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位叫祝媛莉的记者,为我女儿写了篇温馨的报道,题目是《黄澜:在艺术与商业的平衡中打造“爆款”》,再加个吸睛的副标题,叫作“《我的前半生》《如懿传》等爆款剧集操盘手,艺术与商业平衡木上的‘舞蹈家’”。
此文网络上传得很多。
因为文中多有提到所谓的家教、家庭影响,所以不少朋友打电话来,或是干脆当面拦住,非要我说说教女“心得”不可,最好是“秘籍”,以便学习参考。
都说你女儿是成功人士了,你好歹得吐点什么。
谁家没有“起跑线”焦虑,这种心情,我当然是理解的。
先看看记者所写的文章本身吧。
大多数观众认识黄澜是从电视节目《非诚勿扰》开始,她果断、自信、勇敢的爱情观让人印象深刻。首期節目录制时,孟非这样介绍她:中国现在有名的电视剧女性制片人之一。
从《辣妈正传》《大丈夫》到《虎妈猫爸》《女医明妃传》,再到今年大热的话题剧《我的前半生》及备受关注的《如懿传》,这些兼具社会效应、市场效益的“爆款”剧集操盘手正是黄澜。
父亲黄亚洲(知名作家、诗人、编剧)的言传身教,赋予黄澜严谨的创作态度和扎实的制作功底;经济学的学习履历及多年从事电视剧市场研究、发行等工作,让她在电视剧制片工作中更具市场思维和商业视角,她出品的作品总能击中社会痛点和受众内心。
在一次“新丽现象研讨会”上,某位浙江省广电局领导总结发言时感慨,“感谢黄亚洲没有把自己的女儿留在文学,而是给了影视!”黄澜曾多次表达过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我感受到他的严格,也曾有过青春期的叛逆。现在回想起来,父亲更多的是给了我宽广的精神格局,帮我摒弃了社会上的一些文化偏见。他给我打开了一个大世界,让我追求更多的自我价值实现。”
黄澜家教很严,父亲从小就给她立下很多规矩,比如每天写日记,一篇作文写出不同的结尾,等等。这些经历对黄澜的电视剧创作影响深远。讲故事“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就是父亲多年跟她强调的戏剧思维。
黄亚洲习惯随身携带一张日程表,上面密密麻麻写满每日事项。黄澜也有本和笔不离身的习惯,工作中各项事务落实都要记下来,工作回顾甚至一周后的日程安排事无巨细,这种制订周密计划的严谨思维也是受父亲的影响。甚至她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的态度,也深受父亲创作风格感染——我们要写的东西都是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
父亲也会鼓励黄澜多观察社会、观察人,主动和陌生人沟通,练就她在不同场合敢于表达自我的胆量与交流能力。作为制片人,不仅要与主管部门打交道,还要与导演、编剧、演员等创作人员深入沟通,同时,需要从前端就与客户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平台需求,掌握沟通的艺术尤为重要,在这方面,黄澜早已练就出色的“说话之道”,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尺寸拿捏到位,尺度平衡得当。
与黄澜相交,她给人的感觉既热情大方、真实直接,又很有分寸感,很容易赢得他人好感。“我的性格遗传于妈妈。”黄澜笑称,她的性格特质对于需要经常消化负面情绪、处理各方关系的制片人来说,独具优势。
“所谓的精品,要结合艺术性和商业性,也就是说既要有口碑也要有收视,缺一不可。所谓艺术性就是电视人的自我表达,所谓商业性就是满足观众的需求,要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黄澜不止一次谈到商业与创作的关系。在她操盘的项目中,这两者总能得到完美的有机结合。
