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24日、25日两天,由上海芭蕾舞团带来的芭蕾舞剧《白毛女》在山东会堂上演,熟悉的旋律、优美的动作,关于“喜儿”51年的历史记忆,关于上芭这家著名老牌芭蕾舞团的时代变迁,让济南人关于芭蕾舞的回忆也一涌而出。芭蕾舞进入中国已有半个多世纪,芭蕾舞团在中国有着怎样的起落与变迁?芭蕾舞团目前在中国的生存境遇如何?
51岁的“白毛女”: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喜儿”
“北风吹”“红头绳”,来自特殊年代的经典记忆,传唱不休的熟悉旋律,优美流畅的动作,在会堂内不时引发合唱。
6月24日、25日山东会堂几乎座无虚席,堪称近来济南芭蕾舞演出市场最火爆的场次之一。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上海芭蕾舞团经典舞剧《白毛女》献演于山东会堂。济南这是该剧今年全国20站征程中的中间一站,9月13日上芭将于山东青岛大剧院完成巡演收官站。
记者入场前不时采访观众,前来观看的观众年龄层跨度极大,既有年过花甲追忆青春的老人亦有90后希望一睹曾经的红色经典,不少业内及高校学者则称,“虽有时代印记,但《白毛女》无论内容编排还是专业技术,永远是一出高质量的芭蕾舞剧,一个符号,一种高度,一个名牌。”
“他好像是亲人,他好像是大春……”随着王大春与喜儿在山洞相认,《白毛女》全剧达到高潮,观众的掌声再一次响起,不少观众亦热泪盈眶。
“51年,每每演出,都会有观众流泪欢呼的情况发生。它不止是一个舞剧,还是一代人的青春和记忆。”辛丽丽曾告诉媒体。
辛丽丽时为上海芭蕾舞团团长,1989年在加拿大,辛丽丽第一次主演《白毛女》,2014年,创剧50周年,范晓枫领衔的《白毛女》在法国亮相。
“十多天一场的频率出现在各地舞台。今年《白毛女》巡演,起码三十场打底”,辛丽丽2014年说,加上今年的20场,《白毛女》的累计演出次数已经接近1800场。
上海芭蕾舞团标志,每个女演员进上芭都要会跳《白毛女》。新一代的演员、上芭首席舞者范晓枫评价 《白毛女》,“是所有上芭演员的艺术试金石”。此次她担纲主角,来到济南。
目前上芭已经有四代“白毛女”,在第二代白毛女辛丽丽和第四代范晓枫中间,季萍萍、孙慎逸、柯达、余晓伟等都担纲过主角。2014年,50周年巡演上,加上“第一代白毛女”石钟琴,上芭的“喜儿”们一起接受采访。
“时代有些变化,喜儿也不太一样了。”辛丽丽调侃。
白毛女,让上芭的女演员们“又爱又恨”。爱,因为它带给她们无上荣光。直至今天,《白毛女》巡演所到之处,依旧能激起观众巨大反响。恨,则是因为《白毛女》作为原创芭蕾舞剧,融入众多民族舞、戏剧元素,对科班出身的古典芭蕾舞者来说,很多动作都要打破常规,从头学起。
“补习把子功,练习漂亮地耍大刀、使红缨枪。对于跳惯了‘公主’的主演,从心理到实践都需要‘校正’。”每到《白毛女》第六场,范晓枫格外小心,“这场戏,白毛女在 深山生活,在山崖间飞奔跳跃,动作幅度大,稍不留意,就会受伤。”
作为第一代白毛女,石钟琴最难忘第七场戏,“白毛女与昔日恋人大春重逢,要表现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活动,还得兼顾跳转等高难度动作,容易顾此失彼。”石钟琴认为,故事通俗,音乐耳熟能详,奠定了舞剧《白毛女》群众基础,“尤其是田华主演的电影《白毛女》推出以后,全国上下都知道这个故事,人人都看《白毛女》。舞剧一夜间家喻户晓。”
在石钟琴的时代,《白毛女》演员要去农村体验生活,和农民一起摘棉花、割稻子,忆苦思甜。承前启后的辛丽丽也把老一代心得传递给范晓枫,“瞪眼、捏拳头,不能发出声音,让表情和肢体动作柔软下来,演得像一件艺术品。”
对此,范晓枫承认,如今要体会《白毛女》的时代精神和爱恨情仇,并不容易,“要多看书和电影,与前辈演员沟通切磋,把自己完全沉浸到过去的时代里去。”
丢在时代里的“红头绳”:市场面前,团团“转”
1960年上海舞蹈学校诞生。1966年上海舞蹈学校芭蕾舞科首届毕业生组成了《白毛女》剧组。那时,这群跳芭蕾的孩子们集三千宠爱于一身。
一些上芭的老演员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他们几乎都被高级领导人所熟知,是全国范围内最瞩目的明星。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芭蕾舞创作似乎进入了一个休整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新作品并不多见。2000年中央芭蕾舞团创作演出中国版“贺岁芭蕾”《胡桃夹子》。
