、分组合作学习提高历史课堂实效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认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在素质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运用教学因素的互动,提升学生学习动力,以集体学习成绩作为考核标准,一同完成教学要求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例如在学习了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后,笔者当堂布置一道思考题:中国近现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救国真理的过程中,曾先后“以日为师”“以美为师”和“以俄为师”,但最终中国共产党坚持走“自己的路”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将班级分成四个小组:“以日为师”组、“以美为师”组、“以俄为师”组、走“自己的路”组。分别探讨四条道路的内容及结果。最后各组派代表阐述,通过小组合作,并分享合作探讨结果,让全体同学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成功是依据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既能发掘学生学习历史的潜能,又能培养学生集体团队合作的精神,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实效。
三、做好“五落实”发挥合作学习优势
为了确保历史课堂“合作学习”模式的顺利开展,必须做好“五落实”,即人员落实、任务落实、思考落实、指导落实、评价落实。
(一)人员落实。要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如何科学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笔者认为必须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考虑每个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性别、性格、才能等差异,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争取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所长,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真正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才,使历史合作学习达到互动增值、互补共效。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愿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每组成员 6~8 人,全班共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各组均要搭配一些历史成绩较好的学生,选定一名历史学习基础较好、有责任心、能力强的小组长,以强带弱、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然后,再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适当地调整各学习小组成员,这样既体现了个人能力,又强调了团队力量,一支团结、高效的历史合作学习小组就组建成了。
(二)任务落实。合作学习小组组建之后,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让互助学习小组组长和组员一起制订明确而又切合实际的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分阶段、逐步完成奋斗目标,达到一起进步的目的。
历史合作学习的关键就是共同解决一个个历史学习问题。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认真备课,选准合作学习的内容,精心设计合作的问题。历史教师应围绕教学重点疑难问题,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研讨交流,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人民版必修二《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课时,笔者课前布置学生按照兴趣和特长,以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从近代服饰、近代饮食、近代建筑、近代婚丧等方面,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各合作小组根据任务在课前积极搜集材料,整合资料;在课堂上,每个小组派代表以课件的形式呈现成果,并进行解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在分享自己组的成果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成就感,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 (三)思考落实。思考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前提,也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质量的保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出示某个问题后,马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既没有引导学生认真看书、深入思考就组织讨论,而且学生还没思考好。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就让学生回答,这只有合作学习的形式,没有合作学习的实质;只有少数学生能跟上教师的思路,大部分同学只能人云亦云,盲目随从。这样的合作学习,解决不了疑难问题。例如在学习了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第二课《辛亥革命》时,笔者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而是通过呈现五则史料,将学生分成五个学习小组,分别按照五则材料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材料一:“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 70 年》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一次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
——《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三: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象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四:“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材料五: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 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教师通过史料分析,并分享小组合作研讨结果,让全体同学明白:可以从多元的研究视角评价辛亥革命。因而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学生有了自己的观点,交流、研讨时,才可能有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融。
(四)指导落实。在历史合作学习过程中,历史教师要明确本节课要求学生合作研讨的内容,做好学生研讨的指导工作。在历史合作讨论中,教师要走到每个学习小组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历史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如对活动开展顺利的小组,要及时予以肯定;对在讲闲话、偏离讨论主题的小组,要及时制止,引导他们回到历史学习任务中;对研讨混乱无序的小组,要帮助他们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中。在历史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做好课堂管理的调控职责,指导各学习小组认真完成每节课的小組学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有效提高历史课堂学习的质量。
(五)评价落实。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极易形成“优生唱主角,差生跑龙套”的局面。在合作学习中,要避免只求热闹不求实质的弊端,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使每一个学生在这一过程都能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开阔眼界。在小组汇报时,应由小组推选一位同学汇报,其他同学补充;在评价时,教师应肯定这是整个小组的成功,而不是哪个优等生的成绩。合作学习的成果,最终应和集体共同分享交流,从而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了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较强的合作意识。同时,在教师评价内容综合化的激励下,学生都觉得“我能行”,树立了自信心,促进了他们主动、和谐、全面地发展。
总之,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应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高度,充分利用多媒体、班级 QQ 群、“互动课堂”教学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师生互动,鼓励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彼此帮助,相互学习,扬长补短,使课堂气氛宽松活跃,把“一言堂”“满堂灌”变为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互相质疑解难,教师只是从中引导、协调、督促和检查,让学生乐学、会学、善学,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历史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叶 澜,白益民,王 枬,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马 兰.合作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黎 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张英勇(1970— ),男,福建南平人,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学教务处主任,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育教学。
(责编 江月阳)
【关键词】历史课堂 大数据 合作学习 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B-0038-02
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技术正推动教育教学发生变革。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历史课堂教学必须与时俱进进行改革与创新,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发展,使历史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利用大数据促进师生科学互动
