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动”是文言文中的一种语法现象,可是,在现行中学语文教学中,它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的重视,教师们也没有对学生进行重点的讲解。本文对这一语法现象的组成形式、使用规律及如何进行翻译作了深入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文言文 语法现象 “介动” 语法结构 翻译
“介动”也像“使动”、“意动”一样,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语法现象。可是,在现行中学语文教学中,它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人们有意无意地不去讲它,即使讲,也是蜻蜓点水似地讲一下,没有重点地把它当作一种语法现象,找出其规律性,使学生对它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并把它用于学习文言文的具体实践中,这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
什么是“介动”呢?所谓“介动”,就是某种些词在充当谓语时和宾语的关系不是一般地支配关系,而是表示主语“为宾语怎样”、“在宾语怎样”、“给宾语怎样”、“按宾语怎样”等的一种用法。表示“介动”的词,有的本身是动词,有的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有的是名词活动作动词。对表示“介动”的词往往不能按一般动宾式的谓语进行翻译,而要作另一种特殊的翻译。
中学文言文中的“介动”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为动”式
某些词充当谓语时,和宾语的关系不是一般的支配关系,而是表示主语“为宾语怎样”,这种用法称之“为动”式。比如下面加点的词就属于这种情况。
既泣之三日(《病梅馆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为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死事之惨(《<黄花冈七十二士事略>序》)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肴之战》)
上述例句加点的词,不能当作一般动宾式中的谓词进行翻译,而要翻译成“为……怎样”,其译义和用法分别如下表:
二、“对动”式
某些词育当谓语时,和宾语的关系不是一般的支配关系,而是表示主语“对宾语怎样”。这种用法称之为“对动”。比如下面加点的词就属于这种情况。
(7)将在外,主令的有所不受,以便国(《信陵君窃符救赵》)
(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哀也(《伶官传序》)
(9)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冯婉贞》)
(10)骞叔哭之(《肴之战》)
(11)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隆中对》)
(1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
上述例句中加点的词,不能当作一般动宾式中的谓词进行翻译,而要翻译成“对……怎样”。其译义和用法分别如下表。
三、“向动”式
某些词充当谓语,和宾语的关系不是一般的支配关系,而是表示主语“向宾语怎样”,这种用法,称之为“向动”式。比如下面加点的词就属于这种情况。
(13)日夜思欲报楚王(干宝《干将莫邪》)
(14)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同上)
(15)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唐睢不辱使命》)
(16)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海瑞传》)
(17)乃谢客就车(《信陵君窃符救赵》)
(18)宁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柳敬亭传》)
上述例句中加点的词,不能直接按照一般动宾式中谓词进行翻译,而要译成“向……怎样”。其译义和用法分别如下表。
四、“与动“式
某些词在充当谓语时,和宾语的关系不是一般的支配关系,而是表示主语“宾语怎样”,这种用法称之为“与动”。比如下面加点的词就属于这种情况。
(19)穷崖巨,不类他山(沈括《雁荡山》)
(20)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王安石《伤仲永》)
(21)皆廉礼而交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22)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大铁椎传》)
(23)中绘殿阁,类兰若(蒲松龄《促织》)
(24)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上述例句中加点的词,不能当作一般动宾式中谓词进行翻译,而要译成“与……怎样”。其加点的词译义和用法如下表。
五、“在动”式
某些词在充当谓语时,和宾语关系不是一般的支配关系,而是表示主语“在宾语怎样”。这种用法称之为“在动”式。比如下列加点的词就属于这种情况。
(2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26)沛公欲王关中(同上)
(27)而民悦之,使王天下(《王蠹》)
(28)尧之王天下也(同上)
(29)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同上)
(30)且遂闻汤以七十里地王天下(《毛遂自荐》)
上述例句中加点的词,不能当全成一般动宾式中的谓词进行翻译,而要译成“在……怎样”。其加点词的译义和用法如下表。