“贺岁”一词取自贺岁电影的叫法,一场关于“芭蕾舞”改革的呼声响起。注重市场推广营销、芭蕾舞民族化方向该如何坚持成为当时业内最急迫的命题。
90年代的中期,“中芭”做改革,上芭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演出收入最高者一场可得500元,最少也有80 元左右。”实际上这些收入和演员的专业是远远不能匹配的。
中芭和张艺谋合作《大红灯笼高高挂》,广州芭蕾舞团推出《梦红楼》,上芭亦寻找着自己的出路。
2002年,上海芭蕾舞团邀请法国著名编导皮埃尔·拉考特先生排演法国巴黎歌剧院版本《葛佩莉娅》,邀请法国编导让·保尔·格拉维埃先生排演新版古典芭蕾舞剧《仙女》;2002年,广芭邀请安德烈·普罗科夫斯基为剧团排演《图兰朵》;2004年,德里克·迪恩为上芭执导英国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只能走出去。中国的芭蕾往国际上走出去,中国的芭蕾舞演员从高高的殿堂上,向着民间走下去,寻找生存空间和出路。”26日开演前,上芭首席舞者范晓枫、吴虎生,主要演员有李晨晨、帖佳欣、周嘉雯和张文君等倾团而出,在山东剧院做了一场《芭蕾精品鉴赏专场》课程,实景解密上芭演员训练过程。 当舞台大幕拉开后,两座舞蹈演员练功使用的把杆出现在舞台上,男女演员分列两侧。为了消除芭蕾舞的神秘感,上芭主要演员张尧首先讲了一个故事:为什么芭蕾舞演员都是八字脚?以调侃自己的方式,和观众拉近距离。
“虽然脚有点疼,但是为观众展示芭蕾舞我必须上,希望他们能喜欢我的表演。芭蕾舞演员早从高高在上的位置上下来了,希望这种方式能让观众愿意了解、喜欢上芭。”李晨晨说。
随着贴近市场而来的还有信仰。中国芭蕾舞团成立50周年的时候,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现场,有年轻的芭蕾舞演员表示,可能老一辈的艺术家都觉得芭蕾是她的生命一样,但我们都会觉得这是我们的工作,会很认真地对待它,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它。
“我们热爱这个艺术,但只能说它是生活的一部分。”
世界上最好的芭蕾舞演员在中国,但是中国没有芭蕾舞文化
“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曾是芭蕾在中国的特色语言。《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是上世纪60年代,“中芭” 和“上芭”创作的本土原创大型芭蕾舞剧,曾经风靡中国。
除了“中芭”和“上芭”,还有辽宁芭蕾舞团、成立于1993年的天津芭蕾舞团以及成立于1994年的广州芭蕾舞团,截至2001年时全国共有5 家芭蕾舞团,演员总共才200余人。当时效仿西方是主流,作品多为《汉姆雷特》、《唐吉诃德》、《罗密欧与朱丽叶》。
“芭蕾舞的兴盛也就是近十年,一定程度上乘的是‘儿童教育’的东风。芭蕾儿童舞培训机构比演出机构多无数倍。”“中国有世界级的芭蕾明星,今天,最好的芭蕾明星在中国”。此话是丹麦皇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曾对国内媒体讲出的一句话。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芭蕾演员在几乎所有国际芭蕾大赛中摘金夺银,包括莫斯科、瓦尔纳、杰克逊、大阪、赫尔辛基等世界大赛。
“到了国外,我才明白,中国芭蕾舞的教育体制和方法让我受益匪浅,可谓‘先苦后甜’。”蒙特卡洛芭蕾舞团中国籍女舞者邓蜜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曾这样说。
但是好演员流失海外,没有好剧本,没有国内市场是一个致命的困境。
济南曾于2006年1月、2011年1月、2013年12月、2014年4月,多次引进《天鹅湖》演出,上海芭蕾舞团、白俄罗斯国家大剧院芭蕾舞团、乌克兰敖德萨国家歌剧院芭蕾舞团、俄罗斯皇家明星芭蕾舞团的作品,反响皆不错,但是观众能区分的并不多,“就光听着一个《天鹅湖》就来 了。”
2008年成立的北京当代芭蕾舞团是中国第一个当代芭蕾舞团,团长王媛媛曾与张艺谋合作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还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编舞。
