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文入境 随境而达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ye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认为,高三文言文阅读的复习过程中,必须重视文本之“境”,入境则能达,也即文言文阅读过程中,要重视其语境,能联系语境、进入语境就能清楚明白地理解文本、读懂文本,从而进一步解答考题。

分析情景语境,在篇章环境中准确理解文本


   情景语境是指语篇产生时周围的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以及方式等。把握情景语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的话语背景、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个人经历、参与者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词语意义。在文言阅读中,重视文本的情景语境对判断并确定关键词语的意义,准确翻译文言文语句都有重要的作用。
   1.在情景语境中准确判定文言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判断“加点词语的解释”是历年文言文阅读题的第一题,在《2018年江苏省高考说明》选取的四篇例文中无一例外,这类题目的解答方式也比较多,譬如联系成语推测、结合课内拓展联想等等,但无论哪种方法,最终都必须回归文本、进入语境,从词性到词义,在具体语境中做判断。
   如 2017年江苏卷《汪容甫先生行状》阅读的第1题“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将四个选项一一回归文本的语境,其中C选项的“置”是高中文言实词中的常用词,在教材中多次出现,如:“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项脊轩志》)”等,义项较多,因此,此处判断必须重视文本的语境。原文是“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大致是说汪容甫的性格、好恶,对当时的一些现象很痛恨,不遗余力地斥责,但是遇到美好的“则称之不置”,显然這里的“称之不置”大概就是“赞不绝口”的意思,因此,可以判定C项中将“置”解释为“置办”是不对的,应该是“放弃、弃置”的意思。
   2.在情景语境中准确把握古代文化知识。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是2017江苏卷文言文阅读部分出现的新题型,在《2018年江苏省高考说明》中已作为考查内容单独列出。古代文化知识的掌握一方面需要积累,但就“古代文化知识”而言,就包括风俗、制度、官职等诸多方面,即便是“常见”的也已经近乎浩如烟海了,再者,还存在着文化内容的多义、发展的特点,仅凭机械的积累常常会事倍功半,而就高考考查内容看,很大程度上是考查语境中文学文化常识的运用和理解,因此,把握情景语境能帮助考生准确做出判断。
   例如2017年江苏卷出现的对古代文化知识考查题——“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从题干要求上可以清楚读到“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也即考查知识点出自文中,同样作出判断时也不能完全脱离文本。其中B选项“三代”的解释之一就是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但在文章的语境“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中,“三代”应该是指“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3.在情景语境中准确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也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型,在考查的能力等级中属于 “B理解”等级,即“指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言文《李南楼行状》阅读中“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的(1)“与人交,洞见底里,审取重诺,尤好面折人过”。
   这一画线句翻译成“别人能清楚地看清他的内心”更恰当。果然,试题提供的参考答案就是这样,这一句简单的翻译句子,很多同学因为忽视了句子的语境而错失了理想的得分。
其他文献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人才的培养,既要注重知识,更要注重品德。从古到今,人们在评价人才的时候,都非常看重品德。假如一个人再有才华,如果没有品德、修养,也为人们所不齿。   在新的时代下,学校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责任,而打造校园精神文化就成为学校建设,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现在是一名一线的高中老师,长期在高中任教,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学生品德的培养这一块,可以说是深有体会
期刊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内容,也是最重要的训练内容,语文老师虽常抓不懈,但成效不大,没落到实处,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依然很差。近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一点创新尝试,实践证明,效果明显。我的做法是:听、说、读、写分三步走,并做到有机结合,互相促进,稳步提高。 一、十分钟听说读写训练   课堂前十分钟,进行小听说读写训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  
期刊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历来为语文人所重视,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离开它而大谈特谈所谓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流程方式方法等,都无异于无根之浮萍;想讲一节精彩的语文课,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是痴人说梦。   《我有一个梦想》围绕黑人在美国社会处处受歧视、时时受压迫的苦难处境,提出自己的梦想,表达出广大黑人共同的心声,意在为黑人同胞争取自由与平等的权利。作为一篇演讲稿,教学灵
期刊
诗歌丰富多彩。生活有多美,诗歌就有多美。《古代诗歌五》首的学习,我和我的孩子们从容惬意而又充实幸福。一路走来,我们呼喊出发自内心的声音: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下面主要以《观沧海》和《钱塘湖春行》为例谈一谈我和孩子们的诗歌学习。 一、诗歌不是记叙文,但是诗歌里面有故事   把诗歌当成故事来学习,一下子,诗歌就变得亲和了、有趣了。   师:在诗词的海洋中,每首诗歌都是一朵别致的浪花
期刊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之基,也促进人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发挥古诗文的作用,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具体实践措施方面,教师可从情感目标和鉴赏方法、创设诗意情境、春风化雨般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以实现立德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传统文化;创意境;德育人 一、披沙拣金、萃取精华   中华传统文化就像肥沃而厚重的土地,这块土地蕴藏着闪光的金矿,也含有刺人的石砾。我们必须观察、挑选、占有。《
期刊
转眼间,踏上讲台身为人师已有二十三年了,一路走来,有泪水, 也有欢笑;有迷茫,也有收获。曾经的困惑慢慢释然,找到了明确的答案。也让懵懂中的我知道了:我们教师的幸福是什么。   也许有人会说,教师的幸福应该是没有夜以继日的作业批改,没有呕心沥血的教案准备,没有没完没了的琐事纠缠。但我要说,教师的幸福其实很简单,课堂的成功、学生的进步、家长的认可、同事的帮助、领导的鼓励……这一切足以让我们感到幸福,
期刊
南唐后主李煜有人评价他“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惜薄命作君王。”下面我们就来比较赏析一下他作为一个离人,在囚禁时期写的两首词《虞美人》和《浪淘沙》。   首先,从背景上看:这两首词都写于囚禁期间。不过,《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词,对亡国之君而言,因他在其中的那句话(“故国不堪回首”)写得太露骨而触怒了宋太宗,结果将他毒死。   《浪淘沙》则写在被囚之初,李煜由帝王降身为囚徒,他用“天上人间”这句话来形
期刊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源遠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阅读经典、传承中华文明,能够开启智慧,洗涤灵魂,陶冶情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阅读经典,传承中华文明,我义不容辞。   阅读经典、传承中华文明,让我深深懂得:选择为师从教,就是选择与灵魂同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选择了穷极一生来固守精神的家园。阅读经典、传承中华文明,再次净化了我的灵魂,面对物质利益诱惑,我不动心;面
期刊
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发展现状   课程改革进一步强调了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重要性,而且富于创见性地提出了新的具体规定和标准,切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局限于应试教育的弊端,将课堂学习和课外拓展结合起来,促使语文阅读教学开始向多元开放的方向发展。但与此同时又存在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   1.教学观念严重偏离。部分教师却仍死守传统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不放,不惜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学生只是
期刊
翻开沈从文的小说《边城》,顿时让笔者找到了一个清新宁静而又温馨和谐的精神憩园。那自然的风俗美和纯朴的人性美,让笔者苍白而委顿的思想变得丰润。清新的文字,轻巧得犹如晶莹般的露珠缀在碧绿的叶子上面,映照朝霞散发开来,跃进人的心田。字里行间,如缓缓流动的溪水,不紧不慢,向前而去。 一、这里的山水,孕育出了茶峒人的真诚、善良、纯朴   沈从文先生极为优美而流畅的语言文字,如诗如画般描绘了白河沿岸恬静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