2014年,黄澜制作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辣妈正传》《大丈夫》夺得第20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电视剧类6项大奖中的4项。2015年,都市剧“剧王”《虎妈猫爸》收视高涨,引发社会热议,被第17届华鼎奖评为“全国观众最喜爱的电视剧”。2016年,《女医明妃传》《小丈夫》《胭脂》再获好口碑。2017年,《我的前半生》成为“现象级”剧作。截至收官,东方卫视《我的前半生》CSM媒介研究52城平均收视率1.876%,单集最高收视率破3。
其实,黄澜最初的职业规划是经商。大学时,黄澜选择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专业,毕业后又考入莫斯科大学攻读经济系研究生。黄澜开玩笑称,当时自己在从商的计划中已经走得很远了。不出意外,她原本会坐在“世界五百强”公司摩天大楼的办公室里当一名部门经理。
然而事与愿违,父亲黄亚洲借由一次机会将黄澜推荐到了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2004年,黄澜顺利通过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的层层考试,从此与影视结缘。在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的7年,黄澜先后从事过数据分析、国内发行、海外剧引进、投资拍摄等工作,对影视制作各个环节都很熟悉,尤其擅长从商业视角评估影视项目,眼光独到。
慢慢地,她不满足于只做产业链下游的工作,更想主导上游内容生产,立志成为一名制片人。跳槽到新丽传媒后,黄澜有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而此前在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积累的工作经验,也让她在操盘一部电视剧时能够更好地将商业思维向前端创作渗透,保证作品的市场活性。
在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从事了3年的引进剧购买工作,她看过大量韩剧、港台剧甚至是泰国剧、菲律宾剧、印度剧,深知“离婚女人自强不息,重获爱情”是全球观众都喜欢的故事模式,敏锐判断《我的前半生》特别适合做电视剧改编,因此成就了“爆款”的诞生。“将商业和创作结合,我特别愉快。”黄澜说。
不同于许多制作型制片人主要把控拍摄环节,黄澜将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了前期开发策划上。“相对于电视剧制作细节和生产工程管理,剧本创意、组建团队、演员谈判、发行销售、与客户谈判……这是我的强项。”
黄澜认为,选题好不好是一部电视剧成功与否的关键。“实际上,项目成功的一半在于前期策划,这决定了创作方向。” 黄澜将一部电视剧的生产创作比喻为盖一栋房子,画设计图是最难的,想要造什么风格的房子需要前期大量工作调研验证,图纸落实了,施工就更依赖经验。一般来说,一个选题从概念生发、与编辑反复深层次沟通,到采访观察、搜集资料,需经过两年多的初步酝酿,最长达4年。“前期的想法需要进行论证,还有不断自我否定,这个过程非常漫长。”
黄澜强调,电视剧首先要保证符合相关管理部门的要求和规定,其次在艺术上有追求,还要在商业上有保证。“审批、创作、销售,这几个环节不能脱节。在创意初期将这三方面沟通做好了,考虑周到了再创作,制作电视剧的风险就相对小很多。”
影视剧的自我表达
黄澜参与的电视剧作品有很强的自我印迹,折射出她阶段性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我希望每一部作品中,不仅编剧能够酣畅淋漓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同时也能让我有抒发的动机,作品包含我们创作团队对社会的认知,对人性的思考。创作是一个内心生发的过程,凝聚着自我表达的能量。”
在《我的前半生》中,黄澜想与观众交流当代人丰富多元的婚姻观;《如懿传》则是第一次从人性角度描绘一对帝王夫妻的婚姻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观照。