“很多时候我们的舞团还是在跳《天鹅湖》、《红色娘子军》等剧。有好的芭蕾舞演员,没有好的芭蕾舞剧目;有好的芭蕾舞票房,并没有好的芭蕾舞文化。”王媛媛说。
51岁的“白毛女”: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喜儿”
“北风吹”“红头绳”,来自特殊年代的经典记忆,传唱不休的熟悉旋律,优美流畅的动作,在会堂内不时引发合唱。
6月24日、25日山东会堂几乎座无虚席,堪称近来济南芭蕾舞演出市场最火爆的场次之一。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上海芭蕾舞团经典舞剧《白毛女》献演于山东会堂。济南这是该剧今年全国20站征程中的中间一站,9月13日上芭将于山东青岛大剧院完成巡演收官站。
记者入场前不时采访观众,前来观看的观众年龄层跨度极大,既有年过花甲追忆青春的老人亦有90后希望一睹曾经的红色经典,不少业内及高校学者则称,“虽有时代印记,但《白毛女》无论内容编排还是专业技术,永远是一出高质量的芭蕾舞剧,一个符号,一种高度,一个名牌。”
“他好像是亲人,他好像是大春……”随着王大春与喜儿在山洞相认,《白毛女》全剧达到高潮,观众的掌声再一次响起,不少观众亦热泪盈眶。
“51年,每每演出,都会有观众流泪欢呼的情况发生。它不止是一个舞剧,还是一代人的青春和记忆。”辛丽丽曾告诉媒体。
辛丽丽时为上海芭蕾舞团团长,1989年在加拿大,辛丽丽第一次主演《白毛女》,2014年,创剧50周年,范晓枫领衔的《白毛女》在法国亮相。
“十多天一场的频率出现在各地舞台。今年《白毛女》巡演,起码三十场打底”,辛丽丽2014年说,加上今年的20场,《白毛女》的累计演出次数已经接近1800场。
上海芭蕾舞团标志,每个女演员进上芭都要会跳《白毛女》。新一代的演员、上芭首席舞者范晓枫评价 《白毛女》,“是所有上芭演员的艺术试金石”。此次她担纲主角,来到济南。
目前上芭已经有四代“白毛女”,在第二代白毛女辛丽丽和第四代范晓枫中间,季萍萍、孙慎逸、柯达、余晓伟等都担纲过主角。2014年,50周年巡演上,加上“第一代白毛女”石钟琴,上芭的“喜儿”们一起接受采访。
“时代有些变化,喜儿也不太一样了。”辛丽丽调侃。
白毛女,让上芭的女演员们“又爱又恨”。爱,因为它带给她们无上荣光。直至今天,《白毛女》巡演所到之处,依旧能激起观众巨大反响。恨,则是因为《白毛女》作为原创芭蕾舞剧,融入众多民族舞、戏剧元素,对科班出身的古典芭蕾舞者来说,很多动作都要打破常规,从头学起。
“补习把子功,练习漂亮地耍大刀、使红缨枪。对于跳惯了‘公主’的主演,从心理到实践都需要‘校正’。”每到《白毛女》第六场,范晓枫格外小心,“这场戏,白毛女在 深山生活,在山崖间飞奔跳跃,动作幅度大,稍不留意,就会受伤。”
作为第一代白毛女,石钟琴最难忘第七场戏,“白毛女与昔日恋人大春重逢,要表现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活动,还得兼顾跳转等高难度动作,容易顾此失彼。”石钟琴认为,故事通俗,音乐耳熟能详,奠定了舞剧《白毛女》群众基础,“尤其是田华主演的电影《白毛女》推出以后,全国上下都知道这个故事,人人都看《白毛女》。舞剧一夜间家喻户晓。”
在石钟琴的时代,《白毛女》演员要去农村体验生活,和农民一起摘棉花、割稻子,忆苦思甜。承前启后的辛丽丽也把老一代心得传递给范晓枫,“瞪眼、捏拳头,不能发出声音,让表情和肢体动作柔软下来,演得像一件艺术品。”
对此,范晓枫承认,如今要体会《白毛女》的时代精神和爱恨情仇,并不容易,“要多看书和电影,与前辈演员沟通切磋,把自己完全沉浸到过去的时代里去。”
丢在时代里的“红头绳”:市场面前,团团“转”
1960年上海舞蹈学校诞生。1966年上海舞蹈学校芭蕾舞科首届毕业生组成了《白毛女》剧组。那时,这群跳芭蕾的孩子们集三千宠爱于一身。
一些上芭的老演员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他们几乎都被高级领导人所熟知,是全国范围内最瞩目的明星。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芭蕾舞创作似乎进入了一个休整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新作品并不多见。2000年中央芭蕾舞团创作演出中国版“贺岁芭蕾”《胡桃夹子》。
“贺岁”一词取自贺岁电影的叫法,一场关于“芭蕾舞”改革的呼声响起。注重市场推广营销、芭蕾舞民族化方向该如何坚持成为当时业内最急迫的命题。