总之,在中学文言文中,“介动”式是一种值得重视的语法现象,我们应该去注意它,去研究它,使它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作者单位:贵州省盘县二中。
【关键词】文言文 语法现象 “介动” 语法结构 翻译
“介动”也像“使动”、“意动”一样,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语法现象。可是,在现行中学语文教学中,它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人们有意无意地不去讲它,即使讲,也是蜻蜓点水似地讲一下,没有重点地把它当作一种语法现象,找出其规律性,使学生对它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并把它用于学习文言文的具体实践中,这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
什么是“介动”呢?所谓“介动”,就是某种些词在充当谓语时和宾语的关系不是一般地支配关系,而是表示主语“为宾语怎样”、“在宾语怎样”、“给宾语怎样”、“按宾语怎样”等的一种用法。表示“介动”的词,有的本身是动词,有的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有的是名词活动作动词。对表示“介动”的词往往不能按一般动宾式的谓语进行翻译,而要作另一种特殊的翻译。
中学文言文中的“介动”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为动”式
某些词充当谓语时,和宾语的关系不是一般的支配关系,而是表示主语“为宾语怎样”,这种用法称之“为动”式。比如下面加点的词就属于这种情况。
既泣之三日(《病梅馆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为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死事之惨(《<黄花冈七十二士事略>序》)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肴之战》)
上述例句加点的词,不能当作一般动宾式中的谓词进行翻译,而要翻译成“为……怎样”,其译义和用法分别如下表:
二、“对动”式
某些词育当谓语时,和宾语的关系不是一般的支配关系,而是表示主语“对宾语怎样”。这种用法称之为“对动”。比如下面加点的词就属于这种情况。
(7)将在外,主令的有所不受,以便国(《信陵君窃符救赵》)
(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哀也(《伶官传序》)
(9)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冯婉贞》)
(10)骞叔哭之(《肴之战》)
(11)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隆中对》)
(1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
上述例句中加点的词,不能当作一般动宾式中的谓词进行翻译,而要翻译成“对……怎样”。其译义和用法分别如下表。
三、“向动”式
某些词充当谓语,和宾语的关系不是一般的支配关系,而是表示主语“向宾语怎样”,这种用法,称之为“向动”式。比如下面加点的词就属于这种情况。
(13)日夜思欲报楚王(干宝《干将莫邪》)
(14)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同上)
(15)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唐睢不辱使命》)
(16)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海瑞传》)
(17)乃谢客就车(《信陵君窃符救赵》)
(18)宁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柳敬亭传》)
上述例句中加点的词,不能直接按照一般动宾式中谓词进行翻译,而要译成“向……怎样”。其译义和用法分别如下表。
四、“与动“式
某些词在充当谓语时,和宾语的关系不是一般的支配关系,而是表示主语“宾语怎样”,这种用法称之为“与动”。比如下面加点的词就属于这种情况。
(19)穷崖巨,不类他山(沈括《雁荡山》)
(20)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王安石《伤仲永》)
(21)皆廉礼而交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22)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大铁椎传》)
(23)中绘殿阁,类兰若(蒲松龄《促织》)
(24)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上述例句中加点的词,不能当作一般动宾式中谓词进行翻译,而要译成“与……怎样”。其加点的词译义和用法如下表。
五、“在动”式
某些词在充当谓语时,和宾语关系不是一般的支配关系,而是表示主语“在宾语怎样”。这种用法称之为“在动”式。比如下列加点的词就属于这种情况。
(2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26)沛公欲王关中(同上)
(27)而民悦之,使王天下(《王蠹》)
(28)尧之王天下也(同上)
(29)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同上)
(30)且遂闻汤以七十里地王天下(《毛遂自荐》)
上述例句中加点的词,不能当全成一般动宾式中的谓词进行翻译,而要译成“在……怎样”。其加点词的译义和用法如下表。
总之,在中学文言文中,“介动”式是一种值得重视的语法现象,我们应该去注意它,去研究它,使它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作者单位:贵州省盘县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