黄澜强调,制片人有自我表达热情的时候,应当配合同样有表达热情的编剧一起工作。“制片人不能让自己的表达欲覆盖或替代了编剧的表达欲。”
她非常重视与主创的沟通,在沟通中寻找作品的创作路径和价值出口。创作《我的前半生》时,编剧秦雯、导演沈严,以及策划人李晓明和黄澜之间曾因故事结尾发生激烈的观念冲突,对于贺涵、罗子君、唐晶三个人的情感归宿各有各的看法。为了这个“纠结”的结尾,秦雯先后写了六七稿,走走停停将近半年。
事实上,《我的前半生》播出后,观众讨论最激烈的部分也是“闺蜜的男友到底能不能爱”。
在黄澜看来,话题争论是一部现实题材剧所必备的元素,而话题背后所折射的观点碰撞,才是影视作品精神引领作用的具体体现。
“这说明我们的三观和观众的三观有了触碰。这种情感触碰会产生各种化学反应,结果没有对错,通过交流引发思考就够了。艺术作品的使命就是创作者与观众的精神交流,而不是浮皮潦草的娱乐至死。‘前半生’引发的热议,是我们创作观的一种胜利吧。我们找到了打开观众心灵的钥匙,这把钥匙来源于我们对心灵的剖析。”黄澜说。
文章的内容就是如此,将我女儿的求学经历、职业经过与她的对制片行业的思考,概述了一遍,行文还是紧凑的。
对于此中过程,涉及家庭影响、涉及所谓“家教很严”的部分,我倒有一些想法。
说实话,女儿的成长,主要还是靠她自己。所谓家庭教育,现在想来,不过就是鼓励鼓励,仅是日常的鼓励,鼓励她上好课,鼓励她做好班干部。我有一次下班回家,钥匙刚打开家门,就听她这个中学生小班长在给某位学生的家长打电话,说你不要再批评自家孩子了,他已经很努力了,这次没有考好是由于偶然疏忽,并不代表他平常的成绩水平,等等,等等。我女儿站在屋脚,说话很轻,而这一刻我就顿悟,平时再也不必向她啰嗦什么大道理了,再讲也没有用,她啥都懂了。
看看,不是我们在给她讲大道理,是她在给别人讲大道理了。大道理谁不懂啊。
有些大道理,其实我们家长在客厅里,在饭桌上,已经讲了两百遍了,还都以为自己只讲了七八遍,还挺新鲜的,弄得孩子烦不胜烦了,还在语重心长地啰嗦,等到被孩子抢白了,就以“我还不是为你好”来提高喉咙,想想真是何苦。
真还不如就正面鼓励鼓励,说说好话。
鼓励两百遍,也不算多,就当自己还只鼓励了七八遍。
另外一方面的所谓“家教”,我感觉,就是设法从小多带着孩子去旅游,四面八方的开眼界,让社会本身来做“家教”。我女儿尚未读小学前在黄山天都峰来回走惊险的“鲫鱼背”,六岁时在五台山一座寺庙里用毛笔兴致勃勃画一张幼儿园老师教的“熊猫图”赠送老和尚,这些都给孩子留下了一辈子难忘的印记。
还有,记日记是个好法子。我倡议并且规定孩子上小学的第一天开始,就需每天记下一句 “自己最想说的话”。开头几天,不会写字,可由家长代记。我记得我女儿在一个星期之后,就可以自己动笔写了,一小半写字一大半拼音,譬如“我今天很乖,饭吃了两碗”,难写的字都是自己拼音出来的。再后来,全是自己写字了,句式也越来越复杂。到了中学,日记就锁起来,家长无权看了。多写,真的很好,有助于不惧怕拿笔与不惧怕文字。
再者,就是多给孩子讲故事,书上看来的或者是自己瞎编的,用以启发想象力,这也是个好办法。孩子的天性总是好奇。在他们愿意听大人讲故事的时候要多给他们讲,不要不耐烦。孩子常听故事后,甚至自己也会编故事,想象力噼噼啪啪地就散开去了。记得我女儿在读幼儿园的时候,就忽然自己动手画连环画《白英和她的女儿》,最后一页画的是新郎新娘共同拉着一个红绣球,表示结婚大团圆。她的连环画之所以取这样一个题目,是因为她当时只能识为数不多的几个汉字,这几个字是她精心选择的。她知道凡是连环画的封面,必须有字。
很可惜,由于城市之间几次搬家,《白英和她的女儿》一时找不到了,不然可以送给我女儿的女儿,也作为鼓励。
其他的什么家教,什么经验,我想来想去,乏善可陈。
成长都靠自己,概莫能外。
时代发展很快,互联网神奇得要命,现在甚至三五年就来一个代沟。下一代的聪明才智早就远远超过我们这一代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苟活在沙滩上,如此而已。
很残酷,但也是事实。
总的说,我们这一辈还是少讲多听为妙,尤其是孩子慢慢成人的时候,把日记本锁在自己抽屉里的时候,千万不要两百遍当七八遍,不要招人厭,不要明明落伍了还振振有词,唯如此,做背时鬼的可能性才会少一点。