大数据时代,教育信息化推动着教育现代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根据课程目标预设的需要,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班级 QQ 群、“互动课堂”教学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师生科学互动,科学地完成案例教学的开发、分析、反馈,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效能。例如笔者尝试使用智达“互动课堂”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将历史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如在学习了必修一《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义和团反帝运动”这个知识点后,笔者当堂布置一道选择题: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全面赞扬与肯定 D.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学生利用手中的电子学习设备(平板电脑),当场完成提交,笔者在课堂上立即统计学生选择结果:A.0.0%,B.73.5%,C.24.5%,D.2.0%;本题答案为 C,正确率仅 24.5%。笔者针对学生选择 B 项居多,说明学生仅记得义和团运动的积极性,未认真阅读材料,没有看到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这种借助“互动课堂”教学系统,加强师生互动,有针对性地纠错误,从而有效地节省时间,大大地提升了历史课堂效率。
二、分组合作学习提高历史课堂实效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认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在素质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运用教学因素的互动,提升学生学习动力,以集体学习成绩作为考核标准,一同完成教学要求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例如在学习了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后,笔者当堂布置一道思考题:中国近现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救国真理的过程中,曾先后“以日为师”“以美为师”和“以俄为师”,但最终中国共产党坚持走“自己的路”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将班级分成四个小组:“以日为师”组、“以美为师”组、“以俄为师”组、走“自己的路”组。分别探讨四条道路的内容及结果。最后各组派代表阐述,通过小组合作,并分享合作探讨结果,让全体同学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成功是依据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既能发掘学生学习历史的潜能,又能培养学生集体团队合作的精神,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实效。
三、做好“五落实”发挥合作学习优势
为了确保历史课堂“合作学习”模式的顺利开展,必须做好“五落实”,即人员落实、任务落实、思考落实、指导落实、评价落实。
(一)人员落实。要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如何科学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笔者认为必须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考虑每个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性别、性格、才能等差异,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争取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所长,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真正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才,使历史合作学习达到互动增值、互补共效。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愿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每组成员 6~8 人,全班共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各组均要搭配一些历史成绩较好的学生,选定一名历史学习基础较好、有责任心、能力强的小组长,以强带弱、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然后,再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适当地调整各学习小组成员,这样既体现了个人能力,又强调了团队力量,一支团结、高效的历史合作学习小组就组建成了。
(二)任务落实。合作学习小组组建之后,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让互助学习小组组长和组员一起制订明确而又切合实际的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分阶段、逐步完成奋斗目标,达到一起进步的目的。
历史合作学习的关键就是共同解决一个个历史学习问题。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认真备课,选准合作学习的内容,精心设计合作的问题。历史教师应围绕教学重点疑难问题,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研讨交流,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人民版必修二《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课时,笔者课前布置学生按照兴趣和特长,以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从近代服饰、近代饮食、近代建筑、近代婚丧等方面,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各合作小组根据任务在课前积极搜集材料,整合资料;在课堂上,每个小组派代表以课件的形式呈现成果,并进行解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在分享自己组的成果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成就感,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 (三)思考落实。思考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前提,也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质量的保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出示某个问题后,马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既没有引导学生认真看书、深入思考就组织讨论,而且学生还没思考好。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就让学生回答,这只有合作学习的形式,没有合作学习的实质;只有少数学生能跟上教师的思路,大部分同学只能人云亦云,盲目随从。这样的合作学习,解决不了疑难问题。例如在学习了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第二课《辛亥革命》时,笔者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而是通过呈现五则史料,将学生分成五个学习小组,分别按照五则材料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材料一:“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 70 年》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一次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
——《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三: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象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四:“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材料五: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 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教师通过史料分析,并分享小组合作研讨结果,让全体同学明白:可以从多元的研究视角评价辛亥革命。因而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学生有了自己的观点,交流、研讨时,才可能有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融。
(四)指导落实。在历史合作学习过程中,历史教师要明确本节课要求学生合作研讨的内容,做好学生研讨的指导工作。在历史合作讨论中,教师要走到每个学习小组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历史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如对活动开展顺利的小组,要及时予以肯定;对在讲闲话、偏离讨论主题的小组,要及时制止,引导他们回到历史学习任务中;对研讨混乱无序的小组,要帮助他们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中。在历史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做好课堂管理的调控职责,指导各学习小组认真完成每节课的小組学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有效提高历史课堂学习的质量。
(五)评价落实。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极易形成“优生唱主角,差生跑龙套”的局面。在合作学习中,要避免只求热闹不求实质的弊端,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使每一个学生在这一过程都能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开阔眼界。在小组汇报时,应由小组推选一位同学汇报,其他同学补充;在评价时,教师应肯定这是整个小组的成功,而不是哪个优等生的成绩。合作学习的成果,最终应和集体共同分享交流,从而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了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较强的合作意识。同时,在教师评价内容综合化的激励下,学生都觉得“我能行”,树立了自信心,促进了他们主动、和谐、全面地发展。
总之,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应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高度,充分利用多媒体、班级 QQ 群、“互动课堂”教学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师生互动,鼓励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彼此帮助,相互学习,扬长补短,使课堂气氛宽松活跃,把“一言堂”“满堂灌”变为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互相质疑解难,教师只是从中引导、协调、督促和检查,让学生乐学、会学、善学,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历史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叶 澜,白益民,王 枬,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马 兰.合作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黎 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张英勇(1970— ),男,福建南平人,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学教务处主任,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育教学。
(责编 江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