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认为,高三文言文阅读的复习过程中,必须重视文本之“境”,入境则能达,也即文言文阅读过程中,要重视其语境,能联系语境、进入语境就能清楚明白地理解文本、读懂文本,从而进一步解答考题。
情景语境是指语篇产生时周围的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以及方式等。把握情景语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的话语背景、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个人经历、参与者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词语意义。在文言阅读中,重视文本的情景语境对判断并确定关键词语的意义,准确翻译文言文语句都有重要的作用。
1.在情景语境中准确判定文言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判断“加点词语的解释”是历年文言文阅读题的第一题,在《2018年江苏省高考说明》选取的四篇例文中无一例外,这类题目的解答方式也比较多,譬如联系成语推测、结合课内拓展联想等等,但无论哪种方法,最终都必须回归文本、进入语境,从词性到词义,在具体语境中做判断。
如 2017年江苏卷《汪容甫先生行状》阅读的第1题“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将四个选项一一回归文本的语境,其中C选项的“置”是高中文言实词中的常用词,在教材中多次出现,如:“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项脊轩志》)”等,义项较多,因此,此处判断必须重视文本的语境。原文是“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大致是说汪容甫的性格、好恶,对当时的一些现象很痛恨,不遗余力地斥责,但是遇到美好的“则称之不置”,显然這里的“称之不置”大概就是“赞不绝口”的意思,因此,可以判定C项中将“置”解释为“置办”是不对的,应该是“放弃、弃置”的意思。
2.在情景语境中准确把握古代文化知识。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是2017江苏卷文言文阅读部分出现的新题型,在《2018年江苏省高考说明》中已作为考查内容单独列出。古代文化知识的掌握一方面需要积累,但就“古代文化知识”而言,就包括风俗、制度、官职等诸多方面,即便是“常见”的也已经近乎浩如烟海了,再者,还存在着文化内容的多义、发展的特点,仅凭机械的积累常常会事倍功半,而就高考考查内容看,很大程度上是考查语境中文学文化常识的运用和理解,因此,把握情景语境能帮助考生准确做出判断。
例如2017年江苏卷出现的对古代文化知识考查题——“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从题干要求上可以清楚读到“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也即考查知识点出自文中,同样作出判断时也不能完全脱离文本。其中B选项“三代”的解释之一就是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但在文章的语境“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中,“三代”应该是指“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3.在情景语境中准确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也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型,在考查的能力等级中属于 “B理解”等级,即“指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言文《李南楼行状》阅读中“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的(1)“与人交,洞见底里,审取重诺,尤好面折人过”。
这一画线句翻译成“别人能清楚地看清他的内心”更恰当。果然,试题提供的参考答案就是这样,这一句简单的翻译句子,很多同学因为忽视了句子的语境而错失了理想的得分。
分析情景语境,在篇章环境中准确理解文本
情景语境是指语篇产生时周围的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以及方式等。把握情景语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的话语背景、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个人经历、参与者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词语意义。在文言阅读中,重视文本的情景语境对判断并确定关键词语的意义,准确翻译文言文语句都有重要的作用。
1.在情景语境中准确判定文言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判断“加点词语的解释”是历年文言文阅读题的第一题,在《2018年江苏省高考说明》选取的四篇例文中无一例外,这类题目的解答方式也比较多,譬如联系成语推测、结合课内拓展联想等等,但无论哪种方法,最终都必须回归文本、进入语境,从词性到词义,在具体语境中做判断。
如 2017年江苏卷《汪容甫先生行状》阅读的第1题“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将四个选项一一回归文本的语境,其中C选项的“置”是高中文言实词中的常用词,在教材中多次出现,如:“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项脊轩志》)”等,义项较多,因此,此处判断必须重视文本的语境。原文是“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大致是说汪容甫的性格、好恶,对当时的一些现象很痛恨,不遗余力地斥责,但是遇到美好的“则称之不置”,显然這里的“称之不置”大概就是“赞不绝口”的意思,因此,可以判定C项中将“置”解释为“置办”是不对的,应该是“放弃、弃置”的意思。
2.在情景语境中准确把握古代文化知识。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是2017江苏卷文言文阅读部分出现的新题型,在《2018年江苏省高考说明》中已作为考查内容单独列出。古代文化知识的掌握一方面需要积累,但就“古代文化知识”而言,就包括风俗、制度、官职等诸多方面,即便是“常见”的也已经近乎浩如烟海了,再者,还存在着文化内容的多义、发展的特点,仅凭机械的积累常常会事倍功半,而就高考考查内容看,很大程度上是考查语境中文学文化常识的运用和理解,因此,把握情景语境能帮助考生准确做出判断。
例如2017年江苏卷出现的对古代文化知识考查题——“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从题干要求上可以清楚读到“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也即考查知识点出自文中,同样作出判断时也不能完全脱离文本。其中B选项“三代”的解释之一就是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但在文章的语境“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中,“三代”应该是指“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3.在情景语境中准确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也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型,在考查的能力等级中属于 “B理解”等级,即“指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言文《李南楼行状》阅读中“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的(1)“与人交,洞见底里,审取重诺,尤好面折人过”。
这一画线句翻译成“别人能清楚地看清他的内心”更恰当。果然,试题提供的参考答案就是这样,这一句简单的翻译句子,很多同学因为忽视了句子的语境而错失了理想的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