我也有过教训,扮过黑脸,现在我要检讨。
此文网络上传得很多。
因为文中多有提到所谓的家教、家庭影响,所以不少朋友打电话来,或是干脆当面拦住,非要我说说教女“心得”不可,最好是“秘籍”,以便学习参考。
都说你女儿是成功人士了,你好歹得吐点什么。
谁家没有“起跑线”焦虑,这种心情,我当然是理解的。
先看看记者所写的文章本身吧。
大多数观众认识黄澜是从电视节目《非诚勿扰》开始,她果断、自信、勇敢的爱情观让人印象深刻。首期節目录制时,孟非这样介绍她:中国现在有名的电视剧女性制片人之一。
从《辣妈正传》《大丈夫》到《虎妈猫爸》《女医明妃传》,再到今年大热的话题剧《我的前半生》及备受关注的《如懿传》,这些兼具社会效应、市场效益的“爆款”剧集操盘手正是黄澜。
父亲黄亚洲(知名作家、诗人、编剧)的言传身教,赋予黄澜严谨的创作态度和扎实的制作功底;经济学的学习履历及多年从事电视剧市场研究、发行等工作,让她在电视剧制片工作中更具市场思维和商业视角,她出品的作品总能击中社会痛点和受众内心。
“父亲给我打开了一个世界”
在一次“新丽现象研讨会”上,某位浙江省广电局领导总结发言时感慨,“感谢黄亚洲没有把自己的女儿留在文学,而是给了影视!”黄澜曾多次表达过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我感受到他的严格,也曾有过青春期的叛逆。现在回想起来,父亲更多的是给了我宽广的精神格局,帮我摒弃了社会上的一些文化偏见。他给我打开了一个大世界,让我追求更多的自我价值实现。”
黄澜家教很严,父亲从小就给她立下很多规矩,比如每天写日记,一篇作文写出不同的结尾,等等。这些经历对黄澜的电视剧创作影响深远。讲故事“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就是父亲多年跟她强调的戏剧思维。
黄亚洲习惯随身携带一张日程表,上面密密麻麻写满每日事项。黄澜也有本和笔不离身的习惯,工作中各项事务落实都要记下来,工作回顾甚至一周后的日程安排事无巨细,这种制订周密计划的严谨思维也是受父亲的影响。甚至她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的态度,也深受父亲创作风格感染——我们要写的东西都是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
父亲也会鼓励黄澜多观察社会、观察人,主动和陌生人沟通,练就她在不同场合敢于表达自我的胆量与交流能力。作为制片人,不仅要与主管部门打交道,还要与导演、编剧、演员等创作人员深入沟通,同时,需要从前端就与客户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平台需求,掌握沟通的艺术尤为重要,在这方面,黄澜早已练就出色的“说话之道”,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尺寸拿捏到位,尺度平衡得当。
与黄澜相交,她给人的感觉既热情大方、真实直接,又很有分寸感,很容易赢得他人好感。“我的性格遗传于妈妈。”黄澜笑称,她的性格特质对于需要经常消化负面情绪、处理各方关系的制片人来说,独具优势。
“将商业和创作结合,我特别愉快”
“所谓的精品,要结合艺术性和商业性,也就是说既要有口碑也要有收视,缺一不可。所谓艺术性就是电视人的自我表达,所谓商业性就是满足观众的需求,要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黄澜不止一次谈到商业与创作的关系。在她操盘的项目中,这两者总能得到完美的有机结合。
2014年,黄澜制作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辣妈正传》《大丈夫》夺得第20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电视剧类6项大奖中的4项。2015年,都市剧“剧王”《虎妈猫爸》收视高涨,引发社会热议,被第17届华鼎奖评为“全国观众最喜爱的电视剧”。2016年,《女医明妃传》《小丈夫》《胭脂》再获好口碑。2017年,《我的前半生》成为“现象级”剧作。截至收官,东方卫视《我的前半生》CSM媒介研究52城平均收视率1.876%,单集最高收视率破3。
