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在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实施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到我院治疗的68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纳入研究,同时随机将患者等分成两组,对照组根据传统手术标准治疗,观察组实施鼻内镜下手术处理,研究两组实施治疗后的效果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实施治疗后的临床总疗效是94.12%,相比对照组的73.53%明显更高,有统计学意义(X2=3.904,P<0.05)。两组施治期间均有手术并发症出现,其中观察组是2.94%,与对照组的8.82%相比较接近,不具统计学意义(X2=0.265,P>0.05)。结论: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提供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疗效更可靠,安全性更佳,适合推广。
【关键词】 鼻内镜下手术 鼻窦炎 鼻息肉 临床有效性
鼻窦炎、鼻息肉在耳鼻喉科临床上十分常见,其多发病于中年人群,患者症状包括鼻塞、嗅觉减退和流涕等。有资料显示,在我国鼻部疾病中,约35%~51.6%的患者是由鼻窦炎、鼻息肉引起[1],早期有效的临床施治,对防控病情、保障患者生理健康非常重要。外科手术仍是临床公认处理此类疾病的首选疗法,但所选的术式不同,对治愈效果有极大影响。本研究中,笔者采取不同手术方案对我院68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救治,研究结果较令人满意,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鼻窦炎鼻息肉病例资料均由我院耳鼻喉科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录完整,其中男、女性各占36例和32例,年龄范围17~67岁,中位年龄是(38.94±5.72)岁;病程范围8个月~22年,中位病程是(5.35±2.02)年。全组患者均因鼻塞、流脓涕、头晕或嗅觉衰退等到我院就诊,后经鼻内镜或CT检查后证实,纳入无手术禁忌证且表示自愿配合本实验研究者,排除有心内科重症、意识障碍或合并其他鼻腔病变者,根据实验需要,将患者随机等分成两个组,组间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数据比较均相仿,不具统计学意义,即P>0.05,存在均衡性。
1.2 方法
观察组(鼻内镜下手术方案):术前4d建立用药通道,给予糖皮质激素用药,此后逐步减量。参照Messerkinger方法,术中经用药通道将钩突与筛泡切除,再视情况对息肉进行切除,根据病变部位有选择地对前筛窦、后筛窦或蝶窦进行开放,将蝶窦或上额窦自然口放大,手术处理下鼻甲、中鼻甲等,清除病变组织。在鼻内镜监视下,对上颌窦窦腔与易于残留病变组织部位进行观察与清除,由弯吸引器吸除干净。术后2d内给予纱布填塞,并给予止血药和抗感染药物治疗。
对照组(传统手术方案):在局麻或表层麻醉后,将鼻息肉仔细摘除,对筛窦与上颌窦进行开放。行鼻腔手术时,体位取半坐卧式,行上颌窦手术时,再换成平卧式。
1.3 疗效标准[2]
参照鼻窦炎与鼻息肉相关疗效标准,评定2组的治疗结果。治愈:治疗后基本无临床症状,经鼻内镜检查,可见鼻窦口正常开放,鼻腔黏膜基本上皮化,且无脓性异物;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性缓解,经鼻内镜检查,可见鼻腔中有少许脓性异物分泌,鼻腔黏膜局部肿大,或出现新肉芽组织;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变,检查可见鼻腔仍存在粘连情况,鼻窦口未正常开放,且有较多的脓性异物分泌。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7.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处理本实验数据,由卡方(X2)和t分别检验计数与计量资料,组间数据由[n(%)]和(x±s)描述,最后以P<0.05对数据的统计学意义进行判断。
2 结果
2.1 临床施治情况
如下表所示:
可見,在临床总疗效的比较上,观察组是94.12%(32/34),相比对照组的73.53%(25/34)有明显提高,且数据录至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3.904,P<0.05)。
2.2 手术安全性
实施治疗期间,两组均有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其中观察组共1例,为创面感染,占2.94%(1/34),对照组共3例,包括术后出血与感染各有1例和2例,发生率是8.82%(3/34),可见两组手术安全性相当,不具统计学意义(X2=0.265,P>0.05)。
3 讨论
鼻窦炎与鼻息肉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据统计,目前国内外约16%的人口患有鼻窦炎或鼻息肉疾病,且其患病率仍呈逐年增加倾向[2]。鼻窦、鼻腔等解剖结构异常或发生病理性变化,是诱发此病的主要原因。传统手术对治愈本病有一定效果,但由于该术式对鼻窦生理功能缺乏重视,术中较大量的出血容易影响术野,导致病灶清除不彻底,术后复发率极高。张春红研究[3]对41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实施传统手术治疗,临床疗效仅为60.98%。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本病,除了具有微创、疼痛轻、显微可视与康复时间短等效果外,对患者的解剖异常还具有纠正作用,而且可重建鼻腔鼻窦的解剖通道。相比传统手术,鼻内镜手术对纤毛运送功能、黏膜组织等鼻腔内部结构还可发挥保护效果,对彻底吸除鼻腔内部异物,如肉芽、病变黏膜及痂皮等很有效,且可通过术后抗真菌药物加强对疗效的巩固[4]。此次研究中,我们通过采取鼻内镜下手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救治,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治疗后的临床总疗效相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术后合并症较少,仅1例出现感染现象,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相符。提示鼻内镜下手术对治愈本病有可行意义,且手术安全系数较高,可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对高龄患者更加适用和安全。
综上所述,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提供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疗效更可靠,安全性更佳,适合推广。同时,笔者建议:医院临床加强鼻部保健宣教工作,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与护鼻习惯,在实施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后,定期给予随访和检查,对预防鼻窦炎鼻息肉、提高临床疗效和规避并发症还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魏波.鼻内镜下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8):74-75.