90年代的中期,“中芭”做改革,上芭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演出收入最高者一场可得500元,最少也有80 元左右。”实际上这些收入和演员的专业是远远不能匹配的。
中芭和张艺谋合作《大红灯笼高高挂》,广州芭蕾舞团推出《梦红楼》,上芭亦寻找着自己的出路。
2002年,上海芭蕾舞团邀请法国著名编导皮埃尔·拉考特先生排演法国巴黎歌剧院版本《葛佩莉娅》,邀请法国编导让·保尔·格拉维埃先生排演新版古典芭蕾舞剧《仙女》;2002年,广芭邀请安德烈·普罗科夫斯基为剧团排演《图兰朵》;2004年,德里克·迪恩为上芭执导英国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只能走出去。中国的芭蕾往国际上走出去,中国的芭蕾舞演员从高高的殿堂上,向着民间走下去,寻找生存空间和出路。”26日开演前,上芭首席舞者范晓枫、吴虎生,主要演员有李晨晨、帖佳欣、周嘉雯和张文君等倾团而出,在山东剧院做了一场《芭蕾精品鉴赏专场》课程,实景解密上芭演员训练过程。 当舞台大幕拉开后,两座舞蹈演员练功使用的把杆出现在舞台上,男女演员分列两侧。为了消除芭蕾舞的神秘感,上芭主要演员张尧首先讲了一个故事:为什么芭蕾舞演员都是八字脚?以调侃自己的方式,和观众拉近距离。
“虽然脚有点疼,但是为观众展示芭蕾舞我必须上,希望他们能喜欢我的表演。芭蕾舞演员早从高高在上的位置上下来了,希望这种方式能让观众愿意了解、喜欢上芭。”李晨晨说。
随着贴近市场而来的还有信仰。中国芭蕾舞团成立50周年的时候,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现场,有年轻的芭蕾舞演员表示,可能老一辈的艺术家都觉得芭蕾是她的生命一样,但我们都会觉得这是我们的工作,会很认真地对待它,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它。
“我们热爱这个艺术,但只能说它是生活的一部分。”
世界上最好的芭蕾舞演员在中国,但是中国没有芭蕾舞文化
“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曾是芭蕾在中国的特色语言。《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是上世纪60年代,“中芭” 和“上芭”创作的本土原创大型芭蕾舞剧,曾经风靡中国。
除了“中芭”和“上芭”,还有辽宁芭蕾舞团、成立于1993年的天津芭蕾舞团以及成立于1994年的广州芭蕾舞团,截至2001年时全国共有5 家芭蕾舞团,演员总共才200余人。当时效仿西方是主流,作品多为《汉姆雷特》、《唐吉诃德》、《罗密欧与朱丽叶》。
“芭蕾舞的兴盛也就是近十年,一定程度上乘的是‘儿童教育’的东风。芭蕾儿童舞培训机构比演出机构多无数倍。”“中国有世界级的芭蕾明星,今天,最好的芭蕾明星在中国”。此话是丹麦皇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曾对国内媒体讲出的一句话。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芭蕾演员在几乎所有国际芭蕾大赛中摘金夺银,包括莫斯科、瓦尔纳、杰克逊、大阪、赫尔辛基等世界大赛。
“到了国外,我才明白,中国芭蕾舞的教育体制和方法让我受益匪浅,可谓‘先苦后甜’。”蒙特卡洛芭蕾舞团中国籍女舞者邓蜜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曾这样说。
但是好演员流失海外,没有好剧本,没有国内市场是一个致命的困境。
济南曾于2006年1月、2011年1月、2013年12月、2014年4月,多次引进《天鹅湖》演出,上海芭蕾舞团、白俄罗斯国家大剧院芭蕾舞团、乌克兰敖德萨国家歌剧院芭蕾舞团、俄罗斯皇家明星芭蕾舞团的作品,反响皆不错,但是观众能区分的并不多,“就光听着一个《天鹅湖》就来 了。”
2008年成立的北京当代芭蕾舞团是中国第一个当代芭蕾舞团,团长王媛媛曾与张艺谋合作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还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编舞。
“很多时候我们的舞团还是在跳《天鹅湖》、《红色娘子军》等剧。有好的芭蕾舞演员,没有好的芭蕾舞剧目;有好的芭蕾舞票房,并没有好的芭蕾舞文化。”王媛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