其实,黄澜最初的职业规划是经商。大学时,黄澜选择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专业,毕业后又考入莫斯科大学攻读经济系研究生。黄澜开玩笑称,当时自己在从商的计划中已经走得很远了。不出意外,她原本会坐在“世界五百强”公司摩天大楼的办公室里当一名部门经理。
然而事与愿违,父亲黄亚洲借由一次机会将黄澜推荐到了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2004年,黄澜顺利通过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的层层考试,从此与影视结缘。在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的7年,黄澜先后从事过数据分析、国内发行、海外剧引进、投资拍摄等工作,对影视制作各个环节都很熟悉,尤其擅长从商业视角评估影视项目,眼光独到。
慢慢地,她不满足于只做产业链下游的工作,更想主导上游内容生产,立志成为一名制片人。跳槽到新丽传媒后,黄澜有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而此前在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积累的工作经验,也让她在操盘一部电视剧时能够更好地将商业思维向前端创作渗透,保证作品的市场活性。
在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从事了3年的引进剧购买工作,她看过大量韩剧、港台剧甚至是泰国剧、菲律宾剧、印度剧,深知“离婚女人自强不息,重获爱情”是全球观众都喜欢的故事模式,敏锐判断《我的前半生》特别适合做电视剧改编,因此成就了“爆款”的诞生。“将商业和创作结合,我特别愉快。”黄澜说。
项目成功的一半在于前期策划
不同于许多制作型制片人主要把控拍摄环节,黄澜将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了前期开发策划上。“相对于电视剧制作细节和生产工程管理,剧本创意、组建团队、演员谈判、发行销售、与客户谈判……这是我的强项。”
黄澜认为,选题好不好是一部电视剧成功与否的关键。“实际上,项目成功的一半在于前期策划,这决定了创作方向。” 黄澜将一部电视剧的生产创作比喻为盖一栋房子,画设计图是最难的,想要造什么风格的房子需要前期大量工作调研验证,图纸落实了,施工就更依赖经验。一般来说,一个选题从概念生发、与编辑反复深层次沟通,到采访观察、搜集资料,需经过两年多的初步酝酿,最长达4年。“前期的想法需要进行论证,还有不断自我否定,这个过程非常漫长。”
黄澜强调,电视剧首先要保证符合相关管理部门的要求和规定,其次在艺术上有追求,还要在商业上有保证。“审批、创作、销售,这几个环节不能脱节。在创意初期将这三方面沟通做好了,考虑周到了再创作,制作电视剧的风险就相对小很多。”
影视剧的自我表达
黄澜参与的电视剧作品有很强的自我印迹,折射出她阶段性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我希望每一部作品中,不仅编剧能够酣畅淋漓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同时也能让我有抒发的动机,作品包含我们创作团队对社会的认知,对人性的思考。创作是一个内心生发的过程,凝聚着自我表达的能量。”
在《我的前半生》中,黄澜想与观众交流当代人丰富多元的婚姻观;《如懿传》则是第一次从人性角度描绘一对帝王夫妻的婚姻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观照。
黄澜强调,制片人有自我表达热情的时候,应当配合同样有表达热情的编剧一起工作。“制片人不能让自己的表达欲覆盖或替代了编剧的表达欲。”