[2]杨春曲.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与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641-642.
[3]张春红.鼻内镜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0):206-207.
[4]孙峰.鼻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1C):128-129.
【关键词】 鼻内镜下手术 鼻窦炎 鼻息肉 临床有效性
鼻窦炎、鼻息肉在耳鼻喉科临床上十分常见,其多发病于中年人群,患者症状包括鼻塞、嗅觉减退和流涕等。有资料显示,在我国鼻部疾病中,约35%~51.6%的患者是由鼻窦炎、鼻息肉引起[1],早期有效的临床施治,对防控病情、保障患者生理健康非常重要。外科手术仍是临床公认处理此类疾病的首选疗法,但所选的术式不同,对治愈效果有极大影响。本研究中,笔者采取不同手术方案对我院68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救治,研究结果较令人满意,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鼻窦炎鼻息肉病例资料均由我院耳鼻喉科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录完整,其中男、女性各占36例和32例,年龄范围17~67岁,中位年龄是(38.94±5.72)岁;病程范围8个月~22年,中位病程是(5.35±2.02)年。全组患者均因鼻塞、流脓涕、头晕或嗅觉衰退等到我院就诊,后经鼻内镜或CT检查后证实,纳入无手术禁忌证且表示自愿配合本实验研究者,排除有心内科重症、意识障碍或合并其他鼻腔病变者,根据实验需要,将患者随机等分成两个组,组间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数据比较均相仿,不具统计学意义,即P>0.05,存在均衡性。
1.2 方法
观察组(鼻内镜下手术方案):术前4d建立用药通道,给予糖皮质激素用药,此后逐步减量。参照Messerkinger方法,术中经用药通道将钩突与筛泡切除,再视情况对息肉进行切除,根据病变部位有选择地对前筛窦、后筛窦或蝶窦进行开放,将蝶窦或上额窦自然口放大,手术处理下鼻甲、中鼻甲等,清除病变组织。在鼻内镜监视下,对上颌窦窦腔与易于残留病变组织部位进行观察与清除,由弯吸引器吸除干净。术后2d内给予纱布填塞,并给予止血药和抗感染药物治疗。
对照组(传统手术方案):在局麻或表层麻醉后,将鼻息肉仔细摘除,对筛窦与上颌窦进行开放。行鼻腔手术时,体位取半坐卧式,行上颌窦手术时,再换成平卧式。
1.3 疗效标准[2]
参照鼻窦炎与鼻息肉相关疗效标准,评定2组的治疗结果。治愈:治疗后基本无临床症状,经鼻内镜检查,可见鼻窦口正常开放,鼻腔黏膜基本上皮化,且无脓性异物;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性缓解,经鼻内镜检查,可见鼻腔中有少许脓性异物分泌,鼻腔黏膜局部肿大,或出现新肉芽组织;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变,检查可见鼻腔仍存在粘连情况,鼻窦口未正常开放,且有较多的脓性异物分泌。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7.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处理本实验数据,由卡方(X2)和t分别检验计数与计量资料,组间数据由[n(%)]和(x±s)描述,最后以P<0.05对数据的统计学意义进行判断。
2 结果
2.1 临床施治情况
如下表所示:
可見,在临床总疗效的比较上,观察组是94.12%(32/34),相比对照组的73.53%(25/34)有明显提高,且数据录至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3.904,P<0.05)。
2.2 手术安全性
实施治疗期间,两组均有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其中观察组共1例,为创面感染,占2.94%(1/34),对照组共3例,包括术后出血与感染各有1例和2例,发生率是8.82%(3/34),可见两组手术安全性相当,不具统计学意义(X2=0.265,P>0.05)。
3 讨论
鼻窦炎与鼻息肉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据统计,目前国内外约16%的人口患有鼻窦炎或鼻息肉疾病,且其患病率仍呈逐年增加倾向[2]。鼻窦、鼻腔等解剖结构异常或发生病理性变化,是诱发此病的主要原因。传统手术对治愈本病有一定效果,但由于该术式对鼻窦生理功能缺乏重视,术中较大量的出血容易影响术野,导致病灶清除不彻底,术后复发率极高。张春红研究[3]对41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实施传统手术治疗,临床疗效仅为60.98%。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本病,除了具有微创、疼痛轻、显微可视与康复时间短等效果外,对患者的解剖异常还具有纠正作用,而且可重建鼻腔鼻窦的解剖通道。相比传统手术,鼻内镜手术对纤毛运送功能、黏膜组织等鼻腔内部结构还可发挥保护效果,对彻底吸除鼻腔内部异物,如肉芽、病变黏膜及痂皮等很有效,且可通过术后抗真菌药物加强对疗效的巩固[4]。此次研究中,我们通过采取鼻内镜下手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救治,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治疗后的临床总疗效相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术后合并症较少,仅1例出现感染现象,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相符。提示鼻内镜下手术对治愈本病有可行意义,且手术安全系数较高,可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对高龄患者更加适用和安全。
综上所述,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提供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疗效更可靠,安全性更佳,适合推广。同时,笔者建议:医院临床加强鼻部保健宣教工作,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与护鼻习惯,在实施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后,定期给予随访和检查,对预防鼻窦炎鼻息肉、提高临床疗效和规避并发症还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魏波.鼻内镜下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8):74-75.
[2]杨春曲.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与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641-642.
[3]张春红.鼻内镜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0):206-207.
[4]孙峰.鼻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1C):128-129.