她非常重视与主创的沟通,在沟通中寻找作品的创作路径和价值出口。创作《我的前半生》时,编剧秦雯、导演沈严,以及策划人李晓明和黄澜之间曾因故事结尾发生激烈的观念冲突,对于贺涵、罗子君、唐晶三个人的情感归宿各有各的看法。为了这个“纠结”的结尾,秦雯先后写了六七稿,走走停停将近半年。
事实上,《我的前半生》播出后,观众讨论最激烈的部分也是“闺蜜的男友到底能不能爱”。
在黄澜看来,话题争论是一部现实题材剧所必备的元素,而话题背后所折射的观点碰撞,才是影视作品精神引领作用的具体体现。
“这说明我们的三观和观众的三观有了触碰。这种情感触碰会产生各种化学反应,结果没有对错,通过交流引发思考就够了。艺术作品的使命就是创作者与观众的精神交流,而不是浮皮潦草的娱乐至死。‘前半生’引发的热议,是我们创作观的一种胜利吧。我们找到了打开观众心灵的钥匙,这把钥匙来源于我们对心灵的剖析。”黄澜说。
文章的内容就是如此,将我女儿的求学经历、职业经过与她的对制片行业的思考,概述了一遍,行文还是紧凑的。
对于此中过程,涉及家庭影响、涉及所谓“家教很严”的部分,我倒有一些想法。
说实话,女儿的成长,主要还是靠她自己。所谓家庭教育,现在想来,不过就是鼓励鼓励,仅是日常的鼓励,鼓励她上好课,鼓励她做好班干部。我有一次下班回家,钥匙刚打开家门,就听她这个中学生小班长在给某位学生的家长打电话,说你不要再批评自家孩子了,他已经很努力了,这次没有考好是由于偶然疏忽,并不代表他平常的成绩水平,等等,等等。我女儿站在屋脚,说话很轻,而这一刻我就顿悟,平时再也不必向她啰嗦什么大道理了,再讲也没有用,她啥都懂了。
看看,不是我们在给她讲大道理,是她在给别人讲大道理了。大道理谁不懂啊。
有些大道理,其实我们家长在客厅里,在饭桌上,已经讲了两百遍了,还都以为自己只讲了七八遍,还挺新鲜的,弄得孩子烦不胜烦了,还在语重心长地啰嗦,等到被孩子抢白了,就以“我还不是为你好”来提高喉咙,想想真是何苦。
真还不如就正面鼓励鼓励,说说好话。
鼓励两百遍,也不算多,就当自己还只鼓励了七八遍。
另外一方面的所谓“家教”,我感觉,就是设法从小多带着孩子去旅游,四面八方的开眼界,让社会本身来做“家教”。我女儿尚未读小学前在黄山天都峰来回走惊险的“鲫鱼背”,六岁时在五台山一座寺庙里用毛笔兴致勃勃画一张幼儿园老师教的“熊猫图”赠送老和尚,这些都给孩子留下了一辈子难忘的印记。
还有,记日记是个好法子。我倡议并且规定孩子上小学的第一天开始,就需每天记下一句 “自己最想说的话”。开头几天,不会写字,可由家长代记。我记得我女儿在一个星期之后,就可以自己动笔写了,一小半写字一大半拼音,譬如“我今天很乖,饭吃了两碗”,难写的字都是自己拼音出来的。再后来,全是自己写字了,句式也越来越复杂。到了中学,日记就锁起来,家长无权看了。多写,真的很好,有助于不惧怕拿笔与不惧怕文字。
再者,就是多给孩子讲故事,书上看来的或者是自己瞎编的,用以启发想象力,这也是个好办法。孩子的天性总是好奇。在他们愿意听大人讲故事的时候要多给他们讲,不要不耐烦。孩子常听故事后,甚至自己也会编故事,想象力噼噼啪啪地就散开去了。记得我女儿在读幼儿园的时候,就忽然自己动手画连环画《白英和她的女儿》,最后一页画的是新郎新娘共同拉着一个红绣球,表示结婚大团圆。她的连环画之所以取这样一个题目,是因为她当时只能识为数不多的几个汉字,这几个字是她精心选择的。她知道凡是连环画的封面,必须有字。
很可惜,由于城市之间几次搬家,《白英和她的女儿》一时找不到了,不然可以送给我女儿的女儿,也作为鼓励。
其他的什么家教,什么经验,我想来想去,乏善可陈。
成长都靠自己,概莫能外。
时代发展很快,互联网神奇得要命,现在甚至三五年就来一个代沟。下一代的聪明才智早就远远超过我们这一代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苟活在沙滩上,如此而已。
很残酷,但也是事实。
总的说,我们这一辈还是少讲多听为妙,尤其是孩子慢慢成人的时候,把日记本锁在自己抽屉里的时候,千万不要两百遍当七八遍,不要招人厭,不要明明落伍了还振振有词,唯如此,做背时鬼的可能性才会少一点。
我也有过教训,扮过黑脸,现在我要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